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5 No.05(2016), Article ID:18958,9 pages
10.12677/ASS.2016.55103

The Research of Self-Disclosure in the Usage of WeChat Moments

Yashan Zhong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 Beijing

Received: Oct. 31st, 2016; accepted: Nov. 14th, 2016; published: Nov. 17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disclosure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self-disclosure environment, we investigate 171 college student and postgraduate through questionnai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Z in city A to analyze whether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usage of WeChat Moments will influence people’s self-disclosure in some ways. This study shows tha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gender, age, place of birth and the home have an impact on the degree of self-disclosure in their WeChat Moments and the number of WeChat friends and the different kinds of status also have effects. Meanwhile, self-disclosure in WeChat Moments can not only expand and strengthen its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but also can be a complement to self- disclosure in real life, helping ease the emotion and release the pressure.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 WeChat Behaviors, WeChat Moments, Self-Disclosure

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中的自我表露研究

钟亚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10月31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7日

摘 要

文章基于自我表露的相关理论,以互联网环境下的自我表露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A市Z大学的171名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不同的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对其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表露的程度是否存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性别、年龄、出生类别和家庭所在地对其朋友圈的表露程度有影响;而微信朋友圈的好友数、状态形式对其在朋友圈的表露程度也有影响;还指出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不仅仅能够拓展和强化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也能够作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表露的补充,帮助自己疏导情绪,释放压力。

关键词 :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

1. 引言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向社交网络应用领域进军的重要应用,该应用于2012年4月开始加入微信中。朋友圈将微信用户与其微信好友互相联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定位的发布与分享,在移动设备端形成一个又一个虚拟的熟人社交圈,是作为一个自我展示、了解他人,维系朋友之间关系的纽带,并通过点赞、评论、分享使用户间的交往变得相对积极与真实,从而加强了人际交往的深度。本文主要从自我表露的视角来进行解读,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哪些原因会影响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行为。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自我表露的概念界定

自我表露这个术语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在1958年提出,它指的是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在他人面前真实的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想法 [1] 。罗杰斯和其他一些心理方面的治疗家认为,展示个人信息的行为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Cozby认为:“个体将自己的隐私通过语言符号告知他人的过程” [2] ,而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也有自己观点和看法。李林英指出自我表露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3] 。蒋索,卢娟将自我表露定义为“自我表露是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将个人信息(包括想法、感受、个性、经历等)和对非个人信息的自身感受(包括对对方或其他人、事的评价、感受、看法等)以口头或其它形式直接表露给对方的行为过程” [4] 。也有学者认为自我表露是将自己的隐私信息有意识的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5] 。尽管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于自我表露一词的概念界定不同,但相同的要素就是:自我表露是告诉他人有关自己的信息。因此总结看来自我表露就是将有关自己的隐私或者非隐私的信息运用多种方式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2.2. 对象与方法

问卷内容和各个题项和内容主要来自杨爽学者根据李林英改编的中文版《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中所得到的问卷,该问卷适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研究。被试是来自Z大学本科到研究生的学生,共171人,年龄在18~25岁之间,其中男生48人,女生123人。本问卷采取网络发放和实地发放两种形式。网络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采集,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75份;实地调查通过在Z大学图书馆各楼层进行随机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6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计171份。

本文采用杨爽 [6] 对大学生群体改编的测量自我表露的量表针对大学生在异性吸引力、兴趣爱好、观点看法、痛苦表露、性心理及青春期、身体意识6个纬度来进行测量,该量表改编自朱拉德1958年开发的自我表露的内容问卷(Self-Disclosure Questionnaire)等,量表30道题,所有题目都是4点计分,从1~4分表示“什么都没说”到“非常详细告诉他人”。问卷的各个题项都来自于相对成熟的问卷,但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本文再次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问卷中关于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的情况各个纬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见表1。由表1可见该量表的各项系数均在0.7以上,信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内部一致性高。

针对问卷中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首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见表2,以确定该数据是否可以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这一部分量表的KMO值为0.893,大于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小于0.01,具有显著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且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70.284%,大于60。且因子载荷量大于0.5,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研究分析

3.1.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自我表露影响分析

用性别、出生类别作为分组变量,对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各个纬度的表露程度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性别角度来看,观点态度方面(P = 0.003),大学男生的表露程度高于女生。从出生类别来看,兴趣爱好(P = 0.047)、观点态度(P = 0.014)独生子女在这个两个方面的表露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

用年龄、所在年级、家庭所在地与自我表露的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相关结果显示,年龄和家庭所在地与兴趣爱好方面的自我表露呈显著相关。年龄在与兴趣爱好方面的自我表露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关于兴趣方面的表露程度越高;家庭所在地与自我表露方面的内容也呈正相关,即家庭所在地行政区划级别越高,其关于兴趣爱好的表露程度越深。

3.2. 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对大学生在朋友圈中自我表露的影响分析

以大学生浏览微信朋友圈频率、好友数量、状态数量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在朋友圈中自我表露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由此可见大学生朋友圈浏览频率与自我表露情况的各个方面均不显著,即大学生浏览朋友圈的频率与其在朋友圈中自我表露没有显著影响;而好友数量越多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对兴趣爱好的表露程度越深。

以好友情况描述和状态形式为自变量,分析不同的好友情况和状态形式对自我表露在各个方面的情况是否有影响。分析结果见表6,不同微信好友情况在自我表露的各个层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朋友圈状态发布形式在青春期及性心理方面(P = 0.012)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7

以对微信朋友圈是否分组为自变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研究其对自我表露的影响。由表8可见,微信是否分组对大学生在痛苦表露和青春期及性心理方面的自我表露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会对微信分组的大学生在痛苦表露和青春期及性心理方面的表露略高于不会对微信进行分组的大学生。但由于其最后检验得出P > 0.05,证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分组对自我表露影响不显著。

4. 结论

1) 不同性别、出生类别对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有影响。由表2可知,在观点态度方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朋友圈中表露有所不同,男生的表露程度要高于女生;而在其他纬度方面的差异不

Table 1. Cronbach’s alpha ratio of the scale about self-disclosure in the usage of WeChat Moments

表1. 微信使用行为中自我表露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

Table 2. The test of KMO and Bartlett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Table 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n the self-disclosure in the usage of WeChat Moments

表3.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自我表露影响分析

Table 4.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ge/grade and the family seat and college students’ self-disclosure in using WeChat Moments

表4. 年龄、年级家庭所在地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自我表露相关分析

*. 在置信度(双测)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Table 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use of WeChat Mom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self-disclosure

表5. 朋友圈使用与大学生自我表露相关分析

*. 在置信度(双测)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Table 6.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he effect of WeChat friends’ status on students’ self-disclosure

表6. 大学生微信好友状况对自我表露影响方差分析

Table 7.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he effect of form of WeChat Moments on students’ self-disclosure

表7.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状态形式对自我表露影响方差分析

Table 8. T-tes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ups of WeChat Moments on students’ self-disclosure

表8.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是否分组对自我表露影响T检验

显著,这主要可能是因为男生在一些对待时政或者热点的相关问题上的关注度普遍高于女生。此外,在这方面的表露也更加能够体现男生的政治素养 [7] 。从不同的出生类别的角度来看,在兴趣爱好、观点态度这两个纬度上独生子女的表露程度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因为非独生子女与同伴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两个方面的交流较独生子女来说更多,因此,独生子女会选择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个渠道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弥补现实交流的不足。

2) 不同的年龄、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有影响。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自我表露以兴趣爱好为主,年龄越大,大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表露程度越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表露更加能够吸引相似群体的关注,从而为自己建立其稳固的朋友圈,增加朋友之间的谈话内容,基于同质性理论,可以知道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群能够更加容易地建立互相之间的联系 [8] [9] [10] ;家庭所在地的行政区划越高,其在兴趣爱好方面的表露程度越深,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所在地行政区划高的大学生群体接触到的活动或者社交面更加广泛,社交软件使用频率更高,因此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表露程度要显著高于家庭所在地行政区划低的群体 [11] [12] [13] 。

3) 不同的好友数、状态形式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自我表露有影响。由表5可知,好友数量越多,那么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关于兴趣爱好的表露程度越深,由于在微信朋友圈中大部分人都是基于相似的兴趣或者爱好而建立起的圈子,因此对与兴趣爱好的表露也能够引起这部分人群的共鸣,得到的回应也就更多 [14] 。由表6可知,不同的状态形式对大学生在青春期及性心理层面的自我表露有影响,且在这个纬度,通过均值分析,发现大学生多用图片来表露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历来是比较含蓄和内敛,加上青春期及性心理这个方面的内容也是相对比较隐私的内容,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表露,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便于表露,因此,大学生往往选择利用图片或者漫画等相对间接的方式来进行表露 [15] [16] [17]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这也是大学生在对待私密但重要问题上的进步,能够帮助疏导一些青春期不良情绪的产生 [18] [19] 。

综上所述,以Z大学学生为例有关自我表露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以及微信使用情况对大学生在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微信作为集社交、分享、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社会化媒体工具,给大学生建立和拓展人际关系提供了平台,使用图、文、语言、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得大学生在表露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候更加多样化,这种非语言线索的消失,使得双方的交流更加自由和轻松。通过不同形式的自我表露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或拓展其自己的人际圈子,成为平时信息沟通交流的有效补充,也能够让他人更加全面、深度的认识自己,这种方式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的自我表露的有效补充。

文章引用

钟亚杉. 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中的自我表露研究
The Research of Self-Disclosure in the Usage of WeChat Moment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05(05): 729-737.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6.5510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Jourard, S.M. and Lasakow, P. (1958) Some Factors in Self-Disclosure.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 91-98. http://dx.doi.org/10.1037/h0043357

  2. 2. Cosby, P.C. (1973) Self-Disclosure: A Literature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79, 73-91. http://dx.doi.org/10.1037/h0033950

  3. 3. 李林英, 陈会昌. 大学生自我表露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3): 62.

  4. 4. 蒋索, 卢娟. 大学生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孤独感的关系[J].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 (CPSH 2011), 2011: 152.

  5. 5. 李董平, 余苗梓, 等. 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4): 83-90.

  6. 6. 杨爽. 大学生不同对象间自我表露的内容因素结构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大学, 2008: 30-39.

  7. 7. 谢新洲, 安静. 社交媒体用户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分析[J]. 出版科学, 2016(1): 10-14..

  8. 8. 聂磊, 傅翠晓, 程丹. 微信朋友圈: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 新闻记者, 2013(5): 72-73.

  9. 9. 詹恂, 彭娟. SNS用户自我表露特征调查[J]. 新闻界, 2010, 6(12): 62.

  10. 10. 谢笑春, 孙晓军, 周宗奎.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 276-279.

  11. 11. 刘娟, 葛明贵. 网络聊天情境大学生人际知觉准确性与知觉过程[J]. 社会心理科学, 2009: 258-259.

  12. 12. 韩笑.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10(3): 152-153.

  13. 13. 周林.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于现实自我表露比较[J]. 心理辅导, 2012: 81.

  14. 14. Shechtman, Z. and Vurembrand, N. (1996) Does Self-Disclosure in Friendship Increase Following Group Counseling/ Therapy A Different Case for Boys and Girls. Sex Role, 35, 123-130. http://dx.doi.org/10.1007/BF01548179

  15. 15. 刘砚议. 微信朋友圈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分析[J]. 新闻界, 2015(3): 60.

  16. 16. 田卉. 基于 SNS 网络的自我表露实证研究[J]. 当代传播, 2013(6): 76-78.

  17. 17. 何佳. 网络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表露探究[J]. 新闻世界, 2014(2): 156.

  18. 18. 任东宁, 袁旦, 张洁, 陶冶. 大学生自我表露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2): 79-82.

  19. 19. 薛可, 何佳, 余明阳. 社会化媒体中隐私悖论的影响因素研究[J]. 当代传播, 2016, 1: 37-38.

附录:问卷

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使用过程中的自我表露调查问卷

您好:

非常感谢您抽空填写这份问卷。因论文需要,现在想了解一下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使用过程中的自我表露——您在使用朋友圈时,向他人传递信息、分享思想以及情感的过程。具体在微信上表现为发布状态、上传照片、分享信息这都是自我表露的行为。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无所谓对错,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本问卷的内容仅作为学术参考,您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将完全保密,谢谢您的配合与帮助!

1. 您浏览微信朋友圈的频率

A. 每天都浏览 B. 每周4~6次 C. 每周1~3次 D. 其他

2. 您在微信上的好友数量

A. 10以下 B. 11~50个 C. 51~100个 D. 100以上

3. 您的微信号中的好友情况比较符合下列那种描述

A. 全部都是熟人 B. 大部分是熟人,少数陌生人 C. 熟人和陌生人的比重相当

D. 大部分是陌生人,少数熟人E.全部都是陌生人

4. 您会对微信好友进行分组吗?

A. 会 B. 不会

5. 您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状态的形式中最多的是

A. 纯图片 B. 图片 + 文字 C. 纯文字 D. 转载的公众号的内容 E. 其他

6. 您会在发布朋友圈时屏蔽哪些好友(多选)

A. 父母B. 亲戚 C. 老师或者长辈 D. 不熟悉的朋友 E. 熟悉的朋友 F. 陌生人

G. 一般不屏蔽

7. 请根据您的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表露情况选择符合描述的程度

8.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9. 您的年龄______

10. 您所在的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E. 研究生 F. 其他

11. 您的出生类别

A. 独生子女 B. 非独生子女

12. 您的家庭所在地

A. 农村 B. 乡镇 C. 县级市/县城 D. 地级市 E. 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F. 直辖市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