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3653
,
12
pages
10.12677/HJAS.2023.1310127
云南鲜食葡萄生产概况及提质增效技术措施
陆晓英1*,白明第1,张武1#,李天福2,罗程2,郭乔优2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云南 元谋县
2元谋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元谋县
收稿日期:2023年9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3日

摘要
云南全境海拔位于76.4~6700 m之间,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多样,在海拔450~2800 m之间的不少地区有葡萄栽培。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第八位,2018年葡萄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列第四位,其中红河、金沙江、珠江、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的低热河谷区是全国最大的早熟商品鲜食葡萄产区,而滇、藏、川交界地区的滇西北香格里拉市的德钦、维西两县,以及滇东南与广西交界的弥勒、丘北等县市则规模化栽培了酿酒葡萄并加工葡萄酒。随着工农业科技的进步,云南鲜食葡萄栽培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各地在鲜食葡萄生产上出现了一些效益很好的提质增效典型。本文介绍了云南鲜食葡萄产区的气候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提质增效技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云南,鲜食葡萄,提质增效技术措施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Yunnan Fresh Grape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Xiaoying Lu1*, Mingdi Bai1, Wu Zhang1#, Tianfu Li2, Cheng Luo2, Qiaoyou Guo2
1Institute of Hot Area Ecological Agricultur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uanmou County Yunnan
2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of Yuanmou County, Yuanmou County Yunnan
Received: Sep. 9th, 2023; accepted: Oct. 7th, 2023; published: Oct. 13th, 2023

ABSTRACT
The whole altitude of Yunnan is between 76.4 and 6700 m, with an obvious three-dimensional climate and diver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ape is cultivated in many areas between 450 and 2800 m. Yunnan land area accounted for the eighth, grape area and production in the fourth in 2018. Among them, the six drainages low-heat valley area of the Honghe, Jinsha River, Pearl River, Nu River, Lancang River, and Irrawaddy River is the country’s largest precocious commodity fresh grape producing area, Deqin and Weixi Counties of Shangri-La City in northwest Yunnan in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Tibet and Sichuan and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Maitreya and Qiubei in southeast Yunnan and Guangxi border are scale cultivation of wine grapes and processing wine. With the progress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ope and area of fresh grape cultivation in Yunnan,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new varieties and new technologies, there have been some typical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with good benefits in the production of fresh grap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ain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echnologies of Yunnan fresh grape producing area for a reference of peers.
Keywords:Yunnan, Fresh Grape,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世纪30年代,侨居昆明的西班牙人庄重先生在昆明东郊白沙河经营的谷丰农场栽培了水晶、玫瑰蜜(最初称之紫葡萄、华夫人)等100多个葡萄品种,随后引种到昆明西山区、东川新村和弥勒等地种植成功 [1] 。1950~2000年,元谋、晋宁、建水、宾川等县再次从省内外引种100多个品种试验种植。1980~2023年,云南元谋引进试验的鲜食葡萄品种更是超过了260个 [2] 。1985年前后,云南弥勒、丘北等地开始规模化栽培水晶和玫瑰蜜。1990年以后,随着巨峰、红富士、无核白鸡心、希姆劳特、红地球、夏黑等优质品种的引种成功,鲜食葡萄栽培面积逐步扩大,在2005~2016年期间得到快速发展,以后缓慢下降并稳定在4.0万hm左右 [3] ,其中鲜食葡萄约3.33万hm2,传统欧亚种酿酒葡萄约0.167 hm2,鲜食和酿酒兼用品种(水晶、玫瑰蜜等) 0.50万hm2,并主要分布在前述六大水系的宾川、建水、弥勒、蒙自、元谋、永仁等低海拔、气候干热的县市区,雨水多的县市区栽培面积较小,主要栽培抗病性强的夏黑、水晶、茉莉香等欧美杂交种品种,避雨条件下也栽培一些欧亚种品种。除巨峰、无核白鸡心、希姆劳特、夏黑、红地球等品种外,在省内不同地区,近几年阳光玫瑰、茉莉香、巨峰类(如妮娜皇后、丛林玫瑰、巨玫瑰、户太8号、黑皇、醉金香)、摩尔多瓦、康能无核等也得到了发展,其中阳光玫瑰发展最快,其次是茉莉香 [3] 。
云南鲜食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是逐步推进的,最先是新品种的推广,尤其水晶、巨峰、红地球、夏黑、阳光玫瑰的推广最有代表性;其二是避雨栽培和平衡施肥,弥勒、陆良等县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喷施农药的次数和40%以上的农药成本,病虫害明显减轻,裂果率降低,产量和收益提高,如陆良县在红地球葡萄上试验,商品果亩增产450千克,增产38.1%,增加纯收益4729元,增256.4% [4] [5] ;其三是2003~2005年,从元谋、建水等地兴起的石灰氮、单氰胺等破眠处理技术和大棚栽培技术,使鲜食葡萄的成熟期比以前露地栽培的提早了1~3个月,涉及这方面的文章发表得很多,而且该技术在云南海拔1800 m以下的葡萄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成熟期提前,增加效益最显著 [6] ;其四是高温环境下葡萄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二次结果、延迟栽培、反季节栽培、促早栽培) + 设施栽培(避雨、大棚)的推广,使云南葡萄几乎可以周年成熟上市,加之交通(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信条件的改善,云南成了全国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商品生产基地 [3] (见表1和表2),其中延迟栽培和反季节栽培等在菲律宾、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以及中国的台湾和海南岛等高温地区很普遍,一般在9~10份修剪破眠,葡萄主要在12月至次年4月份成熟上市 [7] [8] [9] [10] ,云南近十年内也在部分高温地区如元谋、元江、双柏(绿汁江流域)获得推广,但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对云南部分高温地区及高温环境下不同熟性葡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等做了系统的总结。
Table 1. China’s grape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ranked the top ten in 2018 [3]
表1. 2018年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排名前十位 [3]
Table 2. Grape cultivation area and yield in some years in Yunnan [3]
表2. 云南部分年份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 [3]
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云南各地群众在鲜食葡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云南全省不同生态区域的鲜食葡萄累加已实现周年成熟上市,提高了栽培效益,全省葡萄产业(含加工业)总产值在100亿元左右,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在云南鲜食葡萄提质增效方面,近几年我们又发现云南葡萄育种团队(包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楚雄州农业科学院、云南省绿色食品中心等单位合作育种)杂交培育的强势、耐旱、耐酸、耐盐碱的云砧系列砧木,能明显增强弱势、优质接穗品种(如希姆劳特、爱神玫瑰、晨香、葡之梦、郑艳无核、阳光玫瑰、巨峰类京优、巨玫瑰、妮娜皇后、醉金香、丛林玫瑰、光辉等)的长势和产量,提高品质,是云南葡萄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2. 云南鲜食葡萄产区的气候特点与生产特点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 km,南北最大纵距900 km,总面积39.41万km2,有8个地州的25个县市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境内海拔位于76.4~6700 m之间,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立体气候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11] ,各葡萄产区年平均气温12℃~24
海拔
海拔1000~1500 m地区年平均气温18.0℃~20.9℃,极端最低气温−5.0℃~−2.0℃,年降雨量700~1000 mm,早熟鲜食葡萄最好搞大棚栽培,其中双层膜大棚栽培最保险,或适当推迟破眠期,否则冬季(通常在12月下旬至1月中旬)遇到倒春寒时容易发生冻害。
这里露地栽培的葡萄在12月上中旬涂抹破眠剂催芽,能够较好地避免早春的低温冻害。
海拔1500~1850 m地区年平均气温15.0℃~17.9℃,极端最低气温−5.0℃~−8.0℃,年降雨量800~1200 mm,葡萄一般在7~9月份成熟,成熟期与祖国北方相同,市场优势不突出,所以多数是露地栽培或简易的避雨栽培。这里露地栽培或简易避雨栽培的葡萄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涂抹破眠剂,一般不会发生冻害。涂抹破眠剂的目的主要是让葡萄树整齐地萌芽,方便管理。
海拔1850~2500 m的鲜食葡萄产区如宣威、安宁、丽江古城区、德钦等部分县市区,年平均气温9℃~
Table 3. Altitude and main climatic factors of some grape producing areas in Yunnan [12]
表3. 云南部分葡萄产区海拔和主要气候要素指标 [12]
云南绝大多数地区11月至次年4月份为旱季,5~10月为雨季,而且80%~90%的雨水都集中在雨季,雨水多的地区,葡萄病害相对严重,低热河谷区冬春两季的大棚增温栽培和中高海拔地区夏秋两季的避雨栽培在云南葡萄生产上也是重要的技术或物理措施。从成熟期和栽培效益看,云南鲜食葡萄在海拔1300 m以下的早熟产区和海拔1850 m以上的晚熟产区较有优势,栽培效益较好,而海拔1300~1850 m之间的葡萄成熟期为7~9月份,成熟期与全国极大多数地区相同,市场竞争力弱,效益较差。
3. 云南葡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3.1. 局部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病害较重
云南干湿季节分明,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干旱严重,雨季(6~10月)雨水集中,局部地区的旱灾、洪灾、冰雹灾、霜冻等自然灾害突出,会给葡萄生产带来明显影响。以低温为例,早春促早栽培的、气温低于
3.2. 葡萄建园和生产成本高,开发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
经测算,农民每种一亩葡萄,除劳动力外,从栽培到见效每亩需要购买苗木、架材、肥料、农药等方面的现金成本1.8万元左右。而老板投资的,加上整地费、地租和劳动力成本,每亩从栽培到第二年收获时的成本在3.5万~4万元之间。目前,在云南大面积栽培葡萄的业主主要是浙江人,其次是湖北、四川、辽宁、安徽人,他们为云南葡萄产业发展带来了巨额资金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加之多数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尚未很好地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主要是当地最佳破眠时期的把握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等方面),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如架式和树形紊乱、栽培密度偏大、追求高产忽视品质、病虫害突出、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产业的总体效益偏低,需要科技人员去指导和帮助。
3.3. 鲜食葡萄品种结构不够合理
一般认为,云南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的比例以60:10:30比较恰当,其中早熟和晚熟的葡萄均以销往省外和国外为主,中熟品种主要满足省内需求。就全年看,10月至次年5月间成熟的葡萄价格相对较高,栽培效益相对较好,而6~9月份成熟的效益相对较低。
3.4. 标准化栽培技术不到位
目前,云南全省栽培较多的是扦插苗以及长势偏弱、不耐高温、干旱的“贝达”砧嫁接苗。鲜食品种区域化布局也不到位,部分葡萄园的栽培密度、架式不理想,生长调节剂应用不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有差距,产品质量不稳定。
3.5. 鲜食葡萄销售网络还有差距,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云南鲜食葡萄除一些规模化生产基地外,果品往往被外地果商压价收购,“货到田头死”及低价销售的现象非常普遍,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4. 云南鲜食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措施
4.1. 区域化、规模化布局
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布局是葡萄产业的核心问题。在优势区域集中连片种植,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容易显现,农田水利、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培训、品牌等容易得到政府的扶持 [3] 。
4.2. 标准化栽培
包括良种化、砧木化、架式与整枝方式科学化、省力化栽培与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施肥灌水、产品质量安全化和高温环境下的三种栽培模式等方面 [2] 。
4.2.1. 良种化
关键就是要因地制宜选择砧木和接穗品种,让品种表现最优化、栽培区域合理化、充分显示特色化。云南葡萄育种团队近几年培育的云砧系列砧木强势、耐旱、耐酸、耐盐碱、嫁接亲和性好,节省肥料,能显著增强接穗品种的长势、产量,改善品质。元谋、牟定等地3~8年生的不同砧木同田试验表明,云砧系列砧木新品种(系)云葡1号、云葡2号、云砧3号、云砧4号、云砧9号、云砧11号、云砧12号等可能是世界上长势最旺盛的葡萄,其长势比同等栽培条件下的贝达强势150%~200%,比夏黑强势80%~110%,比抗砧3号、3309M等强势30%~40%,比华佳8号强势25%~30%,而且在高温期由于其根系分布深,表层根系虽然因为高温而停止生长,但深处的根系仍然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故能促进高温期成熟的葡萄和高产树葡萄正常着色,在鲜食和酿酒葡萄生产上均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一个强势的砧木可以带动若干品种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砧木的地位比接穗品种还重要 [3] [13] 。2018~2021年间,我们培育的云砧系列砧木在已引种到云南、陕西、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四川、西藏、湖南等12省市区、30个县市区的30多个点试验种植,其中云南有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昆明、玉溪、丽江等7个地州市的14个县市区引种,试验中还发现,云砧4号、云砧5号、云砧7号等3种砧木2021年冬至2022年春在辽宁绥中县小庄子镇宝仓村冷棚内竟然经受住了−20℃的低温考验,耐寒性较强,而且像贝达一样在当地发芽早、前期生长快,能够提早嫁接,值得关注与期待。
云南低海拔干热河谷区较好的鲜食品种有奇异指、希姆劳特、夏黑、无核白鸡心、东30-1、东11-1、贵妃玫瑰、深红无籽、红地球、阳光玫瑰等。雨水较多地区在避雨栽培时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的欧美杂交种品种如希姆劳特、夏黑、茉莉香、阳光玫瑰、巨峰类四倍体品种(如醉金香、妮娜皇后、红富士)等。
4.2.2. 省力化栽培
劳动力成本一般占葡萄生产总成本的60%左右。省力化就是通过选择适宜的架式,以及实施水肥管理一体化和利用电动喷雾器喷施生长调节剂,以及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简化花果管理(如拉花、保花保果、壮穗壮果、膨果等),尽量利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喷施农药、开挖施肥沟、回填、埋土防寒等,减少用工量,降低成本 [3] 。但过度使用除草剂会抑制今后1~3年的葡萄树新梢生长,显著降低产量与产值。
不同葡萄品种和生长阶段对植物生长调节的反应千差万别。因此,必须针对性地开展拉长花序、无核化处理、保花保果、膨果等试验,试验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2022年,笔者在汉斯出版社(Hansi)《植物学研究》期刊已发表的“适宜元谋热区栽培的葡萄品种及关键栽培技术”论文中和已出版的《云南高原葡萄栽培技术》一书中就希姆劳特、爱神玫瑰、夏黑、无核白鸡心、火焰无核、茉莉香(着色香)、水晶、东30-1、东11-1、阳光玫瑰、红地球、东方指、克伦生等鲜食葡萄品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做了较详细的介绍,请在网络上或在《云南高原葡萄栽培技术》一书中查阅,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4.2.3. 产品质量安全化、品牌化、高效化
产品质量安全与否,与产地环境(空气、水、土壤)、中耕管理、包装等密切相关。在病虫害的防控上,尤其要重视预测预报、提前预防和科学综合防治三个环节,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肥料、除草剂等,确保合理的安全间隔期和加工工艺的科学化,避免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还必须在包装箱上贴标销售,这样的“放心食品”价格高、利润空间较大。商品化是指产品要有很高的商品率。这与品牌、市场需求、包装、产品质量、营销等手段等密切相关。当然,品牌的建立也与产品质量、上市时间、包装等密切相关 [3] 。
4.2.4. 调整土壤酸碱度,科学施肥
土壤pH值在5.5~6.5之间酸性至弱酸性土壤栽培的葡萄,萌芽前每年每亩葡萄园撒施石灰粉50~80 kg (pH值小的多施)和钙镁磷60~80 kg,能使土壤pH值上升到6.5~6.8。反之,若土壤呈微碱性至碱性、pH值在7.5~8.5之间,则在萌芽前应该每亩撒施硫磺粉30 kg和硫酸钙(即石膏粉) 50~80 kg等酸性肥料,使土壤pH值下降到7.0~7.5之间。在前期调整土壤酸碱度的同时,在萌芽后至开花前,每亩葡萄园再滴灌硫酸亚铁4~5 kg、硫酸锌4~6 kg、硫酸镁6~8 kg、硼砂(或硼酸) 3~4 kg和硫酸铜
标准化节本增效栽培的目标就是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两者都要兼顾。只讲效益,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或只讲可持续发展,不注重效益的农业都是没有前途的。
4.3. 云南高温环境下葡萄破眠与平茬修剪有机结合的几种栽培模式 [3]
云南年平均气温21℃以上地区冬春季露地栽培或采用单层膜大棚栽培,年平均气温18℃以上地区冬春季采用双层膜日光温室栽培的情况下,灵活应用下述四种栽培模式,使葡萄在11月上旬至5月底以前成熟,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4.3.1. 早春延迟结果的栽培模式
早春(1~3月份)遭遇晚霜或倒春寒严重冻害的,立即平茬修剪,让树体重新萌芽结果并培养新的结果母枝,重新萌发的部分新梢带有花序,虽然晚成熟1个月左右,但仍然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和收入。
4.3.2. 二次结果 + 促早栽培模式
晚春(4~5月份)遭遇冰雹灾害的,或树体特别强势的,可以利用新梢中上部冬芽结二次果。晚熟品种(如红地球、浪漫红颜等)在6月中下旬、中熟品种(如康能无核、中国红玫瑰、巨峰类四倍体品种等)在6月底至7月初、早熟品种(如希姆劳特、夏黑、醉金香、无核白鸡心、东11-1等)在7月15日前分别修剪并点芽破眠(对剪口顶端1~2个芽眼涂抹破眠剂50%单氰胺15~20倍液)均可以确保二次果实在11月下旬以前成熟。接着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立即按照传统的冬季修剪方法实行长、中、短梢混合修剪并涂抹破眠剂,确保早熟品种在次年5月20日以前、中熟品种在6月10日前、晚熟品种在6月底以前成熟上市。若此期在前期发现花序弱小、产量预期极低,则在2~3月份平茬修剪,加强水肥管理,重新培养结果母枝,然后再在8月份修剪破眠搞延迟栽培,或9月份修剪搞反季节栽培。两次生长结果期均要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适时摘心和控制副梢,并加强病虫害防控,促进新梢基部花芽分化。
4.3.3. 反季节栽培模式
在大棚前期避雨、后期保温栽培条件下,早熟品种夏黑8月底至9月上旬修剪破眠,12月中旬至1月下旬上市;晚熟品种阳光玫瑰、红地球、克伦生、浪漫红颜等9月上旬至10月10日破眠,2月上旬至4月底成熟上市。成熟后抢在2月上旬至4月底期间立即平茬修剪并破眠,然后又在下一年度的同一时期修剪破眠并开花结果,如此循环。但在年平均气温 ≤ 20℃地区(如建水、蒙自、永仁等)搞反季节栽培的(9~10月份修剪破眠)必须实行双层膜日光温室栽培,否则冬季容易受冻或果穗果粒明显偏小、低产、效益差,而且反季节栽培的葡萄园原则上每年只结一次果,其中抗病性强的早中熟欧美杂交种品种偶尔可安排结少量的二次果,晚熟品种原则上一年内不结两次果。
4.3.4. 隔年结两次果(即两年结三次果)的平茬修剪栽培模式
在高温栽培环境下,对当年结果过多、树势弱或遭遇冻害的葡萄园在果实采收后或冻害后立即平茬重度修剪、重新培养结果母枝,加强中耕管理,并适当安排结二次果或隔年结两次果等,从而确保来年产量相对稳定和高产的一种栽培新技术。在高温环境下实施隔年结二次果,既充分发挥高温环境下热量充足的优势,又能增加收入,还能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但需要注意:早、中熟品种尤其是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交种品种如希姆劳特、夏黑、康拜尔等,若栽培强势的云砧系列砧木(如云葡1号、云葡2号、MB19、LV15、LV28-1等)嫁接苗,隔年结二次果基本上是可行的,茬口也容易安排,能获得较好的效益,而晚熟品种原则上每年只能结一次果,偶尔少量结二次果,在树势较弱的情况下若教条式地坚持隔年结二次果有时候还是不行的,要灵活掌握。
根据对多地农户多年的实践结果分析,我们对云南不同气候环境下不同栽培模式的每年修剪次数、修剪时间、修剪方法和留枝、留叶方法等提出如前所述可行性操作技术方案(见表4和表5)。但在生产中,无论什么熟性的品种,如果在12月底和4月底以前果实采收完毕,并发现新梢基部花芽分化差的,都应该立即平茬修剪并重新培养结果母枝,并加强水肥管理、枝蔓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才能确保新的结果母枝基部芽眼饱满、花芽分化良好,年度间高产稳产。同时,平茬修剪和冬季修剪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期,并加强管理,花芽才能分化良好,其中早熟品种两次修剪之间的间隔期最好达到150~170天,中熟品种170~200天,晚熟品种200~250天,间隔期不足,花芽难形成或质量较差,但间隔期太长,花芽随着副梢大量抽生消耗营养也会退化 [3] 。
总体看,南方高温环境下栽培的葡萄,平茬修剪在应用上,一是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把握好修剪的适宜时期,把平茬修剪与二次结果(6~7月份修剪)、延迟栽培(8月份修剪破眠)、反季节栽培(9~10月份修剪破眠)和促早栽培(11~12月份修剪破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温环境下的葡萄树通过隔年结两次果(即“两年三剪两结”或“两年三剪三结”),避免大小年,确保年度间产量稳定;二是要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枝梢管理,使新梢基部花芽分化良好;三是在低温的11月至次年2月期间覆盖大棚膜增温,促进果实膨大,提高葡萄的质量与产量。当然,多修剪一次和设施栽培(如大棚栽培和避雨栽培)都是需要增加投入的,葡萄栽培者要算好经济账。
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ipening grape varieties,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breaking sleep period and ripening period in some hot areas of Yunnan [3]
表4. 云南部分热区不同熟性葡萄品种、栽培方式以及破眠期与成熟期的关系 [3]
备注:表中标注“- -”者表示该地此期间成熟的该品种葡萄果穗果粒偏小,商品性差,产量低,单价低,露地或单层膜大棚条件下一般不宜生产,采用双层膜日光温室栽培虽然能够生产,但生产成本较高。
表5. 云南不同气候环境下不同栽培模的修剪次数、修剪时间、修剪方法和留枝、留叶方法建议方案表
4.4. 科学防治病虫害
云南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溃疡病、蓟马、红蜘蛛、黄蜘蛛、天牛、天蛾、蝽象、小蠹虫、果蝇、粉蚧、吹绵蚧、糠片蚧等。
4.4.1. 农业防治
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抗病的砧木品种和接穗品种;峡谷中选择与河流走向一致的行向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搭架(如高宽垂架式、平棚架、飞鸟架可显著提高结果部位),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和减轻病害,而且枝蔓管理也比较省工。
4.4.2. 物理防治
“大棚(或避雨)栽培 + 地膜覆盖 + 滴灌 + 果穗套袋”能显著减少雨水与植株接触和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减轻病害,并能扩大一些优质、抗病性较差品种(如欧亚种品种)的栽培范围;防雹网有减轻鸟害的作用;杀虫灯能减少虫害;阳光玫瑰葡萄果粒成熟之前套绿色或蓝白相间的袋子着色比较均匀,同穗果粒成熟期基本一致,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2] 。
4.4.3. 生物防治
重点推广性诱剂和黄板诱杀成虫。同时,葡萄园周边种植一些显花植物(如芝麻),能显著增加益虫(天敌)数量,有控制害虫的作用。
4.4.4. 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规范实施,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对症用药、及时防治和认真喷药,尽可能减少因病虫害发生的损失,并注意遵守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蚧壳虫可通过连续喷施“必治”2~3次来解决,其中吹绵蚧连续2次喷施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即有特别好的防治效果。开花前和幼果期各喷施1次硫磺悬浮剂(可混配防治白粉病的农药)能有效控制红蜘蛛、黄蜘蛛等螨类害虫和白粉病的为害。果实采收后的雨季,用硫磺悬浮剂与防治霜霉病的农药如霜霉威、甲霜灵、烯酰吗啉、银发利等(任选一种)混合喷雾,成本低,防治霜霉病的效果显著,再加一点杀虫剂(如氯氰菊酯、联苯菊酯),还可兼治葡萄二星叶蝉、葡萄天蛾、金龟子等害虫,能显著提高杀菌剂的附着力和防治效果,拉长防治的间隔期,节省成本 [3] 。
5. 云南鲜食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效果
葡萄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品种区域化布局、云砧系列强势砧木的应用、因地因品种适时修剪与破眠、高温环境下设施栽培与不同的栽培模式、平衡施肥、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面,各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生产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效益,尤其在高温地区,设施栽培、平茬修剪与破眠、栽培模式等也千万不能忽视。云南立体气候明显,各地小气候差异大,各家各户的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科技示范与培训工作亟待加强。本综合技术措施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云砧系列砧木普遍强势、耐旱、耐酸、耐盐碱、耐高温,在气候相对温和、没有葡萄根瘤蚜为害的南方,与国内外传统砧木抗砧3号、3309M、SO4、5BB等相比较,有独特的优势,能增强长势、提高产量并有利于果实着色,而且这些砧木是我们才杂交育成的;二是以表格形式(表4和表5)系统地对云南部分热区不同熟性葡萄品种、栽培方式、栽培模式、破眠期与成熟期的关系等做出了明确的表述,技术措施可操作性强。总体来看,本文中的各项提质增效技术措施若落实到位,鲜食葡萄能增产20%~30%,栽培纯效益也能够增加20%左右。
基金项目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应用”项目–云南农业种质资源数字化应用(202002AA100007)。
文章引用
陆晓英,白明第,张 武,李天福,罗 程,郭乔优. 云南鲜食葡萄生产概况及提质增效技术措施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Yunnan Fresh Grape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J]. 农业科学, 2023, 13(10): 918-929.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23.1310127
参考文献
- 1. 张兴旺. 云南葡萄业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 中国果业信息, 2009, 26(1): 15-17.
- 2. 张武, 白明第, 陆晓英, 等. 适宜元谋热区栽培的葡萄品种及关键栽培技术[J]. 植物学研究, 2022, 11(6): 659-668.
- 3. 张武, 白明第, 罗仁斌, 陆晓英, 主编. 云南高原葡萄栽培技术[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22.
- 4. 张兴旺. 云南葡萄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J]. 中国果业信息, 2007(9): 34-35.
- 5. 郑宏图, 张振林, 计克有, 等. 陆良县红提葡萄简易避雨防病技术探讨[J]. 生命科学, 2010(2): 1-3+34.
- 6. 张武, 陆晓英, 白明第, 等. 云南葡萄打破休眠提早发芽相关问题调查[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5): 35-39.
- 7. P. Kunas, 苗平生. 泰国的葡萄栽培[J]. 热带作物科技, 1992(4): 69-71.
- 8. 范丽华. 台湾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J]. 台湾农业探索, 2002(4): 41.
- 9. 刘婧姝. 海南周刊|海南岛的葡萄熟了! 海口、临高、儋州、昌江多地试种成功[EB/OL]. 北青网. https://t.ynet.cn/baijia/33487055.https://t.ynet.cn/baijia/33487055.html, 2022-10-24.
- 10. 李翊远. 泰国的热带葡萄栽培[J]. 中国果树, 1980(1): 56-57.
- 11. 云南省地理位置特点(云南省位置和地形特征) [EB/OL]. http://m.nbmjn.com/chawenzhangjingxuan/366622.html, 2023-03-06.
- 12. 云南省气象局, 编写. 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料集[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 13. 苗天文, 许长领, 白明第, 等. 云南葡萄砧木选择及利用状况调查[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2(2): 69-72.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