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4672 , 8 pages
10.12677/ae.2024.144536

高校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 经验

任飞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1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0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17日

摘要

本文讨论了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支教项目、图书馆、博物馆讲解项目和文旅外宣项目在该方面的作用,以及项目间的外部运行机制和未来发展计划。同时,还强调了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意义,包括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支教,文旅外宣,博物馆讲解

The Experiences of Building a “Major+” Voluntary Service System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Universities

Feiyu Ren

Department of English,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Hubei

Received: Mar. 11th, 2024; accepted: Apr. 10th, 2024; published: Apr. 17th, 2024

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hallenges that exist in constructing a “Professional Plus”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t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teaching support projects, library and museum interpretation projects, and cultural tourism promotion projects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further elaborates on the ex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among these projec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fessional Plus”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s also emphasized. This includes enhancing the level of volunteer service,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fostering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Keywords:Foreign Languages Major, “Major+” Voluntary Service, Teaching in Underprivileged Areas, Cultural Tourism External Propaganda, Museum Tour Guid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指外语专业“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外语能力,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性活动,拓展专业志愿服务领域,提高志愿服务专业水平 [1] 。2018年,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优势,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并弘扬其精神。共青团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对志愿服务提出专业、项目和科学的要求,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对大学生而言,“专业+”志愿服务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帮助他人的机会,也是自我实现的平台。青年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强化其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体悟志愿精神,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然而,当前“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外语专业志愿服务体系,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2] ,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外国语学院“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建设经验和意义。

2.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与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外语专业学生不能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外语水平;志愿服务类型单一,不能充分满足被帮扶地区的实际需要;志愿服务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不足,志愿服务的品牌化建设不足。

2.1. 专业化程度不足

在国内,外语专业的学习和其他外语类似,存在语境缺乏的问题 [3] 。这导致许多外语专业学生不能将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实践化,不能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外语技能,由此进一步导致许多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呈现教条化和书本化的特点,并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交流当中去。并且,实践教学的缺乏也导致大学生与社会脱节,毕业后不能尽快融入社会。由此可见,“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对高校学生,尤其是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相反的是,学生真正能够参加的往往是一些与专业技能无关的保持校园环境卫生、照顾孤寡老人和其他居委工作以及民政工作等。这些活动的确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等传统美德 [4] ,但没有为外语学习和实践提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2.2. 志愿服务类型单一

目前,外语专业志愿服务多集中开展语言应急志愿服务、赛事志愿服务等方面,高校由于志愿活动资源不足,往往存在志愿服务类型单一的问题。且国内相关研究多从志愿工作模式 [5] 、运行机制 [3] 、价值和建设路径 [6] 等方面进行研究,少有研究关注到“外语专业 + 志愿服务”的特色项目打造。

相关“外语 + 志愿服务”平台架构可分为以下四个大类。一是大型文体赛事类,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于2023年开幕的杭州亚运会的场馆运行、物资保障、后勤急救、赛事联络等志愿服务;二是涉外论坛会务类,如G20峰会、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引导接待与翻译会务等工作;三是乡村支教帮扶类,如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的深入贫困村进行外语教学的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四是涉外宣传公益类,如在外国人集中地区进行政策宣传和普法活动,在涉外政商场所协助外籍人士解决疑问与困难等。

2.3. 志愿服务机制不健全

此前有部分学者对志愿服务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由学者从宏观的角度讨论志愿服务的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 [7] ,也有学者从微观角度将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分为内部机制,如激励机制,和外部机制,如招募机制等 [8] 。本文结合此前研究,从三个方面讨论志愿服务的内部运行机制,即遴选机制、控制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如图1所示。

Figure 1. Diagram of the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ervice

图1. 志愿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图

目前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包括:1) 遴选机制不健全,导致招募途径不充分、不完善,志愿者培训不系统;2) 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志愿服务的资源保障不持续,志愿者的权益无法充分保障;3) 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不能充分调动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9] 。

3.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经验

针对以上提出的三方面问题,本文将进一步讨论笔者在进行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从项目内部机制和项目外部机制两个方面探讨志愿服务专业化、体系化以及品牌化建设在外语方面的应用。

3.1. 项目内部机制

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并提出要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11] ,旨在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体格局。基于此,本文讨论的志愿服务体系以服务乡村,外语扶贫为目标,从外语支教、文旅振兴和图书馆、校史馆讲解三个方面建设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

3.1.1. 伯乐笃行外语支教项目

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人民生活水平低,教育落后。由此导致学生失学率较高、学习成绩差、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教育落后又造成这些地区农民素质持久低下,贫困状况难以扭转。形成“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经济更落后”的恶性循环。在边远山区,只有解决教育落后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

例如云南盐津地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线城市的思维、视野和生活轨迹受限。普洱镇地形陡峭,山区特征明显。盐津地区学生人数少,增长缓慢,影响英语人才申请。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能力不一,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积极性,基础知识一般,自觉性不足,影响英语学习。教师人数不足,跨科目教学,难以保证专职。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足,难以针对性教学。教师过于依赖课本,未针对学生在语音、语法方面的不足加强教学。因此,本项目积极针对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塘坝镇塘坝中学以及云南省盐津县普洱镇椅子小学的学生们,开展长期稳定的线上外语学习帮扶与普法教育活动。以提供外语教育资源,开拓学生眼界,宣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智力水平与法治意识共同发展、心理健康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切实作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项目组以灵活的成长型管理模式和脚踏实地的服务态度,致力于网络支教服务。其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负责人统一管理下的教学部、秘书部、新闻部、事务部、联络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任务明确,确保有序运行。项目通过合理制定外语支教内容,选拔志愿者,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穿插外语国家文化介绍,拓宽学生视野,提升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培养未来生活与工作需要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普法视频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对志愿者的培训以及观察了解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支教过程当中与志愿者同学构建情感联系,获得情感支持。对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开展统一的培训工作,通过宣讲的方式向志愿者介绍详细的支教流程、基础的授课技巧以及普法视频制作的要点,并且对在往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活动前需提交项目策划并经过审核,志愿者需接受统一培训。普法视频以身边热点事件为基础,结合法律知识制作。项目组定期召开例会,总结经验,进行绩效考评,对表现良好的成员及时进行奖励,并规划下一阶段工作。

3.1.2. 译路同行外宣文旅项目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遍及全国的大规模。湖北省为例,2015年旅游名镇超过40个,旅游名村超过200个,农家乐达2万家。至2011年,全国已有3.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正向复合型旅游模式转变,成为受欢迎的旅游形式。消费升级带动精神消费需求增加,为乡村旅游带来良好发展态势。

因此,项目以“外语 + 传媒”为核心理念,以“摄影–译配–宣传”为核心模式,挖掘乡村地区特色旅游景点、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等文旅主题,为其制作多语言公益宣传片、纪录片,以达到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助力乡村振兴、推广非遗文化的目的。

关于本项目的招募信息,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推文,同时在学院官网发布招募公告。此外,还将通过飞书平台(主要面向外国语学院师生)、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进行广泛推广。招募过程中,将进行一轮简历筛选和二轮面试,以全面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通过面试的志愿者,将接受集中培训,讲解各团队的基本职责,掌握基本技巧,为志愿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产品产出机制方面,各项任务的分工与职责明确如下:

1) 确认拍摄对象及外联工作由负责人负责;

2) 收集资料、制定拍摄计划和内容的工作由摄影团队承担;

3) 拍摄与剪辑任务由摄影团队完成;

4) 旁白撰写工作将交由运营团队负责;

5) 翻译与配音任务由翻译配音团队完成;

6) 调色、音效及合成工作由摄影团队负责;

7) 视频审核工作由负责人负责,视频投放、文案及国内外媒体运营则由运营推广团队负责。

评价激励机制方面,摄影及各团队将实行违规扣分制。同时,将提供志愿服务大赛、博文杯、大创等比赛的参赛机会给团队成员,并根据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工时奖励。这一机制旨在激励各团队成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1.3. 图书馆、校史馆多语讲解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标识,游客要参观、了解、熟悉、使用图书馆,就需要有专门的讲解员为其做讲解和介绍。讲解员是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图书馆的窗口,更是学校的窗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国际化建设高校,不仅有来自各国的来华留学生,还有各国学者、来访者在学校里召开学术会议,而他们在闲暇之余也必然会来图书馆进行参观,因此,就需要图书馆外语讲解员来为学者们用外语进行图书馆讲解,展现图书馆形象,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

大学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校史馆作为展现高校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的符号,是记录、展示和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维度,对学校所设学科所承载的文化具有传承和延续功能,并发挥隐性育人功效。校史外语讲解队挖掘校内红色资源,用外语讲述校史中的党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激励学生牢记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爱校荣校情怀,为学校国际化办学贡献力量。外语讲解向留学生展示学校历史、文化、特色和成就,助其融入学校传统文化氛围,加深爱校情感。同时,讲解杰出校友故事,激励师生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奋发向上精神。校史馆作为展示校园文化的窗口,对外开放,让参观者了解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大学文化的辉煌和历史的厚重。

3.2. 项目外部机制

以上三个志愿服务项目间存在合作关系,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元一体、和谐共生、以点带面的志愿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建立立体有效的整体志愿服务项目,以三者合力带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与品牌打造,极大地促进外语志愿服务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提升,如图2所示。

文旅外宣项目与其他两个项目的合作与交流是便利且必要的。支教项目可为文旅外宣提供视频素材,如线上支教过程当中的精彩剪辑,和线下支教过程当中的支教生活记录、支教课程内容的记录与译配,都能作为极佳的视频素材,一方面为文旅IP提供视频材料以获得流量和人气;另一方面,为支教活动扩展宣传平台,提升知名度,更好地获得活动机会与用户反馈,弥补支教活动内容形式局限、宣传推广能力不足的问题。

图书馆、博物馆讲解项目立足学校与其他博物馆特色文化,以语言为桥梁,沟通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受众,更好地推广学校和地区特色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知名度,树立文化自信。该项目翻译过程中用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能够为文旅外宣项目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同时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也能够成为文旅外宣项目的视频内容,以此扩大宣传影响力,提升学校、地区博物馆以及该项目的知名度,增加工作机会,提升宣传范围。

Figure 2. Diagram of the ex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voluntary service

图2. 志愿服务外部运行机制图

文旅外宣项目作为有自主盈利能力,有条件进行商业化合作与建设,兼具投入与产出两方面重要功用,因此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成为整个大项目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整个项目组活动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源头活水。

经过严谨的市场分析与策划,项目组确定了以制作高质量外宣视频为主导的核心盈利模式。为确保项目的成功与持续发展,项目采取“公益 + 盈利”的双向架构模式,致力于创作多样化、丰富化的视频内容。在积累一定的粉丝基础并成功打造知名IP后,项目将根据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付费视频服务,涵盖视频拍摄、后期制作、多语种翻译及全面宣传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同时,项目深入探索新媒体的多元应用。一方面,坚持项目的公益性,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及组织助农直播带货活动,推动视频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另一方面,利用粉丝基础及知名度,合理植入商业广告并开展商业性直播带货,以实现盈利增长。

未来,文旅外宣项目计划进一步拓展“译路同行”IP的应用领域,设计并推出与IP相关的衍生产品,包括文具、生活用品、饰品等多样化的文创产品,以拓宽盈利渠道。此外,项目将申请相关设计专利,并与学院展开合作,通过学院的宣传与销售渠道,共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其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

在整个过程中,项目团队将保持严谨、稳重的态度,遵循理性、官方的语言风格,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所有信息将经过仔细分析和理解,确保不丢失任何重要细节。同时,团队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重复,并坚决不编造内容。在保持文体和内容含义一致的前提下,团队将努力呈现出一个专业、可靠的文旅外宣项目形象。

4.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的意义

4.1.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该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学院志愿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更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入实践。它结合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综合素质。这种服务模式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增强志愿者服务能力,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社会贡献正能量。有助于学院利用专业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这提高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并增强了学院与社会的联系,为学院发展创造机遇。“专业+”志愿服务体系不仅完善学院志愿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性和实效性,还增强学院与社会的联系,推动国际化发展。期望该体系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

4.2. 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平台,它巧妙地结合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全面的个人发展。这一体系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还深化了他们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的人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生们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沟通技巧付诸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博物馆多语讲解活动中,志愿者们运用外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

除了语言技能的提升,志愿服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平台。在志愿服务项目中,学生们往往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或执行者等。通过这些经历,学生们不仅培养了自身的领导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志愿服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机会。通过参与教育支援、视频制作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行动对于社会和他人的积极影响。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伴随他们成长,并激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4.3.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鉴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与父母见面,无法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可能造成自卑、过度自我保护等不良情绪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社会经济地位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学生的阅读变异有着极高的方差解释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极强的单独预测能力;也可以通过阅读投入、阅读兴趣、阅读资源、父母鼓励、父母教育期望和亲子文化活动等一系列目前已经识别出的中介变量或可调节的中介变量对阅读水平产生间接影响 [12] 。

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如支教、文旅外宣、图书馆和博物馆讲解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英语教育资源,从而弥补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山区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困难、阅读表现成绩不佳、阅读能力无法满足未来工作与生活的需要的问题,在被帮扶地区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学生,通过他(她)们的能力和知识反哺家乡,为家乡振兴提供动力。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传递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传递爱心与温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外语专业“专业+”志愿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志愿服务水平、促进了外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这一体系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综合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这一体系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推动了外语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进步。

文章引用

任飞羽. 高校外语专业“专业 ”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
The Experiences of Building a “Major ” Voluntary Service System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Universities[J]. 教育进展, 2024, 14(04): 437-44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36

参考文献

  1. 1. 谭建光. 中国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及其政策分析[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7(1): 5-10.

  2. 2. 徐原. 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J]. 学术前沿, 2022(2): 109-111.

  3. 3. 周越. 外语专业大学生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问题与优化路径探讨[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7, 8(2): 128-131.

  4. 4. 宋著立. 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路径探索[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 8(3): 54-59.

  5. 5. 韩刚. 外语类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5(11): 20-23.

  6. 6. 张科, 彭巧胤.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0(2): 43-46.

  7. 7. 李海民. 论我国志愿服务运行机制[J]. 理论观察, 2016(3): 33-34.

  8. 8. 刘俊彦.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 中国青年研究, 2010(1): 25-30 68.

  9. 9. 杨超.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调研与探讨[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10. 10.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2024-02-26.

  11. 11.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 2024-02-26.

  12. 12. 李洁. 阅读素养多维研究——PISA阅读的启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2, 80-8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