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06 No.01(2016), Article ID:16867,7 pages
10.12677/SD.2016.61008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n Heshun Town, Tengchong County

Jiqing Yin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Jan. 8th, 2016; accepted: Jan. 24th, 2016; published: Jan. 29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Rich tourism resources of villages and towns ca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by using the urbanization mode of tourism propulsion type. Heshun township of Tengchong county is a famous tourist town of the country,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the dominant part in economy, and the town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urbanization mode of tourism propulsion typ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Keywords:Rural Tourism, Urban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eshun Town

腾冲县和顺镇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尹继清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16年1月8日;录用日期:2016年1月24日;发布日期:2016年1月29日

摘 要

旅游资源丰富的村镇,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城镇化步伐,采用旅游推进型的城镇化模式。腾冲县和顺镇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小镇,旅游业是和顺经济的绝对主导,和顺镇就是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分析了和顺乡村旅游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找出了和顺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城镇化,协调发展,和顺镇

1. 引言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3 km之处,面积约16 km2,现有人口6000余人,共由三个行政村落组成。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周围群山环绕,有“世界著名翡翠之乡”、“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的美誉。加之和谐整洁的村貌与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形成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于2005年当之无愧的荣获“十大魅力名镇”大奖,此外还相继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十佳古镇”、“中国最美丽的十大乡村”等荣誉称号。和顺镇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和顺镇城镇化的进程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指出和顺镇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促使该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2. 乡村旅游与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生产活动作为旅游目的地,融合了观赏、娱乐、购物、学习、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整合了乡村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农村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于一体,以乡村旅游推进城镇化协同发展[1] 。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的比重下降,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上升的过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一种历史过程[2] 。

对于欠发达的西南边陲地区,特别是旅游资源禀赋优越的腾冲县和顺镇地区,旅游业发展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被理论界归纳为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3] 。该理论与经典的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模式不同,大量的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实证表明,该区域的工业化不仅没有加速,反而还相对缓慢或者停滞,而城镇得以发展是依靠第三产业,主要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主导[4] 。该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极化效应的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涓滴效应将显示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缩小,并且涓滴效应将大于极化效应[5] 。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正是城镇化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交汇、结合与应用的结果。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形成具有极化效应的城镇,并且逐步增强其聚集辐射效应,促进劳动力、资金、收入等要素的流动和广大乡村地区发展,从而推动区域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3] 。

腾冲县和顺镇就是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和顺镇是腾冲县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该地旅游资源丰富,于2005年当之无愧的荣获“十大魅力名镇”大奖,随着2008年驼峰机场通航后,接待旅游人数激增,2009年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为协调旅游发展与乡村城镇化的进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例如鼓励开设“乡村居民旅店”、“农家乐”、“农田变花田”等主要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据统计,2009年接待游客数为330.5万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数为551.79万人次,是2009年的1.67倍;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9年的25.8亿元增加到49.73亿元,增长了200%,2013年旅游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5.78%,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09年乡村旅游总收入为4000万元,2013年旅游总收入为10037.2万元,是2009年的2.5倍;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834元,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0549元,是2009年的1.6倍。旅游的带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地居民安居乐业,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顺镇面临着乡村旅游与城镇化进一步协调发展的问题。

3. 和顺镇乡村旅游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3.1. 和顺镇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3.1.1. 和顺镇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和顺镇集休闲度假、自然景观、古迹、摄影、建筑、博物馆、城市风光、古镇村落、文化游、纪念馆、购物于一体。并依附其特有的文化资源禀赋形成了了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发展方式。自2003年昆明柏联集团进驻和顺以来,确定了“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和顺为特色,发展健康旅游”;并提出了“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即“和顺模式”。柏联集团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成了滇缅抗战历史博物馆,现有7000多件藏品,展现了滇西抗战文化,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还建成了和顺人家、水上人家、和顺茶馆等设施。而后,柏联集团斥资着力打造了“侨乡文化游、马帮文化游、田园风光游”,研究和开发和顺的军屯文化、宗祠文化、宗教文化以及东南亚、欧洲文化交流,重现和顺的历史文化。

2006年《和顺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省政府批准实施。2010年3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并于6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法律规定对和顺古镇原建筑、原风貌、原景观进行保护的基础之上,建成和顺小巷,再现和顺人“走夷方”的历史,向中外游客展示了腾冲翡翠文化、古法造纸等民间民俗艺术,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民间民俗文化[6] 。

3.1.2. 和顺镇乡村旅游与经济发展现状

依据《和顺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对古镇居民日常的行为规范,实施全员参与保和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并从中得到利益。同时,加大的和顺的宣传力度,配合旅游企业,包装、打造好和顺魅力名镇品牌,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在发展好旅游文化产业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农村居民的农田改造为油菜花田,居民在规定的季节栽种油菜花,同时政府给予高额的财政补助;农田改造为草莓园,农民增产增收;农田改造为荷花池观赏地,夏季可供游客观赏,秋季可采摘莲藕增加收入;水上游憩项目增多,可容纳较多的农村劳动力;此外农村居民住宅转化为农村小旅馆,一方面可在旅游旺季减缓住房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使游客更为深刻的体悟当地的民俗风情,不仅经济实惠,还在增加居民收入,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地居民好评如潮。和顺镇“农家乐”一改以往的经营模式,坚持响应中共十八大的号召,坚持集约型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经营模式,倾力打造“特色农家乐”,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的道路。目前,当地居民开办民居旅馆、家庭餐馆100多家,从事旅游运输50多户,发展莲藕、草莓、红花油茶等特色农业发展的600多户,从事藤编、果脯等旅游产品开发的20多户。2013年,全镇共接待游客553.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9000万元,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的比重中占42%,旅游业已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支柱。

3.2. 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

3.2.1. 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这是基于2008年腾冲驼峰机场航线开通后统计的数据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和顺镇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9~2013年和顺镇旅游的年接待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甚至2011年增长率超过了15%;旅游业收入情况除了2010年和2013年增长幅度较小以外,其余年的增幅都在30%左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也较大;2009年到2013年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推动城镇化作用最为明显。

对于和顺镇的发展而言,第三产业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随着和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带动当地居民或参与从事旅游的人员超过2900多人,旅游就业和旅游收入已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渠道。全镇共有民居餐馆58户、旅馆153户、2500多个床位,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可以满足高中低端不同层次旅游接待的需要。2013年有居民2063户,共6616人,农业人口比重35%,农民人均纯收入2921元,城镇人口比重达65%。农业城镇化偏离以农业为本,以社会资本为依托开发旅游景点;景区带动发展的方式;开发特色小城镇发展方式,强化社区参与,实现企业、居民共同富裕。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多元结构发展。

3.2.2. 促进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为了适应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顺镇加快了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驼峰机场有大巴直达和顺;腾冲有两个客运站,旅游客运站和城东老客运站,昆明、大理、丽江、保山、梁河、盈江、瑞丽、芒市都可直达腾冲;到县内共有第6路和第4路公交车可直达和顺;从县城到和顺的出租车较为便捷一般为7~8元;县政府和腾越文化园可租到双人自行车[6] 。

教育投资经费增加,2013年共投资1369.8万元,用于腾冲县第二中学的改扩建工程,新建综合楼教学楼、餐厅。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按照“十个一”的标准着力打造了大庄“文化惠民示范村”并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镇文站的“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半年共减免门诊、住院11466人次,减免资金33.23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2013年共计发放各种民政救灾救助资金85.83万元,组织为

Table 1. Data of 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shun town in 2009-2013

表1. 和顺镇2009~2013年旅游与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腾冲国民经济统计数据。

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万余元[6] 。

4. 和顺镇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乡村旅游经营方式有待优化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盲目、自发、低层次的发展状态。和顺镇发展情况也不例外,由于缺乏工商管理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合理的规章、制度、法律条例,在旅游目的地一些摆摊的小商小贩没有规定的乱摆摊,影响旅游地的景观格局。此外一些当地的特色小吃经营疏于管理,卫生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政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一些有营业执照的小吃店设施水平不高。不能长期吸引回头客,也不能满足高消费水平游客的高层次消费需求[4] 。此外,由于没有政府统一的规划引导,当地销售玉石的商家颇多,但是珠宝玉石加工工艺粗糙,缺乏市场竞争力,客源市场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商家的货物水平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低下,市场的开拓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

城镇建设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吸引游客览胜观赏,而旅游环境保护是为了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得到永续利用。城镇的开发建设,使得人类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7] 。目前和顺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比较好的,人文景观与原生态自然景观配搭得非常协调。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对于旅游目的地疏于管理,随着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接待的游客日益增多,旅游目的地景观受到部分游客破坏,影响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城镇化进程。例如:柏联企业进入和顺过后,对于和顺原有建筑拆迁、翻修过于严重,使古镇失去原有的风貌。和顺的“千手观音,游人对随手折枝留念的现象严重,毁坏了原有的景观风貌。和顺人在河边上修建了许多洗衣亭,为洗衣、淘菜的家庭妇女提供了遮阳避雨的方便。但是近年来这些洗衣亭由于当地居民胡乱排放废水、污水,使得陷河的自净能力减弱。

4.3. 经营观念落后,旅游产品缺乏创新

在和顺镇乡村旅游推进城镇化发展模式过程中,农业没有与旅游业很好的结合。和顺镇在旅游地的开发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理解有偏差,一方面错误的将“土旅游”“落后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等同起来;另一方面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摈弃原有的乡村特色,建立现代化的设施,导致旅游发展滞后和经营方式粗放。同时,也没有把乡村田园风光和特色文化底蕴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从事莲藕、草莓、红花油茶等特色农业发展的600多户,从事藤编、果脯等旅游产品开发的20多户。这些农户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乡村农业产业链,发展效益不是很好。长期来看,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增长率较低。

乡村旅游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开发集中体现在以观光农业为主的观光旅游阶段,旅游活动除了采摘,大部分停留在吃农家饭、喝茶、聊天、搓麻将等“土活动”上,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馆”,这样的开发层次和结构使得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质量低,难于满足游客的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不利于旅游业的集约化经营。

5. 和顺镇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5.1. 加强政府对和顺镇的监督、保护与管理

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和顺镇发展的必然措施,然而政府是旅游业成为和顺镇镇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产业的主要推动者。要进一步加强和顺镇政府在政策、资金、管理、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保持和顺镇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协调、持续地发展。以争创“5A”级景区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重点对古民宅、古建筑等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争取早日在石头山适宜片区建成与古镇风貌一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古镇新村[6] 。引导企业发展特色经济,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动力;引导群众树立“保护古镇就是守住财富”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古建筑等人文旅游资源和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力度;统一规划城镇建设,对古镇旅游区所有经营户实施证照管理,切实维护古镇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学习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游客能够有序的开展旅游活动;依法加大对破坏古镇风貌、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环境等不良行为的整治和惩处力度。进一步规范整顿巩固好景区摊点经营,坚决依法整治超高、超层等违章建筑。通过保护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城镇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目的,实现“双赢”的局面。

5.2. 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政府为主,企业和个人为辅,通过认真落实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城镇居民全民参与旅游目的地的保护,杜绝乱排放污水。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实施好生态保护、古镇保护等重点保护工程项目,积极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加大对水源地、和顺河、大盈江河等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尤其是对流经和顺镇地区的河流进行保护[8] 。此外,应提高当地居民及游客素质,杜绝随意毁坏旅游地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大力实施好节能减排工作,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开展石头山和顺面山绿化荒山行动。还和顺镇这一片山水佳园,做好村容村貌的保洁工作。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古镇观光游览,满足大都市居民对乡村自然、田园风光的精神和身体的需求,成为和顺镇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扩大自身收入来源,促进当地居民增产增收,以保证旅游业与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5.3. 全方位抓实旅游产业发展

应加强对和顺镇的监督管理,彻底更正居民对于乡村旅游的错误理解。抓住腾冲县政府倾力打造“极边第一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的契机,协调“天下和顺”项目建设。对当地山地、坝区、水塘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坚持做特色农业、做优环境与做强旅游相结合,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产业链,进行集约化经营。维持和创造地方收入,拉动就业增长,为城镇化提供经济和社会基础。使现代观光农业与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动,发展壮大协会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化程度,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稳定农民收入,为城镇化提供动力。

在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容积率,增强景区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参与旅游就业,增加收入,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城镇人口比例。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在古镇核心区集中规划打造特色街巷文化,鼓励村民以“家庭店”的形式,在自住房内进行特色旅游产品销售、旅游配套服务,促进乡村结构向城镇结构转化。加强与高端媒体和影视制作公司的合作提升和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私营企业应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开发翡翠、藤编、刺绣、果脯、火山石饰品、木制工艺品等本土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资源内涵,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做大、做优,为城镇化提供经济保证[8] 。

文章引用

尹继清. 腾冲县和顺镇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n Heshun Town, Tengchong County[J]. 可持续发展, 2016, 06(01): 65-71. http://dx.doi.org/10.12677/SD.2016.61008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保继刚, 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 2.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M].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3. 范弢, 王世瑜. 昆明市团结镇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4): 11.

  4. 4. 刘晓鹰, 杨建翠. 欠发达地区旅游推进型城镇化对增长极理论的贡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人文社科版), 2005(4): 114-117.

  5. 5. 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谭成林, 林炳耀, 张文忠. 经济地理学[M].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 6. 腾冲日志编撰委员会. 腾冲日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7. 7. 腾冲县2008-2012年腾冲国民经济统计数据[EB/OL]. http://www.doc88.com/p-2837149500542.html

  8. 8. 徐磊.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腾冲县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3): 4-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