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7  No. 10 ( 2018 ), Article ID: 27278 , 4 pages
10.12677/ASS.2018.710250

On the Forming Way of Teaching Knowledge of Normal Students

Jiawei Yu, Yan Sun

Education Scientific College,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Oct. 5, 2018; accepted: Oct. 19th, 2018; published: Oct. 26th, 2018

ABSTRACT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subject knowledge of normal students i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teaching scene through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cept.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verifi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orm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knowledge structure, so as to achieve practical knowledge, that is, subject teaching knowledge. The pedagogical nature of educational idea, the specialty of subject content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approach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education. Cultivating subject pedagogical knowledge of normal students is the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e-oriented teachers.

Keywords:Normal Student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Gener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略论

郁佳伟,孙艳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5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6日

摘 要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知识领域,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生的学科知识经由经验和体会实践教学理念,获得教学“现场”的知识内容。将理论性知识验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有效教学知识结构的转变,从而达到实务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教师教育应以教育理念的师范性、学科内容的专业性、教学途径的实践性为突破口,构建培养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是实践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实践性知识生成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学科教学知识及其特性

1986年,美国学者舒尔曼将教师教学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分成七类,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认为这种知识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由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混合交织、非单纯相加而成,他认为:“教师除了应具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另一种能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即所谓的学科教学知识” [1] 。1993年,受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克伦等人对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进行了增添和修补,认为“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简称PCKg),是“教师对一般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情境等知识的综合理解” [2] ,强调知识的静态性、认识的动态性,学科教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1999年,盖斯·纽莎姆将目光转向教学实践本身,发现了以“融合”与“转化”为核心的两种不同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模式。中国化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不应由理论出发,定位于静态的“学科课程”或“教育理论”,而应从实践出发,定位于“学科”与“教育”融合的实践样态。

实践是教育教学的本质特性。师范生的学科知识就是在教学过程,将理论知识转化、理解、评鉴、修正,并不断循环、逐渐累积,经由经验和体会实践教学理念,从而获得教学“现场”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关于教师、学生以及教育中介系统的知识融合起来,并指向实践的动态理论。

2. 师范生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的意义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基础,在教师知识中处于统领性的核心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因此,师范生专业发展必然以学科教学知识的习得与拓展为前提。

2.1. 学科教学知识促进了师范生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整合

学科教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整合性,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师范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但此时它们还只是独立的个体,并没有能够完全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师范生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逐步将教学知识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整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师范生在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中利用各种可用的条件对知识的特殊融合,为师范生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把教学活动中所有可用于教学的相关知识、元素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设想中。

2.2. 学科教学知识影响着师范生教学智能的发展

学科教学知识的实质是一种“转化”的智能,是师范生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学智能。教学智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智慧。因此,师范生不仅需要理解学科知识,更需要能够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师范生往往会依据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形成自己解释、认识和评价教学事件的习惯,并以自己的习惯去分析、解释、评价教学中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处理教学问题的方法。

2.3. 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促进了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

师范生在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分析、总结中,不断完善学科教学知识,扩充关于教学目的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同时,更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师范生获得了理性的教学观念和思考分析能力,能够更加冷静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

3. 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方式和途径

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是动态的,会随着教学经验等因素不断成长和改变,师范生教学知识的成长历程值得我们加以探究。

3.1. 以学科课程论为关键课程,夯实师范生理论基础

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基础,师范生首先要掌握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科知识的转化。正如舒尔曼所说“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没有对学科知识广泛而深入的理解,教师难以对学生的问题与想法作出反应,难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探索与交流的学习环境。”在师范生阶段,学科知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师范生成为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也是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进行教学设计、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从各个方面夯实师范生的理论基础。

3.2. 设置实践课程,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行业的希望,未来终将走向学校的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因此,师范生需要加强实际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迫切需要开设一些实践课程,使师范生能够灵活的将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积极创新实践形式,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优质教育实践资源。通过具体的活动,加深师范生对课程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

3.3. 进行教育见习活动,在观摩与沟通中获得经验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学习对象是在职的优秀教师,主要方式是观察法和沟通法。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化的学科教学知识,所以能展示出大量优质的课堂。师范生在见习期间向指导教师学习,就是要在观察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对指导教师教学设计的认知及其课堂实施决策进行深度研究,了解指导教师由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转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认知活动 [3] 。观察法要求师范生通过对优秀教师课堂的观察,获得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认识和理解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师范生与学生的沟通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学生理解的知识。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己经理解了这些内容?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习该内容是容易的还是有难度的?为什么难以理解?师范生在进行教育见习时应积极主动地与优秀教师沟通,与他们探讨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情况,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便于有效完善自身的学科教学体系。

3.4. 通过教育实习,锻炼实际教学能力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为达成教学活动而产生互动,教学就是学校的核心活动。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实习是让师范生投入到真实情景下的教学活动中,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师范生需要亲身经历教学实践的三个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在每一环节,师范生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教学设计过程中,师范生需要灵活地将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同前一阶段的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所获得经验融合起来并加以应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范生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反馈的情况。在教学反思阶段,教师需要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等,同时在反思后需要及时完善教案。

3.5. 开展教育研习与教育演习,提高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

教育研习是师范生必修的教师教育实践方式之一,可以采用观摩研讨、反思交流、小组讨论、专题研习等方式进行,强调师范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融合理论与实践,重视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理性研究。教育演习是指师范生进行模拟课堂授课的过程,包含了实际教学中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整个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师范生实习阶段形成的教师知识,尚未发展成完整的一套知识库:对于学情的掌握、教师教学思考模式的建立、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反思与成长等,都需要在教育教学实习、研习、演习的不同实践方式中不断锻炼、成长。

3.6. 在师范生的教学反思中,完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科教学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师范生学会教学反思。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范生首先本身具有一定的关于学科教学的知识,然后将这种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原有知识的可行性,并在获得反馈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加工,从而获得更高一级的知识,之后又继续下一轮的循环。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建立并完善起来。教学反思在这一循环中起着中介作用,连接着原有知识、实践与加工,推动着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

经过实践锻炼,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会逐渐发生变化:由关注自身能力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由关注现实的教学困难转向教学问题的解决;由关注自己教学的表现转向对改进教学技能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思考;由观察教室内教学活动转向对教学活动深度的认知和一定程度的预判等等如此。所以,师范生从本专业领域理论学习,到实习场域的实践锻炼,通过将理论性知识验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有效教学知识结构的转变,从而达到实务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师范生未来的从教能力和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引用

郁佳伟,孙 艳. 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略论
On the Forming Way of Teaching Knowledge of Normal Student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10): 1680-168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10250

参考文献

  1. 1. 陈玲玲. 师范专业课程与小学数学有机融合构建师范生PCK [J]. 教育现代化, 2017(25): 201-202, 204.

  2. 2. 解书, 马云鹏. 学科教学知识(PCK)研究的发展历程——兼谈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3(6): 56-61.

  3. 3. 梁永平. 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1): 106-11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