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sing Science
Vol. 11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8157 , 6 pages
10.12677/NS.2022.111007

职业获益感在我国护理群体中的研究现况分析

洪庆榆*,孙丽媛#

深圳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广东 深圳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4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24日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并对发表地区、期刊、年度、高频关键词、基金支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46篇。发文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研究多为以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性研究为主。以山东,浙江,天津,河南,湖北发文较多。结论:职业获益感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内容和方法较单一。可从多角度,采用质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等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探索。

关键词

护理,护士,职业获益感

Analysi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of Nursing Staff in China

Qingyu Hong*, Liyuan Sun#

Nursing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Center,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Received: Dec. 20th, 2021; accepted: Jan. 14th, 2022; published: Jan. 24th, 2022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foc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of nurses in China by applying bibliometrics metho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Metho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Network (CNKI),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 Wanfang Medical network database were used as data sources to search the articles related to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of Chinese nurse. The publication region, journal, year, high-frequency keywords, fund support and research method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46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The volume of published papers was relatively increased. Most of the studies are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tudy. The number of articl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handong, Zhejiang, Tianjin, Henan, and Hubei.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of nurse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are relatively simpl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exploring in multiple perspectives.

Keywords:Nursing, Nurses,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护理工作由于繁重、压力大、风险大,以及来自社会的曲解、医护待遇的不均等等因素,导致护士的离职和流失。此外,护士在职业环境中的慢性压力状态,会产生焦虑、抑郁、自我成就感低等心理问题,从而也导致头痛、睡眠障碍、疲倦等躯体症状。这些心身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护士在职业中的积极情感。Dibert [1] 于1995年首次提出了“职业获益感”,陈祥丽 [2] 首先在我国提出“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概念,之后胡菁 [3] 将其定义为“护士在从业过程中感知到职业带给自身的收获和益处”。已有研究证实:职业获益感在帮助护理工作者应对压力和逆境、增进身心健康、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增强团体合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解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情况,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现况和存在问题,以期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资料和方法

2.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式

以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为数据来源,以“获益感”“职业获益感”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国内期刊发表的包括论著、综述、实验性文章和类实验中文文章。排除与护理群体研究无关的文献、以及会议摘要、新闻报道、短讯、征文通知和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等,经阅读标题和摘要、剔除重复等步骤,对题录内容进行初筛,对不确定是否符合标准的题录通过阅读全文评价,最终纳入文献146篇。

2.2. 文献分析方法

对于所检索出的文献,提取并分析了以下信息:发表地区、期刊分布、发文年度分布、基金支持及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与研究方法。使用Noteexpress导入文献,Excel 2016进行描述性分析。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统计结果。

3. 结果

3.1. 文献发表时间

2011年发表首篇文献。2011~2015年期间总发文量21篇(占14.4%),每年发文不超过10篇。2016年发文18篇(12.3%),2017年39篇(26.7%),2018年28篇(19.2%),2019年40篇(27.4%)。见图1

Figure 1. Statistics of literature on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of nurses from 2011~2019 (N = 146)

图1. 2011~2019年我国研究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文献情况(N = 146)

3.2. 期刊分布情况

146篇文章发表于59种期刊上,其中有13种期刊载文4篇及以上。其中《中华现代护理杂志》载文13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载文11篇,《护理学杂志》和《护理研究》各10篇。分布情况见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top six journals by published articles

表1. 文献量前六名的期刊分布

3.3. 发布地区情况

发文数量排名前六的省份或地区有,山东19篇,浙江14篇,天津为13篇,河南12篇,湖北11篇,上海10篇。具体分布见表2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by provinces

表2. 发文量省份分布情况

3.4. 基金支持及研究机构

有基金支持的文献有50篇(34.2%),其中省级或地区基金资助最多,为27篇(54.0%),其它依次为:院校级的12篇(24.0%)、市级6篇(12.0%)、国家级5篇(10.0%)。从文章第一作者所属机构来看,医院发文最多,为100篇(68.5%),学校46篇(31.5%)表明医院是职业获益感相关研究的主要机构。其中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发文相对较多(各4篇)。

3.5. 研究方法及高频关键词

146篇文献中,综述有15篇(10.3%),论著131篇(89.7%)。论著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的有120篇,以护生为对象的11篇。以“职业获益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的有123篇(94.9%),改良量表或检验其信效度的有2篇(1.5%),质性研究6篇(4.5%)。高频关键词共引证216个关键词,总频次为552次,平均每篇文章引证关键词2.56个。详见表3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hot keywords

表3. 热点关键词分布情况

4. 讨论

4.1. 我国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研究现状

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相关研究近三年增长最快。采用横断面研究居多,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的探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 [4]、留职意愿 [5]、职业认同 [6]、创新行为 [7] 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护士职业获益感越高,职业倦怠就越低,职业认同感也能得到提升,并有利于激发护士创新行为。结果表明: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能有效降低护理人才流失率,并且对提高护士心身健康和医院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发文机构来看,医院是职业获益感相关研究的主要机构。对各地各级医院护士的研究结果为完善职业获益感理论提供了基础和临床依据。从文献产出地域分布结果看,发文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或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发文量较少。在146篇期刊文献中,获得基金资助的只有50篇(34.2%),护理科研的获基金资助的比例不高。研究资金的不足会影响护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尽管如此,护理科研人员还需不断加强科研申请意识和提高能力,为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探索更多高品质的科研做准备。

4.2.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当前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设计和内容单一,纵向前瞻性研究及质性研究较少,研究深度尚未达到理论体系水平。质性研究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系统的一种探索性方法,它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总结归纳,提炼出事物本质含义。今后应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内涵和相关因素,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认知干预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获益感认知水平,缓解职业倦怠,改善护士的应对方式 [8]。表明正向职业认知干预可以引导护士的个体行为及职业满意程度。但当前我国职业获益感干预性研究仍然较少,且干预多以专家授课、培训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方式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且干预后效果评价均为短期的认知评价,缺少行为改变的客观评价 [9]。建议今后可加强对干预方法和方式的探索,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5. 结语

获益感作为一种内源性激励因素,对个体职业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研究者应从心理特征角度研究分析和发掘重要的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预测因子。护理管理者要关心护士身心健康,要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探索可行的、高效的职业获益感干预方法。未来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需不断探索。

基金项目

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面上项目,项目号20200812115712001。

文章引用

洪庆榆,孙丽媛. 职业获益感在我国护理群体中的研究现况分析
Analysi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 of Nursing Staff in China[J]. 护理学, 2022, 11(01): 35-40. https://doi.org/10.12677/NS.2022.111007

参考文献

  1. 1. Dibert, C. and Goldenberg, D. (1995) Perceptions of Benefits, Rewards, Supports and Commitment to the Preceptor Rol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1, 1144-1151. https://doi.org/10.1046/j.1365-2648.1995.21061144.x

  2. 2. 陈祥丽, 张乐华, 杨昭宁. 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12): 1136-1138.

  3. 3. 胡菁, 刘晓虹. “护士职业获益感”概念框架内容的质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5): 470-472.

  4. 4. 肖晓玲, 胡秋秋, 刘玉萍, 张东华, 张敏. 护士职业获益感及其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1): 56-60.

  5. 5. 肖晓玲, 张东华, 熊丽萍, 曾亚珍. 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4): 468-472.

  6. 6. 杨华梅.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7): 49-52.

  7. 7. 高惠宁, 杨月, 徐丽群, 张艳洪. ICU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创新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6, 30(14): 1781-1782.

  8. 8. 毛冰佳, 胡艳丽, 刘晓虹, 等. 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认知干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2): 161-166.

  9. 9. 黄蓓, 李玉梅. 护士职业获益感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临床护理, 2018, 17(6): 65-70.

  10.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