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3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0349 , 9 pages
10.12677/ORF.2023.134337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方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0日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正加速变深,老年群体数量骤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等因素也在影响养老意愿。伴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产生了影响。文章运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公开数据,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越大,老人住养老院与托老院养老(即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越高。此外,老年人的户口情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养老意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人口老龄化

The Influenc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Insurance on Their Pension Intention

Fang F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Jun. 25th, 2023; accepted: Aug. 4th, 2023; published: Aug. 10th, 2023

ABSTRACT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is accelerating and deepening, and the number of elderly groups is rapidly increasing. The problem of old-age care for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 key issue of concern. Factors such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re also affecting the willingness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With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insurance has an impact on the elderly’s choice of pension. Based on the open data of the 2018 China Senior Social Tracking Survey (CLA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insurance on the elderly’s willingness to support their lives with the help of a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larger the pension insuranc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higher the likelihood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nursing homes and nursing homes (that is, choosing institutional pens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of the elderly 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elderly at the level of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and the willingness of the elderly at the level of 1%.

Keywords:Pension Willingness, Old-Age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ging Popul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当前阶段已经迎来了中度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口数量高居全球首位,人口老龄化的速率也居全球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50年左右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当前老龄化加速发展的现状下,我国家庭结构不断变迁,逐渐趋向核心化,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受到很大冲击,老年人养老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社区养老、养老院、托老所等。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2021年底达到了10.3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推行进一步丰富了养老模式,吸引老年人摆脱子女家庭的养老方式,给了老年人更多的养老选择 [1] 。

当前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养老问题层出不穷,这表明了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建设发展未能满足当前需求,应该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人们的养老意愿直接影响着养老政策方针的制定,养老模式如何选择、养老服务体系如何构建,这些问题都应从老年群体切身需要出发,所以深挖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是十分有意义的。养老意愿的深入探究对养老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作用。剖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养老意愿的影响,这对于科学地合理调整赡养保障需求,建立比较科学可行的、适合中国国情实际的赡养方案,缓释人民不断增加的赡养负担有着重大作用 [2] 。对养老意愿的探究也可以理解为对“养老责任主体是谁”这一问题答案的明确。随着社会的进步,多种新型养老方式的出现不断冲击着固有思想,养老意愿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由子女负责养老,而不同代际,不同成长背景的人群对养老意愿差异化显著。

养老意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影响最深刻,具体体现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首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能够提供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增强他们的养老意愿。当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他们会更愿意选择新型的养老方式,享受晚年生活。其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增强他们对养老的兴趣。当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他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享受更多的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养老意图。再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能够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养老意愿。当老年人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受益者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这会增强他们对养老的认同感和兴趣,总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有着深刻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养老意愿。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养老意愿的界定及其操作化

人们对养老问题存在不同的认知和偏好,从而形成了对养老模式不同的意愿和主观选择倾向。学术界尚没有关于养老意愿的绝对的定义,但都认为是关于养老方式的主观意愿。

它会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学者在养老意愿的实际研究中,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孙鹃娟学者将老年人居住地点的选择作为研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核心因素 [3] ;陈成文和肖卫宏学者则从农民养老意识出发,指出家庭、自我和机构三种养老意识 [4] ;在李放、谢勇等人的研究中,他们从养老资源供给的来源,以经济支持力为主要原则来看三种基本养老模式: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5] 。李建新、于学军学者等人在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研究中,选取了是否同意“养老靠子女”、是否同意“养老靠自己(配偶)”和是否同意“养老靠政府(集体)”作为因变量去测度养老意愿 [6] 。虽然上述许多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但本文认为,养老生活毕竟是老年人的生活,所以养老意愿更应该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主观倾向。故将养老意愿定义为:养老意愿是老年人对自身老年生活方式的主观选择倾向。文章将其操作化为“您认为有子女的老人更愿意在自己家养老还是在养老院养老?”

2.2. 研究假设

在谈论养老问题时,人们最先会考虑到的问题就是经济支持,也就是说否有钱养老,再者在哪里养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区别,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更不必多说,这些都必然使养老资源分配有所不均。十九大报告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在中央政府进行的多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一步步建立,中国老年群体养老保险体系正逐步趋于完善。政府导向也变相的说明了经济对于养老的重要性。蒋岳祥学者和斯雯学者在对浙江省的其中五个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的调查中指出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的养老选择作用显著 [7] 。李建新等学者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研究中得出经济条件状况越差的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选择越不敢依赖于子女,而是倾向于政府养老 [8] 。有鉴于此,文章提出:

假设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影响养老意愿,具体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越高,老年人群越倾向于选择去养老院或托老所等机构中去养老。

龙书芹、风笑天通过对江苏省四个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在养老问题上,传统的亲子反馈关系有所松动,养老方式会更趋多样化,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和接受教育程度都会对养老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9] 。伍海霞和吴帆指出,老年人在与子女同住时,子女所提供的日常生活的支持和照料更容易使得老年人从中获取情感慰藉 [10] 。黎绮珺运用2015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公开数据,通过Python软件和Spss Modeler软件得出城市户口的居民相比农村户口的居民,更愿意选择新型的养老模式 [11] 。焦亚波学者对上海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进行目的抽样,结果表明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系,随着身体健康状况变差,愿意选择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比例会有显著上升 [12] 。文章认为,养老意愿是种主观选择,因此,会有许多因素对养老意愿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文章提出:

假设2老年人群的性别、接受教育程度、户口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情况都会对养老意愿产生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同。具体而言:

假设2a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假设2b 老年人的户口情况对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假设2c 老年人的性别、接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对养老意愿有影响,但是结果并不显著。

此外,在文章中,性别、接受教育程度、户口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居住情况这些变量是作为控制变量出现的。

3. 数据、变量与分析方法

3.1. 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的数据是CLAS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公开数据——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以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方法,选定县级区域(包括县、县级市、区)作为初级抽样单位,村/居委会作为次级抽样单位。采集中国老年人群社会、经济背景等多个维度的信息数据。该调查于201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基线调查,此后每两年追踪一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76个村/居委会。基于本文研究目的,选取两次调查都参与过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异常值和缺失值的数据进行剔除处理后,最终得到4640个有效样本。

3.2. 变量及操作化

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1) 被解释变量

文章将老年群体养老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具体在CLASS问卷中相对应的选项问题是“今后您打算主要在哪里养老?”,把回答是“自己家或子女家”的老年人养老意愿定义为家庭养老,赋值为0;其他回答如“养老院或托老所”定义为机构养老,赋值为1。

2) 解释变量

养老保险金作为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在CLASS问卷中对应的问题为为“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请记录具体数字并高位补零。”

3) 控制变量

a) 城乡

将问卷中“您的户口属于?”来作为老年群体城乡的区分。具体将乡村赋值为0;其余赋值为1。

b) 性别

在CLASS问卷中的对应问题是“您的性别是?”,把男性赋值为1;女性赋值为0。

c) 受教育程度

在CLASS问卷中的对应问题是“您的文化程度是?”,把没有上过学赋值为0;上过小学赋值为1;上过初中赋值为2;上过高中(或中专)赋值为3;上过大学本科(或大专)及硕博研究生赋值为4。

d) 身体健康状况

在CLASS问卷中的对应问题是“您觉得您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把状况非常糟糕赋值为1;状况不良赋值为2;状况一般赋值为3;状况较好赋值为4;状况非常好赋值为5。

e) 居住情况

在CLASS问卷中的对应问题是“请问您家现在与您常住(同吃同住,包含您本人)在译起的一共几个人?”,把答案一个人的定义为老年人独居,赋值为0;把大于等于2的答案定义为与家人同住,并赋值为1。

Table 1. Explanation of the main variables and their contents in the model

表1. 模型中主要变量及其内容说明

3.3. 研究方法

本模型用以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老年群体养老意愿的影响,关注的自变量是连续变量,因变量是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属于二分类的分类变量,并且均为数值型变量,残差和因变量都服从二项分布。因变量有两个选项,各观测对象间相互独立,符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因此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ln ( P i 1 P i ) = α 0 + α 1 M i + β j X i j

P i 表示第i个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概率, 1 P i 表示第i个老年人选择机构进行养老的概率; M i 表示解释变量养老保险金; β j 表示各控制变量的系数; X i j 表示第i个老年人的第j个控制变量。本文重点关注城乡居民养老金对老年群体养老意愿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模型中 α 1 符号所表示的正负、数值的大小及显著情况。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运用Stata1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of main variables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城乡养老保险金的平均值是1796.78元,标准差是3666.439元,最小值是50元,最大值超过四位数。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是该调查的面向地区为全国各个地区,不同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差距大。在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后获得的4640个有效样本中,乡村户口有3548份样本,占比76.47%,城市户口有1092份样本,占比23.53%;对于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其平均值是0.138,标准差是0.345。愿意在自己家或儿女家,即选择家庭养老的样本有4000份,占比86.21%,愿意在养老院或托老所,即选择机构养老的样本有640份,占比13.79%;老年人居住情况的平均值是0.865,标准差是0.342,老年人独居的样本数量是626份,占比13.49%,老年人和家人同住的样本数量是4014份,占比86.51%;老年人性别的平均值是0.49,标准差是0.5,在有效样本中,男性有2272份,占比48.97%,女性有2368份,占比51.03%;老年人文化程度的平均值是0.837,标准差是0.843,在有效样本中,其中没有上过学的老年人有1857份,占比40.02%,文化程度是小学的有1895份,占比40.84%,文化程度是初中的有691份,占比14.89%,文化程度是高中(或中专)的有180份,占比3.88%,文化程度是大学本科(或大专)及硕博研究生的有17份,占比0.37%。老年群体的学历普遍较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平均值是3.286,标准差是0.924。其中,身体健康状况非常糟糕的有3.13%,样本数量为145份,身体健康状况不良的有15.93%,样本数量为739份,身体健康状况一般的有37.33%,样本数量为1732份,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有36.49%,样本数量为1693份,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好的有7.13%,样本数量为331份.

4.2.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主要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本研究采用Pearson系数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值越高,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为了给下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打下基础,文章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main variables

表3. 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p < 0.01, **p < 0.05, *p < 0.1.

从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可知,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062, p < 0.01),即老年更愿意去养老院或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数值越大,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越少的老年人;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041, p < 0.01),即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老年人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更愿意在家中养老的,文化程度越低;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与城乡状况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07, p < 0.01),即更倾向于选择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户口是城市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在家进行养老服务的,户口是农村的老年人;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与身体健康状况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 −0.056, p < 0.01),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糟糕,越倾向于选择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更愿意家庭养老。

此外,在其他的变量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与性别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 −0.07, p < 0.0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与受教育程度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189, p < 0.01),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每月所得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越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与老年人的户口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405, p < 0.01),即户口在城市的老年人每月所得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比户口在乡村的老年人要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076, p < 0.01);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与性别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07, p < 0.01);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与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097, p < 0.01),即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和家人同住;老年人的性别与受教育程度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165, p < 0.01);老年人的性别与老年人的户口情况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 −0.105, p < 0.01);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老年人的户口情况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146, p < 0.01),老年人是城镇户口的,受教育程度更高,老年人是乡村户口的,受教育程度更低;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123, p < 0.01)。

4.3. 二元Logistic回归

因为annuity的数值较大,对他取对数加入模型,下面为二元Logistic回归的回归结果,列(1)是未加入控制变量时的回归结果,列(2)加入控制变量以后的回归结果,结果均为正向显著,p < 0.01。表明了老年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越大,老人住养老院与托老院养老(即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越高。除此之外,在各个控制变量中,老年人的户口情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户口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乡村户口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糟糕,越倾向于选择养老院或托老所等机构进行养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更愿意选择在自己家或儿女家进行养老服务。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Table 4.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表4. Logistic回归结果

括号中为标准误差,******分別表示在0.01、0.05和0.1水平上显著。

5. 结论与讨论

中国老年问题的情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严峻,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我国现阶段不断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和老年人不断变化的养老意愿相结合,试图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Stata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影响养老意愿。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相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数值低的老年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越高,老年人群越愿意选择去养老院或托老所等机构中去养老。假设1成立。

老年人群的接受教育程度、户口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情况都会对养老意愿产生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糟糕,越倾向于选择养老院或托老所等机构进行养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则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服务。这可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年人存在着“不能以病体给子女们添麻烦”的心理,而更倾向于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也有可能是由于养老机构能够提供更精细化专业化的医养护理,从而老年人能更加舒适。因此,假设2a成立。

老年人的户口情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户口的老年人比乡村户口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这可能是因为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文娱设施配套齐全,在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等其他配备条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且经济条件上更能接受选择机构养老。所以,假设2b成立。

老年人的受教育情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在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机构养老,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选择家庭养老。这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思想越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也越容易接受新型的养老模式。而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可能困于“养儿防老”、“若不在家里养老,会被别人嘲笑”、“养老机构又贵态度又不好,会虐待老人”等旧思维固化,不愿意接受机构养老,更愿意在自己家或儿女家进行养老。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与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即独居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和家人同住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服务。这可能是因为独居习惯的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更需要自己的空间,而和家人同住的老人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已经对家人产生依赖,所以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服务。然而,回归结果没有显示老年人的性别和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产生显著的相关性。基于以上,假设2c不完全成立。

从上文分析的各个角度出发,作者认为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问题。政府要关注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落实上,其中,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也是政府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要从经济、情感等多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让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文章引用

方 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Insurance on Their Pension Intention[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04): 3340-3348.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4337

参考文献

  1. 1. 李俊. 简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的重要性[J]. 中国集体经济, 2023, 743(15): 165-168.

  2. 2. 郑秀云, 冯夕芸, 樊霞. 我国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2, 20(1): 81-84+96. https://doi.org/10.19893/j.cnki.ydyxb.2021-0302

  3. 3. 孙鹃娟, 沈定. 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意愿及其城乡差异——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 2017, 221(2): 11-20.

  4. 4. 陈成文, 肖卫宏. 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对288位农民的调研为例[J]. 西北人口, 2007(5): 111-115.

  5. 5. 沈苏燕, 李放, 谢勇. 中青年农民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五县区的调查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1(11): 84-89+111-112.

  6. 6. 李建新, 于学军, 王广州, 刘鸿雁. 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04(5): 7-12+39.

  7. 7. 蒋岳祥, 斯雯. 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人口与经济, 2006(3): 8-12.

  8. 8. 董英杰. 独居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 2023. https://doi.org/10.27283/d.cnki.gsxcc.2023.000108

  9. 9. 龙书芹, 风笑天. 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07, 230(1): 98-105.

  10. 10. 伍海霞, 吴帆. 中国独生子女与多子女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比较分析[J]. 人口学刊, 2022, 44(2): 85-98. https://doi.org/10.16405/j.cnki.1004-129X.2022.02.007

  11. 11. 黎绮珺. 城乡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https://doi.org/10.27157/d.cnki.ghzku.2020.001312

  12. 12. 焦亚波. 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9): 2816-281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