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05 No.04(2017), Article ID:22281,11 pages
10.12677/CES.2017.5405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Survey on Five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MOE in Hubei Province

Yamin Liu, Xiaoqian Zhu, Tianhua Zha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Sep. 22nd, 2017; accepted: Oct. 5th, 2017; published: Oct. 12th, 2017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s a common issue cared by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universities. Hubei Province, as an important provinc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central China, it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five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MOE shows tha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willingnes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but are lack of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ve business help policy launched by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undergraduates hop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gether, and focus on practicality and intera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student’s point of view,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to create a strong atmosphere, set up specialized agencies, provide policy support, pay attention to platform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ystem, set up a team of teachers, and launch diversified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erspective of Undergraduates

学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湖北省五所部属高校本科生的调查

刘亚敏,朱晓倩,赵天华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7年9月22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2日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是政府、社会与高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科教大省,其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五所部属高校的调查,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学校的惠生政策也缺乏了解;学生希望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认为教育平台应具有多元性能。由于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健全而导致学生满意度不高,以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需求旺盛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不强等问题。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基于学生的认知与需求视角,高校应着手营造浓厚氛围、设立专门机构、提供政策支持、重视平台建设、完善课程与教学体系、组建师资团队、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关键词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视角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通常被称为“双创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1]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希望2017年能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2] 。我国2016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65万人,比2015增加了16万人,再加上中职及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人数,青年就业群体约为1500万人。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795万人,再创新高,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巨大。2015年11月28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而这对于庞大的毕业生规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湖北省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重镇,拥有各类大学超过120所,在校大学生140余万,其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就业形势严峻。在国家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以来,以区域发展为例,学者们对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广东、山东、吉林、河北、浙江、湖北等省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均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3] - [8] 。综述已有成果,研究呈现以下特征:首先,调查对象学生的样本相对于所调研的高校总体数量而言偏小,其次,所调查的高校主要基于区域划分而未充分考虑高校类型之异,例如,对武汉市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调查,涉及到的高校多达28所,其中包含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也有省属市属高校,既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高校,也有学科相对单一的高校 [9] 。再次,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等方面,但每项研究均有所侧重,有所局限,无法全面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综上,选取湖北省部属高校为例,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区域乃至全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湖北省五所部属高校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需求视角考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料,基于文献研究,为本研究在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框架上提供规范性研究基础;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机构与平台、课程与教材、师资与教学、活动与实践等五个方面对湖北省五所部属高校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由此分析统计数据,总结经验与问题,得出结论。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上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696份,本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2.2. 研究样本

对五所高校的官网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它们共有约125,000名本科在校生,再根据大规模总体样本量确定的方法,抽样比率为1%。因此,来自五所高校的1696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达到了合理的样本规模。五所高校参与答卷的本科生人数分布情况如表1

Table 1. Survey sample distribution

表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3.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对其所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机构与平台、课程与教材、教师与教学、活动与实践等五个方面的认识,反映了学生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需求。

3.1. 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而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充分的理解与认识,是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意愿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0.42%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打算,表明接近1/3的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这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无疑释放出了良好的信号,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意愿,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不过,调查“创新创业教育应面向的对象”,结果显示,有56.6%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需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5.37%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适合相关专业的学生,2%的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群体是应届毕业生,只有35.26%的大学生认为应面向全体学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归结于理解上的狭隘。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的教育,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胜任力和社会适应力,这种意识、精神、素养与能力无论对于有无创业意愿的学生均是不可或缺的。

3.2.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帮扶政策缺乏了解

大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创新创业帮扶政策,有助于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惠生条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首先,“您对贵校出台的创新创业帮扶政策了解吗”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了解(包括较为了解与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5.54%,其中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的学生不到1%,22.2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创新创业帮扶政策的了解一般,56.19%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了解,16.04%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这说明大学生对学校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缺乏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没有较强的意愿去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校关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或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不足,从而多数学生视创新创业教育为少数人的教育。其次,“您认为学校最应该出台什么政策来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建立兼职、见习等绿色通道”这一政策最受青睐,占比30.90%,其他的政策依次是“创新创业基金激励政策”占比24.35%;“灵活课程制度”占比16.33%;“灵活学分制”占比15.68%;“弹性学制”占比11.91%。由此可见,高校在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时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与绿色通道。同时,在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资金是其运作的基础,高校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此外,由于各项政策均有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有必要考量学生的多元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3.3. 大学生期望师生能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参与性等特征。在“您认为高校设置哪种管理机构更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一题中,38.80%的学生选择了“大学生创业园等师生组成的创业教育社团”,25.24%的学生选择了“创业教育实践中心等专门管理部门”,16.10%的学生选择了“高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创业领导小组”,13.68%的学生选择了“各学院教学分支机构”,5.54%的学生选择了“校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可见,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专门的管理部门而非附属机构来组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期望成立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动性强的大学生创业园之类的创业教育团队组织,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性,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然而,现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多为学校团委,或依附于教务部门的行政机构,这种性质与归属不利于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和满足他们的参与愿望,因此,高校应创造条件,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专门机构或部门。

3.4. 大学生希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具有多元性能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您认为学校应该设置哪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调查中,“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与“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均有约71%的学生选择,此外创业俱乐部、校园创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这三个选项均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可见,大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丰富而多样的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从平台的服务内容来看,学生希望平台能较多地提供资源共享、与教师线上交流以及即时把握资讯信息的机会。由此,79.30%的学生选择高校应建设“与创新创业项目示范高校合作的资源共享平台”,74.23%的学生认为平台“发布学校及社会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资讯信息”很重要,71.52%的学生希望通过平台“与水平较高的指导老师进行线上交流”,只有1.4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一结果反映学生非常希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具有示范性、实践性、互动性、便捷性等多元性能。

3.5.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健全导致学生满意度不高

教育部教学[2015]12号文件通知,“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要求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10] 。根据本研究对“您所在的高校是否设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调查,65.4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课程,10.38%的学生表示学校未开设,只有24.17%的学生选择了“有”,且仅有9.55%的学生表示选修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结合教育部的政策意见和调查的实际情况,高校有必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目前,高校并未建立起完整而成熟的课程体系,即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存在普及度不够、与专业课程结合度不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很好地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等问题。在进一步针对选修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162名学生的满意度进行的调查,发现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得分分别为3.49、4.04、3.9、3.69,平均分为3.78,处于一般到比较满意之间。这反映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整体满意度不高,虽然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相对较高,但是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均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从需求上看,在课程方面,“您认为高校最应开设什么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能力(占比31.66%)、创意设计(占比28.36%)、创业实务(占比20.87%)这三类课程分别排在前三位,其后是企业管理类(占比12.68%),心理教育类(占比5.78%),其他(占比0.65%) (见表2)。在“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应如何设置”这一多选题中,83.49%的学生选择了选修课,其次是网络课,占比38.86%。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也倾向于习得实践技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课程设置则强调灵活地开设选修课和网络课,目的是获得更多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和便捷学习的机会。

在教材使用方面,73.76%的学生希望使用相关专业书籍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其次是41.51%的学生愿意使用创新创业教育通用教材;另有35.9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管理类名著,而21.11%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发校本教材。学生倾向于选择专业性强的书籍,无疑是认为创新创业离不开专业领域背景,由此,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开发既应突出专业知识结构与创新创业一般技能的结合,又应有助于专业学习和跨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师资方面,82.96%的学生认为教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创业经验”,72.58%的学生选择了“熟练的专业技能”(见表3);“您认为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应该是哪类人”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1.78%的学生选择了“成功创业者”,69.34%的学生选择了“企业管理专家”(见表4)。可见,学生倾向于选择具有创业经验与相关技能的老师,认为这类型的教师能给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切实的帮助与指导,而实际上,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也是必需的。

在教学方面,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是体验式,占比49.29%,其次是案例式和研讨式,分别占比17.87%和17.51%,最不受欢迎的是对话式和讲授式,分别占比2.89%和3.54% (表5)。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为其提供创业体验的机会,一部分学生更希望通过学习相关案例来获取间接经验,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能通过讨论进行自主学习。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宜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有效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整体看来,学生在课程与教材、师资与教学方面的需求倾向性明显,选项分布较为集中。

Table 2. What type of innovative start-up courses do you thin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ffer?

表2. 您认为高校最应开设什么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

Table 3. Teachers to teach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表3. 您认为教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应具备

Table 4. Teachers who you think are teach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should be

表4. 您认为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应该是

Table 5. What is your favorit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model?

表5. 您最喜欢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哪种?

3.6.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需求旺盛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程度不高

除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外,实践活动也是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课内专业理论学习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模拟实践和创业设计”和“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四种实践形式均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选择“创新创业论坛”的学生比例也达到了41.04% (见表6)。其中,27.83%的学生认为,“企业参观实习”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占比19.87%,再次是“创新创业竞赛”,占比14.50%,而选择论坛、讲座、学习沙龙的比例均未达到10% (见表7)。事实上,论坛、讲座、学习沙龙本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学生却认为这些活动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的影响力不大,本研究认为,这可能与学校组织这一类型的活动缺乏与创新创业的关联度和针对性,学术性较强而实操性不足有关,导致这些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而为了满足学生的直接需求,很有必要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开展的力度和广度。

创新创业项目是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方式,但有43.6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甚至没有主动了解过任何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过或主动了解过的学生中,选择“挑战杯”的占29.25%,选择“创青春”的占24.17%,选择“建模竞赛”的占20.87%,选择“国创”的占20.28%,选择“其他”的仅占7.02% (见表8)。首先,这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创新创业项目的了解。其次,学生参加过或主动了解过的项目大多是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国家级大型项目,可见这些项目的影响力之大,但反过来也体现了创新创业项目的类型缺乏多样性。

4. 对策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学生视角下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4.1. 营造浓厚氛围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湖北省部属高校虽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制定了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但调查发现,部分措施依旧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未深入到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完善、教材开发或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中去。学生存在不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途径,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等现象,因此高校应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首先,高校应更新并树立起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一是不能狭隘地以工具价值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教会学生创办公司或企业”,

Table 6. What you think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should include

表6. 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应该包括

Table 7. Which activity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innovation and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表7. 您认为学校开展的哪项活动对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影响最大?

Table 8. You have participated in or have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which innovative business projects

表8. 您参加过或主动了解过哪些创新创业项目

而应认识到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下,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深入社会及生活实践,培育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匠心精神;二是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隔裂开来,而应将其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及各个阶段;三是不能将学生的创业活动简单而粗浅地视为“不务正业”的行为,而应完善相关政策并最大限度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帮助。其次,高校应立足于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既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媒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创新创业资讯;也可以多举办相关竞赛、论坛、讲座活动,普及知识,提升学生对这种教育的育人特征及功能认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主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4.2. 设立专门机构以统筹创新创业管理

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专管部门,即使部分高校已经成立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机构,但其发挥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有利于更好地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内容,并广泛地吸取师生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可与相关职能部门,如学校团委、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合作,实现资源与人才共享,还可以引进专家、学者以及成功的企业家、培训师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此外,还应与政府机构、社会相关组织保持紧密联系,进行相关政策制定与信息发布,负责讲师培训活动的组织工作,统筹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事务。另一方面,在专门机构下还可以成立官方的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吸收学生的力量,师生共同管理,这既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机会,还有助于管理机构及时获取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更加亲民的、完善的服务,从而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再停留在政策层面,而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4.3. 提供政策支持以强化创新创业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策支持。高校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应制定长远的规划,而不是短期的方案。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我国政府制定了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免征企业所得税、小额贷款等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湖北省政府也制定了包括大学生创业补贴、大学生创业培训补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资金扶持等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高校在配合落实国家与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个性化地制定支持政策,诸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的教育培训、创新设计及创造发明资助、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企业经营资助等;建立兼职、见习等绿色通道,与社会产业界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参观、实习实践机会;还可建立灵活的学分制以及弹性学制,给予学生一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投入创新创业活动。除了制定政策之外,高校还应该对国家、地方及学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以便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从而有效利用政策提供的优势条件实现创新创业发展。

4.4. 重视平台建设以提供创新创业资源

发挥好平台的功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机会。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俱乐部、创客空间等多种多样的平台,但是有些平台没有实质性地发挥其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从高校内部看来,第一,应加大投资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生态环境;第二,应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如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平台,与社会各界和其他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创新创业相关资讯的信息平台,学生与教师的线上交流平台等等,以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资源及服务。从高校外部来看,一是推进与企业的合作,挖掘地方资源,校企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二是要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高校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行人才交流计划,以实现高校之间的创新创业资源共享。

4.5. 完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奠定创新创业基础

创新创业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传播知识、夯实理论、强化意识、提升能力,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及完善的教学体系。在课程类型上,开展“实践导向” [11] 课程,同时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论。例如创意设计类课程,既可以专门开设,也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利用一部分课时或者课外作业,结合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创意设计锻炼。在课程形式上,可采取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网络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主要针对创业学院或创业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可开设多门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此外,结合当前“互联网+”背景和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特点,完善网络课程体系,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学生,尤其是因正在创业而无法保证在校时间的学生拥有更多选修相关课程的机会。在教材选择上,除了使用现有的一些创新创业教育通用教材以外,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喜好,适当选择相关专业书籍。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发与本校情况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变传统教学方法为体验式教学法,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和讨论,开展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4.6. 组建师资团队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10] 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与准入机制,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拥有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和双导师制度的完善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难题。为此,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肩负创新创业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丰富其实践经验,培育“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优秀创业人士、企业家、管理家等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授课,指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4.7. 开展多种活动以丰富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仅限于课堂,终究只是纸上谈兵,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可以浓郁氛围,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其创新创业实践。为此,高校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① 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 ② 模拟实践和创业设计,通过模拟经营与项目设计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③ 专业培训活动,通过实操训练,提高相应的能力; ④ 以各类竞赛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事业; ⑤ 通过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成功的创业人士,提高讲座及论坛的水准与质量,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总之,以赛促学,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不仅可以为创业积累经验,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和职业胜任力。

本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虽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各个方面的认知与需求,可以帮助高校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与路径,但事实上,学生性别、学科个性、学校文化等因素客观上会干扰调查结果,因此下一步针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在不同高校、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个性之间进行差异化分析是有必要的。

基金项目

受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资助(课题编号DXS20160009)。

文章引用

刘亚敏,朱晓倩,赵天华. 学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基于湖北省五所部属高校本科生的调查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Based on the Survey on Five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MOE in Hubei Province[J]. 创新教育研究, 2017, 05(04): 323-333. http://dx.doi.org/10.12677/CES.2017.5405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马小辉.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7): 96-100.

  2. 2.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015-05-13.

  3. 3. 刘伟, 邓志超. 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 教育科学, 2014, 30(6): 79-84.

  4. 4. 朱红, 张优良. 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 35(6): 100-107.

  5. 5. 杨静, 杨佳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的调查[J]. 重庆与世界, 2016(7): 17-19.

  6. 6. 陈诗慧. 大学生创业教育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对广东省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7(10): 27-33.

  7. 7. 欧阳国庆, 王游, 欧阳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跟踪调研[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9): 153-158.

  8. 8. 王大洋, 卢秋婷.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性探究——以吉林省地方高校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9): 147-152.

  9. 9. 方银, 于海. 武汉市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探析[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 65-68.

  10. 10. 李海波.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J]. 科技通报, 2014, 30(5): 226-229.

  11. 11. 王占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7): 75-7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