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64251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4307

从关键期假说角度谈中国大学英语教育 “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以大学四六级考试为例

莫莉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3年3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4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4月21日

摘要

近年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关键期假说一直争论不休。关键期假说的提出者Lenneberg认为大脑会发生边化,语言学习在大脑完成边化之前效果最好。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英语教育,然在中国“高投入低产出”的英语教育现象屡见不鲜,尤以大学公共英语见著。本文拟从关键期假说角度出发,以大学四六级考试为例,结合高等教育的目的,分析中国大学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探索基础英语教学是否应该在大学阶段前完成的假设。

关键词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A Study on the “High Input But Low Output” Phenomenon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aking the CET4 and CET6 as an Example

Li M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r. 17th, 2023; accepted: Apr. 14th, 2023; published: Apr. 21st, 202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has been debated by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enneberg, the proponent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believes that the brain undergoes lateralization, and that language learning works best before the brain completes lateralization.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nd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English education, but the phenomenon of “high input but low output” in English education is common in China, especially in college English.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pose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high input but low output” in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aking th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 and 6 (CET4 and CET6)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hypothesis of whether basic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completed before the university.

Key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ET4 and CET6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关键期假说——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59年,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 (1959)就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十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1] 。美国心理学家Lenneberg (1967)则从其医学临床经验,系统地解释了语言学习关键期,即“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其认为人的大脑会从两岁开始边化(lateralization),在边化完成前,人会用全脑学习语言,11~19岁左右,边化完成,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而全脑学习语言的效果比边化后的学习要好,因此19岁左右以前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即语言学习关键期 [2] 。

该理论一经提出,在语言习得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不乏支持其说法的学者,认为语言的确存在关键期;Johnson和Newport (1989)认为年龄对二语习得起着重要作用。他们调查了46位不同年龄移民至美国的中国人和朝鲜人的英语句法和词法水平,结果表明移民时的年龄同测试分数显著相关。移民时的年龄越小,测试分数越高,反之则越低 [3] 。Long (1990)则认为,第一,世界上所有儿童学习语言的年龄相近;第二,如在特定时间段学习,则无论从何时开始,儿童都能成功习得语言;第三,年龄是导致语言学习能力随着大脑发育不断衰退甚至消失的重要因素 [4] 。Granena和Long (2013)通过实验证明二语习得存在关键期。他们针对同一个体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三种不同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语音习得、词汇搭配习得及形态句法均存在关键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为6~12岁、6~9岁或12岁及6岁至青少年中期 [5] 。

也有学者反对和批判该说法,认为只凭年龄决定语言学习是片面的。Bongaerts (1999)通过三例较晚开始学习二语却没有任何外国口音的二语学习者的实例推翻了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认为二语习得失败另有原因 [6] 。Tan (2003)等人的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影响是二语习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因为错过关键期 [7] 。我国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也有质疑关键期假说的声音。最近几年的研究如,马拯通过梳理国内外二语习得年龄效应的研究历史,发现年龄效应对二语语音习得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影响则次之;此外,成人和儿童的学习过程不同,成人会依赖显性的学习机制以弥补衰退的隐性学习机制,这些结果不足以支持二语习得关键期的存在 [8] 。张书斋也提出了对关键期假说的质疑与反思,其通过众多学者对关键期假说的实证研究,认为只从生物因素判定二语习得不起作用是错误的,即使错过关键期的成人,也能获得二语习得成功 [9] 。

纵观前人研究,无论是支持关键期假说理论的学者,还是对其提出质疑的学者,其之间激烈的争论点在于只凭年龄这一单一因素去决定语言习得的成效是否太过片面,以及这一关键时期是否真的就如关键期假说理论所认为的在青春期前。语言习得的确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如兴趣、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等等。但笔者认为,人的语言习得的确是存在一个发展高峰期的,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并不是绝对地说学习者没法习得一门语言,而是相较于在这关键期之前完成学习的人而言,错过关键期的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费力,且效果也难以保证。正如被发现于野外的12岁男孩Victor和被外界隔离的13岁女孩Genie,无论语言学家们对其如何教学,他们只能习得一些简单的词汇。因此,即使语言学习是一个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我们要极其重视年龄段这一因素,尽量避免事倍功半。

2. 高等教育目的——专业学习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这是薛天祥教授对于高等教育的定义 [10]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或者在本文中可理解为我国当代的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在于,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研究高深学问的人才,或者是培养专业型人才。但也正如薛天祥教授的定义,职业取向也是高等教育应该考虑的一方面。因此,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的数量和课时数应该成为课程核心,保障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建构;同时,也要适应就业的需求,使专业课所学理论知识在学生日后工作中得以实践与应用。但在实际过程中,根据课程规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要必修大学英语的课程,且许多高校都规定学生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其造成了学生在专业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及考试的学习与投入的时间的矛盾。且大学英语课程及四六级考试实际上是培养和测试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属于通用英语范畴,其与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求的学术英语是有区别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教育培养集学术性与职业性为一体的人才的目的相背离。

3. 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原因——以CET4和CET6为例

中国的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层出不穷。笔者通过阅读国内一些研究者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研究,将此现象归纳为两个主要原因。

3.1. 忽视开发高端资源,过分挖掘低端资源

许多高校采取分级教学,对于英语水平达到某一条件的学生免修大学英语,目的是为了让师资专注于水平低的学生,且大学英语的课程无法满足高水平学生的需求,这一做法属于是教与学两种资源的浪费,免修英语的“高水平学生”在大学四年后英语水平是否能继续保证在高层次尚存疑,也不排除“放任自由”四年而英语水平随之降低的可能性;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低水平学生“痛苦”参加课程学习英语,四年后水平能否提高也存在疑问。文秋芳教授从课程论的角度指出高校的这些做法使得高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反而过分挖掘低端资源,认为这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主要原因 [11] 。靳亚铭也提到一些高校制定四级考试及格可折算学分、免修大学英语课程的政策助长了学生重视考试成绩、忽视真正的语言学习等的倾向 [12] 。

3.2. 四六级考试终成“应试英语教学”的“指挥棒”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是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服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多数学校将毕业条件和社会企业将工作岗位招聘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挂钩,导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指挥棒”,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也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而设置;大多数学生往往存在错误的观点,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只为取得四六级证书,久而久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英语学习被迫变成了应试英语学习。蔡基刚分析了伴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推行,给我国外语教学带来的弊病,其中就指出随之而来的“应试教学”和“高分低能”困扰了一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一代大学生使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成为一代人的“痛苦回忆” [13] 。

4. 从关键期假说理论谈“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关注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通过上述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的原因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是大学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重要原因,对此笔者也表示赞同。但笔者还认为,在大学阶段,学习者的年龄普遍是18岁以上,而参照关键期假说的学习语言最佳时期,要想在大学阶段学好外语,往往很难达到与本族语者相同水平,且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避免事倍功半的结果。姜楠通过概述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一些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得出语言习得的确有关键期的存在 [14] 。笔者认为在关注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诸如主观能动性、学生认知水平、兴趣与动机、语言环境等的同时,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年龄因素也应该被考虑,争取在语言教学和习得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陶桢谈及二语教学的启示时提到语言习得年龄的识别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长期的重要性 [15] 。蒋露指出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假如学生在学习二语的初始时期就能接受标准语音的教育,会更有利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16] 。

5. 结论:提出假设——基础英语学习是否应该在大学阶段前解决?

综上,笔者认为,大学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及大学英语四六级全国性统一考试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笔者从关键期假说理论出发,通过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学生学习投入产出的衡量,认为应该在大学阶段以前完成基础英语学习。笔者深知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因为其会涉及到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问题。但,回归学习语言的目的,如若是想达到与本族语同水平,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在最适合学习语音的阶段重视学习外语;回归高等教育的目的,如若是想培养专业型人才,学习者应该将绝大多数时间投入于自己的相关专业领域,而现实却是许多学习者由于非专业的课程占去大多数的时间从而影响自身专业的学习。且如果自身专业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从课程设置方面也应该考虑不同专业的不同外语类型及外语水平的要求,而不是一刀切需要全体同学学习大学英语。在大学阶段前完成基础英语学习,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考试等,是解决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泛大众化、高精尖人才缺失的问题必须考虑的环节。

文章引用

莫 莉. 从关键期假说角度谈中国大学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象——以大学四六级考试为例
A Study on the “High Input But Low Output” Phenomenon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Taking the CET4 and CET6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4): 1935-193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307

参考文献

  1. 1. Penfield, W. and Roberts, L. (2014)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 (Vol. 62).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2. 2. Lenneberg, E.H. (1967)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Hospital Practice, 2, 59-67. https://doi.org/10.1080/21548331.1967.11707799

  3. 3. Johnson, J.S. and Newport, E.L. (1989)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ognitive Psychology, 21, 60-99. https://doi.org/10.1016/0010-0285(89)90003-0

  4. 4. Long, M.H. (1990)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2, 251-285. https://doi.org/10.1017/S0272263100009165

  5. 5. Granena, G. and Long, M.H. (2013) Age of Onset, Length of Residence, Language Aptitude and Ultimate L2 Attainment in Three Linguistic Domains.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9, 311-343. https://doi.org/10.1177/0267658312461497

  6. 6. Bongaerts, T. (1999) Ultimate Attainment in L2 Pronunciation: The Case of Very Advanced Late L2 Learners. In: Birdsong, D.,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Routledge, London, 133-159.

  7. 7. Tan, L.H., Spinks, J.A., Feng, C.M., Siok, W.T., Perfetti, C.A., Xiong, J., Fox, P.T. and Gao, J.-H. (2003) Neural System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re Shaped by Native Lan-guage. Human Brain Mapping, 18, 158-166. https://doi.org/10.1002/hbm.10089

  8. 8. 马拯. 二语习得年龄效应研究的共同记忆: 内容、问题和启示[J]. 外语研究, 2016, 33(5): 52-57+112. https://doi.org/10.13978/j.cnki.wyyj.2016.05.010

  9. 9. 张书斋. 对关键期假说的质疑与反思[J]. 校园英语, 2020(14): 222-223.

  10. 10. 薛天祥. 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J]. 江苏高教, 2002(2): 8-12.

  11. 11. 文秋芳. 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课程论视角[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44(2): 283-292.

  12. 12. 靳亚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J]. 校园英语, 2018(48): 40.

  13. 13. 蔡基刚. 四六级考试已成“鸡肋”: 或停摆或改变[J]. 现代阅读, 2017(11): 56-57.

  14. 14. 姜楠. 关键期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校园英语, 2018(3): 123.

  15. 15. 陶桢. 关键期假说对二语习得影响的文献综述[J]. 现代英语, 2021(20): 102-105.

  16. 16. 蒋露. 二语习得中关键期假说研究述评及对英语教学的启发[J]. 英语教师, 2022, 22(19): 12-1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