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06 No.01(2018), Article ID:23766,7 pages
10.12677/CES.2018.61006

University Curriculum Content Update, Dynamic Assessment and Flexible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rban Geography in Hubei University

Zhong Han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an. 27th, 2018; accepted: Feb. 7th, 2018; published: Feb. 14th, 2018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hould always run through the classroom. University curriculum should constantly update its content, and based on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We should adopt dynamic assessment and flexible teaching, and achieve educational purpose through research and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 The reform of urban geography course of Hubei University has initially realized the new mode of relatively stable system, timely updating of cases, flexible combination of modules,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joint exploration of problems.

Keywords:Innovation, Content Update, Dynamic Assessment, Flexible Teaching, Urban Geography

创新引导下大学课程内容更新、动态考核 与弹性教学

—湖北大学《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韩忠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8年1月27日;录用日期:2018年2月7日;发布日期:2018年2月14日

摘 要

创新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灵魂,创新教育要始终贯穿课堂内外。创新引导下的大学课程要不断更新内容,并应基于创新教育的双向互动特性,采取动态考核和弹性教学,以研究式和参与式教学法实现教育目的。湖北大学《城市地理学》课程通过创新改革,初步形成了体系相对稳定、案例及时更新、模块弹性组合、师生双向互动、问题共同探索的新模式。

关键词 :创新,内容更新,动态考核,弹性教学,城市地理学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对大学创新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1.1. 创新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灵魂

大学教育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传承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大学应当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观。而要实现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首先,教师要真心把教学创新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自己业已熟悉的教材教案。其次,教师要不断科研创新,并乐意把创新成果与学生分享。老师应当把学科的关键概念,前沿进展,最新现象,在课堂传授解析。老师既要熟悉教材,也要勇于质疑,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索,发现新东西。费孝通先生曾阐释过他的教育观念,至今仍十分具有启发意义:“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1] ”。

1.2. 创新教育是具有挑战性的双向互动过程

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老师需向学生“传道”、“授业”,同学需理解、接受和消化。这都需要时间。但是对于每一学生个体来说,学习基础、努力程度、以及掌握快慢都不可能一样。对于创新教育而言,新鲜事物就更要有一个接受过程。面对老师的教学,学生也会不理解、质疑甚至反对,并可能在经过反复检验后才会确信和理解掌握。新知的探索和传播,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需要细心和耐心,甚至还要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败。

创新教育过程贯穿于课堂内外,但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老师与学生交流接触,除了在课堂,还有在研究室、实验室、做项目、指导论文等。但是,从时间的多少以及面向的学生数量来说,最主要、最正式的还是课堂。因此,每一位老师要格外重视在课堂上传播新知识,启迪新思想。照本宣科再声情并茂,也不能够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更不能算“好”。而且,课堂教学既是言传也是身教。教师守成容易对学生造成一种暗示,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创新是大学教育灵魂,若舍此,大学可能永远培养不出大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这一根本,才是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最佳捍卫。

1.3. 动态考核与弹性教学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

教育是动态过程,老师需要及时掌握教学效果。通常,每学期之初老师都会拟定教学计划。但目前一些考核模式,却难以及时检验和反映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如期末考试,虽能够考查出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问题。但是,一门课从头上到尾,直到最后才发现问题,无疑太迟。通常一门课结束,老师若非紧接着再教同一个班,甚至没有机会给同学们分析考试答案。再如课后作业。老师根据每一章或每堂课内容布置作业,并根据同学们的书面回答来检验知识是否掌握。这样,大概可以摸到一部分情况。但是,老师工作量比较大,可能并不会经常布置作业,有时一个学期布置两次就算不错。还有就是课堂提问,这可以最及时了解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但是样本数量通常又是有限的。

那老师如何及时了解讲授的内容是否落到实处呢?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引入单元考核。老师可以在讲授一两章之后,进行一次单元考核。单元考核宜采用课堂考试,当堂答卷、评分、讲解。这样大概能够检查所有同学是否课堂认真听,是否课下查阅资料,并让老师和同学都能比较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有机会在课堂上解疑答惑纠正错误,而不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当然,动态考核是一考核体系,不单纯指经常性单元测验,也需运用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等其他考核方式。

如果考核成绩都比较理想,就可以大致按照原教学计划执行。如果考核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问题较多,就要适当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度等,让同学们真正能理解、接受和消化吸收,实施弹性教学。这虽然可能与学期之初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钉钉子”式的方法,更突显“踏石有印,抓铁留痕”,有助于保证教学总体效果。

2. 大学《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

目前国内不少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所用的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这本教材,优点在于体系完整、重点突出、采用大量中国案例,但也存在资料陈旧、选题有限、修订滞后等一些缺点。如该教材最新资料是2008年的,有些则是1983年数据。这就无法反映国内外城市现状,甚至直接导致相关结论需重新推敲。

相比之下,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进步很快,新成果层出不穷,并形成一些代表性著作。与此同时,一些国外城市地理学教材也被引进(见表1)。这些新成果和引进教材,或侧重新研究方法、或侧重新

Table 1. Commo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ranslation of urban geography in China

表1. 国内城市地理学常见教材和译著

*该书与《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为同一本书,但前者为原著第二版,后者为原著第三版。

研究体系等,带来了新内容、新角度、新视野,为改革大学《城市地理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选择。

3. 创新引导下的湖北大学《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湖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地理科学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长期指定高教版《城市地理学(第二版)》为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据此安排章节。但从2016年起,湖北大学《城市地理学》课程,不再指定该书为教材,只作为教学参考书,并参考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避免重复,突出核心,相应缩短教学课时,减少授课章节,重组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性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和教法更新、动态考核和弹性教学3方面(见图1)。

Figure 1. Contras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图1. 守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对比

3.1. 教学内容更新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必要摆脱对原有教材的简单依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加以合理设计。

第一,凝练基本概念体系,明确教学主体内容。即“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两类空间,两重参照”。“一个核心”,指城市。城市是城市地理学唯一核心研究对象,要多角度多方法去认识其现象和本质。“一条主线”,指城市化。城市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并与区域互动的过程,包括人口、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生活方式等多种结构性变化,是一条贯穿各种城市问题的红线。“两类空间”,指城市宏观空间组织和城市微观空间组织。宏观空间组织,主要研究都市区和城市群等概念,涉及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分布、城镇体系等问题。微观空间组织,涉及CBD、开发区、城中村、消费空间、文化空间等概念(见图2)。“两类空间”中,重点讲解城市微观空间组织。“两重参照”,

Figure 2. Basic concept system of urban geography

图2. 《城市地理学》基本概念体系

则指案例选择既考虑全球性也考虑地域性,地域性又重点择取与武汉有关的案例。按照这种逻辑关系,重新组织知识模块,保留精华,吐故纳新。

第二,明确更新重点和资料的来源途径。更新是结合老师教学识断和时代背景,所做出的问题更新、资料更新、方法更新、观点更新(见图3)。而更新的资料来源途径,主要是报纸、期刊、学术专著、学术会议、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微信公众号、小说、影视、老师自己的游历照片(见图4)。这种更新明显注入教师的个性特征、生活感悟、人文情怀,并展示其研究视野和城市足迹。

Figure 3. Four kinds of content update

图3. 教学内容四种更新

Figure 4. Source of date update

图4. 资料更新的来源途径

3.2. 重视研究式和参与式教学过程

我们在创新教育中主要采取研究式和参与式教学,这两者都非常注重问题导向,需要老师指导和学生参与双管齐下。老师重在选择合适问题并加以指导。所选问题一是紧扣现实,二是源自书本,既要具有真实性,也要具有解决的可行性。学生参与创新,就要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下,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各项能力来完成任务。

研究式教学可针对现实问题。比如中国城市中最活跃的开发区问题,高教版《城市地理学(第二版)》中,是按“开发区概念—世界开发区的历史演进–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开发区的区位特征”这种逻辑来讲。但所用的资料比较陈旧,最新动态没有得到充分阐释。因此,我们将教材上的理论问题向最新的现实问题延伸,将之与自贸区、新城新区等相联系,并以被普遍关注、反映最新发展趋势的“雄安新区”、“长江新城”、“湖北自贸试验区”等,来进一步诠释城市开发区基本概念、类型、区位选择特点、产城融合等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部分概念和开发区历史可以从教材上获取,最新案例又介绍了新概念、强化了学生们对现实的关注,使静态理论与动态现实相结合,强化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理论问题变得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从而学生们产生很强的带入感,对问题保持很高的兴趣。

再如书本上的问题。我们在阐释“城市”这一核心概念的时候,就不单纯介绍“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 [2] ,还引入了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城市本质上是个市场聚落” [3] 、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是一座社会活动的剧场” [4] 、以及艾伦·莱瑟姆等提出的“城市是不同种类的自然呈现” [5] 等观点,从地理、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等多个视角进行概念诠释和解析。而且,我们还分别从政治用语、专业术语、文学话语三个层面来看待不同领域对“城市”这同一概念的认识(见图5)。

Figure 5.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ity” by political language, technical terms and literary discourse

图5. 政治用语、专业术语、文学话语对“城市”概念的诠释

上述三段话,同是在说明城市,但分别对应着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在政策和学术中,“城市”分别对应着“载体”和“剧场”,概括但表述相对抽象,而小说则非常形象生动和具体,为“载体”找到了所载的生活内容,为“剧场”找到了合适的演员。三种话语对同一概念的表达互不相同,却互相补充。这种对核心概念的拓展,使孤立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城市”一词原来内涵十分丰富和鲜活,“会心”和“顿悟”。

而且,我们由此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城市,进行参与式教学。老师在示范之后,布置了“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课后作业,要求同学们选取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开展阅读,学习作家认识城乡的敏锐视角。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对相同城乡空间的表达差异。最后再通过作业汇报,使师生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3.3. 建立动态考核体系实施弹性教学

为及时检验和保证教学效果,我们也尝试建立动态考核体系。湖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共计32个学时,每周4节课,8周。我们的动态考核分为三个部分,3次随堂测验、2次课后作业、1份社会调查视频,分别占100分成绩的30%、30%、40% (见表2)。我们取消了期末考试。但是单元测验都是客观填空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理解和记忆,基本可以面上了解同学们听讲和看书复习情况。两个课后作业,一是“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一是“中国城市最新地形分类”。后者是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城市总数,对比教材所用1983年的数据,按照教材同样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以便总体把握中国最新城市地形分类的数量和空间特征,并对教材相关结论进行校验。这个作业,也是每一位同学都来参与,分担其中的部分工作,并由不同学生负责共计三轮校对,最后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汇报。社会调查,则是让每一位同学们都用手机拍摄一段能够反映城市化的调查视频,拍摄时间和具体内容不限,但要自己配音解说拍摄地点、主题、特色和缘由。

Table 2. Dynamic assessment system of urban geography

表2. 《城市地理学》动态考核体系

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们纷纷产生了兴趣,跃跃欲试,并希望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独到见解。而通过一系列随堂单元测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对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是否了解,并及时与老师在课堂上交流。绝大多数同学根据测验能较为迅速的调整学习态度,并在整个学期的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课。而老师也会不断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答疑解惑,强调重点,并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4. 结语

大学是文化知识的殿堂,创新始终是学术传承和教育发展的生命。创新教育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应各负其责且教学相长,更宜突出问题意识而采取研究式和参与式方法,并配以合理的动态考核体系和机制,实施弹性教学。湖北大学《城市地理学》课程通过创新引导下的教学改革,初步实现了体系相对稳定、案例即时更新、模块弹性组合、师生双向互动、共同探索问题的新模式。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研,及时吸收最新成果,将《城市地理学》建成一门人人乐于参与,共同创造新知,创新人才不断成长的课堂。

基金项目

湖北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C201423)。

文章引用

韩 忠. 创新引导下大学课程内容更新、动态考核与弹性教学—湖北大学《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University Curriculum Content Update, Dynamic Assessment and Flexible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on—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rban Geography in Hubei University[J].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06(01): 36-42. http://dx.doi.org/10.12677/CES.2018.6100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3.

  2. 2.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M].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2.

  3. 3. 马克斯•韦伯.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4.

  4. 4. 马克•戈特迪纳, 莱斯利•巴德. 城市研究核心概念[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 8-12.

  5. 5. 艾伦•莱瑟姆, 德里克•麦考马克, 金•麦克纳马拉, 唐纳德•麦克尼尔. 城市地理学核心概念[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 40.

  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6-02/21/content_5044367.htm, 2016-02-06.

  7. 7. 池莉. 汉口情景[M].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 188-18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