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8985 , 7 pages
10.12677/ACPP.2022.116310

泰德·本顿的生态社会主义哲学思想及启示

刘梦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28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3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自发达国家起,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此生态环保主义运动很快就成为20世纪后期最引人注目的一次社会运动,生态社会主义也应运而生,凭其鲜明的立场和观点独树一帜。泰德·本顿作为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自然极限的理解、生态自治主义的社会构想、走向绿色历史唯物主义等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分析。除此之外,本顿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也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本顿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生态社会主义作出了较为完整的阐释,虽然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对我们反思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我国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自然的极限,生态自治主义

Ted Benton’s Ecological Socialist Philosophy and Its Enlightenment

Meng Liu

College of Marxism,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Nov. 8th, 2022; accepted: Nov. 28th, 2022; published: Dec. 13th, 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 Especially after the 1970s, since developed countries,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experienced serious ecological crises. Thi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so the m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ism soon became the most eye-catching social movement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and ecological socialism came into being as the times require, with its distinctive stand and perspective.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cological socialism, Ted Benton put forward many important ecological socialism theories, inclu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limit, the social concept of ecological autonomy, and the ecological socialism thought of moving towards gree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have high academic value at the time and even now, and are worthy of ou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In addition, Benton’s criticism of Marxism has also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scholars, which has brough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Marxism to a climax. Benton made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of ecological socialism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lthough it has a certain Utopian color, it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us to reflect on traditional socialism, develop ecological socialism ideas and build our fu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Ecological Socialism, The Limit of Nature, Ecological Autonomy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持续恶化的生态危机和蓬勃发展的绿色运动促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起,也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对此作出理论回应。泰德·本顿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技术和经济的进步、资源的富裕、人口增长的可能性等问题上依然是乐观派,只要这些问题发生于社会主义框架内,符合工人阶级的最大利益,于是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阐释了关于自己对生态社会主义的看法及思想,包括承认自然的极限、走向绿色历史唯物主义、对生态自治主义的社会构想等,通过对本顿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剖析,揭示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与批判,并客观地评价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性,为我国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2. 泰德·本顿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西方学者将生态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相结合以解决环境问题,挽救地球与全人类。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了理性的批判,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造成的全球性生态危机。20世纪以后,科技进步迅速,先进国家的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但是在人类充分享受人类文明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也如鬼魅一般“从天而降”,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乃至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随着工业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广,人口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问题也从区域性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2.2. 20世纪70年代绿色运动迅速发展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生存危机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美国海洋生物学者雷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揭示了杀虫剂污染给自然界所有生命造成的严重威胁,其中也包括人类,这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世人的环境意识 [1]。在西方发达国家,广大人民群众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而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环保运动。成千上万的民众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采取严厉的手段来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撰文揭露环境污染与危害;具有正义性的新闻工作者,对公众活动和环保活动进行适时的报导;很多社团都将环保作为目标。

参与生态活动的社会基础是非常广泛的,有生态学家,工程师,教师,学生,医生,律师,工人,农民和家庭主妇。一开始,他们仅仅是出于一种自发的环保意识。随后,各国环保团体纷纷向国会、政府施压,企图透过政治力量,从根本上影响到政府的立法与政策。

3. 泰德·本顿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爆发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兴起使本顿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支配自然”已成为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本顿大胆地提出了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的新的生态观念,承认自然的极限,结合人类解放的条件,目的是实现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的统一,为生态自治主义理想图景的达成开辟路径,本顿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和生态自治主义的社会构想也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3.1. 对自然极限的理解

3.1.1. 承认自然极限的存在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顿主张经济发展应当服从于生态保护,承认自然的极限,人类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同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缺少环境保护的观点,对待自然的极限是否存在的问题上持否认态度,并且试图“支配自然”。为了坚定自然的极限存在的观点,本顿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顿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将生态危机的原因单纯地归结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并且他还大力倡导以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虽然技术进步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马克思没有考虑到也会产生例如过度使用肥料造成的水污染、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对技术进步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解放的必要条件,这促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人类成为了超越自然的主宰,全然没有将自然的极限问题考虑在内。本顿则主张发展适应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技术”,在资源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在历史上最早涉及自然极限问题的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悲观地认为人口的增长将远远高于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速度,因此,长期以往下去必然会超出自然的极限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则认为这种自然极限即使存在也离他们那个时代很遥远,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结论,于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本顿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主义的批判揭示了人口增长规律下产生的自然极限成为了束缚人类解放的力量,倾向于拒绝“自然极限”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其经济思想中包含着的一种重要的乌托邦因素对马尔萨斯认识论保守主义的过度反应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否认自然施加的限制,承认社会和历史施加的短暂性限制,具有现实主义与乌托邦主义这两种倾向,陷入了严重的思想矛盾。在人口问题尚未充分显现、科学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潜力尚未充分开发的年代,本顿觉得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和知识水平而言,马克思、恩格斯高估了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增加物质财富、改变生产关系、消灭人口过剩的作用。对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本顿则认为这一理论虽然有些过于的悲观和夸张,不能作为一个正常的原理去接受,但并没有否认它解释现象的正确性,只是受当时历史状况的限制。

第三,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过于强调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没有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匮乏,也没有考虑到自然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缺乏对环境问题的理性思考,没有考虑到自然力的影响,也没有赋予自然的价值,缺乏全面的思考。在马克思看来,原料短缺反映了资本在支配环境上的无能。他充分相信,这类问题在社会主义之下能被克服,但成功的细节无法详细给出,讨论稀缺性也只会让他的精力偏离更重要的任务,他要将精力放在对社会主义组织的适当形式的细节问题上。本顿则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明确承认自然极限的存在,主张在自然的极限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能超越自然的限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四,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概念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他过分强调人通过劳动对社会的改造,而改造本身就有一定的“支配”的意味,没有将劳动纳入自然的限制条件中 [3]。马克思也没有对劳动做出细致的划分,只是把劳动看成是对社会的改造,只想着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却忽视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而本顿则将劳动与自然联系起来,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到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受控制的、尚未开采出来的资源,创造性地把劳动过程划分为生产改造型劳动和生态调节型劳动这两种类型。生产改造型劳动是指过分强调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仅认可人类主宰自然,否定其限制人类的行为,手工业和工业的劳动就是这种类型的劳动,主要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居于主导地位。生态调节型劳动是指把自然资源(水、土、阳光等)当成原材料进行劳动,它过于重视对自然的占有,认识到自然界对劳动的制约,其本质表现为自然的能动性,主导方为自然。本顿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细分生产改造型劳动和生态调节型劳动,把作为生产改造型劳动基本特征的“目的结构”过分普遍化,这容易忽略其在劳动过程中不可控的自然条件的重要性,而过于重视人为改造自然的能力。

3.1.2. 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的统一

与承认自然的极限相联系,本顿认为人类的解放并非要摆脱一切束缚,归根到底它还是一个依靠自然,必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的活动,因此仍旧是有限度和制约的。无论如何人类始终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因为有了人类变得更有意义,因此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之间是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的关系。所以为了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稀缺性,充分考虑存在的自然极限问题,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的统一。

涉及到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的问题上,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生态层面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的解放与自然的极限对立起来。本顿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人类通过实际劳动来实现对自然的创造性改造的能力过于强调,但对自然本身条件的作用并不十分重视。同时,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展开激烈批判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人口的增长突破自然极限的可能性,束缚了人类的解放,阻碍了马克思解放战略的实现。但是本顿并没有完全抛弃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而是把马克思著作中有关生态问题的认识作为依据和前提,把实现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的统一作为目标,强调把生态因素纳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推动三方的协调发展。

3.2. 走向绿色历史唯物主义

泰德·本顿认为,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理论重构,并非要将其推倒重来,而是在之前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完善。本顿绿色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围绕使自然和社会的联系相对化展开的,他肯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马尔萨斯的论证策略中坚持把马尔萨斯的规律相对化这一点,使之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规律。本顿认为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和社会的相对性来暗指一些社会建构论的形式。这恰恰就是我们需要的一种认识,即每一种形式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都有它自身特殊的存在方式,而且与它自身的特殊背景条件、资源材料、废弃物、污染等形式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动力。一切形式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都根据它本身的特殊背景条件和限制来理解,这对推动实现许多不如此就不会发生的社会实践和人类意图方面都有现实的因果意义。固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首位,但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谈到了作为财富源泉的劳动和土地的重要性,也提到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贪得无厌的农场主对土地肥力的掠夺这两种平行的关系。马克思谴责了工人污染并谈到了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还有论述大规模工业和农业的段落,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可持续发展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优先性赋予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描绘人类发展的“唯生产力论”,对于发展先进技术的不懈坚持以及对于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态度,多少都和本顿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相冲突。基于这一点,本顿批判了马克思过分重视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高估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使自然处于服从人类劳动实践的地位。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过程的观念都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夸大生产性劳动过程潜在的转变特征,同时低估或无视这些劳动过程服从于自然给定的或不可控的条件。因此本顿主要是通过对劳动过程进行两种划分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创造性地将其划分为生产改造型劳动和生态调节型劳动这两种类型。在本顿看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需要更加重视具有生态关怀的生态调节型劳动,把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概念向生态化推进。

生态调节型劳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 劳动首先被用于使转变的条件最优化,而这些转变本身是最优的过程,缺少意向性修正的影响。因此,“劳动对象”不是那些将要变成产品的“主要实体”的原料,而是它在其中生长和发展的条件。2) 这种使有机生长和发展条件最优化的劳动首先是一种维护、调节和再生产型的劳动,而不是转变的劳动。3) 劳动活动的时空分布,很大程度上由劳动过程的背景条件以及有机物发展过程的节奏所塑造。4) 自然给定的条件(水的供应、气候条件等)既表现为劳动过程的“条件”,也表现为“劳动对象”,这样就产生了不能轻松地归入马克思的三重分类(劳动、劳动资料、原料)中的劳动过程的“要素”类型。以上四个特征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生态调节型劳动要注意对背景条件的依赖程度,这是这类劳动最主要的“对象”,同时还要注意生态调节型劳动意在促进的有机过程。本顿认为,把劳动过程分成两部分,可以弥补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概念上的不足,使得马克思的劳动过程呈现出生态持续性,只有这部分论证发挥了作用,之前对于批判所做的努力才不会付之东流。

3.3. 生态自治主义的社会构想

泰德·本顿认为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自然的极限问题,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他希望通过一种和平的方式化解当前面对的生态危机,因此他以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为基本立场,以生态中心主义为价值观,提出了一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设想了构建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路径选择,实质上是生态自治主义的范式 [4]。生态自治主义,是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一种哲学价值观和伦理思想。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上,在坚持生态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基础上,生态自治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消灭压迫和剥削的绿色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由此可以看出,本顿反对暴力激进的革命方式,提倡温和的具有浓厚改革主义色彩的思想变革,以不改变社会制度为基础,希望以改变人们观念的方式消除生态危机,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

此外,本顿还主张建立生态样板区或示范区,改变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使保护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建设绿色社会的进程。为了让所有人都能直接参与到管理中来维护他们的私人利益,本顿以基层民主、分权化和非暴力为基本原则,主张推行地方的基层民主制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完全行使其权利,并自由地选择有利于生态与环境的生活方式。为了避免过多的集权导致独裁,生态社会主义把权力分化作为政治原则,遵循自由、平等和正义等基本价值观念,通过分散权力提高生态治理的效率,带动人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这显然是一个以生态原则和地方自治为基础,超越现代民族国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想国——生态自治主义 [5]。

4. 泰德·本顿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启示

泰德·本顿从生态中心观出发,主张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承认自然的极限,充分考虑自然极限的存在问题,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现人类解放与自然极限的统一。把生态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建构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并重的生产理论,呼吁人类进行生产活动要有度,否则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他主张通过温和的思想观念变革,以改变人们观念的方式消除生态危机,这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建立生态样板区或示范区,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加快绿色社会的建设进程。本顿创造性地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入手分析生态问题,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主张走向绿色历史唯物主义,本顿的这些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增强民众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4.1. 正视自然的地位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然的地位,不能认为人类能驾驭,甚至主宰大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往往人是主动的,自然是被动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人类管控好自身的行为。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但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根深蒂固地认为,人始终有别于其他大自然的产物,甚至认为能凌驾于客观物质之上。正是这种观念让我们对大自然过分地改造,一旦人类的肆意妄为触怒了自然的底线,那么随之而来的反扑有可能会将欣欣向荣的人类社会彻底送葬。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一切,包括人的生命。然而,大自然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不能过分地、不合理地掠夺。人要意识到自己与大自然是一体的,要想长期稳定的生存下去,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的地位,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

4.2. 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究其根源,在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保护与重视,由此引发了各种类型的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人类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满足感。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自身,更是对子孙后代的危害。因此人类应当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从意识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大环保宣传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并且要从意识落实到行动,用切实的行动来改善目前的环境状况。

4.3. 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盲目利用资源的错误发展观念,造成如今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发趋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系经济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实之需,更是发展之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口号,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靠一两个人或者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民的力量,让广大群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5. 小结与思考

通过对泰德·本顿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主要从他对自然极限的理解、走向绿色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生态自治主义的社会构想这三个方面展开,发现本顿在生态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解读与批判从而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全新的视角开展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与绿色政治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通过对泰德·本顿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顿的生态批判和绿色建构是存在明显问题的。首先,他把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片面强调生态问题的社会、政治意义,批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生态问题的不重视,试图用“生态危机论”取代“经济危机论”,否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当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问题的严重性而完全否认经济危机存在的现实,并把生态危机看成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主要形式。其次,本顿的绿色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在辩证性与历史性方面仍然有缺陷,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意。对生态问题的界限和劳动过程概念的区分也都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应充分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解读,不要偏离学者的本意。最后,本顿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性质,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过分强调观念的原因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通过温和的思想观念变革解决,没有涉及制度方面的改变。事实上这根本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本顿没有考虑背景条件的限制,忽视了太多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条件。

文章引用

刘 梦. 泰德·本顿的生态社会主义哲学思想及启示
Ted Benton’s Ecological Socialist Philosophy and Its Enlightenment[J]. 哲学进展, 2022, 11(06): 1813-1819.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310

参考文献

  1. 1. 张剑. 本顿的“生态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可能[J]. 国外社会科学, 2010(5): 137-144.

  2. 2. 廖婧, 穆艳杰. 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两大阵营的理论分歧[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1): 174-178.

  3. 3. 王青. 泰德本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批判与建构[J]. 东岳论丛, 2014, 35(10): 40-46.

  4. 4. 王青. 泰德本顿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J]. 齐鲁学刊, 2018(1): 64-68.

  5. 5. 曾文婷.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8: 263-26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