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1  No. 06 ( 2021 ), Article ID: 46709 , 6 pages
10.12677/AE.2021.116366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之怡,王为,付世婧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23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18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5日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工作。青少年的家庭德育不仅关系着家庭幸福,还与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存在以下问题:家庭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家庭德育内容窄化、缺乏创新性;家庭德育方法单一、使用不当;家庭德育环境复杂、有待优化。这些问题会受到时代特点、家庭德育的主客体(家长和青少年自身)、家庭德育的体系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良性有序发展,应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抓住新时代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德育发展机遇;推动亲子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进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发展;构建“家、校、社”联动的德育体系机制。

关键词

新时代,青少年,家庭德育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th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in the New Era

Zhiyi Zhang, Wei Wang, Shijing Fu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Received: Oct. 23rd, 2021; accepted: Nov. 18th, 2021; published: Nov. 25th, 2021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Th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family happines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th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s teenager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is narrow and lacks innovation. Family moral education method is single, improper use; th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complex and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ese problems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parents and teenagers themselves), and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youth family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ent-child learning community, promote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of family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build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of “home, school and society”.

Keywords:New Era, Teenagers, Family Moral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也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高度重视德育建设工作。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个人道德形成与发展的策源地,它以最天然的亲子关系为纽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现实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屡屡发生的青少年道德滑坡问题,加强家庭德育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这一论述为新时代家庭德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坚定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由此产生了许多家庭德育的典范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也有众多优秀的家庭建设作品,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 [1]。注重新时代的家庭德育建设工作,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与价值。新时代我国家庭德育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汲取养分,不仅为自身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更成为了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点。

2.2.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新时代的家庭德育以家庭为主阵地,开展德育建设工作,不仅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培养新时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解决青少年德育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实践之需

近年来,由于家庭德育缺失或不当,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如青少年弑母案、青少年校园暴力案、青少年性侵案等。这一系列青少年犯罪案件令人瞠目结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议论与深刻反思,这说明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家庭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摇篮,青少年又处在道德发展的特殊时期与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不稳定性。因此,新时代加强我国家庭德育已经成为了解决青少年德育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举措和实践之需。

3.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问题表征

新时代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倡导下,我国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家庭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成才通道极其狭窄的学历社会环境中,家长往往把“得高分”“进名校”作为孩子成功的最高、甚至唯一目标和期望 [2],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了家庭德育,导致青少年道德发展陷入危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每年会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为了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一些企业单位深陷“名校情结”,不断提高入职学历门槛,加剧了青少年的学习与心理压力,导致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教育内卷化”现象严重,家长陷入“教育焦虑”的困境。如此一来,一切都要为“好成绩”“高分数”让步,家庭德育的重要性被忽视。

3.2. 家庭德育内容窄化,缺乏创新性

家庭德育内容是家庭德育具体化的实践表达,也是家庭德育的核心灵魂,会对青少年家庭德育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理论上来说,家庭德育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丰富与创新,但由于其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实践效果会受到家长的个人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德育素养与能力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一方面,青少年家长的道德水平深受代际传递的影响呈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导致家庭德育内容窄化,注重以“孝、悌、仁、义”为核心的传统私德教育,忽视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现代公德教育。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有些家长的道德发展水平无法适应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导致家庭德育内容缺乏创新性。

3.3. 家庭德育方法单一,使用不当

家庭德育方法是家庭德育得以落地生根的手段和途径,会对家庭德育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组关于我国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理论研究上的家庭德育方法有很多种,但家长在实际中的运用却相对单一,除“说服与谈心”“表扬与奖惩”之外,其他家庭德育方法的使用占比情况均未超过半数。除此之外,我国家庭德育方法还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尤其是家庭暴力仍然存在 [3]。这种简单粗暴的德育方法,虽然能在孩子幼时起到短暂的威慑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是“百害而无一利”。家庭暴力不仅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其品德、人格的健全发展,而且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激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加剧亲子冲突与矛盾,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4. 家庭德育环境复杂,有待优化

我国的家庭德育环境较为复杂,包括物质、文化、心理、人际等多个方面,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人际环境中的情感交流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 [4]。

一方面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存在交流时间匮乏,交流深度不足,交流广度不够,交流方式单一的问题。首先,家长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少,且主要围绕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多数家长在情感交流时采用的方式都比较单一,以言语交流为主,有时容易变成单方面的说教,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与厌烦心理。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追求人格自由解放,渴望摆脱家长的管制与束缚,内心排斥与家长交流。另一方面,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存在很多矛盾与冲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因带有时代烙印而有所不同,同时双方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而导致他们的矛盾冲突凸显。

4.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原因分析

家庭德育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应该以问题为抓手进行成因分析,从而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促进其良性发展。

4.1. 新时代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负面影响

其一,我国社会的加速转型发展,促使我国教育领域矛盾凸显,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衡,与家长与日俱增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这种供需矛盾加剧了社会竞争,社会的人才选拔仍然坚持以“应试教育”的结果为标准,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家庭德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其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壁垒,导致代际传递模式解构,亲子互动方式发生了转变,代际差异更加显著,将家庭德育内容由一元的核心道德价值观转向多元化的公民道德教育,清晰的道德标准淹没在海量的自由讨论中,意识形态出现危机,增加了家庭德育的难度 [5]。

4.2. 家长的德育素养与能力有限,家庭德育观念落后

家长是实施家庭德育的主体,其德育素养与能力、德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家庭德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进而影响家庭德育的实施效果。家长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导致其德育素养与能力有限,一方面囿于繁忙的工作与生活的琐事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新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家长的学习与适应难度较大。另外,家长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之社会中弥漫着功利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升学、择校、就业等重重压力,迫使有些家长不得不“重智轻德”。但是频发的青少年道德问题,也使有些家长意识到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迫切的需要接受科学的德育理念与方法,但市场上各种咨询指导机构良莠不齐,家长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导致求助无果。

4.3. 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较差,价值观念混乱

其一,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一方面,青少年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同时他们长期受家长的保护与溺爱,抗压和受挫能力又比较差。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矛盾与冲突的纠结心理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迷茫、焦虑、抑郁,甚至自闭、自杀等不良行为倾向。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人自杀未遂 [6]。其二,国内外的多元异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从相互抵牾逐渐向并行不悖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的监督与管理存在缺位,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及思想观念的侵蚀,导致价值观念混乱。

4.4. 家庭德育的体系机制建设不健全

系统完备的体系机制是家庭德育能够良好、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国家庭德育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外部体系与内部机制建设不健全。从外部发展来看,由于德育理念、主体、目标、内容、方法的差异导致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相脱节,尚未建立起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从内部机制来看,家庭德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专门的法律保障缺位、经费保障不足。当前我国有关家庭德育的法律保障主要散见于各种国家政策文件、其他教育法律法规的零星条款中,尚未出台专门的家庭德育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保障。此外,目前我国家庭德育的经费有限且来源比较单一,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所以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存在家庭德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5.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应对策略

家庭德育是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共同构成系统完备的德育建设体系。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基于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提升家庭德育的实效性,促进青少年“知情意行”的全方位发展。

5.1. 抓住新时代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德育发展机遇

新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对青少年家庭德育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尽量将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解决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促进人才选拔机制的深刻变革,缩小教育资源分配的区域、城乡差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薪资待遇,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其二,新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本身能够跨越时空,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家庭德育应该充分发挥并利用新媒体的各种优势,推动家庭德育方法的革新。其三,新时代家庭德育的发展要从古今中外的家庭德育内容中借鉴吸收养分,实现与时俱进。既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又要赋予家庭德育新的时代内涵,既要警惕西方不良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的侵袭,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要根据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合理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的有益成果,如心理健康教育、婚恋与性教育等。

5.2. 推动亲子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家长和青少年作为家庭德育的实施主体与接受主体,会直接影响家庭德育的实施效果。在家庭德育过程中,由于亲子双方所处时代不同、心理水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受教育程度不同,道德认知不一,时代适应性存在差异,导致双方“代沟”明显,家庭德育的实施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双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亲子学习共同体,转变家庭德育观念。一方面,家长应该意识到“德行乃立身之本”,明确家庭德育对孩子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重智轻德”的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评价观,注重言传与身教并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家长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与水平,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学习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家庭德育方法并灵活运用。另一方面,青少年需要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良好的道德品质伴其终生发展。

5.3. 促进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发展

家庭德育环境是推进青少年家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其优劣会对家庭德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增强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家庭德育环境。首先,家长应该增强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时间,拓宽情感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心理变化等。其次,家长要平等的与孩子沟通交流,采用多样化的情感交流方式,除了言语交流,还可以采用眼神交流、肢体交流,如抚摸、拥抱、亲吻等。再次,要建立平等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主动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尽量消除彼此之间的“代沟”。最后,要注重家风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德育氛围,打造富有家庭特色的家规家训。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家风作为家庭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增强家庭凝聚力,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孩子的道德、品格,使其终身受益。

5.4. 构建“家、校、社”联动的德育体系机制

德育始于家庭,成于学校,行于社会 [7]。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仅在家庭内部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还需要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形成合力,构建“家、校、社”联动的德育体系机制。它们三者应该结合新时代特征就德育目标达成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明确新时代德育“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首先,家庭应该建立对家庭德育的正确认知,关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前面发展,而非片面注重智育,注重与学校德育的共同和联结,促进家庭德育在社会实践中落地生根。其次,学校应当将家庭德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可以定期举办“德育主题交流活动”了解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方式为家庭德育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再次,社会可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家庭德育发展助力。如借助电视、广告、网络等平台开设公益性网络课程,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并提供家庭德育指导;在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开展公益性讲座,并提供咨询服务。

此外,健全家庭德育保障机制,需要加快推进家庭德育立法工作与进程,为我国家庭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与规范。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已有包含家庭德育的相关条款,这为我国的家庭德育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家庭德育相关经费的财政预算份额,社会可以通过集资、捐赠、赞助等多渠道筹措经费,为家庭德育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与支持。

文章引用

张之怡,王 为,付世婧.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the Family Mor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in the New Era[J]. 教育进展, 2021, 11(06): 2351-23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6366

参考文献

  1. 1. 冉亚辉. 习近平总书记家庭德育重要论述理论内涵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41(4): 45-49.

  2. 2. 谈松华. 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华家教, 2021(1): 5-8.

  3. 3. 张甜. 增强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实效性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商业大学, 2017.

  4. 4. 王盼. 新时代我国家庭德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财经大学, 2019.

  5. 5. 黄一帆, 陈勃. 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问题研究[J]. 教育评论, 2019(1): 104-107.

  6. 6. 张迪. 新时代我国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问题及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 2020.

  7. 7. 高文苗. 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动的德育体系[J]. 人民论坛, 2019(18): 56-5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