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3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6896 , 5 pages
10.12677/acpp.2024.135126

继承、超越与统一: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三维探赜

刘云龙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收稿日期:2024年4月18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8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0日

摘要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拥有极大影响力。马尔库塞以“爱欲解放”为核心的人性论哲学,通过继承马克思劳动异化学说的理论基础,超越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纯粹自然化倾向;利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论预设,补充马克思劳动异化学说,进而实现人性问题在自然性与社会性上的有机统一。马尔库塞融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提出爱欲就是人之本质,解放爱欲是人的解放的关键;而爱欲的解放并不等同于性欲的解放,劳动的解放是爱欲解放的关键。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对人的本性及其存在状态的回答,认为人的本能和欲望不再受支配和压抑的时候,人即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他所创造的“弗洛伊德式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性问题阐释范式,一定程度上指明了人类寻求自由和解放的途径,但他将劳动简单化、工具化的倾向导致其理论陷入纯粹解释性作用的窠臼。

关键词

马尔库塞,爱欲解放,劳动异化,精神分析

Inheritance, Transcendence, and Unification: A Three-Dimensional Exploration of Marcuse’s Theory of Erotic Liberation

Yunlong Liu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Received: Apr. 18th, 2024; accepted: May 8th, 2024; published: May 20th, 2024

ABSTRACT

As a Western Marxist, Marcuse was extremely influential in the Frankfurt School. Marcuse’s 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with “erotic liberation” as the core, transcends the purely naturalistic tendency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by inherit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rx’s theory of labor heterogeneity, and uses the methodological presuppositions of psychoanalysis to supplement Marx’s theory of labor heterogene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human nature in nature and society. Marcuse fused the ideas of Freud and Marx, and proposed that eros is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eros is the key to human emancipation,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eros is not the same as the emancipation of sexual desire,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labor is the key to the emancipation of eros. Marcuse’s theory of erotic liberation answers to human nature and its state of being, arguing that when human instincts and desires are no longer dominated and repressed, man achieves true freedom. The “Freudian Marxism” paradigm of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nature created by him pointed out the way for human beings to seek freedom and emancip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his tendency to simplify and instrumentalize labor led his theory to fall into the trap of purely explanatory role.

Keywords:Marcuse, Erotic Liberation, Alienation of Labor, Psychoanalysis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根据马尔库塞的观点,哲学的最高目的在于发现人性的真理,以推动人类解放及乌托邦的实现。马尔库塞所处的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能力高度发达的同时,生活资料日趋丰富,致使现代人已经对生活现状感到满足,忘却对价值的追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提下的现代文明,突出表现着“劳动异化”现象的回溯,已经深深发挥着压迫人性的作用。马尔库塞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状,开始了对当代西方文化的人道主义批判,并提出了爱欲解放论从压迫性文明到非压迫性文明的论断。马尔库塞在批判当前社会时,首先指出了当代文明的压抑性。马克思有关人的异化、人的本质与人的解放的思想给予了他一定启发,与此同时又汲取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能思想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概念相融合,提出了爱欲解放理论。

2. 继承:马尔库塞汲取马克思劳动异化学说的理论内蕴

1932年,“异化劳动”这个概念在马克思发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被提出。异化劳动一词形容的是:生产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成为奴役和统治工人的雇佣劳动,而这种工人所从事的却成为与他敌对的一种力量的雇佣劳动就是异化劳动。马尔库塞随即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就通过人本主义的思想解释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哲学的中心论点包括“人的异化”“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马克思在前期和后期的理论观点无论有怎样的变化,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他的人本主义的宗旨,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是人的自由。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到,所谓人的本质,是指“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远远超出了经济生产领域,直指人现实的社会性存在。

马尔库塞通过吸取马克思的理论观点,立足于现代人的异化处境,将实现人的解放确定为自己的理论目标。马尔库塞认为,要想实现人的解放必须找出人的真正的本质所在,通过实现人的本质的解放,达到人的解放的最终目标。他指出,目前在操作原则的统治下,人们从事的劳动主要也是异化劳动。在这种劳动中,人们不是为自身而是在为某种设施劳动,该设施是一种个体想要“生存就必须屈从于它的独立的力量”( [1] : p. 34)。总体看来,马尔库塞认为这种异化劳动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强迫性特征、机械性特征、非人性特征 [2] 。由此可见,马尔库塞的异化劳动理论继承、补充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相关理论。马尔库塞同样认为异化劳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一种个体不能实现其本质的劳动,人在劳动中感到痛苦。人们从事异化劳动只是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资料。在他生活的时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劳动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任未改变异化劳动的趋势。马尔库塞认为这是统治阶级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延长下去而用操作原则推行着一系列措施。

马尔库塞的激进美学与乌托邦在一定程度上倾向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时也显示出过分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倾向,但马尔库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坚信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持续探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激发共产主义革命的可能。

3. 超越: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的纵深延展

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内容,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说给马尔库塞带来了重要启示,这直接促成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的形成。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中提到,他不是要完全评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是要将其中的政治批判理论加以解读和延展,期望能与马克思的理论相结合,这是马尔库塞思想构建的基本途径。

马尔库塞认为,弗洛伊德的一个伟大贡献在于阐释了有关人类心理结构的秘密,因而判明了有关人的本质的规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无意识”和“本能”概念。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天生的,表达了人最根本的欲望。弗洛伊德在健康人身上也发现了这种无意识,比如梦境的内容、日常失误等,这些都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在马尔库塞看来无意识能更好的反映人的本质,正是因为它比意识所占的比例更大。而生本能和死本能两者共同构成了无意识,在他看来,之所以生本能可以反映出人的本质,正是因为生本能合乎人类存在的原则。性冲动在生本能中是最强烈的欲望。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欲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两性间的性冲动和性行为可以被称为狭义的性欲,而人天生的快乐欲求则被泛指是广义的性欲,因而也被称作“爱欲”。相较于性欲,爱欲是性欲的强化,因为性欲所能体现的是片面的和有限的本能快乐,但爱欲所探求的本能快乐则是全方位的。因此归根结底,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决定人的本质。完全的满足和生命本能所赋予的自由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所追求的。马尔库塞认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观点,强调了人的本质源于人的生命欲求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马尔库塞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说道:“性欲是特定范围的局部冲动,爱欲是整个生物体的冲动”。爱欲相比性欲是更高级别的表达,在质与量的方面都得到了升华。当爱欲化为生物性的规定,彻头彻尾地表现出了人类身上的最初始的冲动与人对爱和自由的期盼。“这种追求成了人类生存的目标。想把生命体结合进一个更大、更稳固的组织的爱欲冲动,构成了文明的本能根源。性本能就是生命本能,因为按照发展着的生命需要来控制自然以保存和丰富生命的冲动本来就是一种爱欲冲动”( [1] : p. 87)。争取幸福的斗争就是所谓的生存斗争,这便是人类的观点。生命的基本原则就是快乐原则。满足的逻辑总是被人类遵循着,不断地在为自由的实现和幸福而斗争。

4. 统一:爱欲解放论对劳动异化理论和精神分析学说的有机综合

根据马尔库塞的观点,如果将爱欲看作人的本质,就能揭示出人的异化的根源和文明社会的病症。文明社会出现至今,人的爱欲便持续遭受压抑。归根结底,无法调和的矛盾便是文明的存在与爱欲的要求。人有且只有一个选择:抑制爱欲从而维持文明的秩序,亦或不顾社会的稳定而满足爱欲。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说表达了赞同的观点,但无法接受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压抑的可行性的解释和把文明作为爱欲对立面的诉求。

马尔库塞关于“爱欲”的压抑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类被持续掳夺天然快乐以顺应文明秩序的历史可以称为人类的历史。“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化不仅压制了人的社会存在,还压制了人的生物存在;不仅压制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人的首要目标是各种需要的完全满足,而文明则是以彻底抛弃这个目标为出发点的”( [1] : p. 13)。‎一个极其悲观的结论被弗洛伊德从压抑的文明史中总结了出来了:只要还生活在文明社会中,人类就永远不会幸福。但是,人类必须生活在文明社会之中,所以幸福成为了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梦想。但与弗洛伊德相反,马尔库塞强调可以消除文明与爱欲之间的冲突。构建非压抑性的文明是有可能的,因为文明与压抑并无必然联系。

为使得人类从压抑性文明转向非压抑性文明的现实可能性得到证明,文明社会当中对于爱欲冲动的压抑被马尔库塞定义为了两种:“基本的压抑”、“多余的压抑”。“基本的压抑”是因为缺乏生存物质资料与繁衍的需要。在生产力条件薄弱的情况下,由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原因,人的本能冲动被文明社会采用了须要的限制。在马尔库塞的观点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对爱欲进行一定的限制、约束或延缓,这种压抑是必然的、合理的和必要的。“多余的压抑”是对人的生命本能的不合理压制,受制于统治秩序的维持和强化。等级制的社会劳动的分工、对个人私生活的控制、父权制的家庭组织形式等等,都是这种压制体现。马尔库塞一方面谴责现代人被现代文明的成就给套上了枷锁,指责人性解放被现代社会设置了重重障碍;另一方面,他强调现实的可能性被现代文明提供,用于消除多余的压抑,带来了迈向非压抑性文明的希望。现代工业文明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最少的劳动满足了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社会对爱欲的压抑是完全多余的压抑。可取的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消除这种压抑。被扼杀在人类无意识深处的自由冲动终有一天会实现。

在《爱欲与文明》中,马尔库塞始终以积极的视角使用乌托邦这个观点。在马尔库塞看来,乌托邦阐释了社会的规范愿景和善的生活以与更好的世界的向往。“当真理在现存社会秩序中无法实现时,它往往就会在乌托邦中表现出来。这种超越性不仅不反对真理,反倒支持真理。就像在构建最好的国家与最大的快乐,构建完美的幸福与永久的和平的过程中,乌托邦元素长期以来都是哲学中唯一进步的元素” [3] 。

先前的哲学家将乌托邦定义为“虚无缥缈”的观点马尔库塞并不认同,他认为,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概念是“具体的乌托邦”,具有一定的解放性和可行性。在他看来,人们在思考“乌托邦”的情景时,总是会或多或少基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某些部分,因此“乌托邦”不完全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一种现实可能性。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全部源自对新事物的探求、盼望和需要所推动的。因此,人类对历史的径直干涉对历史发展的目标起着必然性的功用,无数乌托邦构成了人类文明史。

通过消除过多的压抑,可以使得爱的解放和非压迫性文明的建立得到实现。一个欢乐有趣的生活场景被马尔库塞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性的快乐不再单单局限于生殖活动,是扩展到全身的活动,甚至延伸到劳动与艺术创作等方面。性欲不断精炼为爱欲,性本能升华为生命本能。一旦打破生殖行为的桎梏,爱欲的释放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解放。如果一切都逐渐变得快乐,完全得益于我们的所作所为服从自然生命。其次是将游戏般的生命活动代替辛苦的劳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劳动,劳动不再是强制性的。人不再将生存看作苦役而是当作消遣。人类生活在表现中而不是需要中。建立非压抑性社会关系便是最后一点,解放爱欲不但意味着个体生命的自由,还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自由。很明显的看出,这是马尔库塞刻画的乌托邦。根据他的观点,这种乌托邦并不完全是不现实的。然而,马尔库塞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没有充分地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不断走向抽象的、片面的理解。因此,基于“人的本质就是爱欲”这一概念展开的爱欲解放论显示出马尔库塞人性哲学的纯粹思维化倾向,与现实的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的本质相悖。

马尔库塞在确定爱欲是人的本质时,是从它最能体现人的先天属性而言的,这就具有机械性和封闭性的特点。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对先天属性的扬弃,因此,马尔库塞将更能体现人先天的生物属性的因素的特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就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没有用全面、整体的眼光看待人的本质,爱欲只能是人本质的一部分的体现。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能与马克思的劳动本质论相结合,得出了爱欲作为劳动中主观感性层面的灌注内容也可以为人的本质。在解释人的本质这个问题时,马克思指出“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 [4] ,换而言之,在对象化的实践过程中人确认了自己的本质。马克思承认了欲望是人的自然属性,但马克思认为,这仅仅属于动物式的一种本能抽象,并非是人的本质,只是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的表象。人的确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但是真正的人类也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而马尔库塞仅仅将爱欲理解成人类的全部本质,很明显是抛弃了人类的社会属性。

马尔库塞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与审视的理论进程中,充分洞见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奴役“自由人”并无偿占有自由时间的事实,其人性论哲学批判具有显著的彻底性。但马尔库塞以“爱欲解放”为代表的人本哲学路线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之为人的社会本质属性和主体意志的能动作用,致使他曲解乃至意图解构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论”,单纯把劳动看作实现爱欲解放的手段和工具,而并非人作为实践主体解放自身的价值旨归。因此,马尔库塞未能正确分析革命的真正动因和科学方法,导致其理论所指的革命主体陷入虚无主义窠臼,最终只能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式”的乌托邦幻想。

5. 结语

马尔库塞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有机统一,形成“弗洛伊德式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研究范式。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发展,也给“人类解放”这个话题提供了一份参考。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过程中,马尔库塞从本能和心理层面得出人的本质是爱欲这个结论,并借鉴了弗洛伊德人的生命之途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两种内驱力相互融合、相互斗争过程这一理论,剖析出当今工业社会个体的爱欲深受压抑,人的攻击性能量压倒了爱欲能量这一现象。21世纪的今天,时代情况与上世纪发达工业社会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生产力发达,科技水平突出,文化工业产品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人们在诸多的选择和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中感到迷茫和压抑。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需要,防止技术对身心的过度占有,保护自己的爱欲免受削弱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话题。

基金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自治区重点文科基地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招标课题“某市互联网宗教治理困境及对策”(编号:ZFZJX202303)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引用

刘云龙. 继承、超越与统一: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三维探赜
Inheritance, Transcendence, and Unification: A Three-Dimensional Exploration of Marcuse’s Theory of Erotic Liberation[J]. 哲学进展, 2024, 13(05): 848-852.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5126

参考文献

  1. 1. 赫伯特·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M]. 黄勇, 薛民,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34, 87, 13.

  2. 2. 任桐. 马尔库塞爱欲解放理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22.

  3. 3. 马尔库塞. 马尔库塞文集第六卷(马克思主义、革命与乌托邦) [M]. 高海清, 连杰, 陶峰,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50.

  4. 4.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8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