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12  No. 04 ( 2024 ), Article ID: 85892 , 5 pages
10.12677/ml.2024.124287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散文《青春》王佐良译本赏析

姚琛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2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18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30日

摘要

文选取王佐良译作《青春》进行赏析,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多维度选择与适应性原则对中英文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外国古典散文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三维转换”理论有助于准确传递和再现原文的语言、文化特点和信息功能,并基于翻译批评的原则分析了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特点。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王佐良,散文翻译

Appreciation of Wang Zuoliang’s Translation of the Prose Yo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in Eco-Translatology

Chen Y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Mar. 12th, 2024; accepted: Apr. 18th, 2024; published: Apr. 30th, 2024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Wang Zuoliang’s translation of the prose Youth for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By apply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ecolog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paper aims to identify examples of translations with higher adapt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from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this study verifi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of foreign classical prose helps accurately convey and reproduce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the original text. Furthermore, it further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classical prose.

Keywords:Eco-Translatology,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Wang Zuoliang, Translation of Pros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通过翻译散文,可以将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作品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思想和艺术。散文翻译的意义和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推广和传承文学作品。通过散文翻译,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建立桥梁,增进理解和欣赏,进一步促进文学的发展和繁荣。王佐良先生作为文学翻译领域的集大成者,其译品以其准确传达原作的语言和文化特点而受到广泛赞赏,包含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其译本《青春》语言流畅优美,富有诗意,曾被学界誉为是最好的译作之一。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出发,对译文进行中英对照分析,基于翻译批评的原则赏析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特点。

2. 散文《青春》及其译本介绍

“真正的散文就是讲究‘真’,散文的‘真’,体现在‘不假雕饰’,‘不施铅华’,全凭本色的真实和直接。” [1] 《Youth》是著名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诗,同时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 1840~1920)是一位犹太人,出生在德国。1851年他移民美国。他不仅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1917年,已经年过七旬的厄尔曼创作了《青春》(Youth)。厄尔曼的文学作品《青春》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诗集,它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人生的旅程和青春的美好。这部作品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精妙的语言表达,探索了人们在年轻时所经历的情感、挫折和成长。在《青春》中,厄尔曼以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青春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鼓励他们要珍惜青春的时光,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散文诗的特点在于结合了散文和诗歌的元素。这篇诗篇幅短小,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悟。文章使用简洁的词语,风格朴实,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营造出美丽的意境。从诗中的文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位年轻时经历过多种困难的人所获得的心灵体验。在作者的描述中,变老并不可怕,悲观也并非邪恶。相反,悲观和变老是人生中真正成熟的考验,只要我们一直保持年轻、积极、勇敢并对美好保有向往,即使进入老年,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年轻的心态。

外国散文诗代表作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风格、主题和思想。这有助于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对比研究。目前《青春》较为著名的译本有王佐良、黄志坚、纪玉华、詹少晶等。其语言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王译文体古典、文字优雅,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纪译采用口语体、语气平和、通俗易懂,流畅亲切,娓娓道来;詹译则有明显的模仿王译痕迹 [2] ;黄译本抒情特色与叙事功能并重。学者对这些译本的评析也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包含接受美学、功能对等、操纵理论等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向,目前,从翻译学视角出发对此译作进行赏析的著作较少。因此,本文将把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翻译学的研究途径,侧重探讨“三维转换”视角下,王佐良《青春》译本的适应选择与转换是如何体现的。

3. 生态翻译学理论及“三维转换”视角

生态翻译学起始于2001年,是一种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对翻译进行综观整合性研究的新兴翻译理论,运用系统和协同理论指导研究翻译活动,并通过生态理性对翻译过程进行宏观把控,营造出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 [3] 。生态翻译学的理念是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论证和构建了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三维转换”理论指的是在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翻译活动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4] 。其中,语言维的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源语言和译语言的不同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便更好地表达翻译的内容。文化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并在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要求译者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避免曲解原文。交际维的转换是指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关注源语言和译入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差异,确保译文能够完成源语的交际目的。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日趋成熟的情况下,胡庚申提出 [5] :“所谓‘三维’转换,主要是发生在翻译操作层面的,也是应用研究的一个焦点。”因此“三维”转换成为了生态翻译学基础理论的翻译方法,其中,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构成了其基本的应用方式。“三维转换”作为应用于翻译活动的方法论,不仅存在于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也存在于不同层次,如语言结构、措辞搭配、语篇语用等。另外,生态翻译学十分注重对文本信息进行动态化的把握 [6] ,“从方法论特征来看,生态翻译学相对于语言学视角、目的论视角、文化学视角等翻译研究途径来说具有较大的方法论包容性和理论优势”。因此,“三维转换”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三个角度,它强调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体现了翻译多元化的动态功能和译者中心性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在保证语言层面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其后蕴含的文化的传递,并兼顾其中交际意图的表达,来实现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平衡。

4.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王佐良译本赏析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交际的积淀。因而语言、文化、交际有着内在的、符合逻辑的关联这也体现了翻译转换的基本内容 [7] 。散文翻译涉及中英两种语言,承载着不同文化维度的转换与交际意图的实现。在翻译中,内容忠实是翻译的第一要义,因而在翻译批评和赏析中,“真”也应当置于首位,其次才是形式和风格,“真”指的是文章的朴实、真实和直接。映射到翻译中,又可赋子“真”和忠真的双重含义 [8] 。经过对比阅读后发现,王译本相对原文忠实度较高,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这种忠实体现在内容的完整性、无误译以及不过度增减译的方面。同时,王译本的语言风格也忠实于原文。

4.1.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在生态翻译学中,语言维的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体现在不同方面 [9] (胡庚申,2008)。当译者难以在信、达、雅三方面都做到十全十美时,需要根据文体特点做出适应性选择,在翻译散文诗时,要注意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在转换语言维度时。首先,需要恰当地转换原诗的风格和韵律。因为散文诗一开始就是为了吟唱而创作的,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句式,都注重韵律和节奏的表达。为了实现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必须保留原文的风格和韵律。

例1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

从语言维的视角来分析,原文使用了两个并列的of结构成宾语补足语,王佐良保留了原句的并列句和和修辞特色,使用汉语中特有的六字骈文进行了语言维度的改写,“青春气贯长虹”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勇锐盖过怯弱”传达了勇敢和胆量的优势。“进取压倒苟安”则表达了追求冒险和进取心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个翻译清晰、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并且使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王佐良的译文和原文一样优雅简练,口气、断句以及语言风格更加接近,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4.2.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在选择适应论下,文化维转换侧重于翻译中对源语中负载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进行转换,以实现原文和译文在生态翻译系统中的平衡。翻译时则要做到把散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错误的适应性转换,使读者对原作转达的文化内涵产生曲解。

例2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

在译文中,王佐良使用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文化负载词对原文中的词汇进行了润色和打磨,实现了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比如将“a state of mind”,翻译为“心境”,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常指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多指个人行为中表现出的内心宁静,并且使用“年华”解释“a life of time”,用词对仗工整,形成了雅致的氛围。原文用rosy描述cheeks,面色“红润”在英语中常用rosy (像玫瑰色的) [10] ,而在汉语中,红润的脸颊一般比喻为桃花。原文用red lips描述年轻人粉嫩、水润的嘴唇。王佐良使用了“丹唇”这个特色文化词汇,汉语中用“丹唇”描写嘴唇的诗句很多。这样偏归化的译法很容易使让读者产生互文性,联想起古代诗文中的唯美意向,那些妙龄女子的朱唇丹面放佛映入读者的眼帘,十分具有吸引力。

例3 Whether sixty or sixteen,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the unfailing child - like appetite for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在这句话中,王佐良选择了类似上文的文化维转换方式,使用“年届花甲”,“二八芳龄”“久盛不衰”等文化负载词汇进行了归化翻译,这样的译法有利于增加目标语读者的兴趣,产生互文性。“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传达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喜悦和对奇迹的向往。“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则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心中永远存在的孩童般的天真和对生活的乐趣。后半句话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并且对“game”一词进行了省译,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读。

4.3.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根据选择适应论的翻译原则,交际维转换的方式是在翻译时侧重于对原文文本的交际意图和最终交际效果进行转换调整,以实现原文和译文在不同语境下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功能,也是基于语言维和文化维之后的更高要求。在整体生态翻译的环境中,译者要考虑翻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水平,包括适当的语言风格、语气和修辞手法,使译文尽量达到与原文语义近似的交际效果。

例4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在句首,王佐良增加了“岁月悠悠”这个四字格词语来表明本句诗的叙事背景,突出了原文的交际目的。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形象地描述了岁月对外貌的影响,而不影响内心的热情。“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传达了热情和激情对于保持灵魂的活力和活力的重要性。“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则表达了担忧、恐惧和缺乏自信对心灵的负面影响。在译文中,还增加了“必致”,“定使”等连接词来进行语篇衔接,突出整个句子在语篇范畴内交际功能的传递,同时保持了语言风格的统一。

5. 结语

通过“三维转换”视角对《青春》王佐良译本进行赏析,充分验证了“三维转换”理论在外国古典散文翻译中的可行性,在语言维度下,通过句式转换保持对帐和工整;在语言维度下,通过使用汉语文化特色负载词来增强文学性;在交际维度下,通过增加叙事背景和连接词,保持语篇交际意图度传递。在外国古典散文的翻译过程中运用“三维转换”理论有助于原文语言、文化及信息的准确传递,同样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将原文的文化、信息移植至译文,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翻译批评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章引用

姚 琛.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散文《青春》王佐良译本赏析
Appreciation of Wang Zuoliang’s Translation of the Prose Yo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in Eco-Translatology[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04): 567-57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87

参考文献

  1. 1. 胡显耀, 李立. 高级文学翻译[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 2. 李旭. 操纵理论视角下《青春》的两个译本对比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7): 150-151.

  3. 3.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 2008, 29(6): 11-15.

  4. 4.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5. 5.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 32(2): 5-9.

  6. 6. 罗迪江.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6): 109-114.

  7. 7. 胡庚申. 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3): 49-52.

  8. 8. 李双艳, 赵倩. 散文《青春》四汉译本的翻译批评与赏析[J]. 今古文创, 2023(36): 101-103.

  9. 9. 胡庚申. 适应与选择: 翻译过程新解[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 24(4): 90-95.

  10. 10. 赵巧容, 韩存新. 从接受美学和功能对等视角评析厄尔曼《青春》的三个译本[J]. 外国语言文学, 2016(4): 279-28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