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8 No.01(2018), Article ID:23531,6 pages
10.12677/AE.2018.81008

New Ideas of the Management of Liberal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Quick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uan Sh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8th, 2018; published: Jan. 25th, 2018

ABSTRACT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a new round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1)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urgently needs the suppor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hilosophical societ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3)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ew situation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iberal arts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 Defining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nd correctly handling the "three major relationships" 2) Further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research system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3)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llective research and team building, to create features and highlights; 4)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ciously make contributions to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Quicken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Management of Liberal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Ideas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 高校文科科研管理的新思路

施媛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8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5日

摘 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新一轮机遇与挑战:(一) 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二) 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三) 高校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为高校文科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一) 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定位,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二) 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三) 进一步强化集体攻关和团队建设,打造特色和亮点。(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文科科研管理,新思路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6 年 12 月 30 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要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的召开和这个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为新时期高校全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高校文科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新的指导方向和工作思路。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新一轮机遇与挑战

(一) 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特定时期,尤其是生产力比较低下、社会物质不太丰富的时期,这个阶段迫切需要技术;而社会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就要起到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作用。因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水平;而要进一步引导社会理性地发展,就要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阶段,就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引导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把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很多问题,如果离开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就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比如,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而怎么真正落实,更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全都是我们国家上到中央、下到普通百姓最为关注、关心的问题,实现起来有难度,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广大专家学者凝心聚力,贡献智慧,攻坚克难。

(二) 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1] 这一切不但体现了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更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生逢其时,赶上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专业知识的奋进时代。

(三) 高校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 [2] 1

高校是知识的集散地,是知识分子的富集区,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镇,因此,高校在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在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高校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完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鼓励出产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某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状况;着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贯穿到研究与教学的全过程;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好真懂真信问题。 [3] 2

如上所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新时期高校文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高校文科科研需要进一步把握时机,创新管理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3. 新时代高校文科科研管理的新思路

(一) 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定位,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审视并明确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定位。要静下心来,一方面总结成绩。因为看不到成绩,就会失去信心,妄自菲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不足。要思考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处在什么位置?存在什么问题?以后的发展前景怎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定位。全校上下要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学校的科研、学科、研究生、教务、人事等职能部门,要重点思考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地位到底怎样?对学校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哲学社会科学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需要进行思考、规划。这是学校层面要做的事。同样,各个学院对所涉及的学科、专业也要有一个定位,每一个科研机构也都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在准确定位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关于“顶天”与“立地”的关系。所谓“顶天”,即瞄准科学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出一流的科技文化成果,服务于国家需求与科学需求;所谓“立地”,则是注重应用研究,努力将科技文化成果转化,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又要突出应用研究,以比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来支撑应用研究;同样要以应用研究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只有具备了比较高的学术水平,产生了高水平的理论成果,才使理论运用于实际成为可能。出现高水平的理论成果是产生高水平的应用成果的前提。不然的话,应用研究只能是小儿科。回过头来,应用研究搞得好了,会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比如从经费上可以支撑),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把产、学、研结合好。

二是处理好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和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关系。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什么事情?地方的哪一个重大项目是我们学校解决的?很多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与学校的合作非常感兴趣,只要学校花一点精力、人力,就能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面向全国,争取为国家的发展、国家的重大理论攻关发挥作用,确立学校在全国的地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要努力进入国际学术前沿,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跟国际接轨,这是个导向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三是强化特色建设与提高综合水平的关系。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既要强化特色建设为主攻方向,同时要以综合水平的提升为努力目标,通过特色建设最终达到综合水平的提升。一枝独秀是“秀”不起来的,红花再好还要绿叶扶持,单纯的特色建设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最终实现了综合水平的提升,才是真正的高水平的特色,否则就谈不上特色,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二) 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

要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契机,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4] 。为此,就要调整、优化与文科科研相关的政策,包括评价体制、考核标准等。

一是调整人才评价机制。要从学校层面对成果、教师的考核评价做一些适当的改革,不再强调对文科科研人员个人的打分考核,而是注重对文科学院、学科、研究机构、科研团队的考核与评价。要建立起有别于理工科标准,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学科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

二是调整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牵涉到导向问题。既要加大科研投入,也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高校既可以尝试扩大文科科研奖励的总量,也要重视加大对少数精品的奖励。树立精品意识,目的就是催生出更多的精品。这些精品在全国必须要有影响力,要得到同行认可。对于精品的奖励,既要注重期刊的遴选,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充分考虑期刊在其学科内部的权威性、知名度、影响力,又要注重文章、成果本身的质量,实际的水平。

三是进一步优化、调整高校文科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凝练学术队伍,打造一支潜心育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通过对文科研究机构岗位设置、人事管理、评估考核等的有效改革,进一步提高科研机构的科研效率,增强其活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可与国家部委、行业企业、高等学校共建高层次合作平台,把部分优势平台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新型智库,深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瞄准国家急需、紧扣时代主题、前瞻重大战略,深入研究关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优化和调整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坚持抓重点、调结构、促交叉、创机制,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特色、效益之间的关系,探索同一学科门类下相近学科专业之间合作发展新模式,在部分学科领域探索建立学科特区,打破学部、学院间壁垒,理顺完善学科建制关系。坚持“扶优、扶强、扶新”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学科分类指导,推进学科层级建设,探索学科发展组合模式,促进学科开放性建设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与特色发展,实现部分学科的率先突破。

(三) 进一步强化集体攻关和团队建设,打造特色和亮点

一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不是自己去搞科研,而是要从学校的层面凝练团队,组织科学研究;学院内部也要加强组织,整合队伍;每个科研机构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单兵作战之外,组织集体攻关。组织集体攻关和强化团队建设时,要有意识地倡导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并切实为之创造条件。要努力推进文科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文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联合,文理之间的交叉融合。这种联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机制上的。

二是高校人事部门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中,要强调创新团队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在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上加大力度。此外,在加大人才引进的同时,高校要进一步加大经费和资源投入力度,形成“人、财、物”三位一体、全面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保障体系。

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学术名片”。高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宣传,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想让对外宣传工作卓有成效,就要由表面转入到深层次的宣传。要宣传学校的“人物”,宣传学校的成果,宣传学校重要的创新举措。要摈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避免出现学校有影响的重大成果社会上不知道的情况,更要避免有些“人物”在校外名气很大、学校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要通过宣传搭建科研转化的平台,加快科研转化的速度,提高科研转化的效率。如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能够有效转化,既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也会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高成果、专家、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可以一起来策划、研究,共同进行宣传、包装,打造形象、甚至品牌,使好的成果深入人心,成为学校的“学术名片”。

(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一是要有承担使命的责任感。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国家、地方的角度,还是从学校、学科、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哲学社会科学的人员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的目标要实现;国家目前遇到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高校参与解决;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离不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与拼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承担使命的责任感。

二是要有大师的气度。如果没有合作的精神,没有良好的学风,没有组织的才能,是不能成为大师的。要想成为大师,就要有这样的精神气度。

三是要有奉献的意识。从事科研合作,肯定需要一批人甘于奉献,甘当人梯。红花需要绿叶扶,在重大项目的协作科研中,许多人不计得失,充当绿叶,经过协作攻关,最终的科研成果就是一朵色彩绚烂的红花,每一个人都是色彩绚烂的花瓣。

四是要有拼搏和创新的精神。“板凳要坐十年冷”,不能急功近利,要改革考核机制,就是希望大家静下心来,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不惧失败,同时也要始终坚持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高校应进一步把握时机,创新思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定位,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进一步强化集体攻关和团队建设,打造特色和亮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形成办学功能和办学层次的新突破,实现既定办学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引用

施 媛.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高校文科科研管理的新思路
New Ideas of the Management of Liberal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Quick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 教育进展, 2018, 08(01): 43-48. http://dx.doi.org/10.12677/AE.2018.81008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1.

  2. 2. 胡浩.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要走在前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解读<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R]. 北京: 中国教育报, 2017.

  3. 3.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R]. 北京: 人民日报, 2017.

  4. 4. 陈宝生. 《发挥高校优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R]. 上海: 上海教育, 2017: 1.

  5. NOTES

    1“高校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要落实好‘四个服务’,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树立导向,引领学术思潮,发挥‘主力军’作用。”见胡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要走在前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解读<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国教育报》, 2017 年 6 月 22 日 01版。

    2“《意见》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见《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人民日报》, 2017 年 5 月 17 日 01版。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