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7  No. 09 ( 2018 ), Article ID: 26751 , 5 pages
10.12677/ASS.2018.79215

Build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MOOC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For Example “Chinese Ethnography” in Ethnology Major

Fanyun Meng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Received: Aug. 16th, 2018; accepted: Aug. 30th, 2018; published: Sep. 10th, 2018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hybrid invert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MOOCs classroom, requires systematical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conditions, learning management,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purpose, learning methods, learning rhythm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which is complex and changeable.

Keywords:MOOCs, Hybrid Teaching, Inverted Classroom

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方式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以民族学专业《中国民族志》课程为例

孟凡云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8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10日

摘 要

采用传统课堂与慕课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从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管理、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节奏、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是复杂而多变之事。

关键词 :慕课,混合式课堂,翻转课堂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民族志》课程是民族学专业基础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主要讲述56个民族的文化知识,包含历史、语言、分布、名称、生产、生活习俗、制度、文化等,课程内容特别庞杂,内涵特别丰富,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如何在时间有限情况下,让学生的学习既有广度,又具备一定深度,似乎是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随着电子信息时代来临及教育技术的发展,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下同,省略)时代到来,借鉴慕课技术和教学方法,在传统课堂中有限引入慕课材料,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思考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解决途径。

笔者讲授《中国民族志》课程时,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其他课程改革的经验,采用了传统课堂有选择性地引入慕课材料,使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经过三轮的实践,初步构建一个适应本课程教学的模式。希望对其他课程有借鉴作用。

2. 建构体系下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加深对《中国民族志》课程的理解,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有极大的帮助。《中国民族志》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知识点琐碎,将其纳入一个宽深结合、综合概括的体系建构中,则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本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纵横结合、综合概括”的体系建构,按照先横后纵,之后是思维建构的顺序,开展学习。首先“横”是将相关的历史、语言、分布、名称、生产、生活习俗、制度、文化统统纳入一个四个层级的表格之中,四个层级依次是:民族–文化分类–二次分类–具体内容,每个民族的内容尽管庞杂,但都可以纳入四个层级中,将知识点图表化。其次“纵”是将已经选择好的视频课程材料,每个类别选择一个讲座,让学生学习、了解及体会。最后,用学习到的讲座模式对其他民族的同类文化进行学习、推理和思考。

3. 课程教与学的前中后三阶段的静态动态活动

本教学模式中,学习环境或学习条件,主要是静态意义的人、环境、物品。

第一,人的因素及作用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持者和指挥者,仍然是关键因素。其关键作用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宏观规划、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仍然在教师,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1] 。“为了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并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学习者特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 [2] 。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需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化、学科基础的差异性等因素,进行分组。一般分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学习能力强、中、弱进行等级分组;一种就是按照学习能力、性别、民族、地区等进行搭配分组。教师“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每个学生,学得快的学生也可以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师生情感以及同伴合作能力。” [3]

第二,环境因素及作用主要表现在课堂环境及教学设备:

一定是正规的教室,教学设备需要有传统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6~8人可以围坐的圆桌或自由移动式课桌等。本课程实验过程中,缺少投影仪及圆桌等,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如讨论活动交流不方便,笔记、示意图等无法展示。

物的因素及选择,指的是教学材料:传统课程纸质教材、选择后的视频材料及相关测试题思考题等。教材用于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视频及附属材料用于学生课下自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而慕课视频材料、配套测试题等则选自我们民族学专业教师自己录制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课程材料,实现与课程的无缝对接。这一点是这种混合式教学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要。

具备了以上条件后,如何进行操作?

课程学习管理1主要有: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教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讨论启发思考四个部分。教师以绪论开始,然后依次进行了“汉语民族”、“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案例式教学;之后是学生自学“蒙古语族民族”、“突厥语族民族”,课堂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提交测试题作业;随后阶段是学生自学教材其他内容,有目的、有选择地观看《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中服饰、住房、宗教、生态、节日等内容的部分视频,自己仿照课程视频的形式,选择某个民族的某一项文化内容,搜集材料,制作PPT,课堂展示,课下修改。这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最后是总结、讨论、思考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系统整理。

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自学方法为基础,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学习基础知识,完成各类作业,如编制测试题、思考题、知识点制表、专题制作等,以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在课堂展示、师生评议之中实现社群交互,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翻转课堂仅仅为师生、生生提供更加充裕的互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应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课堂在探索、讨论中成为质疑问难、交流思想、内化知识的场所” [4] 。

课程教学活动节奏安排是从易到难。高校传统教学课堂的学习节奏均为从难到易,先从理论入手,然后到一般知识的讲解,课程绪论内容都安排在课程初始几节课。这种做法实际上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大一新生普遍对这种安排感觉听不懂,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并由此开始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学;教师也在这样讲解中得不到学生回应,课堂中无法实现情感交流和情绪互动,而厌教。从易到难的方式,以渐进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跟着教师走进学科的体系之中。

课程学习评价主要通过各类课程作业(编制测试题、思考题、知识点制表、专题制作)和考试,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各级实践项目来评估。“学习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完成知识的内化”。

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经验及改进点

本课程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与慕课课堂的有限结合,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形式的翻转式课堂教学。

本课程改革实践共进行了三轮,三轮实践各有侧重点。课程改革实践的第一轮,偏重学生自学教材与观看视频结合的方式,作业较多,学习深入程度飞快,有些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第二轮,则放缓速度,让学生一步一步渐进式,从听课、自学,再过渡到自我实践。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减少作业次数和作业量;课堂展示部分,加强讨论、评议和修改,让学生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真正了解专题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原理;第三轮,先按照计划看书,列横向四级表格;随后重点看几个视频,不贪多;之后再讨论思考,这个阶段根据各自情况量力而行,不做强制要求。

因为传统课堂与慕课课堂各有优劣。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系统性,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但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在线课堂即慕课应运而生。“MOOC既提供课程视频‘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传统课程材料,同时建立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教师和助教提供交互性论坛。” [5] MOOC平台课程广泛多样,学习没有严格时间规定,学生内在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增加了学生自主性。但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没有严格的学习督促,课程滞留率较高。

两种课堂结合而成的混合式教学,既有教师讲解的传统方式,又有基于自学教材和观看慕课视频,完成作业的新形式;既有传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专题文化讲座了解;既有单独个体学习,又有合作式小组讨论;既有书本知识学习,又有将所学知识与专题制作相结合的复杂学习;学习评价也是多元化的,既有考试衡量,更有其他形式检测。“混合式学习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动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它是各种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学习方法、学习模式以及学习环境的有机混合,充分体现了知识内容的最优化传递策略。” [6]

本教学模式是一种翻转课堂。实现翻转关键有三:其一是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教学内容和效果最优化,须将内容进行整理。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材归纳提升、缩减,或进行案例式教学;对MOOC选择和改造,可以采取SPOC形式。2其二是教学程序翻转,即先基础学习,后课堂讨论、理论提升和内涵挖掘。让学生课下学习相关教材及MOOC材料,完成作业;在课堂教学时间里,以小组讨论形式,集中交流、借鉴、探讨,获得能力提升。其三,课堂讨论中有意识地设计思考性题目,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理论提升。“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要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能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探究任务” [4] 。

这种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既利用传统课堂的有效组织、监控和引导作用,又能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取两者优点,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有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过程等多种选择,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需求。经几轮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当然,其弊端仍然存在,如课堂与网络学习资源的匹配问题、活动过程节奏掌控问题、学习者学习能力差异问题等,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努力进步。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5年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传统课堂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民族学专业《中国民族志》课程为例”的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孟凡云. 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方式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民族学专业《中国民族志》课程为例
Build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MOOC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For Example “Chinese Ethnography” in Ethnology Major[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9): 1460-146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9215

参考文献

  1. 1. 朱宏杰, 朱赟.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8): 79-83.

  2. 2.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0): 59-64.

  3. 3. 黄阳, 刘见阳, 印培培, 陈琳.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12): 100-106.

  4. 4. 卢强.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 实证与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8): 91-97.

  5. 5. 林莹莹, 魏安娜, 陈盈. 结合传统课堂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 台州学院学报, 2014, 36(6): 79-83.

  6. 6. 王元彬. 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1.

  7. NOTES

    1利用管理学方法,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把学习程序化、规范化,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了SPOC (Small Personal Online Course)的概念,SPOC是对MOOC进行适当改造,使其能够应用于单一学校甚至班级这样的小规模特定用户群,是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