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552 , 10 pages
10.12677/ml.2024.124278

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研究

曾春兰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7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28日

摘要

汉语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的构建工具和学习基石,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意义的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涉及到词汇的感情色彩义,它对我们的语言表达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词汇意义中的感情色彩义,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索与阅读,选取《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六级词汇表》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偏误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对策。旨在为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感情、色彩义,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Bias Analysis of Emotional Color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and Research on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Chunlan Ze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Chinese, Xi’an Shaanxi

Received: Mar. 10th, 2024; accepted: Apr. 17th, 2024; published: Apr. 28th, 2024

ABSTRACT

As a language building tool and learning cornerstone, Chinese vocabula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of vocabulary mea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bulary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emotional meaning of words,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our language expression.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meanings in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selects representative words in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hinese Proficiency Level 6 Vocabulary by searching and reading literature materials. Based on the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their error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n this basis, the relevant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t aims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teachers and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Emotion, Color Meaning, Bias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且充满活力的语言之一,其词汇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复杂的情感色彩。在汉语学习中,词汇的感情色彩义是学习者常常面临的难点之一。感情色彩义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情感色彩或情绪倾向。在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情感色彩义,例如“喜欢”、“讨厌”等,它们不仅仅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意义,同时也承载了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然而,由于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汉语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这些具有感情色彩义的词汇时,容易产生偏误。

首先,学习者可能出现词义理解的偏误。由于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学习者可能将某些具有感情色彩义的词语直接翻译为其母语中相应的词语,而忽略了汉语中的情感色彩。这样就导致了理解上的偏差,使得交流的准确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其次,学习者还可能出现情感表达的偏误。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学习者在使用具有感情色彩义的词汇时,可能表达出与汉语母语者不同的情感倾向。比如,当说话人使用“喜欢”一词表达对某事物的喜爱程度时,学习者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过于积极或消极的情感表达,导致交流的误解。

针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偏误问题,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对策。

综上所述,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的教学对策,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具有感情色彩义的词汇,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水平。

2. 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意识到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学习汉语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起来。

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学相关工作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学展开了研究,其中针对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义也有较多的相关研究。一方面,关于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本身的研究,例如张文国(2006)《词语感情色彩的游移》指出为了实现修辞目的,人们可以有意识地褒义词贬用,或者贬义词褒用,这就是词语感情色彩的游移现象 [1] 。段颖超的《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研究》(2018)是将《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和第七两个版本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词义“褒贬中转化”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2] 。在杨露的《现代汉语网络词语的感情色彩意义变化研究》(2020)一文中,作者从已经收入词典的网络词语和没有收入词典的网络词语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网络词语感情色彩义变化具体过程的梳理,分析了其变化特点以及感情色彩义的变化对网络词语的语法功能和交际意义所产生的影响 [3] 。高敏(2023)在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变化、共时变化和成因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变化进行研究。以上的学者从词语感情色彩义本身研究出发,按照时代发展的脉络,又不断总结出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新的变化及其影响 [4] 。

大量学者对关于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在使用中存在的偏误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进一步提出来相关的解决策略。例如鲁健骥(1987)《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较早提出了母语与目的语的对应词在附加色彩上有差别,这是造成留学生使用词语偏误的其中一种情况。“汉语中具有褒贬色彩的词很多,而相比之下英语中有明显的褒贬色彩的词较少。因此,在意义上对应的词,在感情色彩上往往不对应 [5] 。”杨灿,皮爱红(2008)指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汉语学习者要想说出地道的汉语来,一定要重视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和文化含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句子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色彩义和文化内涵 [6] 。涂佳楠(2015)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感情色彩词语研究》一文中从感情色彩词语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分析,并收集的留学生感情色彩词语使用的偏误语料为原始材料,以中介语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留学生感情色彩词语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7] 。王月(2016)统计中级阶段教材中出现的形象色彩词,同时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将词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类分析 [8] 。宋斌斌的《国际汉语教学下的汉语形容词感情色彩义教学研究》(2019)通过观察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系的二年级和三年级中文教学班,提出了解决教学中对汉语形容词缺乏感情色彩义讲解的策略 [9] 。孙彦的《对外汉语教学下的感情色彩义研究》(2015)以汉语名称和常用词为主要语言要素,针对在使用中其感情色彩义存在的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0] 。

然而,从上述研究的成果来看,尽管在研究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研究形容词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六级词汇表》以下称为《六级词汇表》为主要研究材料并不多,我们拟通过对语料库的查询来总结出学生在掌握词汇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偏误分析归类找出偏误原因,并总结出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

3.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偏误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偏误的系统分析,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首先,揭示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偏误的类型和特征。通过查询语料库,总结常见的偏误类型,如词义混淆、感情色彩误用等,并探究这些偏误的特点和规律。

其次,分析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偏误产生的原因。从文化差异、语言习惯、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偏误产生的根源,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提出针对性的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教学策略。根据偏误分析的结果,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等,以提高学习者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最后,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实践指导。本研究不仅关注理论探讨,还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提升。

4. 研究方法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我们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归纳法、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在进行研究时,深入查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色彩义教学以及色彩义等相关方面的论文和书籍。重点查阅收集动词形容词在表达情感色彩方面的研究内容上,包括学者们对这一领域所做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将这些研究成果作为我们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有助于支撑我们对汉语感情色彩义教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

偏误分析法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阶段性等等 [11] 。本文在对六级词汇表统计的基础上,将统计出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进行搜索,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进行举例说明。对学生使用不同类型词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色彩偏误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偏误的成因加以剖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对比分析法,是在对偏误形成机制的探讨上,本文引入了汉语同其他语言背景对比的思路,将汉语同学习者母语在词语感情色彩上的差异作为导致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按照这一思路对感情色彩义差异背后的文化差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涉及,使对偏误原因的分析更加深入。

5. 词汇感情色彩义概述

5.1. 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定义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每一个词,无论是描述客观世界还是人们的想象,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这种含义,我们称之为词义,它涵盖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个层面。《现代汉语》(2011黄伯荣、廖旭东编著)将词义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附属义是指依附于词的概念义上反映人们某种主观态度,其中感情色彩表现在褒贬性上 [12] 。

在这其中,感情色彩义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描述,更是融入了说话者的情感色彩,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情。感情色彩义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汇的内涵,也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5.2. 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分类

关于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分类,朱德熙把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成两类,带有赞许意味的“好字眼”即褒义词,带有贬斥意味的“坏字眼”即贬义词 [13] ;杨振兰认为“(词语)感情色彩是人类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是非、伦理、道德评判在词义中的反映。一般情况下,这种评判体现了全人类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共同的情感和认定标准 [14] 。”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主要包括二分法、三分法和多分法。本文主要采用常见的三分法,本文对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的定义均采用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

5.2.1. 褒义词

具有赞美、喜爱、尊敬的词称为褒义词 [12] ,是指带有正面、积极情感的词语,通常用于表达赞同和称赞。在汉语中,褒义词主要包括形容词和动词,如形容词:兴旺、热情、优雅、慷慨;动词:珍惜、欣赏、祝福、支持。这些词语能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常常被用于表扬他人或描述美好的事物。

5.2.2. 贬义词

带有贬斥、憎恶、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叫做贬义词 [12] ,是指带有消极、负面情感的词语,通常用于表达厌恶和蔑视。例如,“抹黑”表示诽谤、诋毁,“抠门”表示吝啬、小气。还有诸如“嫉妒、愚蠢”等词语也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这些词语所传递的含义往往带有否定或负面的情感色彩,常常被用于批评或描述不利的情况。

5.2.3. 中性词

没有褒贬色彩的词叫中性词 [12] ,是指不带有明显积极或消极感情色彩的词语,例如“协商、人道、研究”等。这些词语客观地描述事物,没有赞扬或贬低的意味。在《六级词汇表》中,中性词所占比例较大,由于它们不带有特定的情感倾向,因此相对容易掌握,本文并未对中性词进行详细的分析。

5.3. 《六级词汇表》的分类统计

本文以张家太和徐彻合著的《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作为依据 [15] ,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六级词汇表》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义进行具体分类。经过整理归类后,发现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六级词汇表》中部分词汇存在感情色彩义,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然而,由于本文采用三分法进行分类,因此未将部分既属于褒义又属于贬义的词语包括在内。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ix-level Glossar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level standards

表1.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六级词汇表》中分布统计图

表1可知,在《六级词汇表》中,中性词的数量占大多数,总计有680个,除此之外,褒义词总计308个,贬义词总计156个。而根据表中数据可见,在总共1140个六级词汇中,中性词占总数的59.3%,褒义词占27.01%和贬义词13.68%。本文以研究褒义词和贬义词为主。

6. 《六级词汇表》中感情色彩义使用偏误分析

6.1. 语料来源及选取

本文所选取的所有词汇语料均来源于《六级词汇表》,以张家太和徐彻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作为判别所有词汇感情色彩类别的依据,相关词汇的释义选自《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本文中带有偏误的语料均选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6.2. 偏误类型

下面将根据这三种不同偏误类型对《六级词汇表》中出现感情色彩义偏误的词语进行举例分析。

6.2.1. 感情色彩误用

“误用”一词的含义是指使用不当。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时,很容易犯这种错误。这种误用问题的根源通常在于对词汇含义的感情色彩理解不够准确。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学习者需要更准确地把握词汇的情感色彩含义。

(1) 我知道他们俩在很难过的情况中,可是他们的想法是一种人类的傲娇(骄傲)。

(2) 他们说,在农村,这算是简单的婚礼,我已经感到很吵闹(热闹),竟然说是简单的……。

(1)中的“傲娇”与“骄傲”,傲娇指形容某些人在外表上表现出骄傲、高傲的态度,内心却又带有柔弱、撒娇的特质,含有贬义色彩;骄傲指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集体取得伟大成就而自豪,用于褒义。例句中“他们的想法”应该是个人或者集体取的成就,所以在此处应该用骄傲。

(2)中的“吵闹”与“热闹”,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吵闹”通常指声音大、杂乱、刺耳,有可能引起不适或干扰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吵闹通常用来形容嘈杂、喧闹的环境或行为,属于贬义词。“热闹”指繁盛、活跃是褒义词。在这里指结婚时繁盛的景象,因此应该用“热闹”。

6.2.2. 混淆使用偏误

混淆使用偏误指的是在表达或使用词语时混淆了词义、用词不当的错误。这种错误可能导致表达不清晰,甚至产生误解或歧义。

(3) 我父母在北京最感动的地方,还是“万里长城”,特别是精通中国历史的父亲感激(感动)得难以言表。

(4) XXX是我的一位师姐,她为人和睦(和蔼)可亲,喜欢帮助别人,尤其对一些有自卑感的人,她总是鼓励他们,启发他们。

例如(3)“感激”和“感动”二词都是褒义词,“感激”和“感动”是两个常用的描述人们内心情感状态的词语。“感激”通常指对别人的帮助或好意而心存感激,感到由衷地感谢和欣慰。“感动”则指因受到某种情感、行为或事件的触动而产生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指由于某些令人感动的事情或场景而使人产生内心深深的震撼和触动,甚至流下眼泪。“感激”强调的是对外部善意的回应和感谢,而“感动”则侧重于内心被外部事物触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反应。因此,这里改成感动更合适。

例如(4)“和睦”和“和蔼”都是描述人际关系或氛围的词语,都是褒义词。“和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没有矛盾、冲突或敌意。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家庭、社会或团体内部的关系和谐。“和蔼”则形容一个人的态度或行为和善、温和,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性格特点或待人接物的方式,表明他对待他人温和和善,因此这在句话中用和蔼。

6.2.3. 词语搭配错误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犯搭配错误,尤其是在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时更容易出现这种错误。

(5) 大部分人有特别烦、有特别生气的时候听一些静的流行歌,把兴奋(激动)的心情静下来。

(6) 我在山顶上眺望了四周的景象,还能看到优美(美丽)的日出。

例如(5)“兴奋”和“激动”都是描述人们内心情绪高涨的词语,但它们在表达上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兴奋”侧重于积极、热情的情绪反应,而激动则强调更为强烈、激烈的情绪反应。激动一般和心情搭配,兴奋和心情属于搭配错误。

例如(6)“优美”和“美丽”都是描述事物外在表现的词语,属于褒义词,“优美”指的是某种事物、艺术作品或表达方式所展现出来的高雅、流畅、和谐、美好的特质。这个词强调的是某种内在品质或风格的表现,通常与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有关。“美丽”则通常用来形容外表的美,如人、物、景色等。如“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女孩”等。

7. 词汇感情色彩义产生偏误的原因

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词汇的感情色彩产生偏误,这不仅影响了语言交流的准确性,也阻碍了跨文化理解的深度。本文将从学生、教师、语言本身、社会四个因素出发,分析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7.1. 学习者自身

7.1.1. 文化背景差异与学生理解

在汉语词汇学习中,文化背景差异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由于学生大多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汉语词汇时,往往会无意识地以自身文化背景为参照。如果这种影响起的是促进作用,就叫做“正迁移”:如果起的是阻碍作用,则叫做“负迁移”。汉语学习者具有稳定的母语知识和习惯,这些知识与习惯都是会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因此母语迁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参照往往导致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的误读或忽视。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尊贵的象征,而在某些西方文化中,“龙”则可能带有邪恶、凶猛的意味。若学生未能理解这一文化差异,便可能在词汇运用中造成误解。

7.1.2. 学习态度与动机的制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若学生对词汇学习缺乏兴趣,或认为只需掌握基本用法即可,他们便可能不会对词汇的深层次意义进行深入探究。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不仅限制了他们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的理解,也影响了他们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7.1.3. 语言学习策略与感情色彩忽视

学习策略是一套计划、步骤、方法、技巧和组织措施,它可以供汉语学习者有效掌握语言和语言沟通技能,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同样会影响学生对汉语词汇感情色彩的理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基本用法,而忽视了词汇所蕴含的丰富感情色彩。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难以体会到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和感情倾向。交际策略也会对语言学习活动产生间接影响。交际策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练习进行语言交流活动的有计划的措施、方法和技能,它是语言使用者交流技巧的一部分。交际策略可以让汉语学习者把学过的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义运用到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即汉语学习者极有可能会在自己无法准确使用或是没有办法确定自己能够正确使用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义时,选择采用回避、简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等其他交际策略来达成自己的交际目的。

7.2. 教师教学方法与教材选择

教师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若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过于注重词汇的基本意义而忽视感情色彩的教学,便可能导致学生对词汇感情色彩的忽视。偏误的产生与一些教师对词汇感情色彩义的讲解不充分、不细致以及缺少相关练习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的知识输入源于教师,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输入,那么学生缺乏知识,必然会出现偏误。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长期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他们能够凭借语感来辨析词汇的感情色彩义,但汉语学习者由于不了解汉语文化、知识,缺少汉语语感,因此对他们来说掌握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义的确是比较困难的。此外,教材中对词汇感情色彩的处理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若教材未能充分展现词汇的感情色彩,或处理方式不当,便可能误导学生,导致他们在词汇运用中产生偏误。

7.3. 词汇本身的特性

7.3.1. 复杂性

词汇的复杂性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词汇的多个层面,包括词源构成、语义内涵、语法功能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等。从语义层面来看,汉语词汇的复杂性表现在其丰富的内涵和感情色彩上。同一个词汇可能具有多重含义,且这些含义可能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此外,汉语词汇中还存在大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些词汇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使得选择和使用更加复杂。同时,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也十分丰富,褒贬义词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这也增加了词汇的复杂性。

7.3.2. 多样性

词汇的多样性,也可称为词汇的丰富性,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体现在语言使用者在表达同一概念或情感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词汇,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准确且富有变化。在汉语词汇中,这种多样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汉语拥有庞大的词汇量,每个词汇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这为语言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同时,汉语词汇的语义丰富多变,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也增加了词汇的多样性。

词汇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词汇的数量和种类上,更体现在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上。在汉语中,很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感情色彩,如褒义、贬义、中性等,这些感情色彩不仅影响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也影响着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掌握词汇的多样性,不仅要求语言学习者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还要求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每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

7.4. 社会因素与词汇感情色彩的变化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产生影响。社会环境既指语言环境,也指人文环境。语言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然丰富的语言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用于语言生产和模仿学习;人文环境是与学生相关的文化因素的社会背景,也是目标语言交流和反馈的真实情境,它们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对词汇感情色彩义的接受程度。语言学习者更多与社会联系、用真实语言交流的机会有待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提供,以期让学生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强化运用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目的。因此,对于学习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学习者而言,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某些词汇的感情色彩可能发生变化。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一词逐渐由原本的“普通颜色”转变为“环保、健康”的象征。这种变化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需要他们不断关注社会动态,更新词汇理解。

8. 词汇感情色彩义在对外教学中的对策

针对上述偏误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建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

8.1. 加强文化背景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特别强调词汇的文化背景介绍。这意味着,当教授某个词汇时,不仅要解释其基本意义,还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含义,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感情色彩差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能使他们对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有更深入的认识。

8.2. 注重语境教学

语境对于理解词汇的感情色彩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词汇的感情色彩变化。“语境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特定的语言环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一个词语感情色彩义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可以实现更多的分析数量,更完善的实践,更灵活准确地理解特定语境下词语的情感意义,进而实现学习和应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词汇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感情色彩,还能提高他们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

8.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词汇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第二语言习得者造成了困难,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词语的分类,让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词汇的感情色彩义的前提下,将词语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由此再引出相类似的词语,逐渐丰富学生的词库,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先给出要讲解的汉语感情色彩义的词汇,然后帮助引导学生查找这些词汇的反义词,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感情色彩义。其次,要重视词的搭配,与动态语言相比,静态词语的实际语言应用会受到词语搭配的影响,原本并没有多少褒贬义的词语进入句子后可能会表现出浓烈的感情色彩,因此,词的搭配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举例来说,像“光荣”这样的褒义词,当它在句子中出现时,通常会与诸如荣誉、奖励、表彰等具有正面含义的词语或短语一起使用。另外,比如“指责”一词带有贬义色彩,常常与诸如错误、疏忽、过失等违反规范或道德的负面词语搭配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阐明相关词汇的搭配规则外,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词语搭配。

8.4.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汇的感情色彩,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汉语词汇的感情色彩,以便能够准确解释和教授词汇。同时,教师还应关注社会文化变迁对词汇感情色彩的影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8.5. 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教材编写者需要充分考虑词汇感情色彩的处理方式。在编写教材时,应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提供足够的语境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的感情色彩。此外,教材还应涵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含义和用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

8.6.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提高词汇感情色彩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观影等。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和观看不同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真实的语境和词汇用法,从而增加对词汇感情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自主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为他们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交流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9. 结论

词语的感情色彩作为词汇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言的运用中,感情色彩的运用得当不仅能够传递出深刻的情感信息,触动人心,更能彰显出说话者或写作者高超的语言造诣。然而,若对感情色彩的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语义的混乱和表达的不明确,词不达意。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汉语词汇感情色彩的研究相较于其本体领域显得较为薄弱。尽管有一些研究涉及了专用教材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处理,但大多数都是从词汇色彩义对外教学的角度出发,将感情色彩义的教学视为一个较小的分类进行研究。实际上,感情色彩在词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忽视感情色彩的教学,学生可能对词义产生片面的理解,进而在用词时产生偏误。据北京语言大学HSK作文动态语料库的资料显示,汉语学习者在运用感情色彩词语时的表现并不理想。因此,本文选择以《六级词汇表》为语料来源,深入分析了学生在感情色彩使用上的偏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本文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希望能为汉语词汇感情色彩的教学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感情色彩词语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引用

曾春兰. 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
Bias Analysis of Emotional Color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and Research on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4): 499-50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78

参考文献

  1. 1. 张文国. 词语感情色彩的游移[J]. 语文建设, 2006(1): 54.

  2. 2. 段颖超. 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大学, 2018.

  3. 3. 杨露. 现代汉语网络词语的感情色彩义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暨南大学, 2020.

  4. 4. 高敏. 现代汉语词汇感情色彩义的变化研究[J]. 新楚文化, 2023(33): 81-83.

  5. 5. 鲁健骥.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4): 122-132.

  6. 6. 杨灿, 皮爱红.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103-106.

  7. 7. 涂佳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感情色彩词语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15.

  8. 8. 王月. 基于对外汉语中级词汇教学的形象色彩义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大学, 2016.

  9. 9. 宋斌斌. 国际汉语教学下的汉语形容词感情色彩义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

  10. 10. 孙彦. 对外汉语教学下的感情色彩义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11. 11.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12. 12. 黄伯荣, 廖旭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19.

  13. 13. 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义[M]. 北京: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1959.

  14. 14. 杨振兰. 动态词彩研究[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15. 15. 张家太, 徐彻. 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