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2772 , 8 pages
10.12677/CES.2023.119418

大学英语积极学科情感构建与模块自主学习 实践研究

周方方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基础科部,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3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0日

摘要

积极学科情感包括较高的学习动力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对课程持续的注意力、以及良好的课程情感体验。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等客观方面的改革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等主观心理方面的关注却不是很多。教育是一种心理体验,积极的学科情感有助于有效学习的发生。为构建大学英语积极学科情感,课题组尝试实施课外模块化自主学习,以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延长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情感,并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文章简要介绍了积极学科情感,提出了构建积极学科情感的策略,分析了积极学科情感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并证明了以构建积极学科为目的的课外模块化自主学习对学生成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积极学科情感,模块自主学习

Construction of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and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Modular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

Fangfang Zhou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erce, Xi’an Shaanxi

Received: Aug. 3rd, 2023; accepted: Sep. 11th, 2023; published: Sep. 20th, 2023

ABSTRACT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includes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itiative to complete tasks, sustained attention to the course, and goo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many years and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objective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mode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ut it has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ive aspects such as students’ learning emotion. Education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contributes to the occurrence of effective learning.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the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to college English, independent learning by modu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fter class is implemented so as to dri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trengthen their initiative to complete learning tasks, prolong their attention to the course, and enhance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towards the course, and finally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prov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modular learning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Keywords:College English,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Independent Modular Learn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背景介绍

教育过程中师生的联动非常重要。尤其在大学教育期间,学生各方面趋于成熟,思维尤甚,在经历了漫长的高强度的初高中教育后,他们对自由的渴望非常强烈,其中也包括学习的自由。但突然而至的自由也有可能使得一些学生倍感迷茫,没有了家长、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的督促,他们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有的学生甚至会轻易地放弃不太喜欢或是本就薄弱的科目,比如英语。因此,大学教师,尤其是大一第一学期的任课教师有责任帮助大学新生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模式。专业课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重视和探索,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已有的十年英语课学习经验很容易使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课的简单延续,从而失去继续学习这门课程的动力和兴趣。如果大学英语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方面对语言进行讲解和操练,那么学生会加速远离这门课程,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毕业。教学是知、情、意融合发展的活动,教学实践是主客观因素相融合的事件。学习者“心理事件”在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 [1] 。如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那么教学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失败的。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建立积极学习情感至关重要。

2. 积极学科情感

积极学科情感是学生的“心理事件”之一,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对特定的学科学习产生“积极的行为倾向”,“对学习活动的发生、维持具有积极作用”。无疑,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习的发生,而消极的学习情感会“约束”学习行为,不利于学习的发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包括兴趣、自信心、动机、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焦虑、抑制、恐惧、紧张、怀疑、沮丧、害羞等 [2] 。需要关注的是焦虑和放松两种情感。放松是积极情感,有助于学习的发生,但是过于放松就会导致动力和注意力的缺乏,不利于学习;焦虑是消极情感,过度焦虑会影响认知的速度和质量,但适当焦虑会吸引学习者更多的注意力,有利于学习。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range of positive emotions [2]

图1. 积极情感的范围 [2]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度”,既不能使学生压力过大从而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也不能使学生感到过于轻松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关注。

积极学科情感则包含四个要素:学习的动力来源、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以及注意力的持续 [2] 。如图2所示:

Figure 2. Elements of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s [2]

图2. 积极学科情感要素 [2]

学科情感水平高的学生能更快更好更主动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对课程保持更长久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建。学科情感水平低的学生则会更迟缓更被动更敷衍,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理解和运用知识,让他们去挑战、去成就、去展示,去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清晰的学习意义,明确的、具体的、可达成的学习目标,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表达和表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教师和同辈的认可与肯定,合理的考核机制,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和体验等,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总之,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与学生一起构建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赋能,使学习成为一种美好的、有意义的体验。

3. 如何构建积极学科情感

3.1. 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教师首先需意识到学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他们有摄入新知和向上发展的渴望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考虑学习主体的天赋资质、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学习风格与方式上的差异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学生就会对教师和课程产生“不信任、不适应与不接收”,造成“学习兴趣的泯灭与学习质量的下降” [3]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筛选、整合被摄入材料和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做好学情分析,考虑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制定不提供的考核方法。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阐明期望、责任和规定,鼓励学生承担学习责任,并明确学习结果和评价方法。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利于避免好学生因刺激不够而懈怠,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无法完成任务而放弃。学生有了目标和方向,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

3.2. 重构课堂权力关系

传统课程关系中充斥着单边力量,而单边力量对于上下级而言是“控制关系”,对平级而言,是“竞争关系”,均不利于课程的健康运行。过程哲学权力观认为“真正权力的善是关系力量”,是双边的、对话的、开放的,这样权力才能变成“善”的 [4]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绝对控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合作多于竞争。同时,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同学生一起构建平等的、双边的、对话的、开放的课堂关系。在过去的教育经历中,学生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大多被动的接受各种指令和训练,缺乏提出不同意见的意识、能力和勇气。他们可能更愿意保持这种教师说什么他们做什么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可能加剧教师和学生的鸿沟,割裂教与学之间互联互动,伤害师生之间互相摄入关系,使课堂处于失活状态,不利于教亦不利于学。建立双边的、对话的、开放的课堂关系,起初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大学课堂教学关系需要“从一种规训走向对话” [4] 。为重构课堂的这种权力关系,教师应主动建立师生对话渠道和对话机会。这种对话的机会可以是面对面的群体性闲谈,也可以是一对一的访谈,更可以是线上问卷、投票等。目的是有意识地倾听学生的声音,考虑学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需求,分散教师权威,使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生成开放的、流动的课堂,而不是由教师绝对掌控的、只考虑输出而不顾输入的单向度课堂。一旦教师主动将自身从课堂的控制者转换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将会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失去了活性的被动的接受者或逃逸者。

3.3. 注意课堂话语

教师话语是课堂话语的一种。积极的教师话语有利于“减少有威胁的氛围”,有利于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生态环境 [1] ,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学习情感,最终有助于学生认知表现和认知灵活性。语言是有力量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更甚。在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时,教师的话语应该是温和的、理解的、包容的、支持的;在课堂讲授或探讨知识时,教师的话语应该是专业的、丰富的、清楚的、凝练的,易理解的;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的话语应该是鼓励的、中肯的、指导性的;在对时事进行评论时,教师的话语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多维的、启发性的。总之,教师的话语是其人格修养和专业能力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教师应关注自己的课堂话语,并反思自己话语带来的后续效应。博学的、谦虚的、睿智的、能共情的、温暖的教师能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能更持久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3.4. 重塑教师权威

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也大量涌入教育行业,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这些都正在瓦解教师曾经的“知识权威”形象,且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教学并不需要权威”,但适当的权威有利于提振学生的精神,促进学习的发生。基于此,教师可以由“知识权威”转化为“学习权威”、“人格权威”,成为学习的领跑者和学生的人格楷模[1]。太过强势的父母容易养出弱势的孩子,同样,威压过甚的教师容易教出小心翼翼、欠缺创造力的学生。当教师退出课堂权力的中心,成为学习的引领者,学生会拥有更多参与课堂、表达自我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会更有自信,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

4. 教学实践及成效分析

为了了解积极学科情感对大一新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课题组参照夏雪梅积极学科情感设计了一份问卷,从学习动力、学习情感体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四个方面调查学生对此学科的情感,以及学科情感值与英语高考成绩的关联,及其对大一第一学期末平时总分和期末卷面成绩的影响。之所以考察学科情感值与英语高考成绩的关联,是因为大学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基础紧密相关。同时,为了帮助大一新生构建对大学英语学科的积极情感,课题组尝试开展课堂外分模块自主学习,企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4.1. 问卷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设计了20道有关学习动力、学习情感体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选择题,在新生刚入校时发放并回收,摸清新生对大学英语学科情感。在期末将量化后的学科情感值与高考成绩、平时总分、期末成绩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平时总分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活动参与度与活动质量、以及自主学习四个方面。期末成绩指期末卷面成绩。以下将以一个实验班级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Figur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ubject emotion value and scor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 of usual performance and score of the final exam

图3. 学科情感值与高考成绩、平时总分、期末成绩相关性分析

图3数据可知,学科情感值和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96,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科情感值和高考成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科情感越积极,高考成绩越好。学科情感值和平时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65,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科情感值和平时总分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科情感越积极,平时努力程度就越高,平时表现也更好。学科情感值和期末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56,接近于0,并且p值为0.379 > 0.05,说明学科情感和期末成绩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大一新生需要时间调整和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大学英语较之高中英语难度增加许多,尤其是听力、翻译和写作。大一第一学期为适应调整期,不具相关性是正常的。高考成绩与期末成绩也没有相关性,详见图4

Figur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 and score of final exam

图4. 高考成绩与期末成绩相关性分析

高考成绩和期末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49,接近于0,并且p值为0.784 > 0.05,说明高考成绩和期末成绩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基于此,教师更应为大一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其尽快适应和成长。大学有个大二分水岭效应,即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会在大二出现比较清晰的分层。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具备积极学科情感的学生在其不断的努力下,终究会成为学习成绩较好的那一部分。

4.2. 以促进积极学科情感为目的的模块学习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大学英语的积极情感,课题组实施了分模块自主学习。学习模块为听力、阅读、翻译、写作、语法、词汇和口语。教师为每一个模块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任务、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让学生在考虑自己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弱点或兴趣选择1~3个模块,进行课堂外自主学习。学习目标依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分项能力要求而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对大一新生来说,一般模块会选择量表中的二级和三级要求作为学习目标,阅读会延伸至四级。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也会提高。学习任务由教师发布,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对每个模块的学习材料或平台进行筛选,并定期对相关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确保任务发布到个人。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根据每个模块的特性而定,比如:听力练习主要借助平台资源,考核也借助平台和题库;阅读有配套的阅读材料作为支撑,学生去完成阅读任务并做配套练习即可,另外,阅读模块也规定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阅读至少一本书虫系列书籍并撰写英文读书笔记,期末上交;翻译和写作任务由教师在教学平台定期发布,并同时提供所需词汇和句型结构,降低练习难度,学生手写拍照提交作业后,参照参考译文或参考作文自行修改,并保留纸质版修改痕迹,期末上交;语法模块会鼓励学生阅读语法书并进行语法题目练习,主要目的是督促基础较弱的学生巩固高中语法知识,最终的考核既会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也会在平台出一套难度适宜的语法测试题。词汇模块会直接使用百词斩等相关手机APP,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相应的难度或级别,在学习开始前测评自己的词汇量并截图保留,学期末再测词汇量,并提供测评截图,以增加的词汇量作为考核依据。口语模块是弥补基础教育阶段哑巴英语的短板,学习任务和考核均在口语教学APP里进行。

进行分模块学习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① 尊重个体差异。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通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所有同学的学习需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和学习难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高的模块和目标,这种挑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基础薄弱的学生选择基础学习任务,哪里较差补哪里,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不至于轻言放弃。从心理上来讲,学生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更愿意付出行动和努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② 打破教师中心、促进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课堂是唯一的学习中心。模块学习将学习中心一分为二,一半在课堂,一半在课外。课堂由教师主导,课外由学生主导,实现了过程哲学强调的教学双主体。课堂的权力关系也由教师中心转变为了教师–学生双中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模块教学既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新鲜感,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③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前文提到,离开了父母和班主任的督促,突然而至的自由会引起学生在学习上迷失和恐慌。这种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的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并告诉学生检测的形式,形成了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的自主学习体系,有益于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迷茫,尽早适应大学教育的节奏。总之,模块教学的初衷是为了与学生一起构建起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积极情感,并期望能以此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4.3. 成效分析及反思

以下数据来自于前文提到的同一个实验班级的成绩,此样本只对此次教学实践负责。本校大学英语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口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构成,期末成绩采取闭卷笔试进行,试卷包含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写作五个部分。笔者将对比本班模块学习者期末考试相应题目的得分率与班级平均得分率,并分析模块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生成。

具体情况如下:12人选择了口语模块,在期末口语测试中,这12人的口语平均成绩为84.3,班级口语平均成绩为82.5;17人选择听力模块,这17人的期末听力平均得分率为75%,班级平均得分率为69.36%;10人选择了词汇模块,这10人的期末词汇题平均得分率为89%,班级平均得分率为86.9%;18人选择阅读模块,他们期末阅读平均得分率为82.8%,班级平均得分率为81.8%;8人选择翻译模块,期末考试中,这8人的翻译题平均得分率为70.6%,班级平均得分率为64.3%;8人选择写作模块,期末考试中,这8人写作题目平均得分率为42.5%,班级平均得分率为46.5%。以上数据得出,选择听力、翻译模块的学生在期末考试相应题目上具有显著优势,选择口语、词汇模块的学生在期末考试相应题目上具备微弱优势,而选择写作模块的学生在期末考试相应的题目上不具备任何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沿用听力和翻译的模块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提供丰富且适宜的学习材料;词汇方面,在督促学生继续积累词汇的同时,也应讲解解题思路,加强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口语方面,还需采取更有激励性的措施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写作是语言和思维双重能力的结合。就目前来看,写作模块学习模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打开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讲解写作技巧、讲评优秀作文,并通过互相纠错、提供提纲、给定中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教师应正面刺激,及时反馈。

5. 小结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多使用单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单向度地灌输,忽略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使学生对课堂、教师和语言知识产生了疏离感,对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亦不利于课程的发展。为构建大学英语积极学科情感,提高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情感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课题组立足本校实际,对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进行了改革实践,在个别班级实施了听、说、读、写、译等模块化自主学习。明确的、分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引方向,具体的学习材料、任务和要求为学生提供认知实践,多个平台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多元的考核方式为学习带来更人性化的体验。对其中一个班级的数据研究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且自主学习对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能起到正向推化作用。但是,此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任务的发布分散而琐碎,有的任务需要发送到个人,因为现有教学平台无法将学生重复分组,教师需要一个一个去选择学生;另外,主观考核任务量巨大,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点评或批阅,学生数少尚可应对,但学生数多就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课题组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持续与学生进行沟通,并积极向优秀同类院校学习,以不断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以学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程话语体系重构研究”(SGH21Y0485)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周方方. 大学英语积极学科情感构建与模块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Construction of Positive Subject Emotion and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Modular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9): 2841-284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9418

参考文献

  1. 1. 李小平.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审视与实践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1, 44(1): 6-12.

  2. 2. 夏雪梅.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152-156.

  3. 3. 王洪席. 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4. 4. 李栋. 过程哲学课程话语体系构建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