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11 ( 2020 ), Article ID: 38675 , 7 pages
10.12677/ASS.2020.911242

从学生视角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法律技能培养

陈羽莎

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10月28日;录用日期:2020年11月12日;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9日

摘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频繁往来对通晓当地法律的高端翻译人才提出了要求。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前,有关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探索虽已有三十余年,然而有关“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的研究却并不多。且多从教育者的角度展开,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针对“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查研究法统计并分析主流招聘网站的具体招聘要求,最后从学生视角探索如何培养法律技能,为有志于此类工作的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法律翻译,技能培养

Exploration of the Legal Skills Training of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Yusha 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Received: Oct. 28th, 2020; accepted: Nov. 12th, 2020; published: Nov. 19th, 2020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China’s exchanges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re getting closer. At the same time, frequent contacts in politics, economy and other areas require high-end translators having a good command of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foreign language + law” compound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t present,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of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studies on “foreign language + law”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re not so many. Researchers tend to conduct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ors, rarely from that of students. For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d for the position and realize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 campus to workplac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 law” compound talents via literature study method, and then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ecific recruitment requirements on recruitment websites will be conduct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method. After that,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how to cultivate legal skil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interested in such jobs.

Keywords:Compound Talents, Legal Translation, Skills Training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我国对外合作和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由于各国政治对话、贸易往来中常常涉及本国法律法规,而不同法系、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亟需“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通晓当地法律与文化的法律翻译人才。

本文将CNKI作为文献检索的来源,以“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和 “法律翻译人才培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别显示351条和12条搜索结果。由此可见,“外语 + 法律”领域的研究十分有限,且研究多从教育者视角切入,如李晋、董晓波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法律翻译人才的现实需求、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并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 [1]。张法连主要关注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途径,提出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培养方式等方面培养法律翻译人才 [2]。许多针对MTI法律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方式、师资建设等问题,提出建立教学体系和优化课程安排等解决办法 [3]。顾维忱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的策略 [4]。

由此可见,目前有关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研究多从国家和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方面展开。但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且高校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中学,由于每个人对未来的规划不同,更需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让学生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主动培养岗位所需要的法律技能。因此本文选择从学生的角度切入,以覆盖面最广的英语专业为例,结合具体的招聘要求和工作内容提供建议,供外语专业学生参考。

2. 培养目标

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我国每年仅需少量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教学及研究的工作者,而大量需要外语与其他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 [5]。自此,外语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语言这个单一学科,而是逐渐进行跨学科尝试。

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对“外语 + 法律”人才也愈加重视。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而涉外队伍无疑需要良好的法律知识和外语技能作为保障 [6]。

除了宏观政策,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根据麦可思就业报告,2010到2019年十年中,英语专业自2010年至2013年连续四年为红牌专业,法学专业除16年外均入围红牌专业榜单。可以说单独设立这两门专业,学生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然而将二者结合之后,情况则大有不同。根据各大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显示,涉外法务和法律翻译的平均薪酬均高于纯法学或纯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无疑为外语专业学生指明了一条就业良路。从院校的就业报告来看,毕业生多在公检法、高校、海关、银行 [7]、外交、经贸等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翻译以及涉外法律服务等工作 [8]。

由此可见,培养“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就是培养通晓法律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于涉外法律实践的外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

3. “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3.1. 培养模式

“外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单位主要分为三类:政法类院校、外语类院校以及综合类院校。大部分政法类院校均能结合法律优势培养外语人才,但只有部分学校开启了“外语 + 法律”复合型专业的培养模式。外语院校和其他院校中,尽管部分学校加入了学科交叉课程,并试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但仍然以延续单一型培养模式为主。

政法类院校中,外语专业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大都结合了法律特色,如华东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时加入了法律和商科知识。部分院校启动了双专业双学位项目,如中国政法大学实行五年双专业双学位(外语、法学)培养模式,且修读该项目的学生通过学校考核,可获得免试攻读本校法学硕士学位的资格 [9]。

外语类院校中,本科阶段大多只开设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专业,少数院校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法律外语相关专业。如广外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下设法律语言学方向,在翻译硕士专业下设立商务、传媒、法律和本地化四个方向;进入博士阶段,共有法律语言学和法律翻译两个涉及法学知识的方向,并设有法律语言学研究所进行专门研究。

其他院校中,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均以纯外语专业为主,部分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开设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专业,仅有少数开设法律英语相关专业或开启复合型法律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如南京大学于2002年启动文强班项目,设计了本硕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即本科四年修读英语专业相关课程,并于第三学年加入法学、商学和新闻专业课程,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 [10]。

3.2. 课程设置

目前各高校在本科阶段主要以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课以及文学文化课程为主,仅为高年级学生开设1门法律相关课程,只有部分政法院校实现了外语和法学课程两手都抓。进入硕士阶段,相关课程有所增加,但也只有少数院校达到法律和外语课程比例均衡。

政法类院校中,西南政法大学“法学 + 英语”双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要求法学专业必修课44学分,英语专业必修课48分,基本实现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两手都抓。中国政法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结合法学学科知识加入法律术语翻译、英美法律制度、法律文书写作等课程。翻译硕士的课程中半数以上与法律翻译有关,同时开设同声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

外语类院校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必修课以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课和文学文化相关课程为主,选修课中仅开设一门法律翻译课 [1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律语言学专业(硕士)的主要课程除语言学专业课程外,还包括法律语言学、中国法研究、法律翻译研究、外国法与国际法研究、中外法律案例分析等与法学知识和法律翻译有关的课程 [12]。

其他院校中,武汉大学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将听说读写译作为必修课主要内容,仅在第三学年加入一门法律翻译选修课 [13]。南京师范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中必修课以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主,辅以文学文化和财经相关课程;选修课所涉及的交叉学科广泛,如传媒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但仅开设了一门法律文本翻译课程。

3.3. 师资配置

目前多数从事法律翻译教学的高校教师,多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出身 [14],并不具备法学学科背景,且大多并未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长此以往,缺乏专业性师资容易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带来阻碍。

根据学校官网,截止2018年年底,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时具有外语和法学双重教育背景的教师36人,占教师总数37.5% [15]。而翻译研究所的教师2/3均具有法学背景,但以从事理论研究为主,参与口笔译实战的教职人员较少。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专任教师以文学、口笔译教育背景居多,其中从事文学、科技、法律等笔译实践和会议、商务、机械等口译实践的占比90%以上,但是具有法律领域实战经验的教职人员占比较小,且以笔译为主。武汉大学翻译系教师的教育背景以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居多,并且更注重理论研究,科研成果丰富,参与口笔译实践的教师相对较少,研究方向与法律翻译相关的仅有一名。

4. 就业需求

由于目前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尚未完善,因此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企业的招聘要求和工作内容,为进一步培养法律技能做好准备工作。

在求职的过程中,招聘网站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是毕业生们最青睐的渠道 [16],因此本文选取了中国网络招聘三巨头的三个线上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中华英才和智联招聘 [17]。受时效限制,仅选取最近两个月,即2020年5月17日至7月18日的招聘信息作为数据来源。

由于本文主要是以适用范围最广的英语专业为例,对即将步入职场的外语专业在校生,提供法律就业技能培养的建议,因此岗位的专业需求限制为英语专业,且所需经验限制在一年以内。以“法律翻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三大招聘网站中搜索到49条符合要求的结果,从招聘要求和工作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4.1. 招聘要求

除了对外语水平、翻译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团队精神等做出要求外,还对具有法律背景的应聘者青眼有加。在招聘要求中31条提到法律知识技能,占比63.27%。具体可从教育背景、技能证书以及实践经验三方面进行解读。

教育背景方面,49家企业中,36.73%表示具有法律背景优先,其中77.78%明确提出优先法律专业,包括英语法律本科双学位、英语本科 + 法律硕士等复合培养方式。20.41%要求熟悉法律领域,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如知识产权等,还需要熟悉常见法律合同及条款。可以看出,企业对于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背景非常重视,因此外语专业学生须利用各种资源弥补法律专业知识。

技能证书方面,5家企业对应聘者在专利翻译、文本翻译、合同翻译等方面的法律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而要求掌握行业术语的企业占比10.2%。此外,3家企业都表示取得国家司法考试证书的应聘者优先考虑。尽管要求技能证书的企业占比不多,但是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仍能为应聘者求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实践经验方面,22家企业都表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包括专利、合同、法律翻译及审校经验及律所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优先,其中对合同翻译提出要求的企业最多,其次为专利翻译。由此可见,具备法律翻译实践能力的人才更受企业青睐。

4.2. 工作内容

熟悉法律知识并具备一定法律技能的目的在于未来能更高效地从事相关工作,因此,具体的工作内容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翻译审校和法律事务两方面。

翻译和审校工作占比高达89.8%,主要针对合同协议、专利文件、以及其他法律文书等笔译工作和会议陪同、商务谈判等口译工作。其中合同协议占翻译审校工作的38.64%,包括商务合同、代理合同、版权合同等;专利文件占比22.73%,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诉讼、审查意见等;法律文书占比36.36%,包括组织章程、证人陈述书、抗辩书、行政诉讼文件、法律意见等,其次还涉及法庭证物、法律文献翻译;此外,32.65%招聘信息均涉及口译工作,其中接待陪同占口译工作比重最大,达62.5%,其次为商务谈判和会议口译,均占31.25%。

法律事务工作在所有招聘信息中占24.49%,主要包括起草文书和检索文件。其中起草文书占比14.29%,涉及出具法律意见、撰写法律理由、申请专利和商标等;检索文件占比8.16%,包括检索法律文献、法律法规、专利申请、案例等。此外,少量专业性法律事务还涉及处理专利申请、撰写、答辩等工作以及相关案例;审查法律意见和合同、辅助处理专利复审和行政诉讼、制作招标文件、进行商务谈判等工作事项。

5. 培养途径

根据企业的招聘要求和工作内容,大多数企业对应聘者的法律技能都提出了要求,尤其偏好具有法律背景知识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候选人。由此,学生们可以从知识输入和实践输出两方面入手,以期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

5.1. 知识输入

对任何一门学科的认识都需要先进行理论学习,没有知识的输入就无法进行知识的输出。增加法律知识的输入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课堂学习和以考促学。

5.1.1. 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专业知识,具体体现为“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目前,高校主要提供了双学位和辅修两种选择,根据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可分为院系合作、院校合作以及国际合作。

双学位是指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另一学科门类专业作为双学位专业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双学位专业的教学计划,达到全部学分要求后,即可在获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获得另一专业的学位证书 [18]。辅修是指学习余力的学生利用在校期间修读同一层次的其他学科专业课程,达到专业要求的,学校可为其颁发辅修专业证书。与双学位不同之处在于总学分要求更低,且无需撰写和答辩学位论文。

高校通常利用自身学科优势提供优质双学位教育资源,进行院系间、院校间、国内外优势互补。如政法类院校开设法律专业,外语专业学生即可利用本校学科优势修读双学位或辅修法律专业,从而熟悉法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丰富法律背景。此外,部分地区高校利用地理优势联合发起成立了大学联盟,支持跨校辅修和修读双学位,实现学分互认,为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相应证书。例如“重庆市大学联盟”由六所高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立,川外的学生即可借此平台到西政修读法律专业,学习部门法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撰写法律文书、翻译合同协议等。此外,部分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与国外高校合作进行联合培养。例如西南政法大学具有法学背景的硕士生可前往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攻读欧盟商法硕士项目,在法期间学习法律英语、商法、税法、经济政策等有利于涉外法律事务工作的课程,学生在完成相关要求后可获得两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5.1.2. 以考促学

考试,通常被视为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积极备考的过程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自考和国家法律资格考试增进对法学学科的了解,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法律技能。

自考的全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如果考生所报专业的所有考试科目合格并且论文答辩通过即可申请获得学位证书,且证书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认证。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本科)专业为例,社会考生需要通过15门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作为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可以免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考试,总共通过13门课程即可,而重庆市每年举办2次考试,1次可报名4门课程,最短2年即可考完所有科目。通过备战自考,学生们可以学习并掌握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翻译工作常涉及的法律领域,以及学习法律文书写作这类实用技能,有利于进入职场后撰写法律意见书、各类规章制度、行政复议申请书等。

国家法律资格考试是法学生进入本行业的敲门砖。最新政策规定,2018年4月前入学的本科和研究生均有资格参加法考,而在此之后只有法学本科或法律硕士有资格报考。法考主要考察刑法、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三国(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商经、理论法八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备战法考的过程中,除了自主看书以及练习之外,外语专业学生还可以旁听法学专业的必修课,或者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跟着名师学习相关课程。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准备,学生们能够初步建立对法学学科的全面认识,熟悉法言法语,有利于未来从事法律翻译工作时,能够对法律语言准确理解并熟练运用。

5.2. 实践输出

学习一门新学科不仅需要“学”,还需要“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达到检验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技能的目的。目前,高校和企业都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实践机会,例如学术比赛、实习兼职等,外语专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机会运用并强化自身的法律技能。

校内实践主要包括学术比赛和学术会议。学术比赛不仅可在本院、本校举办,还可以跨校、跨省举办。外语专业有机会参加的法律相关比赛包括:全国高校法律文书写作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华政杯”法律翻译比赛等。例如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在2019年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中夺冠,团队成员中就有一位16级外语学院的学子。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撰写以法律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并参加与相关的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发言,以汇报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论文思路,不仅能体现出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展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校外实践主要是指实习兼职。从企业的招聘要求可以看出,更青睐具有法律翻译、审校经验或律师事务所实习经验的应聘者。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就业网、校内外人脉资源以及线上招聘平台等渠道丰富自身的实践经历。例如,利用政法院校和外语院校的就业招聘网,学生们可在实习一栏搜索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老师、师兄师姐以及亲友提供的实习兼职信息参与社会实践;以及通过翻译兼职群、提供口笔译兼职信息的外语公众号、线上翻译网站如语翼网、译言网等,先从通用类翻译工作做起,再逐渐积累法律领域的翻译经验。

6. 结论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来往带来了机遇,也对通晓当地法律及文化的外语人才提出了要求。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法律技能需要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三方面的改革,更需要外语专业学生主动从知识输入和实践输出两方面做出努力。根据企业的具体招聘要求,具有法学背景、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具有法律翻译经验的人才更受青睐。相应地,学生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和考试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学术比赛和实习兼职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法律技能,从而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科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项目计划资助(编号:XZWYXSKC2019-06)。

文章引用

陈羽莎. 从学生视角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法律技能培养
Exploration of the Legal Skills Training of Compoun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11): 1730-173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11242

参考文献

  1. 1. 李晋, 董晓波. 面向“一带一路”的我国法律翻译人才培养: 问题与对策[J]. 译苑新谭, 2019(13): 3-8.

  2. 2. 张法连, 马彦峰. 法律翻译人才培养问题刍议[J]. 译苑新谭, 2017(9): 51-55.

  3. 3. 许多. 论翻译硕士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外语, 2017, 14(4): 14-19.

  4. 4. 顾维忱. 我国高校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3(7): 94-95.

  5. 5.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 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7-38.

  6. 6. 屈文生. 建设涉外法治工作队伍需要法律外语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7): 42.

  7. 7. 学院简介[EB/OL]. https://sfl.swupl.edu.cn/xygk/45082.htm, 2020-07-16.

  8. 8. 马庆林. 试论英语 + 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自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的调查报告[J]. 外语教学, 2002, 23(6): 85.

  9. 9. 学院简介[EB/OL]. http://wgyxy.cup;.edu.cn/zh/about/profile.htm, 2020-07-16.

  10. 10. 文秋芳. “英语 + 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成效: 基于学生视角[J]. 外语界, 2015(5): 18-19.

  11. 11. 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方案[EB/OL]. https://seis.bfsu.edu.cn/info/1076/1488.htm, 2020-07-16.

  12. 12.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EB/OL]. https://syxy.gdufs.edu.cn/info/1117/6076.htm, 2020-07-16.

  13. 13. 翻译(英汉翻译方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B/OL]. http://fls.whu.edu.cn/info/1041/1761.htm, 2020-07-16.

  14. 14. 许多. 论翻译硕士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外语, 2017, 14(4): 17.

  15. 15. 师资队伍[EB/OL]. http://wgyxy.cupl.edu.cn/zh/about/faculty.htm, 2020-07-16.

  16. 16. 艾瑞咨询集团公司. 专业化将成人才网站发展趋势[J]. 中国人才, 2014(4): 56.

  17. 17. 杨宗仁.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辅修及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江苏高教, 2011(3): 103.

  18. 18. 李月琳. 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信息源的选择与利用[J]. 图书情报知识, 2015(5): 5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