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4455 , 7 pages
10.12677/AP.2023.131059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研与 应对方式研究

吕晓枝1,2*,孙刚1#

1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收稿日期:2023年8月24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摘要

目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仅是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挑战,同时还是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管理难题,其重点在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在遇到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此的全面认识而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对医务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基于此,本文了解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重要性进行研究。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相应的策略,为大规模应急性医疗工作的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某几个医院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线医护人员共300名为调查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并针对心理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策略。结果:参加一线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中没有经历过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分别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方面得分均高于有过经历的医护人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压力、抑郁、焦虑等方面得分,发热门诊、公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和方医院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与普通基层医务人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线医护人员心理行为调查,说明在传染病暴发高峰时期因众多因素造成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心理感受异常既而表现出失眠与体力不足甚至有恐惧焦虑情况发生。大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应激反应,没有经历过类似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较有经历者存在更大的心理压力,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建立灾害应急救护团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心理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文关怀,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应对能力,保障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同时为疫情期间医疗管理者及政府的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应对,策略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oping Methods of Medical Staff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Xiaozhi Lyu1,2*, Gang Sun1#

1School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2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Aug. 24th, 2023; accepted: Oct. 17th, 2023; published: Oct. 27th, 2023

ABSTRACT

Objective: Public health security emergencies are not only a major challenge faced by the society, but also a management problem faced by medical institutions, which focuses on the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of medical personnel. When encountering sudden public health events, due to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ome medical personnel,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m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directly threaten the health of medical personnel.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front-line medical personnel dur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under public health security emergenci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given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large-scale emergency medical work. Methods: A total of 300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in several hospita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investigation subjects. Symptom Self-rating Scale (SCL-9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Results: Among the medical workers who had not experienced the treatment of simila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the scores of obsessive-compulsion symptom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erro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stress,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o on,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primary medical staff in fever clinic, public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local hospital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rdinary primary medical staff (P < 0.05). Conclus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of front-line medical personnel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hows that may cause insomnia, lack of physical strength and even fear and anxiety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du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abnormal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feeling. Most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have psychological stress reaction, and those who have not experienced similar treatment work have great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an those who have. Hospita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s emergency rescue abil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set up disaster emergency rescue teams, and suggest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nd provide strong humanistic care,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ping ability of primary medical staff, ensure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 and provide a rational basis for medical managers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during the epidemic.

Keywords:Public Health Emergency,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Psychological Status, Coping, Strateg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突发公共事件对医护人员有巨大的心理影响

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情的出现及迅速传播给人类健康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及挑战,另一方面,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人身安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英勇奋战,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升级,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量不断加大,同时面对短缺的物资以及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使一线医护人员正经历着超高的情绪负荷,濒临体力和心理的极限,这给医疗救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医护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救护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相应的策略,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救治工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其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且没有特效治疗方案。疫情的传播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想,其严重性对不少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层医务人员是抗疫一份子,也可能产生焦虑、压力情绪等症状,这不仅给基层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可能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身处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需要肩负着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对其抗击疫情的期望,这可能会扰乱正常的认知,甚至造成异常的行为。刘素芳等人的调查显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一线医务人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相对较高(刘素芳等,2004)。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身处最脆弱的地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令人关注。有研究报道,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较低(安乐等,2020)。

中国的灾害护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加上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医学院校尚未将灾害护理纳入必修课程,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有限。但新疆灾害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范的教育培训模式。因此,大多数护理人员没有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吕南军等,2018)。文献表明,由于缺乏灾害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可能难以应对重大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复杂性和群体性的灾害对生命和身心健康的入侵(马义奴等,2018)。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者,很有必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陆林,2020)。为了解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不同岗位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该调查,以期为后续针对性实行心理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研究的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医疗机构的基层医务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利用问卷星 + 微信群作为网络问卷发放形式调查发放到本次调查对象即医生、护士、药师及医技人员进行填写和整理。本次研究的问卷内容设计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疫情期间工作内容和工作负担、工作年限、职称等;量表资料设计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压力负荷问卷以及心理弹性量表综合部分条目,最后统计的分数越高说明心理承受的弹性越好;特制基层医务人员的预防措施问卷,包括患者管理因素、工作人员因素、环境因素、处方管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3. 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生成定性数据的频数分布表生成定性资料,定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x ± s)描述,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收集的基层医务人员的人口学和基本信息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调查共收到问卷289份,有效问卷281份,有效问卷率为97.2%,其中以女护士、女医生为主的问卷187份,有效问卷率为66.5%。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213例(75.8%);已婚236人(84.0%);本科生及以上229人,占81.5%,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表1. 问卷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4.2. 工作岗位和背景等因素对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影响分析

为了解定点医院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和方仓医院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否与背景环境因素有关,对基层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得分进行分析。发热门诊、公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和方医院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与普通基层医务人员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2所示。

Table 2. Comparison of average scores of anxiety, mental resilience and mental load among medical staff in fever clinic,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makeshift hospital

表2. 发热门诊、重症监护病房和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焦虑、心理弹性和心理负荷平均得分比较

4.3. 不同职称和岗位的基层医务人员心理情况回顾分析

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数据表示,不同岗位基层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焦虑情绪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压力负荷及心理弹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事后比较分析表明,临床基层医务人员在焦虑情绪上显著高于门诊基层医务人员和住院基层医务人员。临时组建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存在环境、防护物资、医护人员及患者多方面的困难,面对现状,医护人员利用各自的专科知识与技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调动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决策临时组建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管理模式,提高新冠肺炎患 者的救治效果,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蔡丽霞等,2020)。

5. 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在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救治病患、防治疫情的重要力量(周晓东,2020)。由于疫情期间的支援任务繁重以及病毒的变异速度不断加快,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所以,调查研究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支持和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疫情进入消退期后,放松下来的医护人员更可能体会到此前潜在的心理创伤,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经过调研分析(李学英,唐振英,2020),心理危机干预是通过心理援助的手段解决危机,使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失,使心理状态得到恢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丛忠,2020)。得出引起基层医务人员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具体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① 处理公共突发性事件的经验不足。

医护人员因处理公共突发性事件的经验不足,在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首要的心理反应就是恐惧、紧张,即为应激状态,部分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心理应激障碍。因此,学会总结、交流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非常有必要,在事前提供培训,以帮助医护人员应对高风险工作环境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技能。。

② 医务和支援的工作负荷较高。

处于隔离病区中的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重,这是引发心理应激十分关键的因素。这种情况在女性医护人员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需统筹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必要休息,合理安排轮休、调休、补休等时间,确保医护人员有足够的休息,减轻疲劳和压力。

③ 基层医务人员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多传染性和危险性,当医护人员支援重症区域时,对职业暴露的忧虑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心理问题。主要针对短时间内经历过创伤的人群,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应对技能和社会支持水平(童永生等,2016)。医务人员应当建立强大的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同事间的支持和家庭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让医护人员能够诉说和分享感受(涂文勇等,2000)。制定个人和家庭的应急计划,以应对可能的感染和隔离情况。工作和生活区分开,回家时做好消毒工作,同时让家人做好相应的防护(石彦坤等,2016)。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应对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工作需要勇气、坚韧和无私奉献,因此需要得到充分的关心和支持,以便他们能够继续为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而努力(黄素云等,2018)。有效的心理支持策略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减少心理创伤的发生,确保他们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照顾。

6. 结论

因此在疫情后期积极关注这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更加关心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为基层医务人员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关注基层医务人员的日常生活,合理排班,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建议探索多种形式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尤旭群等,2020)。一方面是提供“疏导人心”的专业心理援助服务,例如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提供个体心理咨询,组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团体治疗。另一方面是通过“温暖人心”措施,解决医护人员的实际困难,例如单位党组织谈心谈话和关怀问候;关心爱护措施向一线基层医务人员倾斜,不按行政级别确定发放标准;提高薪酬待遇和职称评聘倾斜措施;确保轮换休整到位;疫情结束后,组织免费健康体检和理疗休养,增加休息和带薪休假时间。

1) 合理安排轮班制的排班,保证一线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

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基本是处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作息。可以通过增加医护人员的轮班,使一线基层医务人员得到足够的轮休,保证休息时间,减少穿戴防护服工作的时间。

2) 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规范化处置能力

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供技术保障,可以有效促进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工作期间,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疫情和疾病的危害,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与技能,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权威资料信息及传染病流行知识。

3) 表彰疫情期间有贡献的医护人员,提供适当的奖励或鼓励政策

注重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和福利待遇。对表现突出的一线医护给予表彰及补充奖励,让医护人员价值感得到体现,强化正面情绪。积极情绪的力量,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健康。

4) 医院领导带队关心一线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

疫情期间,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是改善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疏导。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开展心理疏导专线及专栏,建立微信平台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综上所述,基层医务人员抑郁、焦虑和压力等负性情绪与工作负荷、社会支持具有明显相关性,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作息时间、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心理疏导,要为我们的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保障他们在救治患者的同时,维护好身心健康。

文章引用

吕晓枝,孙 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研与应对方式研究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oping Methods of Medical Staff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J]. 心理学进展, 2023, 13(10): 4736-4742.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0596

参考文献

  1. 1. 安乐, 隋春兴, 杨荣利, 等(2020). 新冠肺炎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及人文关怀途径. 医学与哲学杂志, 41(12), 41-43.

  2. 2. 蔡丽霞, 方宇奇, 杨碧云, 等(2020). 妇幼保健院应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 当代护士, 27(8), 185-187.

  3. 3. 丛忠(2020).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要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 243.

  4. 4. 黄素云, 周立军, 丁立东, 等(2018). 目标管理在临床科室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9(9), 1023-1025.

  5. 5. 李学英, 唐振英(2020). 人文关怀在武汉市方舱医院COVID-19轻症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6(6), 8-10.

  6. 6. 刘素芳, 吴敬禄, 杜云生, 等(2004). “非经典”期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状态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6), 367.

  7. 7. 陆林(2020). 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 240.

  8. 8. 吕南军, 桑玉飞, 李璐(2018). 医院护理人员灾害救援知识现状调查及对策. 中国救灾医学, 6(12), 665-669.

  9. 9. 马义奴, Tohti, Marhaba Wumal, 李平(2018). 新疆省基层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调查. 护理学杂志, 33(5), 56-58.

  10. 10. 石彦坤, 孙勇, 丁春明, 等(2016). 中国埃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2016版). 中国肺癌杂志, 19(7), 489-493.

  11. 11. 童永生, 庞宇, 杨富德(2016). 9•11恐怖袭击后心理危机干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0(10), 775.

  12. 12. 涂文勇, 赵安兰, 席许平, 张晓明, 张达人(2000). 镂空式挡块治疗多发性转移性肺癌. 见 2000年全国肿瘤学术大会组会委, 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13. 13. 尤旭群, 王永安, 王振宏, 等(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指导手册(pp. 41-42). 陕西师范大学总出版社.

  14. 14. 周晓东(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防御要点. 中国解放军医学杂志, 32(2), 1-2.

  15.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