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Vol.06 No.04(2017), Article ID:22701,8 pages
10.12677/GSER.2017.64029

Evaluation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Shanxi Province

Yanhong Ma, Juan Niu

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Received: Oct. 27th, 2017; accepted: Nov. 10th, 2017; published: Nov. 17th, 2017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entered the golden stage of development. Shanxi, as a central city, has begun to develop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chieve economic growth, and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rban tourism.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takes 11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n SPSS22.0 to make a correct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11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s different, the four levels of the 11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strong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ourism competitive edg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weak. And city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all level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Shanxi Province,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山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马艳红,牛娟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7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0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7日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山西省作为中部城市,为了实现经济崛起,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而衡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则是城市旅游竞争力。文章通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2.0中的因子分析法对11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正确的评价。根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的高低不同,将山西省11个地级市划分成旅游竞争力强势型、旅游竞争力优势型、旅游竞争力发展型、旅游竞争力弱势型四个层次,并对各层次的旅游竞争力城市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从而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山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法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现如今,国家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并提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以及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而旅游业正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旅游业势必迅速发展,而城市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城市旅游是否具有竞争力,决定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1]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有利于研究城市的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以及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性对经济的发展,并针对差异性提出不同的发展措施。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城市进行准确的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促进政府对各个城市的旅游业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山西省位于我国的内陆区域,居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之上,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源泉。“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对山西旅游资源的概括,如山西省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2016年,山西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3.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4.4亿人次,较上年分别增长6.1%和23.1%;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增长6.8%;国内旅游收入4228.0亿元,增长23.3%;旅游总收入4247.1亿元,增长23.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省旅游发展局势十分旺盛,亟待更大的发展前景。

2.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决定了评价结果的精确性。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11个城市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16》、《2016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1个地级市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

2.3. 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SPSS22.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把构建的评价指标中关系相对密切的变量归为一类,每一类成为一个因子,并利用降维思想,把原来的众多变量浓缩成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因子来表达最原始的诸多信息,对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 [2] 。

3. 评价指标确定与因子分析

3.1. 评价指标

准确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首先要选择最有力的评价指标,其次要构建一套合理的、有效的、完整指标体系 [3] 。基于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认识,并且考虑到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数据的准确性,本文从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经济竞争力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作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 [4] (见表1)。

3.2. 因子分析过程

借助SPSS22.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以2016年山西省数据为例,对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在分析之前,对收集的变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检验,一般采用的是KMO与巴特勒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OM检验值为0.763,巴勒特球形检验结果,近似卡方分布值为206.518,在自由度为45的前提下显著性概率达到0.000,小于0.1%,结果显示,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运用因子提取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按照主因子默认的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得出自己的结果(见表2),在对原来15个变量进行降维之后,得到3个公因子,其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计方差率达到92.516%。由此可见,这3个公因子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数据的信息,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进行的十分成功。

3.3. 计算因子

因子得分是因子分析的表现。SPSS采用的是回归法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 (见表3)。依据表3,就可以得到因子函数为:

Table 1. Index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表1. 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Table 2. Principal factor eigenvalue and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表2. 主因子特征值、累计方差贡献率

Table 3. Factor score coefficient

表3. 因子得分系数

F 1 = 0.113 X 1 0.106 X 2 + 0.913 X 3 + + 0.563 X 15

F 2 = 0.174 X 1 + 0.897 X 2 + 0.180 X 3 + 0.752 X 15

F 3 = 0.956 X 1 + 0.279 X 2 + 0.119 X 3 + 0.096 X 15

在上述式子中,函数中变量X1-X15都是原指标数据经过处理后的值。

3.4. 主因子综合得分

通过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得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并针对各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排序。

借助于因子得分系数和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出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为:

F = 0.62391 F 1 + 0.23388 F 2 + 0.06736 F 3

由此,得到了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4)。

Table 4. Comprehensive scoring and ranking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Shanxi

表4. 山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序

4. 城市旅游竞争力结果分析

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见表4)。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太原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13.947,高于山西省其他的地级市。大同市、晋中市、运城市这三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都大于0,旅游竞争力强势。而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这五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都小于0,可见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弱。剩下的两个城市朔州市和阳泉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更是小于−3,其旅游竞争力更是脆弱。根据这样的结果,自然而然的把山西省的11个城市分成了4个等级,即旅游竞争力强势型、旅游竞争力优势型、旅游竞争力发展型、旅游竞争力弱势型四个层次(见图1)。

4.1. 旅游竞争力强势型

太原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远高于山西省其他几个城市,属于城市综合得分的第一名,在文中列为旅游竞争强势型城市。在表4中可以看出,不管在旅游潜力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中,太原的得分遥遥领先与其他的地区,虽然旅游经济竞争力得分为1.698,但也较高于其他城市,处于优势地位。一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优势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山西省的发展势必会突飞猛进。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社会环境较好,区位优势十分显著,不管是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太原市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2. 旅游竞争力优势型

主要包括大同市、晋中市、运城市这三个城市,它们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都为正数,旅游资源丰富,属于旅游竞争力优势型城市。这里不仅有5A级景区大同云冈石窟和晋中平遥古城;还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孔祥熙故居等具有山西特色的民居以及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三个城市中,又以晋中市为核心代表。晋中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在表中显示居于山西省首位,这些都得益于晋中市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2016年,晋中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357.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8.20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125.50万元,国内旅游收入650.80亿元,其旅游业收入占GDP的60%,

Figure 1.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p of Shanxi province

图1. 山西省行政区划图

可见晋中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晋中市还是山西省大学城所在地,大量高素质人才聚集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提供服务,如接待国外游客方面。

4.3. 旅游竞争力发展型

处于该层次的城市有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这5个地级市,它们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都位于−3~0之间,旅游竞争力较弱,视为旅游竞争力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例如晋城市拥有5A级景区——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治市的太行山大峡谷;忻州市的五台山;临汾市的洪洞大槐树是寻根问祖之地。这些城市虽不比之前的几个城市,但旅游资源也亟待开发与发展,属于发展势头较足的一类。一定程度上在经济实力的带动下,旅游业系统会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旅游竞争力会不断地发展加强。在建设中,政府应该在这个层次的城市中,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保障其旅游资源更好更快地发展。

4.4. 旅游竞争力弱势型

朔州市和阳泉市,这两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更是小于−3,属于旅游竞争力弱势型城市。不仅归因于这两个城市旅游资源严重匮乏,并且也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朔州市和阳泉市的GDP水平,在2016年度就位于山西省的最后两位,且两个城市的三个主因子得分都为负数,可见这两个城市不管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旅游资源方面,都属于落后地区。经济水平不发达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资源匮乏且发展潜力退化以及人们观念上对第三产业的不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导致朔州市和阳泉市旅游竞争力极不明显,处于垫底的位置。

5. 发展对策分析

通过对所选取的15个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山西省各城市的旅游发展参差不齐,这些都表现在三个主因子上面即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产业竞争力和旅游经济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山西省地级市旅游竞争力存在的差异,并提出相应改善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在旅游产业竞争力方面,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有极强的吸引力。山西省位居巍巍太行之巅,有极其丰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大同的恒山、忻州的五台山、晋城的王莽岭、珏山,都展现了太行山的雄伟俊丽;又如临汾的尧庙、洪洞大槐树、大同的云冈石窟、高平的炎帝陵,都向人们展现了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对于旅游竞争力优势型和发展型的城市来说,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不仅要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增强人们的意识,也要加大经济支持。晋中市和大同市依旧发挥旅游业的优势,晋城、长治、临汾三市要切实发掘自己的旅游资源,把自己的旅游资源推广出去,提高其吸引力。同时可以发挥区域协作能力,共同利用各自的旅游资源,开展多边旅游线路以及特色旅游线路,不仅促进了区域合作,而且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游客到山西旅游。

其次在旅游潜力竞争力方面,也不能懈怠。旅游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接待能力上。一个城市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5] 。游客都想在一个相对舒适舒服的环境中,去享受旅游带来的趣味。因此,就必须在旅游附属产业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星级饭店管理和旅行社的管理,给游客最大程度上带来便利和最优质的服务。不管是从星级饭店还是旅行社的数量上,太原市领先于其他城市,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作用。2016年,太原市的五星级饭店总数有5个,四星级饭店有13个,旅行社总数共590个,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国际旅行社,在旅游潜力竞争力中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再如大同市、晋中市、运城市这三个城市,旅游潜力竞争力的综合得分都大于0,处于潜力型城市。剩下的城市,综合得分都小于0,处于劣势地位。针对这样的研究结果,应该严格管理旅游业附属下的行业,制定统一的制度,让其变得更加现代化。

最后在旅游经济竞争力方面,经济水平的差异势必会带来旅游产业的差异。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在旅游产业方面,发展水平也越高。第一方面,2016年省会太原市的GDP总产值是居于山西省第一位,高达2955.6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竞争力成正相关,在经济情况良好的状态下,政府给予旅游业较大的支持力供旅游业发展。第二方面,在表4中,可以看到在旅游经济竞争力方面,综合得分位于首位的是晋中市,分数为9.413。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晋中市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较大,高达60%。晋中市2016年GDP总产值1091.10亿元,其中旅游产业收入就高达650.80亿元。可见在旅游方面的投资比例较大,只有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相应提高。总而言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经济水平提高,旅游竞争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

6. 结论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不仅反映城市旅游发展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衡量城市的现状和竞争优势,是检验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和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6]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旅游资源,相应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中主要从旅游潜力、旅游产业、旅游经济三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各城市进行评价。按照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将其划分为城市旅游强势型、城市旅游优势型、城市旅游发展型、城市旅游弱势型4个等级。根据各城市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各城市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清每个城市的所处的位置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从而制定适合自己城市的发展对策,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区域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山西省旅游业整体发展,带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实现山西省的崛起。

文章引用

马艳红,牛娟. 山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Evaluation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 Shanxi Province[J]. 地理科学研究, 2017, 06(04): 257-264. http://dx.doi.org/10.12677/GSER.2017.64029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把多勋, 徐金海, 杨志国. 甘肃省14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7): 194-199.

  2. 2. 徐喆, 刘吉平, 梁雨华. 吉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比较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10): 191-196.

  3. 3. 汪德根. 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5): 414-418.

  4. 4. 闫翠丽, 梁留科, 刘晓静, 等.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直辖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1): 63-67.

  5. 5. 王淑华.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格局[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3): 88-92.

  6. 6. 潘立新. 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 旅游研究, 2015, 7(2): 32-3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