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02 ( 2019 ), Article ID: 28892 , 5 pages
10.12677/ASS.2019.82032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Forms in the “Four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Xiangjie Kong

Kashgar University Marxism Institute, Kashgar Xinjiang

Received: Jan. 28th, 2019; accepted: Feb. 11th, 2019; published: Feb. 18th, 2019

ABSTRACT

Marxism’s critique of philosophy i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critique of ideology, and critique of capital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philosophical system. As the theoretical product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four consciousness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 kind of ideological element and spiritual scale with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times. It is a philosophic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dimension of the real people and the real society.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philosophical form of the “four consciousnesses” can provide ideological guidanc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e for our party 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Keywords:Four Consciousnesses, Ideology, Philosophy

中国共产党“四个意识”中哲学形态的构建

孔祥杰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收稿日期:2019年1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2月11日;发布日期:2019年2月18日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批判是建立在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学的哲学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产物,中国共产党的“四个意识”是一种具有时代鲜明性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刻度,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一种哲学实践和理论维度。深刻剖析构建“四个意识”内在的哲学形态可以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提供思想指导、理论指导、实践遵循。

关键词 :四个意识,意识形态,哲学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哲学只有通过作用于现存的一整套矛盾着的意识形态之上,并通过它们作用于全部社会实践及其取向之上,作用于阶级斗争及其历史能动性的背景之上,才能获得自我满足( [1] , p. 143-151)。这就揭示了哲学不能离开现实,不能离开现实社会的实践。哲学如果离开现实,就会只是一种抽象的结果。这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2] , p. 8)。”

2. 中国共产党的“四个意识”内在联系

政治意识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尺度,而大局意识则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尺度。作为共产党人,最高理想就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自己没有一点私利,否则就不是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必须胸怀天下,将自己的命运放在大局意识中,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一切从大局考虑问题。凡是中央的决策,我们都要坚持,凡是中央的决定,我们都要贯彻执行。我们要从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致,使理想与行动高度统一起来,践行使命与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辩证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树立起政治意识。

核心意识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方法论。我们要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全党新的核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他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统帅。关于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他的思想理论对治国理政的新表述,并在表述中所形成的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是我们认真学习的理论课,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理论工具,更是我们武装思想的理论文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党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新的里程碑文献,更是当代中国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积极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发展上的新要求,把握了时代大势,科学回答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八大以后的理论创新,思想创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科学的发展和又一次实现了质的飞跃。

只有树立起核心意识,才能解决我们党向谁看齐的问题,才能树立起看齐意识。全党要目标明确,坚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的决心,这其实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探索进程的一种重要方式。全党就要自觉掀起解放思想的高潮,掀起理论创新高潮,在这两大高潮中,树立看齐意识,自觉做到向核心看齐,向中央看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党章办事,以此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3. 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阐述“四个意识”的理论含义

任何一门哲学体系的形成,首先是历史和实践;历史产生理论条件和其渊源关系,决定哲学要素的形成条件,实践则是哲学的基础和检验这种思想产物能否形成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说:“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字宙观( [3] , p. 299)。”我们的社会实践,自然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因为指导我们的思想产物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我们的方针、路线及政策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普通结合。我们并且是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个历史高度,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也是我们遵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在探索中得出的一种科学发展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对制度的探索,始终是我们在执政方式上的时代命题。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我们在进行制度探索中,都要以自觉的思想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思想共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才能给我们的改革开放形成一个新的方向。

现在,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遇到了许多新困难,接触了许多新问题,也碰到因体制滞后原因产生的难啃的硬骨头。如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这个特殊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不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农民工的社保没有从制度上形成保障。在市场经济时期,户籍制度放开,普遍实行城镇化,此举就意味着鼓励农民进城。同时彰显出另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劳动力明显短缺起来,成为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但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鼓励农民进城,谁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又是怎样完善他们的社保问题,怎样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他们进城后,是带着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吗?还是放弃合同真正意义上当市民。如不放弃,就会形成住家在城里,耕地在农村的现状,此举更加导致农业成本上升,致使更多的农民放弃土地,使更大面积的土地闲置起来。

一切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问题。凡是社会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总是以哲学的方式出现。哲学是思考社会问题的第一前提,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对于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到市场经济时期的体制性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们不仅仅要面对,更要破解,还要做出解决问题的结论,这才符合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也才是政治经济学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意识”。一切的理论假设,第一个历史前提是什么?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党中央提出“四个意识”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因素所为。每一种哲学形态的形成,首先是一种理论观点的形成。只有理论为人民大众所掌握、所认识,这种哲学才有社会实践的基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得树立政治意识。一切的改革方针都是一种政治产物。我们的所有路线、政策亦即也是政治的产物。只有政治观念建立起来,政治意识树立起来,我们才能进行体制改革。而与政治意识相配套的产物是大局意识。作为执政者,必须有大局意识,才好把区域经济搞出特色。这不仅需要党员干部们解放思想,也需要党员干部们认清形势,不能人为设置障碍,阻碍改革进程。要认识到全局改革的重要性。当然,也要分析出局部改革的影响性,这样才能从全国的视角下好经济改革一盘棋。这是统一思想的哲学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逐步树立核心,做到思想中有信仰方向,明白信仰谁,跟谁走的意识。干革命工作,核心意识至关重要。没有核心的团队是没有力量的团队。为此,党中央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个政治概念,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只有有了核心意识,我们才能树立起看齐意识。向谁看齐的问题要怎样解决,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只有向中央、向核心看齐的问题从哲学环节上得以确立,得以解决,我们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的问题就可以进入到总设计,总改革、总统筹的阶段了。

4.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形态构建“四个意识”的理论维度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由此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范畴和基本定义,那就是我们的发展轨迹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3] , p. 282)。”实践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证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特征和理论要求。凡是离开实践的产物,是没有历史依据的,也没有现实的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争论的背景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理论贡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4] , p. 28)。”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说明,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的,特色就是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改革中的历史性产物。恩格斯指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5] , p. 8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时代的历史产物。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上加上中国特色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较笼统的思想概念,还不是一个具体的社会产物。同时马克思给这一概念还没有从理论上定型,也没有使这一理论中国化。我们所做的理论假设和探索,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统一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前边加上中国特色的原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 [4] , p. 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选择、哲学构建,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什么哲学定论,每一个国家的表述范畴是不一致的,并不具有制度共性,而只是在制度定义上的表现方式相近。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制度,在每一个国家的具体表述是不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其理论定义不一样,哲学范畴不一致,社会制度的构建方式也就不一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一条道路。有人会问,为什么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社会理论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不相一致呢?举个简单例子:三十年前我们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就业难、下岗潮。三十年后我们自己也存在就不了业的现状。放眼全球去看,我们会发现这不关社会主义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情况所为。二是社会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从中国基建奇迹的视角而言,还是从救灾救险的国家社会行为分析,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既与我们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分不开,也和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有关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是和社会制度中政治经济学的普遍共性构成要素相关联的,是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也是以政治方式切入各种社会环节之中。但它的一切政治前提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她的生命,也是其思想力量的支撑。这个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低纲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真理,但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马克思也总说:“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6] , p. 130)。”这就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历史性结论。

5. 从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观点的 哲学形态中构建“四个意识”的理论基础

从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观点的哲学形态中构建“四个意识”的理论含义,需要认认真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而非断章取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支撑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科学的哲学路径,构建着社会主义的哲学形态。从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在于从党的战略高度上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把握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问题。在这种前提下,才能从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观点的哲学形态中构建起“四个意识”的理论含义,并得出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哲学结论。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高度,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分别在各种领域产生了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观点,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而言,其哲学性在于发展,并且始终致力于从历史角度的发展。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上而言,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消除阶级社会的历史性产物,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规律。在马克思之前,还没有一位思想家如此系统地为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定论,也没有找到将来的社会如何代资本主义的方式及基本路径。哲学已经证明了人类社会每经历若千过程中,总要产生一种比旧的社会制度要新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发展或社会的基本形式的进步是存在着客观代替的。每种社会实践是一种历史的结果,解决的是社会矛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而言,社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必然要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也会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在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关节点上,社会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声音,这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性走向命运的一种深切关注。比如,“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是选择什么社会制度的问题”:有人支持搞社会主义,有人热衷于资本主义。“什么主义能救中国?什么主义能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什么主义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回答是肯定的,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一种历史结论与真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真理、一种主义,更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的一种道路。我们只有高举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这面旗帜,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虽然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也遇到过困难,但一切的真理都会经历这种环节,才能使真理在不断发展中纠正错误,得以发展。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发展中修正错误,使新的真理不断经过实践的检验,以成为一个时代的科学结论。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发展道路中形成了“四个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建,是中国目前国情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贯彻落实“四个意识”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才能促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文章引用

孔祥杰. 中国共产党“四个意识”中哲学形态的构建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Forms in the “Four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2): 218-222.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2032

参考文献

  1. 1. 张盾. 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J]. 学习与探索, 2005(6): 143-151 + 272.

  2. 2.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8.

  3. 3.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8.

  5.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82.

  6.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3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