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6 ( 2022 ), Article ID: 59194 , 5 pages
10.12677/ACPP.2022.116325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高清青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12日;录用日期:2022年12月2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6日

摘要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理论,指出物化理论是在复杂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产生,文章主要阐述了物化理论的含义,如何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奴役人,控制人,据此论述物化理论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

卢卡奇,物化理论,经济领域,阶级意识,国际共产主义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to Modern Life

Qingqing Gao

College of Marxism,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Nov. 12th, 2022; accepted: Dec. 2nd, 2022; published: Dec. 16th, 2022

ABSTRACT

Lukac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Western Marxism. He put forward the materialization theory in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pointing out that the materialization theor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complex social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elaborated the meaning of materialization theory, enslaved and controlled people i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ield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materialization theory on modern life.

Keywords: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Economic Field, Class Consciousness,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的思想中,贯穿了对物化现象的批判,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物化现象,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意识形态都处于物化状态,人也从外在到内在都被物化了。文章主要围绕卢卡奇物化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物化理论含义,物化理论的具体形式以及对现代的意义展开论述。

2. 卢卡奇物化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任何理论的出现,必定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也不例外。

2.1. 复杂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变得复杂化。这些现实因素使得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重新思考了传统革命观,由此慢慢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而这正也是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后,制定的革命策略是以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内涵的。“在阶级社会中,新兴阶级往往通过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旧的国家政权,以此来建立新的国家政权,让人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无产阶级的任务是,通过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政方式即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目标,使得全体人类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 [1]。这些既是马克思主义传统革命观的主要内容,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直秉持的原则。但是,进入20世纪初,现实的变化使得传统的革命观在不同国家有了不同的命运,这也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得复杂化,曲折化。首先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次胜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无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了旧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真正当起了国家的主人。这次革命的胜利,增强了无产阶级对传统革命观的信心。然而,接下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却不像俄国十月革命那般顺利,可谓是经历诸多曲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希望,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俄国,无产阶级运动此起彼伏,革命浪潮日益高涨,一个接一个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不幸的是,这些革命的结局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接二连三受到挫败的情况下,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反思:传统的革命观到底正不正确?支持传统革命观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这些革命的失败是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不成熟造成的。另外一部分以卢卡奇为代表的,人,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在比较了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之后,开始注意到要首先发动意识革命,改变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再回归到传统的革命观,即用暴力手段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卢卡奇的观念为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2.2.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19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电器时代,各种电力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应运而生,电同样也作为一种新的因素加入到社会生产中,尤为代表的是内燃机技术和钢铁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中,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发展所需,“全面的社会性的变革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时进行” [2],导致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尖锐化。矛盾主要表现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下,财富的分配并不合理,贫富差距加重,阶级矛盾严重,无产阶级群体长期遭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无产阶级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的富足,反而处于“普遍的异化” [1] 之中。

3. 卢卡奇物化理论含义

关于物化理论的含义,卢卡奇是在分析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相关问题之后提出来的,卢卡奇认为,“由于这一事实,人自己的活动,人本身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3]。”简单来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指的是人在活动的过程中,活动过程所形成的产物,反过来支配人、压迫人、奴役人,让本是主体地位的人失去主体性。人与人直接之间的关系需要依靠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体现。

卢卡奇还进一步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物化理论。从客观方面看,商品作为客观存在物的出现,商品世界的拔地而起,是不作为人的存在,并且与人形成对立,商品制约人的活动,颠覆了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影响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只能掌握和利用这个世界的规律,而不能改变它。在商品面前,人变得弱小,变得孤立无援,变得不自由,人不再能驾驭商品的运动,反而是商品支配着人。

从主观方面看,卢卡奇说:“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 [3]。”人成为物化的产品,人的活动不再属于他自己,反而与自己越来越疏远,人的体力和脑力不再珍贵,反而变成了有钱就可以买到。

4. 物化理论的具体形式

卢卡奇关于物化理论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下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4.1. 经济领域的物化

卢卡奇在分析经济领域的物化现象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只是表面上看着合理,实际却充斥着不合理。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的一切劳动都在被精准的计算,合理的管制,在这样看似科学的劳动过程中,人的主体性逐渐消失,人变成了生产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成为了孤立、抽象的原子。

同时,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描述,“在人类历史的这个阶段,任何问题最终都要返回到商品的问题,任何答案都会在商品结构之谜的答案中发现”。卢卡奇将商品作为切入点,分析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属性是人在抽象劳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都是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出来的,资本家如果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唯一的办法就是缩短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产生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资本家要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提高生产效率。这是一个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过程,生产过程在科技的引领下,朝着精确化和合理化。资本家精确的计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分工的合理性,细致化。而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负责听从资本家的“合理安排”,不能发挥人的自由属性。

卢卡奇这样描述道,“就他的命运而言,对于整个社会结构有典型意义的这种自我客体化,即人的功能变为商品这一事实,最确切地揭示了商品关系已经非人化和正在非人化的性质 [3]。”卢卡奇认为,劳动者自身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仅没有支配该劳动产品的权利还要将付出“劳动形式归结为商品形式,劳动过程等同于商品” [3]。这使得人作为生产者的客体化、非人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4.2. 政治领域的物化

卢卡奇分析物化现象除了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也有所体现。在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里,一切制度的制定都是从资产阶级角度出发,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利益。这个时候的国家政权并非是代表人民或是公平客观,更多的只是为了顺应资本主义发展而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工具。

卢卡奇认为,官僚制度是资本主义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官僚制度作为行政活动,一方面使得行政效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具有偏向性规则的出现,这些规则只为特定的某个阶层或某个人而服务。官僚主义制度体系中,划分的部门细致化,如同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领域中,政治体制中的权利也可以被安排和设计,下级必须服从于上级领导的安排,进行机械化,可计算化的工作。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物化现象更为隐蔽,难以发现,制定看似合理化实则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法规,政治制度,通过合理的行政制度,让这些法律法规得以实行,组建配套的立法、司法和执法部门,成为合理的法律体系,形成完善的国家管理制度。这些被物化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更好地保障资产阶级利益,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良好运转,让社会各个阶层都受到政治体制的强大控制。

5. 物化理论对现代的意义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中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将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绝对化,但也要看到卢卡奇物化理论给现代生活的启示,对现代生活的意义。主要的启示如下。

5.1. 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果颇多,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生产力也在发展。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的背后,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文化缺失以及科学技术过度应用” [4] 等问题。商品的生产,工具理性的扩展,人类在面对科学技术时物欲的膨胀,对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面貌都产生了影响。卢卡奇在论述物化理论时,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方便人,为人而服务,否则就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就只是部分掌握者改变和控制未掌握者的方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益处。我们需要从西方发展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考虑人的主体性,科学技术的物化现象。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们应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将自然与社会二者有机结合,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倡“科学技术人道化发展” [1],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5.2. 杜绝“个人利益至上”主义

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个别问题的出现,个人利益的至高无上会牺牲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人的劳动可以被当作是“物”去同资本家换取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似乎一切都可以换算成金钱,有钱就拥有了全世界,赚钱就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于是人对物的占有欲望越来越膨胀,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不考虑他人,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卢卡奇在物化理论中提到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物会反过来主导人,人也会愈来愈依赖物质。我们要努力避免人过度依赖物,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鼓励人根据需求合理消费。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切实改革分配制度,清除财富观中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让财富为人类劳动目标的建立和人类力量的发展服务” [5]。卢卡奇的物化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人对物的过度依赖关系,这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5.3.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

物化理论中,人们认识到物化现象本身反映个体思想即为“物化意识”,这是一种侵蚀性的力量,会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影响。在物化现象出现后,劳动者失去主体性,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被原子化和客体化,人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失去阶级意识。所以,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革命群众的意识形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2],需要培育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建立起属于自身的阶级意识,从根本上遏制物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克服物化意识,最后消灭物化现象,保障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因此,就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

5.4. 加强主流思想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卢卡奇物化现象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和劳动已然变成客观的,并不断反对人类主体本身。可以看到,在劳动生产领域有物化现象的身影,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充斥着物化现象。诸如“汽车奴隶”和“房屋奴隶”之类的在线词汇层出不穷,人为了车,为了房子而去努力赚钱,而不是真正的为自己。同样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之下,“青少年群体中滋生“享乐主义”“娱乐至上”等思潮,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出了对精神的追求,歪曲了自身价值观” [4]。因此,为了防止物化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为了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弘扬主流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6. 结语

1923年,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阐释的物化理论到现在一直是哲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理论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尤其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要交汇期的历史时刻,在我们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我们还必须关注人类发展,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着眼于人而非物质” [6] 的现象,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初衷,确保正确的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对卢卡奇实现和加强工人阶级思想工作的远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我们现代生活中克服和避免许多问题非常重要。

文章引用

高清青.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Lukacs’ Materialization Theory to Modern Life[J]. 哲学进展, 2022, 11(06): 1903-1907.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6325

参考文献

  1. 1. 樊晓东.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及其当代意义[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07.

  2. 2. 赖宇. 卢卡奇物化理论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 3.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96: 147-148.

  4. 4. 刘安琪, 吴瑞.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当代社会启示[J]. 品位∙经典, 2021(22): 34-36.

  5. 5. 仝瑶. 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才智, 2018(32): 208-209.

  6. 6. 肖红玮, 屈常睿. 浅析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的启示[J]. 学理论, 2012(30): 47-4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