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1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5674 , 7 pages
10.12677/ML.2023.1111708

刘宇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实践者

李思瑶,余意梦婷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柳州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10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10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1日

摘要

刘宇昆的优秀英译是中国科幻迈出历史性一步的重要助力,而刘宇昆本人作为作家和翻译,在自身创作、翻译原作的选择、翻译时采取的策略等方面均体现出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体性”,本文通过对刘宇昆创作和翻译的分析,论证了为何其翻译活动在诸多层面上是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实践。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刘宇昆,译者主体性

Ken Liu—Practitioner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Siyao Li, Yimengting Y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Received: Oct. 10th, 2023; accepted: Nov. 10th, 2023; published: Nov. 21st, 2023

ABSTRACT

Ken Liu’s outstanding English translation has been a significant catalyst for the historic progress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As a writer and translator himself, Ken Liu’s choices in original works for translation and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during translation reflect his profound humanistic concerns.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emphasizes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en Liu’s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why hi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the practice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Ken Liu, Translator Subjectivit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刘宇昆是一位年轻的美籍华裔科幻作家,他曾凭《手中纸,心中爱》《物哀》等作品多次获雨果奖、星云奖。在用英语进行原创科幻创作之外,刘宇昆也致力于将中国科幻带向世界,将中文科幻小说翻译成英语,通过他的翻译,《三体》《北京折叠》等优秀中国科幻作品得以被英语读者熟知,并斩获国际奖项。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加拿大学者雪莉·西蒙(Sherry Simon)和路易斯·冯·弗洛图(Louise Von Flotow)为代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体性”,从性别视角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间的关系。希望打破传统文学领域中女性的“隐形”,摆脱文学中固化的女性形象 [1] 。

虽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性别身份和女性的生命经验,但作为一位男性作家、翻译,刘宇昆不论是从翻译作品的选择上还是翻译策略的应用上,都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深刻实践者,他的翻译行为及其达成的社会影响也符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标所指。

2.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翻译思想

在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下,文学翻译领域的女性译者也觉醒了性别意识,并将之应用于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构建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之一雪莉·西蒙(Sherry Simon)指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学者认为翻译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可以为其性别身份的建立创造条件。翻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的选择性传播和改进给予女性更加丰富的身份内涵 [2]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有英美和法国两大流派,前者更加关心对经典译本的修改颠覆和发觉被历史掩藏的女性文学创作作品;后者则侧重于语言学和心理学。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历史上翻译同女性一样,通常被认为属于边缘的从属地位,仅仅是传达原作的隐身传声筒,作者与译者间的关系类似于主仆,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译者主体性,鼓励译者在翻译原作的同时植入自身的女性思维,客观的将原作中的叙述与自身对其的理解进行平衡。

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作者与读者、作者与译者并非从属关系,而是互相构成,彼此成就。这种翻译观挑战男性长久以来对语言的控制,通过较为激进的方法转变在整个文学史上女性角色、女性作家、女性视角的隐没和扭曲,改变其附属地位。

在《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中,路易斯·冯·弗洛图提出:一方面,女性主义译者应当积极寻找当代及历史上被埋没的女性优秀作品,将其带入自己的文化中;另一方面,译者应采取一些方法有意抵制和消除原作中对女性的偏见和矮化,常用的三个策略为:在译文中对原文本进行“增补”、增加“前言和脚注”,以及“劫持”原文,直接进行改写 [3] 。

3. 在科技与人文间创作

理解刘宇昆的翻译风格,不得不从他的创作入手。刘宇昆自身的科幻创作是严整科学逻辑与细腻人文关怀的结合,可以说,他的写作风格跨越了科技与人文的边界。作为作家,刘宇昆两次获得科幻届的最高荣誉“星云奖”;而作为译者,他的翻译也成功将刘慈欣、郝景芳等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介绍给英语读者,帮助中国科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刘宇昆认为:“所谓科幻小说,不过是用科幻这种方法来探讨人性,科幻不过是一种比喻。” [4] 在写作中,刘宇昆往往在探讨具有当下意义的人文议题,他的作品中性别意识和人文关怀极佳,其内核是对技术伦理、后殖民等议题的反思和追问,但常用琐碎日常生活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来呈现,其故事的主角大多是女性,特别是身处困境的女性。也可以说,刘宇昆的写作方式是“女性化”的,不同于“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家,他的笔触细腻感性,在刘宇昆的故事中,科技的变迁从小人物的挣扎和生活中体现、宇宙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从女性角色的感受中流露。他的小说中有宏大的背景,但从不以牺牲个人视角为代价,这种对人的关切和对宏大叙事的抵抗,从本质上来说和女性主义是同源的。

在刘宇昆的一些作品中,表达出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科技结合的警惕,他善于对工业社会中无孔不入的殖民逻辑和父权体系进行反思,揭示其下涌动的人与人间、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异化。而自身作为一名亚裔作家,刘宇昆在种族相关议题上,更是聚焦于殖民主义与科学技术的协作。他的小说《结绳记事》通过描写一个前现代村庄被以技术援助的方式“温和”殖民的故事,将后殖民叙事中知识与权力的互利运作展现的淋漓尽致 [5] 。这些对工业社会、殖民主义、父权规则的反思,即是刘宇昆本人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刘宇昆对科技的态度并非有绝对的信心,但他也不是对科技进步持悲观态度的敌托邦作家,他的作品中,科技不是单纯不具备伦理挑战的工具,而是人类意图的具象呈现。他的科技观是以人性为尺度的,所以其作品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位于二者之间,充满了对社会中弱势个体的关切与同情。很多男性作家,特别是男性科幻作家认为理性和集体高于一切,而感性和共情这些与女性气质接近的品格是次等的,这些创作者很难跳出父权叙事,在他们的作品中,即使科技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的传统性别分工却依然存在。科幻小说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这些想象又会激励和启发人类为之努力,所以,刘宇昆这类具备女性主义意识的创作可谓意义深远。而这也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语言的层面重塑人们的思想,继而改变社会现状的初衷契合。

4. 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翻译观的体现

从刘宇昆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作为科幻作家的人文关怀,而作为一位译者,刘宇昆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具体体现。

4.1. 译者与作者彼此成就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与作者、译作与原作间的权力关系。在历史上,译者与译作的处境类似于女性,常被认为是原作的衍生,缺乏自身的主体性,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便要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关系。正如女性主义提倡的是平等包容而非另一种性别的专政,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不认为译者与作者的重要性需要倒置,而是提倡二者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者创作了原文本,译者通过翻译用自己的视角再次消化了原文本,帮助原文本在不同文化下得以传播。译者不再是作者的传声筒,而是其地位相当的合作伙伴 [6] 。

这一点在刘宇昆的翻译中体现尤为明显。《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在读过刘宇昆的原创作品后,出于对他的喜爱和信任邀请他成为《三体》系列的翻译。在翻译《三体》系列小说时,刘宇昆也充分发挥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劫持”原文,对于原作中的一些带有性别偏见的内容,直接进行了性别模糊化的改写;而对于中国文化背景相关内容,则最大程度保留,使用脚注的方式加以解释。他的翻译使《三体》系列能够更好被西方读者接受,在去其糟粕的同时,保留了中国科幻的独特性。《三体》第一部能够获得星云奖,除了原作的优秀,刘宇昆的翻译功不可没。

刘宇昆曾经在采访中表示:“翻译是一种表演艺术,而表演艺术总是需要观众的,我尽可能给我翻译的作家找到会欣赏他们作品的观众。” [4] 在2018年,刘宇昆翻译出版了《看不见的星球: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收录了13篇中文短篇科幻小说。在作品的选择上,刘宇昆没有仅关注已经成名的著名作家,而是给第一次创作科幻作品的新兴作家和年轻作家提供了对外传播的机会。其中,青年女性作家郝景芳的短篇《北京折叠》获得了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鼓励译者寻找当代没有受到应有关注的女性作家作品,并将其介绍进自己的文化中。刘宇昆正是践行了这一原则,他看到了年轻女性创作者的优秀作品,于是用自己的翻译帮助其被更多读者所见,最终使郝景芳的作品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与作者互相成就。

4.2. 翻译是一项与文化系统充分结合的动态活动

除了译者与作者间的权力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范畴也可延伸至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间的权力关系。翻译是一项与文化系统充分结合的动态活动,在历史上,弱势文化中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方式进入强势文化读者视野,通常会因为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被视为“他者”,人们带着偏见阅读这些作品,最后又加深了自身偏见 [7] 。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希望打破这种对异域文化的他者化,让双方在平等的立场上实现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刘宇昆致力于将中国科幻带向世界,他认为,美国读者对中国科幻的主流解读方式往往具有政治意味。“中国科幻作者似乎是些‘他者’,故事里那些充满异域特色的细节,让我们对自己的幻想更加深信不疑:那是一个我们所害怕,或是捉摸不透的社会。”对于中国文化中的特有概念,刘宇昆多数采用异化的策略,直接保留原词音译,用脚注的方式加以解释,不再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用这种方法让中国文化有更强的影响力。除了自己翻译,刘宇昆还积极推动发展中文科幻的英文翻译渠道、帮忙启动了Clarkesworld杂志的中文科幻项目,为中文科幻的对外传播搭建平台。

刘宇昆认为,少数族裔作家面临的问题和女性作家相类似:“最开始时,我会非常小心翼翼,不去触碰与我的华人血统有关的任何事。我试图避免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被认为是中国人,或者避免我说的任何话都被看作是能代表中国。因为我不想让我的作品仅仅成为一部带有种族色彩的自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转变了另一种方式。我很欣喜也很积极地将那些所谓的中国经历加入到我的作品中,我让故事中的中国角色开口说话。但与此同时,我希望我能挑战西方矮化华人的目光,改变他们对华人华裔的看法。” [4] 不难看出,刘宇昆对翻译中文科幻小说、创作中国背景故事时的初衷和态度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点不谋而合。

5. 译文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应用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策略方面提倡对文本基于女性主语价值取向进行“重写”,主要策略为“增补”、“前言和脚注”、“劫持”三种 [8] 。

《三体》和《北京折叠》的英译本均获得了科幻届的最高奖项“雨果奖”,是刘宇昆中文科幻小说英译的代表作。从刘宇昆对这两部文风、主题截然不同作品的翻译译文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指导下,译者基于不同原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5.1. “增补”

女性主义译者有时会通过对原文信息进行适当扩写补充来表达立场,“增补”是一种补偿性的翻译策略。

例1

平稳迅速,保持并肩,从远处看上去,或许会以为老刀脚踩风火轮

译文:Their movements were so steady,so smooth,so synchronized, that from a distance, it appeared as if Lao Dao was skating along on a pair of rollerblades, like Nezha riding on his Wind Fire Wheels. [9]

本句选自《北京折叠》,由于西方读者不了解“风火轮”的出处,为了便于理解,刘宇昆对其进行了增补,在不影响流畅性的前提下对这一典故进行了解释,发挥自身主体性使译文可读性更高,也能够引发西方读者对中国神话故事的好奇,进而达成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例2

依言推出钱的样子就像是早预料到他会讹诈,这让他受不了。

译文:The way Yi Yan had taken out the money seemed to suggest that she had been anticipating an attempt from him to blackmail her, and he could not accept that. This is what they think of Third Spacers.

本句来自《北京折叠》,译者在这里增补了一句主角的内心活动,帮助西方读者理解老刀的动机,这是刘宇昆在考虑到读者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做出的补充,让西方读者更清楚的感受到阶级差异对故事的重要性。

例3

“这是人类的落日……”叶文洁轻轻地说。

译文: “My sunset” Ye whispered. “And sunset for humanity.” [10]

本句来自《三体》,刘宇昆通过自身的解读与增补,简单的一句话,让叶文洁的个人形象更为立体、更为正面,不论从意境还是人物塑造上都为原文增色不少,这是译者与读者相辅相成的具体体现。

5.2. “前言和脚注”

女性主义译者用前言和脚注的方式向读者阐明作者创作的意图,刘宇昆通常用脚注的方式向西方读者解释文化专有名词和故事背景知识。

《北京折叠》作为中短篇小说,虽然故事背景设在北京,讲述的却是人类社会共通的阶级矛盾,原文本中并没有西方读者难以理解的中国文化独有概念,也不涉及时代或性别视角局限下的歧视语言,因此译文没有加注任何前言和脚注。

《三体》原作中有许多文化负载词和需要中国历史相关背景知识才可以理解的典故。刘宇昆采用了大量的脚注帮助西方读者理解。

例4

随后出现了一个注册界面,汪淼用“海人”这个ID注册,然后成功登陆。

译文:Next came a registration screen. Wang entered the ID “Hairen”, and logged in.

Translator’s Note: Hairen(海人) means “Man of the Sea.” This is a play on Wang Miao’s name (汪淼), which can be read to mean “sea”.)

刘宇昆在翻译的过程中很注意规避西方对中国刻板印象对作品可能产生的影响。他认为翻译人物名字时直译会导致小说具有“异国情调”,异化作品。所以在例句中,他选择对姓名进行音译,再用脚注的方法加以解释,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帮助英语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让原作者与译语读者地位平等;在提升可读性的同时促进跨文化交流。

5.3. “劫持”

文本“劫持”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最激进、最具争议的翻译策略,对于带有明显性别偏见的文本,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时会直接对原文进行改写,“操纵”文本,使其成为性别意识更友好的作品,这是译者主体性强烈的体现。刘宇昆在翻译时,一方面,由于东西方社会对带有性别色彩文字的接受度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译作的性别意识更优秀,经常采取“劫持”的策略,在《三体》系列的翻译中尤甚。

例5

散场的舞厅器物凌乱,像女人卸了妆。

译文:The deserted banquet hall after the party looked messy and grubby, like a woman who took off her makeup after a long, tiring day.

例6

她的身材还不错,骨架比较小,虽然高,但看上去很纤细。

译文:She had a good figure: “Tall, with delicate bones.”

例5和例6来自《北京折叠》,前一句原文用“女人卸了妆”来比喻器物凌乱,加深了女性容貌的刻板印象,译文中经过更改,将比喻对象换成了“劳累一天后卸下妆容的女性”,巧妙地改变了这一针对女性的负面评价。后一句原文中用“虽然……但”的句式,有暗示女性身高高是不好的意味,译文中删掉了这一转折,从而消解了这种评价。

例7

“……她父亲留下了一堆唱片,她听来听去,最后选择了一张巴赫的反复听,那是最不可能令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入迷的音乐了。”

译文:“That was the kind of music that shouldn’t have mesmerized a kid.”

这句来自《三体》,原文中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表达,暗示女孩子更不理性,在译文中,刘宇昆对其进行了性别模糊的处理。

例8

“站住。”核弹女孩向大史抛了个媚眼警告道;右手拇指紧按在起爆开关上,指甲油在电筒光中闪亮着。

译文:“Stop,” the young woman warned Da Shi, staring at him intently. Her right thumb was poised over the detonator. Her face was no longer smiling in the flashlight beams.

这句来自《三体》,原文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用词带有很强的凝视意味,表现了男性作者对女性不切实际的想象,在描写女性角色时,总是围绕女性的外貌进行塑造,流于表面。在翻译时,刘宇昆对这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写,将“抛媚眼”改为“staring at him intently”,“指甲油”的细节改为“no longer smiling”,不但避免了男作家文字中对女性身体的凝视,也更好塑造了这个角色,增加了细节的张力。

例9

随着与杨卫宁关系的日益密切,叶文洁通过他,以收集技术资料的名义,购进了许多外文的哲学和历史经典著作。

译文:As she grew closer to Yang Weining, he was able to get her many classics of foreign-languag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under the guise of gathering technical research materials.

这句话来自《三体》,原文描写的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译文中调换了叶文洁与杨卫宁的权力关系,更换了动作的主语,巧妙地使叶文洁这一女性角色形象更加正面。

6. 结语

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诞生后的五十余年中,女权主义思潮又翻过了诸多高峰,社交媒体时代,“Me Too”运动引领的第四次女权主义浪潮让更多的人加入了女性主义的思考和实践。女性主义自诞生起经历了由政治向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转变。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当今的语境下,也有了更广阔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与作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鼓励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发觉被隐没的优秀女性作品,同时重塑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刘宇昆作为一位年轻的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其少数族裔身份和跨文化、跨学科的背景赋予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限关怀。他的翻译行为本身,便是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实践。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这个时代的巨大潜力。

文章引用

李思瑶,余意梦婷. 刘宇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实践者
Ken Liu—Practitioner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1): 5262-526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11708

参考文献

  1. 1. 张林影. 女性主义翻译观下译者主体性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 2019, 33(6): 135-139.

  2. 2. Sherry, S. (1996)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 Routledge, London.

  3. 3. von Flotow, L. (1997) 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on in the “Era of Feminism”. St. Jerome Publishing, Manchester.

  4. 4. 虎嗅. 雨果奖作品《三体》《北京折叠》的译者都是刘宇昆, 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EB/OL].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61071.html, 2016-8-22.

  5. 5. 游澜. 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刘宇昆科幻小说论[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3): 171-177.

  6. 6. 隋晓冰, 宋馨培. 汉英翻译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索[J]. 上海翻译, 2019(4): 42-47.

  7. 7. 冯文坤. 舞者, 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106-110.

  8. 8. 徐来. 在女性的名义下“重写”——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意义[J]. 中国翻译, 2004(4): 18-21.

  9. 9. Ken, L. (2016) Invisible Planets. Tom Doherty Associates, New York.

  10. 10. Ken, L. (2014) The Three-Body Problem. Tor Books, New York.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