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8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6790 , 6 pages
10.12677/Design.2023.84326

电影片头字体设计非直观动态性研究

夏子延,叶晓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8日

摘要

电影片头字体设计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文字呈现的方式,更是一种通过视觉和情感上的传达来引导观众进入电影的媒介。本文首先溯源汉字“动态性”的萌发,接着文章阐述了片头字体设计非直观动态性的基本概念,最后探究了在片头字体非直观动态性的设计观。

关键词

电影片头,字体设计,非直观动态性

Research on the Non-Intuitive Dynamism of Film Title Font Design

Ziyan Xia, Xiaoxian Ye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Sep. 18th, 2023; accepted: Dec. 1st, 2023; published: Dec. 8th, 2023

ABSTRACT

Film title font desig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ilm production. It is not only a way of presenting words, but also a medium to guide the audience into the film through visual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first traces the g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dynamics”, then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non-intuitive dynamism in the title font design,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non-intuitive dynamism in the title font.

Keywords:Film Title, Font Design, Non-Intuitive Dynamism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字体在电影片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不仅传达基本信息如影片名称、演员名单和叙事背景,而且在加入时间、空间与声音维度后,表现出的动态性和多维度特性使得字体设计在电影艺术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中国的片头设计的发展受到21世纪兴起的计算机革新,动态字体设计成为电影片头中常见手段。这种动态性不仅丰富了字体的呈现方式,还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影片的主题和氛围。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可能性,使电影成为一个多维度的艺术媒介。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这样说道:“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电影片头字体从静止向运动转型,从展示向叙事转型,科技与概念的进步带来的是更多新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于技术之上,对片头字体设计的理论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2. 片头字体:静态向动态的变革

字体设计在电影片头中呈现出的动与静之间,是历史演进的结果。在克尔·贝坦科特(Michael Betancourt)发表了著作《运动图形历史》将电影片头设计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1] ,即:早期实验阶段(止于1915年),无声电影阶段(止于1927年),工作室阶段(止于1955年),设计师阶段(止于1977),标志阶段(止于1995年)和当代设计阶段(1995年至今)。

电影片头发展路径与电影工业的进步紧密联系。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的科学技术革命,它突破了人们的想象,被视为开启了视觉表达和叙事传播新时代的奇迹,早期蒙太奇的剪辑技术的应用使电影展现了极具戏剧性的艺术风格,电影本身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片头还是一片空白。电影片头在当时的普遍手段是通过一副或是手绘或是雕刻的标题和演职人员的标题卡,被镜头所拍摄来展示其版权和电影信息。这种静止状态的片头设计,也可以由字体设计本身的风格而决定电影类型。但是不少电影片头并未考虑到电影的实际类型而制作字体,反而选择一些当时艺术流行的字体风格,例如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等艺术浪潮中流行的字体。所以此阶段的片头字体偏向实用主义,并未充分考虑其艺术价值。之后的无声阶段,一些创新技术和特效被电影片头所采用,例如胶片双重曝光制作的标题字与背景画面重叠的效果,以及利用音乐作为片头的伴奏等,都极大的丰富了电影片头字体呈现的效果。

进入上世纪中叶,画师约翰·惠特尼(John Whitney)和索尔巴斯(Saul Bass)作为先行者,他们开创电影片头字体的基本动态元素,成为工作室阶段片头设计师代表。他将片头从直接传达功能,转移到了更高层次的叙事功能——建立基调,动态地建立电影的情绪和视觉特征。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普及,电影片头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创造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片头字体设计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介绍性标题卡到今天的动态设计,是电影工业长期演进的产物,受到技术、商业和艺术的影响。片头的字体设计加入时间、空间与声音维度使其呈现出直观的动感,但仅限于此容易受限于运动方式与技术。更进一步,提出非直观动态性的设计概念,运作在片头字体设计的过程、呈现与发展。

3. 片头字体从动态性到非直观动态性

动态性一词解释为系统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一种属性,也可以称之为“时变性”。这个概念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艺术家们也追求在不同媒介中表现动态性。从杜尚(Marcel Duchamp)的《下楼梯的女人》和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的《自由引导人民》等平面绘画中,艺术家试图通过笔触来捕捉场景中的动态过程;到雕塑作品中,如米隆(Myron)的《掷铁饼者》,他们尝试在静态雕塑中呈现运动的动感特质;再到当代艺术,观众被鼓励参与作品的互动,这也是一种动态性的体现。这些例子展现了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动态性,因而可以说动态性是评价事物的性质,而只是非状态。

通常而言,电影是动态的艺术,而字体是静态的艺术,当字体被融入电影片头之中,并加上动画技术后,它本身便具备了动态特征。但是,电影片头字体设计所具备的“动态性”不是一个运动的状态。因为人作为主体通过双眼视觉感受到运动中的物体的具有动态性通常会区分“人为能感知的视觉动力”与“物理的实际位移”。例如常见的片头设计中会采用出现、静止和消失的动态来介绍片名与影片相关的信息内容的电影片头,电影片头字体呈现大多是叠加在画面上的。这样的片头字体设计所表现的只是直观可见的动态性也是“人为能感知的视觉动力”。这样的设计确实可以表现动态,但是动态的手段并非极大的丰富,形式表达会受限技术的发展。得益于视知觉理论,把静止的字体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中的非直观的动态性,也就是具有运动的性质。于此同时,电影作为一种动态的表现手段,每一部影片都是由众多镜头组合成的,是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所需的镜头进行符合逻辑、富有节奏的组接,从而传达出极富魅力的银幕影像 [2] 。这里的运动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镜头的运动、蒙太奇剪辑的运动。而这些动态怎样与字体相互协调,也是片头字体的“动态性”值得考虑的地方。片头的字体,借助字体时空性的设计开发以及声音的配合,构建影片的初步形象,同时美化影片 [3] 。同时,电影与观众或商业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字体设计品牌化的商业运作成为片头字体另一个非直观动态性特征。

总结这里非直观动态性的设计观念,一是,人作为主体观察到事物所具备视觉动力,即受制人本身心理联想的干扰将原本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二是,电影片头动态节奏与字体间的相互关系。三是,基于被观察事物作为主体,它自身处于一种开放系统下随时空变化而动态性发展的状态。电影片头出现的字体作为一种高度被传播的载体,它承载电影品牌,象征着电影的内容基调,在当下多媒体时代具备非直观动态性,可能更好地催生创意,更加深刻、准确地表达电影本身亦或者宣传电影。

4. 片头字体非直观动态性的设计观

4.1. 基于视觉张力的字体动态性

通过视觉的“张力”是可以达到心理联想上的动态性。心理联想是指人们在看到真实事件,或是通过媒介载体的图案上看到并不真实的位移过程,都会产生运动的心理感觉,从而感受整个事件发生的运动。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中,人们对客观现象的感受都源于整体的关系而非具体元素,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觉接受过程不是将所有元素整合后接收,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接收。整体性优先于局部,局部的性质是由整体而决定的。因此无论我们看到的运动来源于何处,是否真实有物理上的变化,只要我们感受到了瞬间发生的运动,就能构想出部分事件发生。

绝大多数,我们既能感受到一个物体本身的存在和物体发生动作的实时反应。也能对静止事件进行动作的预判,人们会不自觉的产生心理联想机制,提供一种错觉的时空动感的再现。在绘画和书法中,我们会用视觉语言来表现一种力量感。在具有明显叙事的艺术作品中,这种力量感尤其明显,它可以表达一个事件的发展,在抽象的艺术作品中,力量感也有其重要,它能抓住人的眼球,活跃氛围,表达一种情感。这种力量感通常被称为“张力”。它不同于物理上的实际作用力。而是人们在观看静态事物时会因为视觉语言的引导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动态感。通过“各种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要素”作用于人们心理的一种暗示性错视。瓦西里·康定斯基曾经分析点、线、面等重要的视觉元素特征,他声称:“我将用‘张力’这个词取代几乎人尽皆知的‘运动’的概念。” [4] 张力可以分为“方向性的张力”与“比例性的张力”。

(一) 方向性的张力。电影《活着》,作为90年代经典电影,其片头在没有赋予动态化表现手段的情况下,以极简主义的毛笔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色彩。片头标题字体设计在外部延展的张力在表现的时候,借用了毛笔字的“势”手段,其笔画运动过程中有由积到发的整体向外扩张的力量,这个趋势产生出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2017年电影《芳华》,片头标题字以悠扬纤细的字体配以舞动女子的形象,表现整体的字体向外舒展且未完待续的舞者形象,人会在脑中不自觉加工成向外变化的趋势。

(二) 比例性的张力。字形的设计的比例会构成整体字体的风格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所采用的黄金比例,以其稳定和谐而深受人喜爱;而哥特式高耸的尖塔形成的狭长的长方形,更具有明显向上的张力,在字体设计上可以表现为工整严肃的宋体字、结构夸张的哥特体和简约几何的黑体。

在片头字体设计中,这种动态性更加真实可见,就字体本身设计赋予张力,通过不同的参数化设置,让字体拥有非直观动态性特征。

4.2. 突破平面的动态性字体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电影中的大量使用,市场对于电影艺术审美需求的提高,电影片头的设计产生了质的变化 [5] 。无论是手作的平面标题卡,或是双重曝光制作的标题字与背景重叠效果,还是现如今在数字技术下容易实现画面上字体堆叠效果,这都摆脱不了平面束缚。而突破平面空间的字体动态性表现出无字而字的特质,与其相似的是“打破第四墙”的概念,让字体完全溶于电影场景之间,让观众与片头产生强烈的联系。

在片头的字体它应该与其他元素相协调,融入整个影片的主题和场景中。突破平面空间的字体动态性的方法简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字体暗藏于电影环境之中;二、镜头与字体的动静结合;三、画面与字体动态性一致。出色的电影片头字体通常设计得非常巧妙,与常见的形式不同,它们可能重新使用老式字体或呈现方式,也能赋予文字一种实体感,与画面中的物体完美融合。

(一) 字体暗藏于电影环境之中。在很多电影中,片头的画面素材来源于剧情之中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表现剧情。2015年电影《老炮儿》中在表现主题标题和导演的信息的时候,就使用了这种的手法。片中信息呈现融于故事发展,其中六爷手拉卷闸门后出现的导演管虎的信息,带铁锈的卷闸门背景和锈迹的字体,呈现出老北京胡同下老炮的身份地位,与新炮形成对比。在主标题部份,由空镜头转场到钢板上出现老炮儿的凸印。字体呈现借助于钢板这一物质载体,其本身的文字也契合了钢铁上凹凸不平的文字纹理,完全与钢材这一具体物质相互融合,体现出暴力的江湖气息。

(二) 镜头与字体的动静结合,采用这类方式需要善于把握镜头的运动轨迹与速率。通过创作者依靠镜头的推、拉、摇、升、降及其不同形式的综合运动,主导着观众面对电影的视角,创造出流动变化的、既富于真实感又极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视听画面 [6] 。电影《死侍》被获得MTV电影奖最佳片头提名,这部电影以戏剧化的形式呈现漫威超人死侍,片头动画开始于电影剧情中死侍在高速公路上与惩治罪犯,导演以一场时空定格状态的场景,由微距摄像机在动作场景中进行镜头的综合移动,此刻文字与场景局部以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呈现,而镜头则自由运动直至出现完整的信息文字。镜头的运动轨迹和速率可以传达情感、张力和节奏,与相对静止的文字结合,创造戏剧性的效果。

(三) 画面与字体动态性一致。卡尔·福尔曼执导《胜利者》(1963)中索尔·巴斯担任电影序片头设计,在电影片头设计上创新地采用蒙太奇手法,战争场景,报纸上的胜利,人民欢呼场景,爆炸,希特勒,空战,妇女头像,难民等元素快速的切换,整体风格让人同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高潮处,标题字体出现的方式炸弹爆炸的音效配以占据画面二分之一的“THE VICTORS”表现整部电的基调。展现出画面节奏高潮与电影标题的同步运动。黑幕之后是电影制片人员名单平滑过渡出现,所呈现的是用胜利的音乐配合美军的踏步向前的场景,字体设计在画面右方名单以严肃的黑体工整的排列,与整齐划一的美军部队形成呼应。片中的字体突破了平面的表达,仿佛字体的出场也是一种军队的检阅仪式。

非直观动态性的片头字体设计不强求为了动而动,字体设计有机地融于电影剧情,突出了影片的主题,服务于画面的呈现,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4.3. 商业环境下电影片头字体的动态性

除了通过在字体造型设计上所带给观众的心理联想的动态感受,还有其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与电影发布后在开放的、活跃的市场环境中相互影响导致的动态。电影片头字体设计其特点就是附属于电影中,存在于商业环境中,其电影的品牌版权是通过片头标题字体所直观展现,因而电影片头字体设计与电影制作后的商业环境会产生短暂和永恒发展的动态性。

(一) 电影片头字体设计在系列电影中的以品牌化方式表达动态性特征。在系列电影中,通过保持一致的字体风格和设计元素,可以帮助建立品牌识别度,让观众迅速联想到该系列电影,带入进电影的主题与情感中。这通常包括使用相似的字体、颜色和排版风格,以确保一致性和可识别性。这种品牌化设计有助于加强系列电影的身份,让观众期待并认可新的作品。系列电影007 (詹姆斯·邦德系列),片头字体设计风格一贯统一。使用了经典的“007”字母和枪口图标,字体通常为金色,背景则常常以黑色或暗色调为主。这种一致的字体设计元素贯穿了整个系列,不论是1960年代的经典电影还是现代的作品,都保持了相似的品牌化呈现。这有助于观众在看到这些元素时立刻联想到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增强了品牌识别度。

(二) 以电影片头字体设计为基础的衍生品开发,将存在于电影荧幕中的价值观或是品牌,以一种实体产品得以延展。片头字体标识成为品牌识别的核心元素,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近年来,以影视IP形象设计的衍生品也逐渐成熟起来。一方面,培养出一批该影视IP粉丝,起到粉丝间的宣传。另一方面为周期性长、投支高、风险高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影视产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上,另辟蹊径,开发出一条以销售影视IP开发出来的衍生品的新型营销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影视产业积极发展。好莱坞电影像超人、米老鼠、蝙蝠侠、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等,都利用其片头标题字体设计为品牌IP进行发开,围绕这些IP形成的消费品的收入远远数倍于票房收入。

5. 结语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融媒体时代,电影产业高速发展 [7] 。电影片头字体设计不仅承载电影艺术的文字符号,它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化潜力。在这一背景下,电影片头字体设计需要突破以往只追求动感而忽视设计深度的困境,探索非直观动态性。首先从片头字体的视觉张力、排版布局以及动画效果等元素入手,使其赋予字体以情感、张力和独特的风格,表现视错觉上的动态感。同时,通过巧妙地运用场景美术、镜头语言、蒙太奇手法以及画面节奏感,字体设计师能够让动态字体脱离平面的限制。最后,将电影片头字体的动态性放置于商业环境中,不仅有助于电影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还可以提升观众的黏性。这种品牌化的字体设计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升电影的品牌价值,为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

文章引用

夏子延,叶晓娴. 电影片头字体设计非直观动态性研究
Research on the Non-Intuitive Dynamism of Film Title Font Design[J]. 设计, 2023, 08(04): 2671-2676.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26

参考文献

  1. 1. 冯驭. 电影片头设计的发展历史及规律探析[J]. 装饰, 2015(4): 128-129.

  2. 2. 韩蕊. 无声的触动——浅析动画镜头语言的表现与运用[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9): 139.

  3. 3. 李海平. 字体在电影片头中的设计开发与应用[J]. 当代电影, 2015(9): 134-139.

  4. 4. 孙艺源, 张淑霞. 康定斯基作品中几何形态的张力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23(5): 42-44.

  5. 5. 王雪艳. 数字化时代电影片头的视觉设计[J]. 电影文学, 2012(10): 27-28.

  6. 6. 薛梅. 论电影中的自然美[J]. 电影文学, 2008(23): 17-18.

  7. 7. 丁鹏. 融媒体时代国产电影的品牌化构建研究——以电影《唐人街探案》为例[J]. 电影新作, 2020(5): 97-1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