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4 ( 2022 ), Article ID: 55033 , 4 pages
10.12677/ACPP.2022.114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中国道路分析

张紫凌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2年7月22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22年8月22日

摘要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一条既适合自身国情也顺应历史潮流的道路,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反映了百年来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理解和掌握中国道路的形成背景、本质特征以及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认知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术命题和哲学命题,亟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对其展开深入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哲学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Ziling Zhang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l. 22nd, 2022; accepted: Aug. 8th, 2022; published: Aug. 22nd, 2022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ed the people to open up a road that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their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historical trend, which has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reflects the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bas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over the past century.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t philosophy ar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cognitive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formation backgrou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road.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not only all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hemes of the part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academic and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It is urgent for us to carry out in-depth analysis and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Keywords:Marxism,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hilosophical Analysi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道路发展的根本原则,中国道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息息相关。中国道路的开创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中国道路的开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掌握中国道路的哲学内涵,不仅能够强化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1]

2. 中国道路的形成: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必然性是由本质因素决定、确定不移的联系以及唯一可能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指在非本质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客观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向。因此,偶然性、个体性、表面性事件也蕴含着必然性、整体性、本质性的特征,掌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原理是理解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 [2] 这就说明了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受到它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脱离那个既定的条件和环境,只能通过发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革命道路过程中,带领人民进行了一次次伟大的斗争,其结果表面上看似是一系列偶然性、个体性、表面性的事件,实则却蕴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其次,在恩格斯所提出的“历史合力论”中着重指出,历史的结果是由众多个体的意志之间的矛盾,不同的力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人类不可能创造历史,但却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意识活动来适应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个体都有其各自的目标并且彼此相互影响,这些目的能否实现就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偶然性。放眼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党始终坚持将人民置于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进行一次次伟大的实践,这是在诸多偶然性中表现出来的最接近必然性的选择。

最后,通过对唯物史观的分析与阐述,能够发现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关系构成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历史决策,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3. 中国道路的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凡事物都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征。特殊性揭示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别,具有一定的相对和条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把马克思的真理和世界各国的实际联系起来的哲学依据。在中国道路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既体现出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普遍性,同时又因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现实基础等不同条件而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二者的结合决定了中国道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只有从普遍性出发,党和国家才能深刻总结世界历史上的经验及规律,才能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文明意蕴。当代中国道路的成功无疑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的思想价值。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论。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3] 因此,中国道路的贡献意义在于,它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世界现代化困境提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也为其他民族和国家提供了普遍性的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始终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结合时代特征进一步创造运用。因此,理解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决不能脱离其民族独特性。列宁曾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4] 这就表明,中国道路既要遵循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规律,又要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成为一条不同于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道路。

在探索中国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既不能过分适应普遍性而忽略自身的特殊性,更不能一味地僵化。中国道路应当是一条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又能够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道路。中国道路的特征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国情及人民智慧的统一。

4. 中国道路的发展:曲折性与光明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出:任何新生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都是前进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整个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曲折统一。所谓前进性,就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所谓曲折性,是指事物上升的过程总是呈现出螺旋式或者是波浪式的。回望过去,中国道路是在经过艰难的独立自主探索、深刻的反思总结历史经验、克服种种困难下开辟而成的,是曲折性与光明性相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

深入把握曲折性的规律必须克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能用孤立静止的角度看待事物。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的一个辩证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马克思指出:“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一个的方式批次练习着。” [5]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否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正是由于存在一个又一个的否定,才使得事物的发展存在不可避免的曲折性。只有正确认识这一规律,才能使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就中国道路发展的整个历程而言,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由浅至深,这一实践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曲折性,正视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克服各类悲观消极情绪,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所提出的“两个必然”论断是坚信中国道路的光明性的内在哲学依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求人们认识到中国道路的方向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中国道路的前途是具有远大光明性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过程,我们决不能把资本主义看成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而使中国走上一条歪路或是邪路。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仍然保持着勃勃的生机,尽管道路曲折,但是总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5. 结论

回顾中国近百年历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以及其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刻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学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综合到专门化的过程。而中国道路的不断发展又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呈现出新时期的特点和研究内容,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当依据时代的特征继续开拓新的视野、发展新的观念。

文章引用

张紫凌.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中国道路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J]. 哲学进展, 2022, 11(04): 802-80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4142

参考文献

  1. 1. 孙民. 理解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向度[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8(3): 1-6.

  2.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604-605.

  3.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691.

  4. 4. 列宁. 列宁全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77.

  5.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6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