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3795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101179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塑造探究

——从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切入

韩丙华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7日

摘要

培育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校的关键一步,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招,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充分了解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面的积极效应,进而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塑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失衡、情感淡漠、人格缺失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深入分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据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由此,我们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塑造探究——从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切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显著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心理健康,法治素养,人文情怀

Study on the Positive Effect Shap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From Rule of Law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Binghua H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Sep. 10th, 2023; accepted: Oct. 10th, 2023; published: Oct. 17th, 202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rule of law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is a key step to govern the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law, is a key move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rule of law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on the mainten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rengthen the shaping of rule of law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clearly recogniz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sychological imbalance, emotional indifference, personality los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ak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accordingly, we put forward the topic of “shap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rting from the rule of law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for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legal literacy, cultivate their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ir adaptability to society.

Keywords:Mental Health, Rule of Law Literacy, Humanistic Feeling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郑重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1]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大家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又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面对竞争与“躺平”的激烈交锋、新鲜与陌生的反复交替、成功与失败的不断得失,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从法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切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把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涵养人文情怀融入到“三全育人”全过程,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素。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德治和法治在育人实践中的根本应用。

2. 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对塑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来源载体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是青少年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全面依法治国的维护者、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共建法治国家,涵养大学生人文情怀共筑和谐社会,以此来积极塑造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1. 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凝聚法治素养

法治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需要,更是其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综合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行动指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依法治校为根据,精准施策“十大”育人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法治素养,提高高校法治教育的创新性与育人的实效性。在此,以“民法典”普及为例进行介绍。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目前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内容最丰富、涵盖面最广的一部法律,从胎儿到去世,人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近日,北京海淀警方调查并处理了一起高校学生信息被非法获取案件,让人大出意外的是案件嫌疑人是一名高校毕业生。在这个案件中既暴露了嫌疑人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生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还暴露了高校在学生个人信息保护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这一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作为学生个人必须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而学校也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氛围,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

2.2.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头所起,其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灿烂文明历史、经典文艺创作,不仅是我们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价值。立足新时代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情怀,使之与现代高校思政育人相结合,进而实现以文化人。在此,以“家国情怀”为例进行融通。

“家国情怀”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始终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理想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 [2] 。我们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家国一体,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社会与个人同频共振。家国情怀俨然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基因、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认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根基所在。青年大学生励志矢志报国,需要把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国家需要联系起来,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去观察中国气象,用心灵去感应时代脉搏,把家国情怀贯穿求学全过程、融入事业各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和锻造才干,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3. 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切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价值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是经常容易被忽视的,但当前数据显示现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都是屡见不鲜。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采用各种举措,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健康成长。本文立足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的积极塑造为切入点,为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新的元素,旨在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心理基础 [3] 。

3.1. 法治素养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是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的重要载体,是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大举措。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都应积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工作。

大学生不管专业方向如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其法治素养的有无、高低成立关键一环。大学阶段是法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体系,进而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高校进行法治教育培育的行动指南,如何准确把握并围绕其统筹布局,对于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和新时代法治人才教育指明了根本方向。

法治素养是大学生个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法治素养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学生本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更是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能否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中凝聚法治素养,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基础,从更深层次认识到了生命权的意义,同时也成为新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前沿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

3.2. 人文情怀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选择

人文情怀践行了以人为本世界观,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将这些优秀的行为内化成人稳定的基本品格,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为何”“生又为何”。人文情怀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给予学生关爱和理解,将人文情怀的输出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力量,切实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塑造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 [4] 。

育才先育人,人文情怀历来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人文素养和心理疏导融合融通,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价值取向,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并行。教育,以“教”“育”人,高校教育面对的是“04”后大学生,是有独立感情、独立思维、独立个性的人,更需要教育者把握好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关系,立足学生求学成才、把握学生成长成人,不断领悟人文情怀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教育培养专业能力是应有之意,培养责任感则是新时代人文教育的核心观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

把人文情怀中所蕴含的人生豁达、道德规范、待人接物等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充分运用文化与道德来引导学生培养优良道德品质,感化学生形成健康人格,进而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心理,丰富生命体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最终落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

4. 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切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不仅是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生活、社交的能力需要,对于后期步入工作岗位更是核心素质的基本体现。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首先要求大学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确保心理健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个人所学、奋斗奉献。所以,本文寻找法治教育、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探索一条既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体会优秀人文情怀又能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5] 。

4.1. 将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塑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在心理课程中构建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章节,确保大学生能够接受到相应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熏陶,在课程的学习中,加深对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的认识,涵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升综合素质。人文教育以文化为基础,以多种形式深入人心;法治素养以事实为载体,以真实事例完善心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法治精神、领悟人文意境,这就要讲授者在教学关系上,一边引导一边帮助,实现有效互动,支撑学生的学习;在讲练策略上,既要精练又要精讲,在案例导入与分析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效果。基于此,实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件教学,既有理论讲授,又有案例研讨,以师生互动、翻转课堂模式展开教学,同时充分利用智慧树等线上资源,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从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体系。

4.2. 将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塑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教育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搭建多渠道的教育平台、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充盈心理预设,提升大心理承受能力,强化心理健康防线。除专业教学外,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法治文化节、传统文化节等各类校园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又可以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树立阳光、自信的形象气质,彰显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带来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应该大力配合“引进来 + 走出去”,邀请专家学者进校作报告、办讲座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带领学生参观法院、律所、博物馆等法律和文化场所,激发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进而预防、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高校应重视大学学生活动的主导性,根据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心理健康塑造需要、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让学生活动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力抓手,让学生自己成为帮助自己的“最大助力”。

4.3. 培养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兼备的师资队伍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专职队伍和兼职队伍。其中专职队伍主要是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以及外聘的专职医师组成,主要以授课和心理服务为主;兼职队伍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团队,虽然没有专业的心理知识为背景,但是在心理服务中的经验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将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全过程,则要在法治素养与人文情怀上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基础技能素养。要加大对专兼职教师的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培训力度,把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实现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体备课提质量的学习研讨成果最大化;要提高专兼职教师主动践行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动力,在日常培训中增加法律讲座、人文论坛,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分析当下的社会热点以及身边发生的学生案例,进而提升业务能力,避免本领恐慌。

5. 结语

大学生作为高校人员体系中的最大受众,其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一环,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凝聚法治素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情怀,将这两者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以此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保障基础和人文底蕴,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牢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和应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心态,降低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

基金项目

2022年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ZKT-22088);2022年山东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22XLJK21)。

文章引用

韩丙华.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塑造探究——从法治素养和人文情怀切入
Study on the Positive Effect Shap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From Rule of Law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Feelings[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587-759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179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2. 2. 曾波.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民族精神家园[J]. 创造, 2023, 31(2): 58-60.

  3. 3. 袁周斌. 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公安院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探究[J]. 高教学刊, 2022, 8(30): 21-24.

  4. 4. 郑英伟.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径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 22(10): 23-27.

  5. 5. 杨振华. 高校辅导员队伍法治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 12(1): 76-8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