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5954 , 9 pages
10.12677/AE.2023.135430

应用型高校《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

魏娜

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收稿日期:2023年4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26日

摘要

课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关乎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素养这一中心出发,深入分析《大学写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的探索,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度转型与提升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案例。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College Writing”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Na Wei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Received: Apr. 18th, 2023; accepted: May 17th, 2023; published: May 26th, 2023

ABSTRACT

Curriculum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is related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focus of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an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urse resource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ls for “College Writing”.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ing evaluation mechanisms, it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disharmony betwee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ocial need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cases for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and enhance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Keywords:Applied Universities, College Wri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Construction Practi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2年1月,《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重点建设15所左右特色鲜明和区域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从2014年至今,“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从政策层面走向了全面实施,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产教融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达成共识。在“互联网 + 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今,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势不可挡,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的同时,各教育部门应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建设一门适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实现该课程的教学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众多应用型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应用型高校《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黄淮学院在转型发展探索中,深刻地认识到制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贫乏的课程资源。针对这一难题,该校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素养这一原点出发,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结构与模型,建立与“产教融合”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构建与“产教协同育人”、“校企双元育人”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转型样本,以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从而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并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案例。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 [2] ,是全方位反映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学的核心与教学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元素,课程的结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 [3]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构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写作》课程传统的教学偏重于讲授理论知识,忽略学生实践,教学效果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对脱节。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是课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结合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对该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课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3. 应用型高校《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现状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设过程中,对培养人才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的研究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进而造成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有效地在课程上落实,影响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难以彻底地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协调的根本问题。因此,提高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的匹配度,提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的社会适用性,推进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工作 [4] 。目前,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社会岗位的需求不统一

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优化教学内容与建设课程资源的原则。对于相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各高校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基本差别不大。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趋同和泛化,必然导致课程标准不明、课程理念不清,主要原因是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源头上的缺位,导致了课程教学不能满足人才的现实需求。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写作》课程来看,缺少对学校、期刊报社、机关单位的岗位需求的考察,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需求不能很好地链接。

3.2. 课程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教学改革相对滞后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WIFI覆盖校园,课程网络化,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出现了QQ、微信、微博、博客等新的沟通方式。传统的大学课堂受到微课、慕课、网络视频公开课冲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必须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有效的、多元的课程资源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度的开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本质体现在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与融合。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滞后与贫乏,教学大纲、教材与工作实际脱节,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相对滞后,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方法、路径、结构与标准没有同步建立起来。

3.3. 已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低效,资源特色不鲜明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课程资源参与教学环节,进入课堂,渗入师生互动,才能凸显其价值。通过调研,发现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已经开发的丰富课程资源不能被很好地利用,不能有效地进入课堂,不能巧妙地渗入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的现象。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科目的观念由来已久,个别教师存在只注重对教材的讲解,忽略了对已建设的课程资源的利用,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和书本上,忽略自身的专业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突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事实上,当今已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丰富,却没有突出“以学为本,教学相融”的课程建设原则,也没有突出“学以致用,突出技术与能力培养为主”的办学特征,总之,课程资源建设的专业特色不鲜明。

3.4. 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没有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各本科高校积极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各类精品课程都以质量工程项目形式进行了立项,都有统一的格式要求,配套的课程网站栏目大都是包括教学团队、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案例、习题等,主要展示课程的教学资料和成果,虽然能够给师生提供帮助,但缺少配套的实践与评价环节,不能满足应用型高校的师生教学需要。已建设的课程资源网站数量众多,但都是各高校教师自行申报和建设的,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建设的课程多,专业分布广,课程分布散的现状,没有形成一个个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分专业分层次培养人才,制定的课程体系、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那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目前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也不能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4. 应用型高校《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探索

近年来,黄淮学院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践探索,建立与“产教融合”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构建与“产教协同育人”、“校企双元育人”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样本,以此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大学写作》作为省级精品课程,文章通过梳理其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4.1. 《大学写作》课程设置概况

《大学写作》是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主干课程,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基本的创作素养和写作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掘职业岗位的潜力。该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学生没有先修课程,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该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支撑。

4.2. 《大学写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文秘、记者等。通过不断走访调研相关单位和公司、依据毕业生的跟踪反馈、邀请业界专家座谈等主要方式,了解和确定职业岗位对“大学写作”课程教学的需求,同时调研同类高校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发现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效果脱离行业企业岗位的人才实际需求。立足岗位的人才需求,结合该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强化实践、开发资源、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教学循环,《大学写作》课程最终确立了以岗位工作技能化为导向,基于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思路。

具体来说,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融入“OBE”的教学理念,以岗位工作技能化为导向,基于“三阶四通道”模式进行《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实践探索,主动把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相结合,探究“学中做,做中学”的学做统一、师生“双主”交互式教学模式(见图1),提升教学效果。

图1. 基于三阶四通道的课程资源开发结构图

4.2.1.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大学写作》课程目标

首先,确立该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过硬的写作技能,具有“知识牢、能力强、潜力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然后,分别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写作新闻文体(消息、通讯)、文学文体(散文、诗歌、微型小说、微剧本)、理论文体(社会评论、文学评论、学术论文)和应用文体(党政公文、事务文书和教学文书)。素质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证书目标:为学生考取语文教师资格证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大学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应该是课程的重点。通过学习,学生掌握该课程系统的基本理论,并能较好地进行写作实践,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过硬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要求,该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从理论的层面,通过中国大学慕课线上学习,掌握四大文体的相关理论知识等;另一方面从实践的层面,通过线下课堂的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锻炼学生分析范文的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质。

4.2.2.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对于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教学内容应及时引入其中,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该校《大学写作》课程基于职业岗位要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表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使得课程内容不断优化,使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目前,各高校常用的教材为董小玉、刘海涛主编的《现代写作教程》,该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相对缺少实践性,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不太适合。

Table 1.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College Writing” guided by professional position requirements

表1.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构建《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内容

Table 2. Design of learning tasks for the course of “College Writing” based on vocational position requirements

表2.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大学写作》课程学习任务设计

为符合职业岗位用人的需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该课程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核心,以胜任工作岗位为依据,以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内容,创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的学习情境,共设4个教学情境,即记者–各类编辑–教育教学工作者–办公室文秘。这4个学习情境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能够使学生真实体验职业岗位工作的过程,使其工作岗位胜任力得以锻炼和提升。

4.2.3. 基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并合理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大学写作》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偏重讲授理论,讲解时案例匮乏且且较为滞后,缺少鲜明的、系统的案例资源。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无法积极主动学习,这导致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丰富且系统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为深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依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从教学原始资源、关联资源、再生资源三大层面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

1) 开发的《大学写作》课程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

a) 课程概要: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教学安排、评价方式、学习手册;

b) 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及其他主讲教师情况介绍;

c) 课程学习(教学资源);

d) 模块概要:各模块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材内容;

e) 模块对应的教学资源:各模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作业习题、必读文献、教学录像。

2) 开发的《大学写作》课程的交互性辅助资源

a) 案例库;

按模块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资源,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b) 专题讲座库;

c) 素材资源库;

d) 课程专业知识检索系统;

e) 试题库;

f) 文献资源;

图书、期刊论文、电子文献资源、网络文献资源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

g) 线上交互式教学平台。

在线上学习环境中,线上交互式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包括浏览、评价、提问和互动等类型的学习活动。交互方式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师生可以通过线上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监测学生学习进程、引导学生线上学习。

3) 利用课程资源开发网站改革课程教学

为更好地实现“学中做与做中学”,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课程团队教师精心设计开发课程资源网站,分为课程概况、原始资源、关联资源、再生资源呈现教学资源。为构建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的学习环境,在课前、课堂、课后环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将此打造成师生交互的平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氛围也异常活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得到提升。

4.2.4. 立足立德树人融入《大学写作》课程思政元素

该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还具有人文性与交叉性,该课程教师团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任务,全方位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专业特色融入思政元素,发挥《大学写作》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写作知识技能的显性教育和情感精神的隐性教育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引导学生把文章写作与社会现实大课堂结合起来,能够关注时代和社会,拥有和保持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5] 。具体的做法有:精选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渗透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为人生而写作”,“为人民而写作”,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在考试命题中设计具有思政元素的题目,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通过深入发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达到充分发挥《大学写作》课程的育人功能。

4.2.5. 基于翻转课堂改革《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开设。他们不但缺乏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也缺乏规范的写作意识,还缺乏必要的写作实践。作为大一新生,求知欲强,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虽已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写作意识和创意思维还有待培养。他们对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不太感兴趣,喜欢参与式教学,乐于实践和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与学习体验。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特征,课程以线上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讨论、课后拓展的教学方式,达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启发讨论,项目教学,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等等,通过设计工作情境,让学生体验工作岗位角色。通过教学改革,变“单向被动灌输”的枯燥课堂为“双向主动互动”的活力课堂,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岗位胜任力。

4.2.6. 基于应用能力创新《大学写作》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依据课程特点和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采用以写作能力发展为核心,实行多元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见表3),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并进行持续改进。课程的考核不仅包括期末卷面成绩,还包括平时线上学习表现和线下课堂表现,讲究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6] 。

Table 3. Design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for the course “College Writing” based on application ability

表3. 基于应用能力《大学写作》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4.3. 《大学写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该校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素养这一原点出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推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修订《大学写作》教学大纲,建设课程标准,开发应用型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应用成果如下。

4.3.1. 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模型

在信息化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有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教材与教学大纲和社会现实脱节,课程资源的建设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果没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只能是空谈 [7]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引进行业标准,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以三阶四通道为模型(见图2),有序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其中,专业实践类课程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难点和重点,这类课程重在校企合作开发建设,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将企业项目和案例资源的引入课堂,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评价创新。

Figure 2.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based on vocational position requirements: A Three-order and Four-channel Model

图2.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三阶四通道模型图

4.3.2. 成功经验与做法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及时引入行业新发展理念,使课程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采用采编新闻、创办公众号、参与征文大赛,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强化写作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胜任力。围绕个性化发展这个核心,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强调过程评价。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多元化、共享型、教学交互式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人才的高水平培养离不开教学的高质量,教学团队的高水平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完善和建设教学团队 [8] ,落实本科教学在高校的核心地位。

4.3.3. 应用效果

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推动了课程建设的转型。在课程建设探索中,构建岗位工作任务课程资源开发三阶四通道模型。这一模型推动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课程建设向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型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转型。该课程经过三年多的开发与建设,已于2020年获得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同时,依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模型,带动了本专业50%的主干课程建设转型。如《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全面修订教学大纲,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应用型教学资源,将优秀案例、优秀作品等纳入课程资源。激发了教师们教学改革的热情。注重课程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开发和利用,扭转了照本宣科、脱离行业企业实际的教学状况,形成师生“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型课程资源的开发,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学改革激励机制的形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教学保障,在保障基本理论知识坚实的基础上,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近三年来,任课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比赛,学生获得几十余项奖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增加。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在由互联网为支撑的各项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转型关键时期 [9] ,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长期改进,应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素养这一原点出发,选取优质的课程资源建设平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质课程资源,给“教”与“学”提供便利条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面向企业、行业现实的需求培养人才,才能促成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进一步推进应用型高校的深人转型和发展。

项目支撑及编号

1) 2021年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在线开放背景下的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XJGLX25。

2) 2021年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21XJGLX26。

文章引用

魏 娜. 应用型高校《大学写作》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College Writing” in Applied Universities[J]. 教育进展, 2023, 13(05): 2728-273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30

参考文献

  1. 1. 许春燕, 李晔. 基于中美合作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 2017, 27(6): 116-120.

  2. 2. 陈雪梅. 大学应用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4): 89-90.

  3. 3. 李壮成, 黄明东. 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 价值、逻辑与路径[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5(3): 73-86.

  4. 4. 张瑞. 应用型高校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J]. 传播力研究, 2019, 3(2): 161+163.

  5. 5. 王百玲. 大学写作课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路径与措施[J]. 河西学院学报, 2020, 36(1): 125-128.

  6. 6. 许昌平. 基于OBE理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海峡科学, 2020(9): 76-79.

  7. 7. 鲍宏礼.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认识[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6(4): 1-4.

  8. 8. 许彩霞, 路平, 吴双.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0(4): 71-74.

  9. 9. 张明明, 毛娜冰. 应用型高校西班牙语专业O2O教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问题[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5): 155-15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