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2  No. 11 ( 2022 ), Article ID: 57410 , 5 pages
10.12677/AE.2022.121165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杜艳艳1,弓邵龙2

1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岳阳

2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湖南 岳阳

收稿日期:2022年9月30日;录用日期:2022年10月28日;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日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是信息化、全媒体时代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推进这一改革主要从增设高阶性教学专题、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收集高质量教学素材、丰富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坚持OBE教学理念、创新个性差异教学方法,开发浸润式移动课堂、拓展课程实践教学形式,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完善课程动态考评机制等多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OTO教学模式,举措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OTO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Yanyan Du1, Shaolong Gong2

1Marxism Schoo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2Law Schoo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Hunan

Received: Sep. 30th, 2022; accepted: Oct. 28th, 2022; published: Nov. 2nd, 2022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OTO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nd all media era,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theoretical,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promote this reform, we need to start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adding high-level teaching topics, restructuring the course content system, collecting high-quality teaching materials, enriching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adhering to OBE teaching concepts, innovat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ing immersive mobile classrooms, expanding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forms,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dynamic 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OTO Teaching Mode, Measur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OTO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简称,为了推进硕士生公共基础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利用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培养硕士研究生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深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加强理论教学力度、拓宽学习广度、强化实践深度入手,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OTO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意蕴、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意蕴

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为契机,解决好现代信息技术与硕士生思政课深度融合的问题。为了改变硕士生思政课教学方式单向灌输、一味说教,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传统落后等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线上自学初识,课中讨论内化,线下运用巩固的“三步”教学法革新教学方式,推进硕士生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以增强亲和力、针对性为指引,解决好提高硕士生思政课实效性的问题。针对硕士生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偏低的问题,我们不断凝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制作视频、动漫、案例和慕课,融入新时代思想、传统文化和现实案例,运用丰富、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亲近感,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以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为指引,解决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问题。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比更具庞杂、深奥、抽象等特点,且针对性不强,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依据从学生需求出发,突出学科特色,重构教材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设置了10个教学专题,以增强课程内容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帮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增设高阶性教学专题,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依据教学大纲和专题教学指南,按照2021年最新版教材设置的课程内容体系,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进展,在尊重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专题的逻辑性,优化教学专题,既兼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同时又能保持每一个专题的相对独立与重点突出。同时也要注意与本科阶段“概论”课程相区别,只有把握了与“概论”课不同的层次性,才能使“理论与实践”课程得到有效支撑,才能形成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1]。因此,建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社会建设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十几个个主要教学专题。围绕这些专题开展集体备课,精心打磨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并制作全新的教案与多媒体课件,把最新理论成果和科研成果积极融入教学,用新时代素材和鲜活理论提升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收集高质量教学素材,丰富课程线上学习资源。在信息飞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年轻人群体对于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2]。网络课程建设需要大量数字化资源作支撑,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数字化资源建设要注意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编制相关要求进行筛选、注意与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相吻合,结合前期专题教学设置情况,选取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或组成课题组以微课的形式录制网络教学课程,上传至超星泛雅、雨课堂等相关学习平台,并自主制作一套完整的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具有挑战度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PPT,创建优质、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建设一套教学资料和典型案例数字资源库,包括图片、图表、视频、故事、经典教学案例,同时增加讨论区、试题库,增设知识链接和拓展环节等,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和平台。

坚持OBE教学理念,创新个性差异教学方法。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引,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持续改进,在原有探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的基础上,适度推行线上教学、翻转课堂,不断深化案例式教学、互动性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开设交流、讨论等互动专区,建构“从独白到对话” [3] 平等师生关系,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对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加强对相关理论问题、实际问题的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注意结合行业特色和硕士生思想实际因材施教,如针对不同专业的硕士生,可以引用不同的案例或准备一个案例库,方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理解的契入点,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线上学习进行补充和升华。

开发浸润式移动课堂,拓展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采用参观访问、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注重运用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4]。例如,我们充分利用岳阳地方特色和优势,带领学生参观习近平在长江岳阳段考察地址,打造“守护一江碧水”移动课堂、带领学生参观岳阳自贸片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移动课堂、带领学生参观陆城湖鲜小镇、樟树辣椒小镇、屈子祠粽香小镇等特色小镇,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移动课堂等,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另外,还可以成立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思政课实践社团,将学生兴趣与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开展课外实践。我校依托课堂、红色经典话剧社、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线上教育平台等,构建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课堂体验式、活动情景式、基地调研式、网络延展式等四类硕士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完善课程动态考评机制。进行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扭转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激活”和“盘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尝试和必然途径 [5]。依托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动态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评机制是巩固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设置比例合理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的考核方式对强化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效非常必要,它能给学生以确定的学习导向,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平台,平时成绩可基于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由任课教师在教学平台设置包含考勤、课程视频、课堂讨论、线上作业、课后实践等内容组成的动态量化指标,在线上完成平时考查;期末考核既可通过线上测试,亦可通过线下论文答辩等形式完成。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的预期效果

促进硕士生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是促进和带动我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教改实例,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与尝试,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形成高质量思政课教学专题。专题式教学改革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已经提出很久,但由于硕士生的课程建设相对滞后,专题式教学并未全面铺开。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的高质量教学专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长期以来,硕士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有的学校甚至将32个学时全部安排为理论学时,非常不利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的高质量“移动”思政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建成科学的课程考评机制。硕士生思政课通常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忽略了平时的表现,不能反映学生的真是水平。借助网络优势完善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突出平时考察期末考核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期末考试形式,着重考查研究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推进课程考核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长期以来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思政课不接地气,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形成以专题教学、移动课堂与线上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灵活自由,师生互动、同学互动随时随地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

基金项目

2021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21JGSZ098)。

文章引用

杜艳艳,弓邵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OTO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OTO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268-427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652

参考文献

  1. 1. 顾钰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实践的几点认识[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9): 12-16.

  2. 2. 金瑶梅. 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7(2): 25-30.

  3. 3. 许志红. “互联网+专题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的结构性变革[J]. 高教学刊, 2022, 8(25): 128-131.

  4. 4. 李芳, 陈道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 31(4): 21-24.

  5. 5. 秦正为, 李洪霞. 新时代硕士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创新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 30(4): 50-5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