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0036
,
6
pages
10.12677/ASS.2022.114142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刘小丽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2年3月9日;录用日期:2022年4月2日;发布日期:2022年4月8日

摘要
文言文是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言文教学对于语言知识的积累、人格魅力的塑造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具有重要价值。小学文言文的实际教学,可以坚持以吟诵而贯之、以学段而定标、以主题而设法、以题材而辟径等四种策略,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A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Xiaoli Liu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9th, 2022; accepted: Apr. 2nd, 2022; published: Apr. 8th, 2022

ABSTRACT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ousands of years splendi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anguage knowledge, the shaping of personality charm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we can stick to the four strategies: reciting in the teaching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se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arning sections; choo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opics; teach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bject themes, so a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a real sense.
Keywords:The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ing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1]。在此指导思想下,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编排。而文言文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材料。因此,小学阶段的文言文便由人教版的4篇增加到16篇,由以前只在第三学段编排拓展到二、三学段。
2.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的价值底蕴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文字凝练、论述精辟、节奏鲜明,有着丰富的思想和言语智慧。根据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的解说,文言就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2]。而通过这种文言的学习,学生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塑造人格魅力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1. 有利于积累语言知识
从文字意义上来看,通过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积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字词知识,如古今异义、一字(词)多义、一义多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为初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如学习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时,学生知道“走”的金文字形,即上半部分是挥舞双臂的“人”形,下半部分是一个大脚趾,就像一个挥动双臂、用力奔跑的人,所以古代“走”就是“跑”的意思;从文学意义上看,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文学体裁多样,如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事理类故事等,都用美好的文学语言传递深刻的道理,呈现出美好的文学意味;同时文学表达技巧丰富,寥寥数语就可将一个事情说清楚,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就将李子密密麻麻的特点写得明明白白,学生通过想象可以体会这种简洁文字背后的留白艺术。
2.2. 有利于塑造人格魅力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多都是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以及优秀的人格特点,这对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司马光》、《杨氏之子》中聪慧机巧的正面形象;《囊萤夜读》中车胤家贫志坚、勤奋学习的优良品质;《学弈》中专心致志、乐于探究的求学态度;《铁杵成针》中李白持之以恒的为人品格……因此,通过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养成求学道路上的必备品质,并塑造自身人格魅力。
2.3.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朱自清先生曾指出:“经典的训练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3] 而王崧舟老师进一步在《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说:“文言是中华民族经典思想、经典文化最优雅、最适切的寓所。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四千九百年横亘在文言文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文言文才是中国人的文明之根、精神之根、文化之根。”透过小学文言文,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蕴藏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并感受其厚重的文化气息。《伯牙鼓琴》中的知音文化;《学弈》、《古人谈读书》中的读书文化;《书戴嵩画牛》中的题跋文化;《精卫填海》中坚持不懈的文化;《王戎不取道旁李》中“非礼不取”的儒家文化;节日当中风俗礼仪文化……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言文教学,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 部编小学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遣词造句凝练、简洁、概括、形象,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其蕴含的内容、情感、文化等思想精髓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搭建了平台。与此同时,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相差甚远,表达形式新颖、节奏难断、意思深奥,涉及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句式倒装等,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极高。
通过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进行整理,可得如下表1内容:
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table of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表1.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基本信息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篇目上看,小学阶段一共编排了从《司马光》到《两小儿辩日》的14篇文言文,其中三年级2篇,四、五、六年级各4篇;第二,从篇幅来看,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选文最少字数是30字,即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最多字数是119字,即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文言文中长句较少,四五个字居多。第三,从内容主题上看,浅显易懂、主题丰富,有生活哲理、爱国责任、勤奋精神、美好品质、言语智慧、思维发展、读书方法、艺术之旅、科学发现等;第四,从题材来看,多样且丰富,涉及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
4.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余映潮老师说过:“文言诗文是中小学语文中难度最大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有比较专业的水平与能力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四个层面尝试文言文的教学:以吟诵而贯之,以学段而定标,以主题而设法,以题材而辟径。
4.1. 以吟诵而贯之
吟诵是一种近乎于唱的读书方法,可以让人在读书时呈现一种“摇头晃脑”的状态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14篇文言文的课后习题都谈到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通过诵读来领悟内容大意和情感。同时,儿童对音韵和节奏的感受优于成人,他们诵读语言凝练、抑扬顿挫的文言文或许就像唱童谣一般。因此,吟诵不失于一个好方法,整个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都应当将吟诵贯彻到底。
而吟诵有三个阶段,首先是读准字音,其次是读通句子,再者是读懂内容、读出感情。因此教学时,学生首先要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等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吟诵技巧,比如:句号的停顿比逗号更长;由于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所以词语之间有时候根据意思也要停顿…… [5] 因此根据以上诵读技巧,学生便可对《司马光》一文进行初步断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接下来便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可按照此步骤进行:自由朗读、指名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再读、全班有节奏地读、竖排文字从右到左地读、去掉标点符号读等等,以此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扩充词语等方式,便可以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和情感,进而可以注意吟诵的语调和语速,如在“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时语速要稍快,读出孩子落入水中的惊险以及司马光砸瓮时的迅速、机智。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播放背景音乐或出示相关故事视频,让学生在吟诵中进一步品味情感。
4.2. 以学段而定标
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学生的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段设置教学目标,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比如,14篇文言文课后习题都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字词、句子的意思”的要求,但是对于怎么说的要求不同。小学中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借助阅读链接、组词语等方式理解句子意思,激发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课后习题部分第一次明确谈及用上 “组词语”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关键字词、关键句子的意思。而小学高段,学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后资料袋和课外资料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大意。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课后资料袋直接呈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传说和相关古诗,并在习题部分要求学生要结合资料袋进一步和同学交流伯牙“破琴绝弦”的意思和感受。同时几乎每篇文言文都附有直观形象、贴近儿童生活的插图,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利于对文章内容的观察理解。比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中提到“一儿登瓮”,学生借助注释知道“瓮”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器,但“瓮”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常见,因此借助文章插图,便可以快速记住它的样子。除此之外,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水流出的样子,也能快速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中“迸”的含义。因此教师要从学段实际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4.3. 以主题而设法
部编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四类:有处世智慧方面的,如机智勇敢的司马光、聪慧机敏的杨氏之子、善于思考的王戎等;有为人品质方面的,如坚持不懈而携石填海的精卫、不劳而获的反面人物宋国“有耕者”等;有学习品格方面的,如《学弈》告知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提醒我们学习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还有知音方面的,即伯牙和钟子期那高山流水般的坚贞友谊……主题不同,其对应的教学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区别,涉及到展开想象、讲述故事等方法。
比如处世智慧的文言文,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展开想象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学《司马光》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想象“群儿戏于庭”的玩耍场景;“足跌没水中”时,小朋友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众皆弃去”时,孩子们惊恐万分的神情,这和下文“光持石击瓮破之”时的冷静沉着形成对比,学生便可以进一步领会司马光身上聪明机智、爱护伙伴的美好品质。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进行想象,“孩子们,想象一下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李子树才会把树枝都压弯呢?”在想象的基础上,学生对于王戎和其余孩子面对果实累累的李子树的不同表现便不足为奇了。
4.4. 以题材而辟径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多以故事为主,包括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因此对于这类文言文可以运用讲述故事的方法。讲述故事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相互渗透,是对语言知识的活化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组织、复述的条例以及逻辑的推理,都是思维能力的表现。
在一堂课中,讲述故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随意讲,即在正式进行文言文学习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历,大概讲出某些故事的内容。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便可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司马光救人的故事,部分孩子可能知晓,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意思,但是有孩子也许会说是砸“缸”救人(实际上砸的是瓮不是缸),也有孩子也许会说救了几个人(实际上救的是一个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不做过多评价,而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其次是讲清楚,即学生通过注释和插图等方法可以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不会犯知识性错误,如知道司马光砸的是瓮不是缸。但是这一步实施下来就是机械的文本对译,讲述的故事便会枯燥无味。最后是讲生动,即在不偏离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借助关键词进行想象,将留白处都给补充出来。比如在充分把握内容和了解司马光形象后,学生可能会这样讲解司马光救人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好朋友们在院子里放风筝、捉迷藏,玩得十分开心。突然,一个小朋友爬到瓮上玩耍,结果踩滑后一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他非常恐慌,双手不停摆动,大声呼救。在这个危急时刻,其余小朋友吓坏后哭着跑开了,只有司马光灵机一动,搬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向瓮。顿时瓮就裂开了,里面的水像猛兽一样喷出来,那个小朋友得救了,他紧紧地握住司马光的手,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命。通过讲述故事,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会愈加浓厚,也会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对于部编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可以依据以上策略进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将每种策略割裂开,而应该根据不同年段、不同主题、不同题材的文言文进行优化选择,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塑造人格魅力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引用
刘小丽.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A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4): 1048-105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4142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J].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2019: 14-23.
- 2. 王力. 古代汉语. 第1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5.
- 3. 朱自清. 经典常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 4. 赵文硕.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9: 7.
- 5. 曹秋华. 部编本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 教师教育论坛, 2020, 33(6):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