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7 No.05(2018), Article ID:24916,6 pages
10.12677/ASS.2018.75095

On the New Mission of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ongying Yang1, Dong Yan1, Jianke Yan2, Xiaohan Dong1

1Security Department,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2Division of Asset Management,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Received: Apr. 26th, 2018; accepted: May 10th, 2018; published: May 17th, 2018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new situation,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challenges for the security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he work of campus safety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ime and situ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multi curriculum system, the professional faculty,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in the school and building the campus safety culture.

Keywords: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fety Education, New Mission

试论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的新使命

杨中英1,燕东1,闫建科2,董笑含1

1中央财经大学保卫处,北京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管理处,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4月26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10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17日

摘 要

新时代,积极认清安全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新挑战,从而因时因势地改善和推进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对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从完善多元课程体系、健全专业师资队伍、借力校内特色资源和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新使命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和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未来参与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高师生安全自觉性、提升自我防范技能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关系到师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生命财产安全,还事关校园稳定和社会建设,高校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国社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大背景 [1] 。新时代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要继续深化推进,必然要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承担起新的使命。

2. 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新时代的安全稳定形势已完全不同于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必须认清新时代的安全稳定新形势、新矛盾、新挑战,从而才能因时因势地改善和推进校园安全教育工作。

2.1. 新时代新矛盾下的新需求

新时代的高校安全教育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进入新时代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 [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论,我国国民已经从普遍满足生理需求的层次上升到对安全(对保护、秩序、稳定的需要)、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对于秩序和稳定的需求则是仅次于物质需求的基础性必要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对公共安全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防范和打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等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1] 。高校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和培育国家栋梁的基地,要清晰认识到安全教育工作面对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调整:面对猖獗的校园诈骗和频繁的国际恐怖袭击,师生主动需求如何识别和避险的技能;面对心理疾患和人际交往失败,师生渴望科学的指导和积极的帮助;面对大学生自杀与他杀案件的不断攀升,师生急需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在陌生人社会日渐成型的今天,年轻大学生更需要被教会能与不能。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新时代高校师生对于安全感的切实需求和期待,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

2.2.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内涵

新时代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后现代性的文明阶段,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类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在为社会文明带来丰富多彩新内容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伴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风起云动,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愈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这也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劳动需求,更高质量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合法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生存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单一的专业劳动技能,安全的认知理念和保障安全的技能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社会科技发展基础也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便捷的互动平台、更专业的体验道具、更生动有趣的参与模式使得安全教育越来越彰显出新时代、新发展的内涵和特色。然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错误观念,即把安全教育当作管理问题,强调安全控制,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这种强制性的方式虽能取得短期效果,但从长远看,师生不能认同并内化为自觉意识。另外,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安全教育的课程,但只是作为辅助教育,放在次要位置。这种重管理而轻教育,通过突击方式开展的安全教育,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更不符合新时代新形势下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一流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更离不开高质量的安全教育。为此,在新时代和“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新时代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安全教育机制顶层设计,加大安全教育研究力度,在实践模式中融入时代需求和高新科技元素,提升安全教育理论内涵和现实针对性。

3. 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困境与不足

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但伴随社会安全稳定形势的变化和校园安全案事件数量的攀升,现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3.1. 教育对象未达到全员覆盖

目前,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主体仍以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为主,而本科生中则以新生为重点。对于研究生群体,由于其年龄、心理相对成熟,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其开展基础安全教育。对于国际学生,由于主管安全教育的保卫部门不一定具备英语专业人才,在知识宣传和课程教学方面都无法把国际学生纳入教育范畴。对于教职工,往往也被认为具备相应的知识库存和自救自护能力,被常态排除在安全教育主体范围外。但事实上,研究生、国际学生、教职工同样存在安全意识弱化、安全自救自护技能缺乏等问题,需要不断灌输安全意识,接受教育培训。

3.2. 教育形式传统化碎片化

安全教育以宣传活动为主。很多高校把安全教育课归为第二课堂学生活动,以相关安全宣传日为契机,采用展板、条幅、标语等传统形式开展知识普及、竞赛演讲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以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基本安全常识为主。这种传统手段和碎片化输入方式在根本上未能激发师生的自觉意识,也不能使其真正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安全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未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没有教材、学分及专业教师团队,安全教育必修课主要是新生入学教育期或军训期间,通过保卫干部、公安民警或专家讲座报告的方式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和典型案例讲解,宣传教育缺乏深度,不够理论性和专业化,同时,这种模式下基本是一届新生几百甚至几千人同时上课,无法保证听讲效果。

3.3. 师资队伍未实现专业化

高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不专业与课程体系不完善相互制约。以北京地区为例,大多数高校安全教育已落实学分学时,但都尚未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校本教材,以专职保卫干部兼职担任安全教育课教师为主,授课方式不够系统,仅在入学教育期面向新生开设一次2小时的课堂讲授,内容仍以安全常识介绍、案例分析为主,达不到专业课程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深度。这种保卫干部授课方式也不能倒逼保卫队伍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无法实现安全教育的教学相长和专业化路径。

4. 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的新使命

如何解决现有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进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专业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切实为高校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就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新使命。

4.1. 完善多元课程体系

高校安全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安全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首先,新时代的高校安全教育应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网络教育、体验教育、宣传教育等多元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响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高校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政策,真正建立课堂教学主渠道,切实发挥安全育人的功能和作用。高校要积极贯彻落实安全教育“三进”工作,切实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而不仅仅是一场讲座、一次活动、一门选修辅修课或者第二课堂。要通过正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具体实施,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保证课堂教学学时,考试合格后给予相应学分 [2] 。其次,高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应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安全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安全稳定意识的基础上运用于实践,真正学会自我防范和保护的技能、手段,切实减少校园安全事故、事件,由此,实践教学应该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安全教学实验室,没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城市中的安全教育馆、体验馆,消防实践基地等公共资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模拟体验危险环境,锻炼安全技能。高校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加入生动的安全分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第三,网络科技应该成为高校安全教育教学的好助手。当代大学生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新生代、新人类,安全教育必须考虑这个群体的学习习惯和获取知识的途径,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提供主课堂之外的移动式学习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以及在生活中遭遇安全困难时得到快速解惑的需求。第四,高校应该全新阐释安全教育的新内涵和新内容。鉴于新时代更加复杂的国内外、校内外安全稳定形势,高校要及时更新理念,主动将心理安全、网络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等内容纳入校园整体安全的范畴,在保卫部门、学工部门的基础上整合、扩大相关部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切实加强整体化、系统性的课程设计。第五,课程体系建设要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随着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逐渐完善,要将国际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新教工的特殊需求纳入视野,加强教材、教学资源的多语种化和多层次化。

4.2. 健全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将安全意识和技能真正入脑入心,从而形成自觉意识和自护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研室或者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师资队伍,一是可以从相关的地方和军事高校招聘治安、交通、消防、法律、心理等专业的应届学生,成立专业教师队伍,专门从事安全教育课的教学与相关研究工作,发挥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引领作用。二是从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中遴选安全教育相关专业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他们既有教育学知识,懂教育方法,又有教学实践经验,能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承担安全教育课的理论,同时配以保卫部门组织的安全体验实践活动,组成完整的师资队伍。三是从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队伍、网络管理队伍、宣传队伍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遴选一线课堂教学教师,他们懂得学校实际情况,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大量学生安全实践的生动案例,经过系统培训后完全有能力从事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依据现有高校的实际情况,后两种模式的可行性相对更强。此外,组建安全师资队伍必然需要长效的经费投入和专业化培训机制,高校要重视这支队伍的支持力度,在教学科研安排和考核机制上要考虑逐渐与专业教师队伍看齐,不断提升队伍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要建立完善、长效的培训机制,支持队伍外出考察、学习、培训,考取相应资质,加强英语、法语等国际语言的专业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理论研究是高校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也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结合实践提炼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不断完善校本教材,高校应该给予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

4.3. 借力校内特色资源

高校本身是一个集合多样专业和人才的资源平台,整合并借力校内与安全教育相关的特色资源,是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以“平安校园”创建成果和“平安校园”提升工程为基础,以校内特色资源为抓手,深入开展好安全教育。首先,在教育资源方面,部分高校本身开设有安全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信息安全、心理学、法律等安全类相关专业,其完全可以借力该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特色资源开展全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建设有安全教育体验馆,可以借助其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多数高校也可以借力本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如学生治保会、班级安全委员、宿舍安全员,以及安全类学生社团等)和校内二级单位的教工安全员队伍开展安全教育。其次,在特色活动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相关部门的全力合作来打造全校性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征文大赛、校园安全设计大赛、安全技能比赛等品牌化活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参与中收获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树立“人人讲安全、人人学习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观念和意识。第三,在教学模式方面,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的职能部门和学院之间建立起教学合作模式,共享师资队伍和专业实践基地资源,不断丰富安全教育的多元性、趣味性和共享性。其中,要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第四,在师生互助方面,教学培养单位教职员工的影响力不可忽视,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职员工的安全理念传达和实用技能培训,在提高教职员工自身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形成师生全员重视、全员参与校园安全环境构建的良好局面。

4.4. 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服务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财产安全和师生生命安全 [3] 。新时代的高校安全教育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一是安全教育制度化。每学年初制定详细的全年安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强化责任落实,严抓安全教育工作实效,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安全教育内容系列化。安全教育内容的设置要树立大安全观,除了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外显性安全,更不能忽视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内隐性安全教育,尤其要重视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专题宣传、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技能比赛、专题讲座、图片展览等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护能力。四是安全教育实践化。安全常识、理论学习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是不够的,经常开展消防器材的使用培训、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培训、大型紧急疏散演练至关重要,唯有实践,才能把知识性的安全教育变为实际性的自救能力。五是教育效果行为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以及教育反馈机制,不断促进和改进教育效果,真正使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变为全校师生自觉的安全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提升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高校开展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需要,是高校实施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抵御和优化高校不良治安环境的需要,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保障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的新使命,真正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工程,不断增强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

2017年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研究课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JC17024)。

文章引用

杨中英,燕 东,闫建科,董笑含. 试论新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的新使命
On the New Mission of Safe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5): 624-62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5095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0.

  2. 2. 辛崇胜.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思考[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议论文集: 2007年卷. 北京: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2007: 639-643.

  3. 3. 褚积挺. 浅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 科技信息, 2010(3): 16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