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09  No. 11 ( 2019 ), Article ID: 32925 , 9 pages
10.12677/AP.2019.911223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Parents

—Based on an Interview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Le’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Zaitian Liu, Yichao Chen, Jianwei Pan, Yuming Peng, Yuhe Shen, Yiwei Sun, Wencheng Wu, Yixuan Yang, Chunli Yi*

Beijing Key Laboratory for Behavior and Mental Health, School of 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 i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Oct. 10th, 2019; accepted: Nov. 5th, 2019; published: Nov. 12th, 2019

ABSTRACT

Purposes: Aiming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to which parent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put emphasis o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Methods: Adopting in-depth interview, a sample comprising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attenders from 8 famil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3 local social workers and 1 school teacher in Le’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was used to reveal local parents’ expectations of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Results: Whil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parents attached universal significance to education, they failed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children and disciplining their children ineffectively. Meanwhile, they have unrealistically high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role. Conclusions: Left-behind children’s parents’ irrational emphasis on education, which attributes most liability to teachers, is detrimental to the children’s growth.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ttachment, Parenting Responsibilities

留守儿童主要抚养人对孩子受教育的期待

——基于对江西省乐安县留守儿童情况的访谈

刘在田,陈溢超,潘建伟,彭煜明,申雨禾,孙一玮,吴问骋,杨奕轩,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2日

摘 要

目的:探索当前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情况及其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为江西省乐安县的8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与主要抚养人、3位当地社工人员及1位学校教师,关注问题为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期待状况。结果:留守儿童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但难以采取有效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学业,且教养责任意识缺位,并对学校教师对孩子的教养责任存在不合理的期待。结论:留守儿童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模式可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期待,依恋,教养责任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留守儿童是农村家庭中由于父母长期外出而被留在家里,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陪伴缺失而导致亲子依恋的受损(杨圆圆等,2012)。亲子依恋是儿童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基础,而关键期父母陪伴的缺失将导致儿童基于先前的不良依恋关系而无法形成健全的内部工作模型(Bowlby, 1982),进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人际关系、心理品质等方面。因而,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依恋形成的影响可能对儿童发展带来全方位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虽早年有学者指出我国偏远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盛行,家长往往不会严格要求子女好好读书(韦仕先,2013),但近年来随着经济与教育资源的发展以及“读书改变命运”思想的普及,偏远地区家长逐渐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而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相应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持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点。

然而,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的高受教育期待并不必然有利于儿童成长。有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会因一些客观因素而对孩子的受教育志向具有更低的预测作用(Kirk et al., 2011)。而由于当前对中国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期待情况以及这种期待是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尚缺乏了解,我们将在本研究中对此进行调查。

本研究为深度访谈,采访了江西省乐安县的多个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与主要抚养人、当地社工人员及受访教师知觉到的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期待。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江西省乐安县的8个留守儿童家庭中的主要抚养人及家中最年长的孩子,3位当地慈善基金会中协助照料并监护村里留守儿童的社工(童伴妈妈)和1位当地受访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5个家庭和1位童伴妈妈来自浯塘村,1个家庭、1位童伴妈妈与1位受访教师来自航桥村,2个家庭和1位童伴妈妈来自南边村。受访者的详细信息将在结果部分进一步呈现。所有受访者均获得了一份纪念品作为报酬。

2.2. 研究材料

本研究访谈大致内容为留守儿童家庭主要抚养人的教育观念。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对家长、孩子、社工、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自拟的受教育期待的访谈提纲。其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这一维度主要包含对孩子学业的重视情况,孩子学业的辅导与监管方式;而家长对学校、社工等其他人承担孩子教养责任的期待这一维度则主要包含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期待,学校、社工等人知觉到的家长教育责任意识。

2.3. 访谈过程

本研究为深度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用事先拟好的访谈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提问。访谈时长预计在1小时左右。

访员与受访者在约定好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见面,访谈开始前,访员向受访者解释访谈内容只用于科学研究,不会暴露其个人信息。然后告知受访者访谈将会全程录音,征得其同意。

2.4. 资料整理与访谈编码

访谈完毕后,听取访谈录音将其誊录成文本并进行校对,并利用现象学呈现和类属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受访者基本信息

3.1.1. 家庭访谈信息

8个家庭参加了正式访谈,将他们的基本信息及受访情况呈现在表1中。其中B、C家庭的孩子分别由于年龄过小和不愿配合而未能完成访谈。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family interviewees

表1. 家庭受访者基本信息

3.1.2. 社工、教师的访谈信息

3位童伴妈妈(ABC)的年龄分别为29岁、43岁、41岁,学历分别为高中、大专、大专。受访教师为初中历史教师。

3.2.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3.2.1. 家长对孩子学业的重视情况

基本所有的家庭都表达了对孩子在学业上的期盼与重视。以H-奶奶为例。

访谈者:大孙女上初中是准备去哪里读啊?

受访者:龚坊镇上的中学。

访谈者:是不是还挺重视教育问题的?就是对孩子的学业还挺关注的?想往上考或者是?

受访者:是希望孩子一直往上读。

对孩子成绩期待较高是家长的普遍现象,而其中有2个家庭(AD)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存在过高的期待。

(A-大孙女)

访谈者:考的好的时候爸爸妈妈会表扬你吗?我看你墙上有很多奖状。

受访者:不会。因为他觉得这个学校快倒闭了,还不是因为有一次转学没转到(没转成功)所以才(有这么多奖状)……

(D-大孙女)

访谈者:你考了九十多分还只有一点点分啊?

受访者:明明爸爸妈妈想让弟弟考两个100分,他没考到100分。

家长们在与孩子的聊天中话题往往也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情况上。有3个家庭(DEF)的抚养人报告了孩子对家长的学业督促感到反感。

(D-奶奶)

访谈者:爸妈打电话过来主要是聊学业?

受访者:对。

访谈者:孩子们有手机吗?

受访者:爸爸给孩子们买了个电话手表,他有时候打给奶奶有时候打给电话手表,但是他们会不愿意接。聊其他的时候会听一下,聊到学习就不想说了。

(F-奶奶)

访谈者:讲学习的事情他们会反感吗?

受访者:是啊,跟他们说要怎么样要怎么样,他们就说我会啊我会啊!就这个态度嘛,就好像你讲太多了一样。

童伴妈妈们也表示,现今的农村家长普遍重视教育问题,大多数家长都会支持孩子读书。然而,他们意识上的重视往往通过并不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如家长对孩子多学东西与技能的执念。

(童伴妈妈A)

受访者:(指着幼儿园门口的课表)家长比较喜欢这种东西。

(童伴妈妈C)

受访者:主要是这家家长的意识很强,知道在童伴之家能学到东西,一直坚持把他送过来。

3.2.2. 家长关注孩子学业的方法

1) 家长参与监督孩子的学业

尽管家长们往往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更好地帮助孩子,因而有时会透露出无力感。

(G-奶奶)

访谈者:您会督促孩子的学习吗?

受访者:只能说让他们做作业,但是不认识字,也不知道布了什么作业,所以只是嘴上说说,没法落实,孩子爸爸也不识字。

家长能做的,往往只是在一旁监督孩子完成作业。除2个家庭(BH)的家长因工作忙等原因外,其余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学业进行干预,多数家长会严格监控孩子完成作业。

(A-奶奶)

访谈者:平时在家爷爷奶奶怎么管教小孩呢?

受访者:我平时在家都会督促小孩写作业,别的小孩有时候会来找他们玩,我就会在那里守着,写过作业才能去。他们爸爸妈妈在外面的时候,也会经常打电话、发视频来问一些学业上的事,也会从外面买一些书籍、学习用品之类的寄回来。

2) 管教孩子学业时发生的暴力

当孩子的学业表现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家长往往只能通过批评甚至体罚的方式来“鞭策”孩子。

(E-爷爷)

访谈者:平时家里会惩罚孩子吗?

受访者:会要求他们写作业,不完成作业就会打他们。我们两个在家里的时候他们会写,但是我们出去干活了他们就不写了。回来他们的作业没做成,生起气来就会打。

(D-大孙女)

访谈者:那你期末考试完了,爷爷奶奶会说,“你考得不错”,然后表扬你吗?

受访者:他们会说我只考了一点点分。

(A-奶奶)

受访者:没考到多少分,就是还是会让他们站到门外啊,晒太阳,或者不让他们吃饭。

访谈者:那生气的时候会打他们吗?

受访者:不会呐。有时候只是用轻轻地棍子,也不好重。还是会先口头上说,如果不听的话有时候就会惩罚。

(A-大孙女)

受访者:(因为她)上课的时候不端正。一开始的时候是想刺她的嘴,因为她很会跟别人说话,上课的时候无聊就聊天。后来奶奶知道这个消息,就拿针扎薇薇(小孙女,化名)的嘴。

3) 教师与社工反馈的家长管教方式

学校教师与童伴妈妈则表示,家长往往对正确的沟通方式缺乏了解,因而在对孩子学业督促上的缺乏关爱。

(受访教师)

受访者:家长想管,不知道怎么管,管(孩子) (孩子)就不回家……(当学生在学校出了问题时)学生的情况和家长沟通了很多次,家长一般不回来,在手机里骂一顿。

(童伴妈妈B)

受访者:(教育问题)重视肯定会重视。但有的家里是爷爷奶奶管不了,打他也没用。老一辈人讲都会讲,但都千篇一律和小孩子说,你要好好上学哦,就这一句,小孩听多了也觉得烦。所以我觉得劝导他也要换一个别的让他们比较能接受的方式。

3.3. 家长对其他人承担教养责任的期待

3.3.1. 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期待

4个家庭(ABCF)的主要抚养人表达了对学校教育质量以及管理的不满,其中ABC家庭表示孩子在村里读小学主要是迫于经济压力,希望孩子能去更好的学校上学。

(A-奶奶)

访谈者:所以还是希望把孩子送到县城去上学是吗?

受访者:(开始抱怨学校……)县城肯定还是教得好一些。我给你讲啊,(这边村小学)就是到中午,小孩中午愿意在学校吃饭就在学校吃饭。吃了饭啊,有小孩打架也没有人管的。

访谈者:那还是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吗?

受访者:肯定呐!我们家里一般各方面差一点没关系,也希望学校各方面能好一点。到县城去读教学方面肯定要好一点啊。

(B-姑姑)

受访者:(方言较重,大意如此)对学校的教育不是很满意,是碍于家庭负担才让孩子在村小学读书。

(C-奶奶)

受访者:幼儿园人太多了,一年级人也很多,而且什么都没有(不提供午饭),小孙子还不到吃学校午餐的年纪,所以中午还要接送,会比较麻烦……将来如果能转学成功的话,考虑送孩子去工业区新建的学校上学。家庭条件不允许(去县里读书负担太重),否则也希望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读书。

家长们普遍希望对学校及老师对孩子的教学更加负责,应对孩子严加管教。其中2个家庭(AE)表达了愿意让老师体罚孩子的想法。

(A-奶奶)

受访者:现在学校管理不好啊,小孩在学校不好好读也没老师管。现在一年级的老师不太好,二年级、三年级的老师要好一些,三年级老师又要走了,之后还不知道老师哪里去找。

访谈者:一年级老师现在不好是因为?

受访者:就是很不负责任呐。现在学校的有些老师不太负责任,在家里我们还会督促小孩子写作业,到了学校老师还不太会督促学生写作业,就只放任他们玩。还是希望老师管理严格一些,拿棍子敲一下也没有关系的。

(E-爷爷)

受访者:我们这个学校的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考评是全镇第一的,那些小孩都有80多分。那个校长管的好严格,小孩不好好学就会打。严师出高徒嘛。

访谈者:是家长希望老师严一点吗?

受访者:嗯!要严一点。不严一点(不行),(只靠)我们在家里打不行啊。

3.3.2. 受访教师与童伴妈妈知觉到的家长教养的责任意识

受访教师和童伴妈妈认为,一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表现出对孩子的教养问题缺乏责任意识。家长往往会更多希望学校以及社会工作人士承担更多的教育甚至养育责任,或者客观上由于教养责任承担不足而导致了外界不得不代替父母执行某些教养功能。而脱离了家庭的教养,学校也难以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受访教师)

受访者:父爱母爱严重缺失,导致孩子性格偏激、古怪,过多地管就会走极端,有的甚至说跳楼,老师非常被动,处理方式主要是联系家长,严重会要家长回来。

(童伴妈妈A)

受访者:有的小孩爸妈不在家很可怜的。一个小女孩有次打电话给我。他爸有时在家里上班,有时候去外地做事,妈妈长期在外面。奶奶年纪好大八十多岁,一个人在家里做饭带她。上次她牙疼,叫奶奶,老人家不大管,说牙痛没关系,痛两天就好了。她实在受不了打电话给我,说他爸爸不管他,叫她痛死算了。妈妈在外面没怎么管,爸爸可能做事也累了烦了,就说了痛死算了的话。小孩子就会觉得,那我干脆死了算了,反正奶奶也不怎么管我,妈妈在外面也不关心我,爸爸都说了要我痛死算了,那没人管我,我真的得去死了。但家长会觉得我都这么辛苦了为你赚钱,你就不要来烦我了。家长也不是真的想让她去死,就是说快了情绪一下子失控了。但孩子不会这么想,就只知道爸爸说让自己痛死算了。因为她平时经常会来我这里,也不那么内向,所以会打电话给我说。如果真的碰到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悲剧了。

学校教师与童伴妈妈也都认为家庭应当承担更多的教养责任。

(受访教师)

受访者:校风家风要双管齐下,来自家长的教育很重要。老师只能尽量和他们谈心,好多学生都是你管你的,我做我的。父母的爱缺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顶多童伴妈妈和学生关系好一点,起到一个纽带作用。

(童伴妈妈A)

受访者:有的儿童会出现好多问题的,我也会指导孩子的功课。父母不在家,没人指导,他们会说,不是我不想学,是我不会没人教我。

(童伴妈妈B)

受访者:刚才你见到的双胞胎,其中有一个平时作业都是空白的,他不会做就空在那里,哥哥教他也不听。现在学校老师也不可以体罚,老师也没办法。我经常去他家家访,他只有爷爷奶奶在家,他们都不识字,我跟他们说至少督促他做完,看到他作业上都写了字……家访的时候会经常看到他们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我会婉转的提醒他,第一个是对视力不好,要控制时间,不能经常玩……所以我特别会提醒他们注意保护视力,还有就是学习,我们平常也会讲但是家里也要配合讲,老师也天天讲。所以我说家庭是教育的根,光有学校,家里人不配合也是没有用的。

4. 讨论与建议

4.1. 家长与其高期望不匹配的教育方法

从对上述8个家庭、3位社工、1位教师的访谈来看,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重视。然而其表现在具体层面,无论是学业问题占据了本就不多的日常交流而使孩子反感,还是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知识获取的过度期待,都反映出留守儿童家长们对教育不恰当的重视,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管教孩子学业的具体行为表现。较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管理感到束手无策,较多的方式除了严格监控孩子完成作业、就是在孩子表现达不到自己要求时给予批评或体罚。

有研究表明,体罚等不当的教养方式可能对儿童行为与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Gershoff, 2002)。而从依恋关系的角度来说,批评、校正、惩罚等管教方式即便有效,也会以损害依恋关系为代价。而对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而言,其依恋关系受损导致的不安全感,可能使得家长对学业不当的重视与管理方式造成的伤害后果相比于依恋关系建立较为良好的儿童更加严重。而在基本的依恋关系尚未建立好的前提下,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于好意的对孩子的行为校正与批评惩罚,很可能被孩子知觉为对自己的攻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对家长“聊到学习就不想说”,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综上,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不恰当重视不但难以起到作用,反而可能由于其不当的行为方式对依恋受损的孩子带来二次创伤。

4.2. 家长对学校的不合理的期待

留守儿童家长们对当地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满也是普遍现象,他们往往认为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教学负责程度不足。然而与之相对的是,童伴妈妈和教师都强调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更是指出了当前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教养责任意识的缺位。总之,双方都认为另一方应对孩子承担更多责任。

即便我们承认留守儿童家长存在文化水平较低与工作繁忙等客观原因,但需要肯定的是,除学校的教学外,孩子的教养责任应主要由父母承担。正如童伴妈妈B所说,“家庭是教育的根”,教育不可能脱离养育与家庭的关爱而独立存在。此外,学校的主要作用应是帮助家长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孩子进行教育与看护,而对孩子教养责任意识缺位的家长,却期待学校应承担更多教养责任,显然并不合理。

更值得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家长对教师负责任的期待,在于对孩子的严加管教甚至是体罚。正如E-爷爷所说,“严师出高徒”,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在我们的传统教育观中一定程度是被鼓励的。从我们的访谈中可以推测,家庭暴力与教师对学生的暴力存在某种关联,即当家长承认对孩子的暴力管教合理时,便赋予了教师一种对孩子施暴的权力。而依恋关系本已受损的留守儿童,如果又要同时面对家庭暴力以及来自教师的暴力时,其受到的心理创伤可能将是更加系统性的。

4.3. 对留守儿童抚养人与教师的建议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首先应充分理解孩子的不安全感,采取恰当的方式重视孩子的学业,并重视与孩子依恋关系的建立与修复,尽量避免过度的批评与行为校正甚至是体罚等损害依恋关系教养行为,还要明确反对来自教师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其次应理解自己应对于孩子教养问题承担主要责任的,并更多履行自己的教养职责,而不是在此问题上对学校等外部力量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对于教师,应理解留守儿童在校不良表现背后亲子依恋的缺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孩子谈心,而对于难以管教的问题则应降低焦虑,首先确保孩子的基本安全问题,并坚决制止体罚行为,即便是在家长期待自己对孩子严加管教的情况下,避免对于留守儿童造成二次创伤。

基金项目

J110360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

文章引用

刘在田,陈溢超,潘建伟,彭煜明,申雨禾,孙一玮,吴问骋,杨奕轩,易春丽. 留守儿童主要抚养人对孩子受教育的期待——基于对江西省乐安县留守儿童情况的访谈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Parents—Based on an Interview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Le’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J]. 心理学进展, 2019, 09(11): 1850-1858. https://doi.org/10.12677/AP.2019.911223

参考文献

  1. 1. 韦仕先(201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学理论, (30), 103-104.

  2. 2. 杨圆圆, 张仲明, 郭晓伟, 胡朋利(201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9), 1371-1373.

  3. 3. Bowlby, J. (1982). Attachment and Los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52, 664-678. https://doi.org/10.1111/j.1939-0025.1982.tb01456.x

  4. 4. Gershoff, E. T. (2002). Corporal Punishment by Parents and Associated child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 539.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28.4.539

  5. 5. Kirk, C. M., Lewis-Moss, R. K., Nilsen, C., & Colvin, D. Q. (2011). The Role of Parent Expectations on Adolescent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Educational Studies, 37, 89-99. https://doi.org/10.1080/03055691003728965

  6.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