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期刊导航 网站地图
  • 首页
  • 期刊
    • 数学与物理
    • 地球与环境
    • 信息通讯
    • 经济与管理
    • 生命科学
    • 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
    • 人文社科
    • 化学与材料
  • 会议
  • 合作
  • 新闻
  • 我们
  • 招聘
  • 千人智库
  • 我要投搞
  • 办刊

期刊菜单

  • ●领域
  • ●编委
  • ●投稿须知
  • ●最新文章
  • ●检索
  • ●投稿

文章导航

  • ●Abstract
  • ●Full-Text PDF
  • ●Full-Text HTML
  • ●Full-Text ePUB
  • ●Linked References
  •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Hans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 2012, 2, 27-31
http://dx.doi.org/10.12677/nat.2012.2200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2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nat)
Synthesis of Spherical and Monodispersed Cu2O Nanometer
Powders*
Guisheng Zhu#, Dongliang Ya n, Huijuan Yang, Yunyun Zhao, Kang Gao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Email: #zgs9539@163.com
Received: Feb. 18th, 2012; revised: Mar. 16th, 2012; accepted: Mar. 19th, 2012
Abstract: Spherical and monodispersed cuprous oxide (CuO2) powder with 200 nm particle size and 5.1 m2/g special
surface area were prepared by reacting CuSO4·5H2O with appropriate amount of NH3·H2O, glucose and NaOH. Char-
acterizations of X-ray diffraction,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Brunauer-Emmett-
Teller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as-prepared powder is monodispersed. It has been found increasing the NH3·H2O
concentration (from 0 to 4.0 mol/l) and the initial CuSO4·5H2O concentration (from 0.5 mol/l to 1.5 mol/l) is propitious
to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d CuO2 powders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Additionally,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dosage
of glucose affect the powder particle size and dispersion behavior.
Keywords: Cuprous Oxide (Cu2O); Monodispersed; Nanopowders
球形单分散 Cu2O纳米粉体的制备*
朱归胜#,颜东亮,杨会娟,赵昀云,高 康
广西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
Email: #zgs9539@163.com
收稿日期:2012 年2月18 日;修回日期:2012年3月16日;录用日期:2012 年3月19 日
摘 要:硫酸铜和适量氨水反应形成铜氨络合物并加入葡萄糖溶液,最后加入 NaOH 溶液,制备了平均粒径为
200 nm,比表面积为 5.1 m2/g 的球形氧化亚铜粉体,由SEM、激光粒度测试仪和BET 三种方法分析得到的粉末
平均粒径相吻合,证明制备得到的粉末是单分散状态的。XRD 显示产物为立方相的氧化亚铜,未出现金属铜的
衍射峰。实验发现,产物粒径随氨水用量和硫酸铜初始反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葡萄糖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物
粒径和均匀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氧化亚铜(Cu2O);单分散;纳米粉体
1. 引言
氧化亚铜(Cu2O)作为一种 P型半导体材料,纳米
氧化亚铜可用作制备导电铜粉的前驱体、负极材料和
光催化材料,同时,氧化亚铜又是一种少有的能被可
见光激发的半导体材料,其 2.0 eV 的禁带宽度可以被
波长为 600~400 nm的可见光激发,再加上其无毒、
制备成本低,理论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太阳能的
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1-3]。目前制备超
细氧化亚铜的主要方法是湿化学法,其中水热法还原
法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制备纳米氧化亚
铜粉体上表现出了干法和电解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4,5],但该法制备氧化亚铜粉体对设备要求严格且成本
高;而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具有环境友
*资助信息:201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166008和No.
21176051),2011教育部重点项目(No.211141)。
#通讯作者。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7
球形单分散 Cu2O纳米粉体的制备
好、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zhang、Liang[6-8]等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形貌
的氧化亚铜如八面体、星花状、方形等。王岳俊、蒋
志刚[9,10] 等采用葡萄糖还原法获得了平均粒径在
0.9~2 μm的氧化亚铜粉体,粉体颗粒较粗,主要针对
导电铜粉应用,而电池材料、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需要
更细的粉体。本工作以硫酸铜和氨水反应形成铜氨络
合物,并加入葡萄糖,最后再加入NaOH 溶液,并通
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得到了高球形度、高分散性
的纳米氧化亚铜粉体。
2. 实验部分
2.1. 粉体的制备
实验先将 CuSO4·5 H2O加热搅拌溶解,控制浓度
分别为 0.5 mol/L、1 mol/L、1.5 mol/L,随后按
CuSO4·5H2O:NH3·H2O = 1:4(摩尔比)加入适量的
NH3·H2O使其生成铜氨络合物,将溶液温度升至 85
℃后加入定量的葡萄糖,最后加入定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在控温状态下反应15 min 加入冷纯水急剧冷却至
50℃以下,经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即得产物。
2.2. 粉体表征
采用扫描电镜(SEM,XL30 & DX-4I,Philips Co.,)
分析产物的形貌和粒径及其分布,测算平均粒径时,
对照片内任意 50个以上颗粒的粒径取平均;采用激
光粒度仪(LS-300,Coulter Co.,)分析产物的团聚体尺
寸和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D/Max 2200,
Rigaku Co.,)分析产物的晶型,采用比表面积测试仪
(BET,Flowsorb 2300,Coulter Co.,)测试粉体的比表
面积。
3. 结果与讨论
硫酸铜 1 mol/L,氨水4 mol/L,葡萄糖1.3 mol/L,
氢氧化钠溶液2.5 mol/L,85℃反应 15 min获得的产
物测试结果见图1。SEM 结果可以直接反应单个颗粒
的粒径,从图1(a)可以看出粉体形貌为高球形度,分
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00 nm,激光粒度测试结果可以
反映粉末团聚体的尺寸,从图1(b)可以看出,团聚体
平均尺寸为210 nm,且呈现正态分布;图 1(c)为产物
的XRD 图,图谱中的衍射峰峰位在 2θ值为:29.602˚,
Figure 1. Characterization of as-prepared Cu2O powder: (a) SEM;
(b)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by laser; (c) XRD
图1. Cu2O粉末的表征:(a) 扫描电镜图;(b) 粒度分布图;(c) 衍
射图
36.524˚,42.440˚,61.536˚及73.685˚处,其对应的晶
面指数分别为(110) ,(111),(200) ,(220) 和(311),与
Cu2O的标准谱图基本一致, 表明 产物 为立 方晶 型的
氧化亚铜,且未出现金属铜的衍射峰。
3.1. 氨水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图2(a)~(d)分别为加入氨水 0 mol/L,2 mol/L,4
mol/L,6 mol/L的SEM 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加氨水
的产物粒径较大,平均粒径为 1 μm,均匀性和分散性
较差;产物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粒径变小,产物
的分散性和均匀性也变好,当加入 4 mol/L 的氨水时,
产物粒平均粒径为 210 nm,分散性和均匀性都较好;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8
球形单分散 Cu2O纳米粉体的制备
Figure 2. SEM micrographs of Cu2O powders formed at different
NH3·H2O concentrations: (a) 0 mol/L; (b) 2 mol/L; (c) 4 mol/L; (d)
6 mol/L
图2. 不同氨水浓度下产物的 SEM 照片:(a) 0 mol/L;(b) 2 mol/L;
(c) 4 mol/L;(d) 6 mol/L
但过量的氨水加入量会影响产物的分散性和均匀性
(图2(d)),原因是过量的氨水会与铜离子进一步反应,
生成氢氧化铜,实验中也发现,过量的氨水会出现微
量的沉淀物。氨水的加入,可以使 CuSO4·5H2O和
NH3·H2O形成铜氨络合物,此时加入葡萄糖对可以促
使氧化亚铜的均匀形核,最后再加入强碱性的 NaOH
溶液促使氢氧化铜的快速还原成氧化亚铜,并促进氧
化亚铜的均匀生长,而后的快速冷却可以防止氧化亚
铜进一步还原成金属铜。与王岳俊、蒋志刚[9,10]等采
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的氧化亚铜粉体相比较,本文采
用加入 NH3·H2O形成铜氨络合物,通过引入低成本的
氨水即获得了粒径分布均匀的单分散纳米氧化亚铜
粉体。
3.2. 硫酸铜初始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图3为在不同的硫酸铜初始反应浓度下得到产物
的SEM图,当硫酸铜浓度为0.5 mol/L 时,产物粒径
较1 mol/L时小,平均粒径为110 nm,见图3(a);当
硫酸铜浓度为 1.5 mol/L时,产物粒径变大并且出现
了大小不均的颗粒,见图 3(b)。硫酸铜的初始反应
Figure 3. SEM micrographs of Cu2O powders formed at different
CuSO4·5H2O concentrations: (a) 0.5 mol/L; (b) 1.5 mo l/L
图3. 不同硫酸铜初始浓度下产物的 SEM 照片:(a) 0.5 mol/L;(b)
1.5 mol/L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29
球形单分散 Cu2O纳米粉体的制备
浓度对产物的粒径有着较大影响,在本实验范围内产
物粒径随硫酸铜浓度增大而变小。其主要原因是:1)
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晶核形成速率增快,形核速率
远远大于长大速率,因此有利于生成细小的氧化亚铜
颗粒;2) 当反应物浓度为 1.5 mol/L时,一方面增加
了单位时间内的形核数量,另一方面浓度的提高大大
加快了新生氧化亚铜扩散到原有氧化亚铜晶核表面
的速率,从而使得氧化亚铜的粒径均匀性降低。实验
表明硫酸铜浓度在 1 mol/L 时产物(见图 1(a)的分散
性、均匀性及粒径都相对理想,且对产品的工业化生
产也是有利的。
3.3.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在固定反应条件:硫酸铜 1 mol/L,氨 水4 mol/L,
葡萄糖 1.3 mol/L,氢氧化钠溶液2.5 mol/L,改变葡萄
糖反应温度以考察其对产物的影响。葡萄糖的还原能
力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
Cu2O的生成速率会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导致粉体粒
径上的差异。葡萄糖对产物的形貌及粒径有较大的影
响,从图4可以看出当葡萄糖反应温度为65 ℃时,粉
体粒径为 430 nm,主要原因是在该温度下,葡萄糖的
还原能力较弱,Cu2O的生成和增长都比较缓 慢;在
65℃~75℃之间,粉体粒径随葡萄糖反应温度的升 高
而增大,而当葡萄糖反应温度大于80 ℃时,葡萄糖的
还原能力迅速增强,反应时生成的Cu2O颗粒的数量
增多,Cu2O颗粒互相碰撞长大 的机会变小, 因此生
成的产物粒径变小,而当葡萄糖反应温度大于90℃,
Figure 4.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glucose on size
of Cu2O powder
图4. 葡萄糖反应温度对氧化亚铜粉体粒度的影响
粉体粒径变得很细但粉体团聚度增加,因此用激光粒
度测试仪所测试的粒径结果变大。
3.4. 葡萄糖和氢氧化钠用量对产物的影响
在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葡萄糖的用
量,考察葡萄糖用量对粉体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图
5为在不同的葡萄糖用量下,产物的SEM 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当葡萄糖的用量为1 mol/L时,得到的颗粒
球体表面不光滑,附着有一些不规则的小颗粒,XRD
结果显示为 Cu2O;当葡萄糖用量为 1.5 mol/L 时得到
的产物中出现了金属Cu 颗粒,见图 6 XRD 结果。实
验表明,当葡萄糖的用量为1.3 mol/L时得到的氧化
亚铜粉体表面光滑,大小均匀且分散性好,见图 1(a)。
葡萄糖在还原过程中会被氧化成葡萄酸,且葡萄酸具
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因此葡萄糖用量对氧化亚铜粉体
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此外,在该反应体系中,葡
萄糖被还原成葡萄酸会消耗掉一部分氢氧化钠,同时
在反应体系中过量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以维持系统的
稳定对反应的顺利进行是有利的。实验发现,NaOH
用量对产物的粒径影响不大,但对产物的表面形貌和
Figure 5. The SEM of particle of Cu2O with different dosage of
glucose: (a) 1 mol/L; (b) 1.5 mol/L
图5. 不同葡萄糖用量下产物的 SEM 图:(a) 1 mol/L;(b) 1.5 mol/L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0
球形单分散 Cu2O纳米粉体的制备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31
Figure 6. The XRD of particle of Cu2O with different dosage of
glucose: (a) 1 mol/L; (b) 1.5 mol/L
图6. 不同葡萄糖用量下产物的 XRD 图:(a) 1 mol/L;(b) 1.5 mol/L
分散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随NaOH 用量的
增加,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分散性变好,当 NaOH 为2.5
mol/L时产物的表面形貌光滑且分散性好。
4. 结论
采用硫酸铜和氨水反应形成铜氨络合物,并改变
加料顺序,制备了球形度高、分散性好,具粒度可控
的纳米氧化亚铜粉末,其平均粒径为 210 nm,比表面
积为 5.1 m2/g;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
适合于工业生产。在实验范围内,产物粒径随氨水加
入量和硫酸铜初始反应浓度的增加有而变小,反应温
度主要影响葡萄糖的还原性,反应温度和葡萄糖用量
对产物的粒径和分散性和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氢氧
化钠用量对产物的粒径影响较小,但对产物的表面形
貌和分散性有一定的影响。
5. 致谢
本文感谢 201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61166008 和No.21176051)以及 2011 教育部重点项目
(No.211141)的资助。感谢成钧老师、周秀娟老师在测
试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S. Kakuta, T. K. Ab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Cu2O nanoparti-
cles prepared through novel synthesis method of precursor re-
du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hiosulfate. Solid State Science, 2009,
11(8): 1465-1469.
[2] K. Akimoto, S. Ishizuka, M. Yanagita, et al. Thin film deposition
of Cu2O and application for solar cells. Solar Energy, 2006, 80
(6): 715-722.
[3] C. Wang, H. Daimon, Y. Lee, et al.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Pt
nanocubes and their enhanced catalysis for oxygen reduc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7, 129(22): 6974-
69751.
[4] 朱红飞, 陈乾旺等. 在酸性条件下合成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
[J]. 无机化学学报, 2004, 120(10): 1172-1176.
[5] 陈之战, 施而畏等. 水热条件下 Cu2O的连生习性[J]. 人工晶
体学报, 2001, 30(4): 369-374.
[6] X. J. Zhang, Z. L. Cui. One-pot growth of Cu2O concave octa-
hedron microcrystal in alkaline solution. Materials Science En-
geneering B, 2009, 162(2): 82-86.
[7] Z. H. Liang, Y. J. Zhu. Synthesis of uniformly sized Cu2O crys-
tals with star-like and flower-like morphologies. Materials Let-
ters, 2005, 59(19/20): 2423-2425.
[8] J. S. Xu, D. F. Xue. Five branching growth patterns in the cubic
crystal system: A direct observation of cuprous oxide micro-
crystals. Acta Materialia, 2007, 55(7): 2397-2406.
[9] 王岳俊, 周康根, 蒋志刚. 葡萄糖还原氢氧化铜制备球形氧
化亚铜及其粒度控制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11, 27(12):
2405-2412.
[10] 蒋志刚, 王岳俊, 周康根. 以氢氧化铜为前躯体制备单分散
球形氧化亚铜粉末[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0, 25(3): 17-21.

版权所有:汉斯出版社 (Hans Publishers) Copyright © 2012 Hans Publisher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