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2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5968 , 7 pages
10.12677/ces.2024.125248

新主流电影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探赜

栾铭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5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29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6日

摘要

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创新要求。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具备大众属性的新主流电影融入思政教育。新主流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现代性演变,其在继承了主旋律电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特性,成为近些年来中国官方、艺术家、大众三方认同的电影新贵。新主流电影的核心任务是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其突破了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困境,使思政育人工作完成得更加高效隐蔽。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联动机制;深挖作品深度、拓宽实践广度;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评估等举措,充分发挥新主流电影的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The Integration of New Mainstream Films into the Practice and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Ming Luan

College of Marxism, Guangxi Arts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Mar. 15th, 2024; accepted: Apr. 29th, 2024; published: May 6th, 202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novative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methods and method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explain the truth deeply, thoroughly, and lively, is to integrate new mainstream films with popular attribut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modern evolution of the main theme film, the new mainstream film has become a new upstart film recogniz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sts and the public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the main theme film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film and commercial film. The core task of the new mainstream film is to disseminat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genre dilemma of the main theme film and mak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ore efficient and hidd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improve the linkage mechanism, dig deep into the depth of works, and broaden the breadth of practic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eachers and optimizing teaching evalu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new mainstream films.

Keywords:New Mainstream Films,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大思政课”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及,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大师资’”,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 因此,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其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新主流电影。新主流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现代性演变,是在继承“主旋律”的基础之上,结合工业、市场、美学的一次创新,既是对多元文化的一次整合,也是对中国传统三分电影法的一次融合。新主流电影之“新”可以从三个维度简要论述:一是类型创作之新,新主流电影以“共同体美学”为指导,充分在“我者思维”的基础之上融入“他者思维”,使得主旋律的书写视野得以拓展;二是表现内容之新,新主流电影题材深入国家、历史、时代、民族、乡村、个人、家庭的方方面面,在文化上尽力满足国家主流文化、市民平民文化、青年文化等多元消费需求 [2] ,既存在专注国际视野的外向型大片,也有聚焦于个体命运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型小片;三是文本内核之新,新主流电影以“人民性”为精神指引,在继承前辈“人民电影”“工农兵电影”“主旋律电影”人民性内核的基础上,开拓“人民性”的表达,以求人民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完成紧贴时代脉搏的主流价值传播。因而,新主流电影能够成为新时代助力“大思政课”教育,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艺术类型。

2.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何以需要新主流电影?

2.1. 目标之需: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全球视野上来看,西方霸权主义威胁、全球公共环境治理、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等众多挑战正在汹涌来袭。因此,利用好“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培育兼具理论修养与实践素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已刻不容缓。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场域往往是以教室为主阵地,单一化的教学空间和单向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方式极大削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继而无法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诚然,也有思政课教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式,如课堂播放红色影视作品、线下组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等,但更多的教师还是割裂了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削弱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而“大思政课”的建设将填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欠佳的缺憾。“大思政课”的“大”不是“空泛”,而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借助公共空间、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等途径,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 [3] 可以简单将“大思政课”理解为“思政课+”模式,如思政课 + 杭州亚运会、思政课 + 红色文化、思政课 + 公共空间等。“大”的出现使得思政课教学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变成了随时随地。教学主体也从思政课老师拓展为艺术作品、其他学科、公共空间等。电影作为大众最常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对大众的意识形态教育及审美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新主流电影在商业市场的成功也成为了“大思政课”建设中的有力工具。新主流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新世纪演变在仍以社会效益为首要前提的基础上,最大化扩展市场效益,聚焦主体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了“大思政课”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方势力。“大思政课”的本质仍然是思政课,它与新主流电影拥有共同的育人目标,在目的导向的前提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熟练应用电影这门艺术门类,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新主流电影完成思政育人的实践教育工作。

2.2. 内容之需:以艺术为载体拓展思政教学资源

当下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同质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大思政课”的本质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归根结底其教学内容仍是思政课本的教学内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大思政课”就是拓宽、创新讲道理的方式方法,如何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4]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大多局限在课堂之内,偶有的外出访谈实践也多因没有持续深入开展工作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样的一种实践过程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的前提下,往往不能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感性经验,无法促使学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因此,新时代“大思政课”应当落脚于学生自主自愿地进行思政实践,以完成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而思政课教师则应当以发挥资源育人功能为导向、以资源实践向度为标准、以资源教学潜力为考量,从而汇聚高质量教学资源,促进受教育主体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新主流电影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因为起具备号召性与大众性两种传统思政课所不具备的特质。新主流电影的号召性主要表现在票房上,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从2017年春节到2024年春节,共有18部影片超过30亿元票房,而其中高达14部影片表达了鲜明的主流价值观念,可以被定义为新主流电影。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在票房号召力上显然更胜一筹,在内容创作上涉及“也门撤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国家历史,代表了红色文化在影视商业型化创作上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新主流电影的大众性主要体现在口碑上,有质量才能有分量,观众对新主流电影普遍给予较高评价,充分说明“叫好”与“叫座”之间的紧密关联。在表格中的高票房影片里有借科幻题材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流浪地球》系列;有关注“买药难”社会问题影片《我不是药神》;更有一系列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巧妙结合,以塑造革命英雄群像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长津湖》系列。这些现象级新主流电影紧握时代脉搏,以电影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在历史、社会现实、家庭、个人等维度展现时代之思,继而给出符合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回答。高票房与好口碑也直接论证了观众对新主流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政治理论观念、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接受度。因此,“大思政课”依托新主流电影全方位的题材涉猎、商业化的类型创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是卓有成效的。

2.3. 方法之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渠道延伸的现实诉求

教学方法是建构教学框架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教学价值的表达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输出路径,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运作提出了较高要求。纵观高等学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基本上仍处于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阶段,思政课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高度凝结性与抽象概括性的特点,仅靠传统思政课堂的理论教学难以帮助学生高效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应用。而新主流电影的种种属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新主流电影的“人民性”是对传统主旋律电影“人民性”的继承与创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要求,使得新主流电影始终在关注时代和人民的发展;电影的“艺术性”本质则充分发挥美育的功用,新主流电影追寻的是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平衡;以电影工业美学和好莱坞类型创作模式塑造的“商业”属性则充分激发主体兴趣,最大程度扩展新主流电影的受众群体,继而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渠道的拓宽。基于以上新主流电影的种种属性,新主流电影可以从三个维度完成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延伸。其一,在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上。新主流电影不仅可以成为老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生动的案例,也可以成为学校影视社团鉴赏讨论、学生团队创作拍摄的对象;其二,在校内到校外的延伸上。学生或许在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积极性有所欠缺,但新主流电影的最大观影群体恰好就是学生,而新主流电影对于意识形态高效率的隐性传播也达到了思政育人的根本目的;其三,在学校到社会的延伸上。理论的学习最终是要付诸于社会实践当中,学生作为对社会还一知半解的群体,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才能够得到成长。新主流电影多样化的题材也就成为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学生从中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党的历史、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知识。一言以蔽之,优秀的新主流电影可以将抽象性的思想政治理论具象化为影像画面,通过声光电的奇妙组合,达到“集体无意识”的意识形态软性询唤。

3. 新主流电影如何支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自我嬗变的一种新形态,其核心特点必须是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所欢迎的,但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就是要通过“好看”的故事、大众的类型来表现主流观众所认同、所接受、所心向往之、所同仇敌忾的主旋律。 [5] 因此,新主流电影是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是国家意志与人民精神的代表。因此,要把握好新主流电影的基本性质,为拓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寻求科学性与实践性。

3.1. 以“人民性”精神内核夯实信仰根基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6] 。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再一次强调了“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在“人民性”视域下的“新主流电影”始终在“展现当代中国人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民族气质”上不遗余力。如抗疫题材影片《穿越寒冬拥抱你》《中国医生》等,为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医生、快递员、警察留影,为观众展现了灾难时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正向精神”与“平凡中的不平凡”。观众即人民,人民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影视艺术作品。因而,新主流电影的“人民性”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主客体互动关系的建立筑下牢固根基,通过人民关注的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影视化展现,在丰富受教育主体知识储备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的艺术化教育,为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夯实地基。

3.2. 以“大众化”商业策略激发主体兴趣

20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一词才正式出现。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以弘扬国家主流意识为目的,选材多以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为主,能够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是中国商业电影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历了商业大片洗礼的观众们对于传统主旋律电影的题材不再敏感,于是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们开始求变求新,继而演化成如今的新主流电影。当下新主流电影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同时兼顾市场效益,而新主流电影对于市场效益的把控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加强类型化创作。随着类型化程度的加深,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军事战争题材影片。与传统主旋律题材军事战争影片所不同的是,《八佰》《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影片都注重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结合,进行群像刻画。这同时也是新主流电影类型中军事战争题材影片“人民性”的具体表现。这些新主流大片在类型创作上充分借鉴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以“高概念”“高投资”“高科技”的现代化电影工业模式充分开拓电影商业市场,以此突破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困境;二是延续主旋律大片明星策略的使用。2009年韩三平、黄建新共同执导的《建国大业》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共邀请了108位明星出演。之后“建国三部曲”的另外两部,2011的《建党伟业》、2017年的《建军大业》仍然采用了明星策略。明星策略的使用固然可以为电影带来更好的商业效益,但是由于新主流电影的官方地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在明星的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以实现观众“精神”与“外形”的双重肯定为目标。明星演员则不能满足于充当“花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艺术提高观众的审美素养,完成观众对角色形象和演员本人形象一体化的建构,继而促使观众的追星心理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借助于新主流电影的“大众性”特质,可以充分激发受教育主体的兴趣,帮助主体在艺术接受过程中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由被动接纳转变为主动吸收,以完成潜移默化的思政教学。

3.3. 以“多元化”共情路径完成软性询唤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工作者与软性电影论者就电影的“软”“硬”问题发生争辩。刘呐鸥、黄嘉谟等软性电影论者批判左翼电影浓厚的政治属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这场辩论本质上是电影这门艺术关于政治立场与商业属性的交锋。而站在近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这场争论,可以发现,新主流电影的出现与繁荣代表了新主流电影对硬性宣教的超越,正在致力于以“共情”策略完成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观念的软性询唤。首先是泛化的共情策略。新主流电影为了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最大化,对人民的期待视野进行“最大公约数”式的聚焦。回望近几年的新主流电影,有抗美援朝题材的《金刚川》《长津湖》;有展现疫情、灾难的《中国医生》《中国机长》;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不难发现,这些新主流电影都在寻求“共同体美学”的构建,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与革命历史颇具创造力的想象性书写,继而唤醒普罗大众的历史与情感认同,最终完成影片所传播的意识形态与观众的同调。再者是个体化共情策略的运用。2019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拼盘式献礼片的代表之作,导演别具心裁地将叙事重心聚焦于“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升旗手、科研工作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修表匠、警察、出租车司机、女飞行员,成功塑造了各行各业的人民楷模。使得英雄叙事转化为人民叙事,更能与平凡的人民发生情感的共鸣。多元化的叙事策略构建起个体对国家的国族想象与意识形态认同,以“共情”为路径,完成新主流电影对观众的意识形态软性询唤。

4. 新主流电影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主流电影的基本特性为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当下,学界对于新主流电影的关注大多还停留在对电影本体的讨论上,新主流电影的教育属性和实践功能尚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借助新主流电影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联动机制;挖掘资源深度,拓宽实践广度;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评估。

4.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联动机制

以学校为单位,各部门应统筹协作,做好顶层设计,拟订新主流电影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相关政策措施,划拨专项经费,多方面多维度思考,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对现有教学形式加以改革,充分发挥新主流电影的“思政育人”价值。并且要完善联动机制,牢牢将注意力放在“大思政课”的“大”字上,促进学校与社会教学连线,努力实现涵盖学生、教师和社会三方的高效互动和交流。以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该院积极搭建与周边中小学协作的教学平台,鼓励研究生参与思政课备课教学。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学生党员为核心,以优秀团员为助手,为中小学美育思政建设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面对中小学生群体时,商业性的新主流电影相较于传统的红色文化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部分新主流电影的片段,能够帮助幼小学生群体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研究生群体与中小学生的师生群体保持密切深入交流,根据教学传播效果调整教学方式,这对于教学双方都是一场生动的“大思政课”教学实践。

4.2. 挖掘资源深度,拓宽实践广度

新主流电影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下,对于新主流电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对于新主流电影的“思政育人”功能的挖掘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电影本体本身,新主流电影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在课堂或者影院中,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发现新主流电影影像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当下中国所拍摄的新主流电影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与现实生活、真实历史联系密切。《满江红》通过再现南宋屈辱民族史,传达“家国之事,重于生死”的意识形态观念;《长津湖》通过再现抗美援朝战争,以宏观历史与微观叙事相结合,塑造了一系列英雄群像;《我和我的祖国》以拼盘集锦的方式,着眼于一个个小人物来展现中国时代变迁画卷。新主流电影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都是现实,都在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而,对具有深厚思政资源的新主流电影,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深度,引导学生做好多方位的自主实践,以打破传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参观、宣讲等社会协同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活动的内驱动力,推动新主流电影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4.3. 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评估

当下各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去中心化教学的趋势,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是组织和设计的主导成员,而教师的综合素质素养则成为了决定教学实践质量的直接因素。“大思政课”提出的善用社会大课堂是破解传统思政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的根本。在运用新主流电影进行思政教学时,思政课老师不仅需要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需要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联系起所观看的新主流电影,如何运用好这份红色资源,将这份红色资源转化为生活中的可用之物才是重中之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本是郑板桥对审美意象的形象化描述,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也可以理解为将新主流电影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与意识形态融入学生主体的大脑中,成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形成的助力。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不仅需要一批具有丰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经验的思政课教师,也需要注重培养思政课教师的艺术涵养,以开拓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手段。互联网时代下,西方价值观借助影视作品不断涌入,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需要教师参与,选择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则是师资建设的重要推进力。丰富教学评估主体,教师应当以学生诉求为基本,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涵盖多主体评价,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核,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使教学评估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推动力”,从由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教学评估拓展到学生、同伴群体,充分根据学生的教学评价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高校应当意识到教学评估的重要性,不断创新优化教学评估的方式方法,以增强新时代思政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

文章引用

栾 铭. 新主流电影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探赜
The Integration of New Mainstream Films into the Practice and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05): 37-4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5248

参考文献

  1. 1.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J]. 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2(10): 8-14.

  2. 2. 陈旭光, 刘祎祎. 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J]. 编辑之友, 2021(9): 60-69.

  3. 3. 曹清燕, 王璞. 基于公共空间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23(8): 68-73.

  4. 4. 王楠. 善用“大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11): 75-79.

  5. 5. 尹鸿, 洪宜. 新主流电影中的家园意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9, 41(2): 2-8.

  6. 6.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12-15(0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