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09
No.
04
(
2019
), Article ID:
29742
,
6
pages
10.12677/AP.2019.94086
Suicide Decoding of Dead Poets Socie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owen’s Family System Theory
Chenlei Wang, Yan Li
Communicational Schoo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Mar. 27th, 2019; accepted: Apr. 10th, 2019; published: Apr. 17th, 2019
ABSTRACT
The American movie Dead Poets Society is set in a private preparatory college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students to enter Ivy League schools. Neil Perry,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movie, actively seeks the value of life and breaks out of his shell after being exposed to the new thoughts of free-thinking inspired by Mr. Keating in the closed education environment. However, he commits suicide after the disapproval from his father.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asons why Neil chooses to kill himself and how to resolve parent-child conflict in a family with low-differentiation from self-differentiation, triangle and 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Bowen’s family system theory.
Keywords:Family System, Self-Differentiation, 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Triangles
Bowen家庭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死亡诗社》自杀解码
王辰蕾,李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3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7日
摘 要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讲述了发生在一所私立预备学院的故事,这所学院以培养能够进入常春藤名校的优秀学子为目标。在该学院的封闭的教育中,主人公尼尔在接触到基廷老师带来的自由思考的新思想后,积极寻找人生价值、突破自我,但最终迫于父亲反对的压力选择自杀。本文用Bowen家庭系统理论从自我分化、三角关系、多代传承分析尼尔在低分化度的家庭系统中,走上自杀道路的原因以及在该背景下如何化解亲子冲突。
关键词 :家庭系统,自我分化,多代传承,三角关系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死亡诗社》影片概述
电影《死亡诗社》以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佛特蒙州的私立男校——威尔顿预备学院为背景。该学院以“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为校训,通过严格刻板的教学方式培养能够进入常春藤名校的优秀学子。尽管威尔顿学院因75%以上的常春藤名校高升学率在当地颇有声誉,但其机械化的管理方式却极大地压抑了就读的青年学生们的天性。新学期到来时,基廷老师的出现给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改变:他不遵循学校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别出心裁的让学生在体验、发现中学习;他不仅不照本宣科,甚至还会批判课本理论,告诉学生不应用计算的方法评价诗歌的优劣;更重要的是,他激发学生心中对知识的热情和对探索生命本质的向往,而不是用规矩和标准磨灭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成为只知道读书升学的书呆子。受到启发和鼓舞的学生们开始尝试曾经不敢做的事情,有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有的去挑战学校的权威。主人公尼尔则选择去追寻一直受到父亲反对的梦想,并通过欺骗和隐瞒父亲的方式参演了话剧《仲夏夜之梦》。最终,这一切被尼尔的父亲发现,得不到理解、被强迫转学的尼尔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Bowen家庭系统理论
在Bowen家庭系统理论中,核心家庭是一个情绪单位,而非个人是一个情绪单位。这句话包含的两个最重要的含义就是:1) 任何影响个人的事,也影响系统中的其他人;2) 融合的家庭关系,其整体性是以每个家庭成员交出“自我”换来的。Bowen理论由八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所形成,这些概念用以了解个体以及整个家庭。虽然说Bowen理论不只这八个概念,但是它们是一切的开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了解Bowen的基础。基于家庭是一个情绪单位,这八个概念的逻辑延伸发展为:三角关系(triangles)、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多代传承过程(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核心家庭情绪系统(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process)、家庭投射过程(family projection process)、情感断绝(emotional cutoff)、手足位置(sibling position)和社会情绪过程(societal emotional process) (江文贤,2012)。
自我分化是Bowen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Bowen使用“自我分化”来讨论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认为自我分化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情绪与理智区分开来的能力,并从内心分化层面和人际关系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内心层面的自我分化(intrapsychic)是指个体有能力将理智从情感中分离出来;人际关系层面的自我分化(interpersonally)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到亲密与独立的能力(吴煜辉,王桂平,2008)。一个自我分化良好的人在面对矛盾、批评和拒绝的时候仍然能够清醒的头脑,区别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想法究竟是基于事实的冷静分析,还是出于冲动的胡思乱想。这样周到的思考能在他处理重要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时有所帮助,使他不受当下感情的摆布,行为符合自己的预期。他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很保持自信,在肯定他人的观点时不用刻意吹捧;也不必特地夸大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达异议。然而自我分化不充分的人就过于注重别人的看法了。他们会为了取悦他人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匆忙赶紧调整自己的想法、言论和行为或者是一味地声称他人该怎么做并迫使他们遵从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霸权者和从众者一样,都太过注重他人是否肯定和接受自己,分歧对这两种人来说都是一种威胁。不同的是霸权者会命令他人服从自己,而从众者则是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极端的反叛者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分化度低的人,他会故意与人作对来假装这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个人未能达到高度的自我分化,就是因为他陷入家庭中的三角关系中。Bowen视三角关系的形成,为人类面对焦虑时的自然倾向。一旦两个人(特别是分化程度不高的两个人)关系面对压力时,便会把第三个人扯进来,两人间的关系可能会“溢向”第三者,或者第三者可能被计划地牵扯进去(王娜娜,汪新建,2005)。处于三角关系中的人的行为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他们总会确保自己对重要的人的情感依恋,在这种依恋关系中常常会表现得过于敏感并且在面对别人的矛盾时轻易站队。矛盾的是,虽然三角关系明显比两人关系稳定得多,但是三角关系中出现的第三人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我们可以将他称为“局外人”,因为他是处于三角关系中的每一个个体都难以忍受的存在。成为或可能成为这个局外人的焦虑对三角关系来说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
基于三角关系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家庭系统中出现问题,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在不健康的家庭系统中成长的孩子将来在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又会带着原生家庭的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在他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又趋向于在自己的家庭之中形成一个不健康的三角关系,这就是多代传承。也就是说,在一代没有解决的家庭问题趋向于传给下一代,家庭中的问题有多代传承的特征,在一代中表现出来的家庭问题的方式对于下一代有预测作用,虽然我们试图对我们的传承做出反抗,但是它依旧紧紧地附着在我们身上(易春丽等,2004)。因此,当一个人心理或者情感上出现问题时,我们不仅应该分析他当前的处境来分析他的问题所在,还应该关注他的长辈甚至祖先以更加全面的来看待他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于从根本上化解出现的问题。
3. 尼尔悲剧浅析
3.1. 较低的自我分化度
影片中,与在同学面前有号召力、有领导力、有主见有想法的形象不同,尼尔在父亲面前变得不自信,不坚定,没有勇气和魄力,他在父亲面前努力扮演着一个言听计从的“孝子”。尼尔在与父亲之间出现分歧时,即使尼尔自己并不认同父亲也选择顺从他的想法来避免冲突,保证自己和父亲的情感紧密性,这也就是低自我分化的个体的特点。
在低分化的家庭中,由于情感或紧密性的压力过高,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为自己的需求进行思考、感觉、行动。孩子的功能仅仅是对他人做出反应,他们会更多地做出情感反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如果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之间有不同的信念,孩子就会在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之间摇摆,出现不一致(易春丽等,2004)。起初,尼尔的生长环境和教养方式使得他的父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对父亲的情感依赖度很高。而基廷老师给尼尔了带来一个全新并且是他一直向往的世界,这使得基廷老师成为了他的精神之父,是另一个对他影响巨大的人。精神之父基廷老师和真实的父亲之间的信念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使得尼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和痛苦。
尼尔的父亲带给尼尔的是一种传统的思想,除了将来应该找一个稳定、高薪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顺从:顺从长辈的教诲、顺从学校的安排。在基廷老师出现以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尼尔身上的这一特点:虽然想做演员但是顺从了父亲安排来到威尔顿学院就读、顺从学校和父亲的期待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顺从父亲的命令辞去校刊社助理编辑的职务。但是这种“顺从”的关系显然是不健康的,因为这种“顺从”并非是双方取得的一致性所产生的,不是对固有问题的解决而是一种回避。尼尔没有与父亲取得思想上的一致,但是他却选择从行为上得到父亲的认同。恰恰相反,基廷老师的身上则是一种自由和执着甚至是反叛思想:他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方式就是对传统的挑战,即使在面对学校领导的质疑的时候也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他成为尼尔的精神之父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尼尔的改变:他鼓动朋友们偷偷重建死亡诗社,甚至隐瞒父亲参演话剧《仲夏夜之梦》。这是第一次(至少从影片中)尼尔对父亲命令的“反抗”,但就是这么第一次导致了尼尔的自杀悲剧。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尼尔每一次面对父亲都是在一种承受压力的处境之下,无论尼尔是遵循现实的父亲选择“顺从”,还是追随精神之父基廷老师选择“反抗”,他都不是在理性思考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而是一种情感冲动。这正如我们所说,如果是一个自我分化度高的个体,即使是在一个情绪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冷静思考,在保证与他人取得情感的亲密也和个体的独立性的同时,依据自己的信念和想法做出选择;相反,低自我分化的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很不稳定,会以很极端的方式处理自己与自己很重要的人的关系:极度依赖或者完全分离,而当受到他人的压力时就很难坚持自己的信念了(Alexandra & Nancy, 2014)。
3.2. 紧张的三角关系
在尼尔的父亲发现尼尔出演话剧并将他带回家之后,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尼尔母亲的镜头:她看着尼尔和他父亲,眼含泪水,欲言又止。她对尼尔虽然有着理解和同情,也还是选择不去反对尼尔的父亲,没有安慰尼尔也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见,在这个家庭系统中,尼尔的父亲和母亲之间应该也是一种不平衡的夫妻关系,即尼尔的父亲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根据三角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个不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增加第三个人而达到平衡,有矛盾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把他们的焦虑投注在孩子身上(易春丽等,2004)。将孩子牵扯进来,焦虑便会分摊给孩子,原本两个人的焦虑会因为分给第三个人之后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形成另一个不健康,但相对稳定的三角关系。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虽然三角关系可以缓解压力,使焦虑度减轻。但同时它也会把冲突冻结在原点。三角关系的棘手之处不在于抱怨或寻求缓解,而是长期性的回避问题会破坏且侵蚀家庭关系的基础(王娜娜,汪新建,2005)。
正如上文分析,尼尔是处在一个自我分化度很低的水平,他和父亲之间的情感紧密度过高,一个家庭的分化度越低,三角关系对于维持情感的平衡就越重要。但当应激出现时,焦虑增加,三角关系很容易就被激活(易春丽等,2004)。当基廷老师出现在尼尔的世界中,他给尼尔带来了新的思想,尼尔开始试图挣脱父亲的束缚。尼尔隐瞒父亲参演《仲夏夜之梦》,一定程度上是对父亲权威的挑战,也是对原本稳定的三角关系的挑战,使三角关系被激活失去了平衡,而处于三角关系的人陷入更严重的焦虑之中,使得三角关系紧张,增加了危险性,为尼尔自杀埋下了伏笔。
3.3. 问题的多代传承
除了存在矛盾的各方,尼尔的悲剧产生的原因甚至可以追寻的更深。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中多代传承的观点,如果家庭中的孩子出现问题,那么问题不应该只归因于孩子,同样父母也不应该单单成为受指责的人,问题是多代传承的结果,在这个传承中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参与者和反应者(易春丽等,2004)。基于这点Bowen在处理一个人的当前的心理问题时,总是会关注他的家庭至少三代,这不仅仅是由于Bowen理论的特点,更是因为通过多代传承我们可以由此知道一个三角关系的形式、个人所处的位置以及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父代传递给子代的(Brown, 1999)。可以说,父亲和母亲在原生家庭的三角关系中的经历也会影响一个家庭得正常功能(Klever, 2009)。
影片中,尼尔也曾向父亲表达过自己的想法,但是父亲否决了他,并且给予了自己的原因:演员并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而尼尔应该选择更稳定的医生。除此以外,父亲还提到他自己曾经没有如今尼尔这样的条件学习,并且其实让尼尔来这里念书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尼尔现在更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医生。由此可知,尼尔的父亲其实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很大的认可甚至是向往的,他很有可能十分想成为一名医生,但是曾经他的家庭种种原因不能给他提供这样的条件,他的原生家庭迫使他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永远有着遗憾,所以当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和遗憾投射到尼尔身上希望他过上自己所期望的生活。
尼尔的父亲或许没有意识到,与从前自己想成为医生但是没有这样的条件一样,他也因为自己的执念没有给尼尔创造他实现梦想的条件甚至成为他实现梦想的阻碍。这就是尼尔家庭多代传承的问题:无论是出于主观的原因还是客观的原因,上一代总是不能给下一代提供实现梦想的条件。从影片可以看出这至少已经出现在尼尔和他父亲两个家庭中了。尼尔的父亲所提供给尼尔优越的学医的条件是他对自己当时没有实现梦想的条件的弥补,是为了原生家庭给自己伤害不延续到下一代而做出的一种无意识的反抗。但对尼尔来说,同样的问题又紧紧地附着在了他的身上,造成了他的矛盾与痛苦,是他自杀悲剧的根源。
4. 结语
电影《死亡诗社》从1989上映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电影表现的教育、亲子关系、青少年等问题至今具有巨大的讨论价值,这也使得外界对它的研究和探讨从未停歇。家庭系统理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在国内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并不多。本文尝试用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分析电影主人公之一的尼尔最终走向自杀道路的原因,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获得新的解读。尼尔自杀虽然是一种自发行为,是出自于自我的内心挣扎,但是他所面对的问题本身就是多代传承的结果,并且他在面对家庭压力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缺乏理性思考的行为也是核心家庭中不健康的三角关系导致的低自我分化度造成的。Bowen理论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在处理压力问题的时候是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而非个体,发现有时压力过大的原因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源于事件本身而是家庭成员对这一事件的反应(Klever, 2005)。这也为我们解决类似尼尔的问题提供了指导,即当个体面对的压力过大时,应该从他所处的整个家庭出发解决问题,寻找代际之间重复出现的问题,核心家庭的个体之间尤其是亲子之间应该换位思考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对于父母一代,从多代传承的角度来看,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如果能唤起他们感同身受的情感,更便于他们理解子女的处境,促进矛盾的解决。
文章引用
王辰蕾,李 燕. Bowen家庭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死亡诗社》自杀解码
Suicide Decoding of Dead Poets Socie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Bowen’s Family System Theory[J]. 心理学进展, 2019, 09(04): 695-700. https://doi.org/10.12677/AP.2019.94086
参考文献
- 1. 江文贤(译) (2012). Bowen家庭系统之八大概念. 台北市: 台湾婚姻家庭辅导学会.
- 2. 王娜娜, 汪新建(2005). Bowen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医学与哲学, 26(8), 61-63.
- 3. 吴煜辉, 王桂平(2008). 国外自我分化研究述评. 医学与社会, 21(1), 44-46.
- 4. 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2004). 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8(1), 53-55.
- 5. Alexandra, S, R., & Nancy, L, M. (2014).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Control.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36, 485-496. https://doi.org/10.1007/s10591-014-9311-9
- 6. Brown, J. (1999). 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 and Practice: Illustration and Critique.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20, 94-103. https://doi.org/10.1002/j.1467-8438.1999.tb00363.x
- 7. Klever, P. (2005). Multigenerational Stress and Nuclear Family Functioning.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27, 233-250. https://doi.org/10.1007/s10591-005-4041-7
- 8. Klever, P. (2009). The Primary Triangle and Variation in Nuclear Family Functioning.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31, 140-159. https://doi.org/10.1007/s10591-008-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