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2 ( 2021 ), Article ID: 41545 , 7 pages
10.12677/ML.2021.92043

目的论视域下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陈晓锐1*,孙丽红2

1滨州医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山东 烟台

2滨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烟台

收稿日期:2021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7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4日

摘要

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目的与原则,而翻译原则通过翻译策略得以体现。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目的不仅是传递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方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亦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对外传播,故需要兼顾忠实性与可读性。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引用的典籍进行归类整理,并对其英译策略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发现直译法、增译法与释译法是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的主要策略,而混合法(异化与增译相结合、释译与增译相结合)是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策略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目的论,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翻译策略

A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Political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Xiaorui Chen1*, Lihong Sun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Received: Feb. 2nd, 2021; accepted: Apr. 7th, 2021; published: Apr. 14th, 2021

ABSTRACT

The types of texts determine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re embodied throug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purpos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in political texts are not only to convey the governance strategies of Chinese Party and state leaders, to boost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export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fidelity and readability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I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lassifies the cited ancient classics, and analyzes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teral translation, ampl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ranslation are the main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political texts into English, while the mixed method (combination of foreignization and amplification, combination of interpretation and amplification)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political texts into English.

Keywords:Skopos Theory, Political Tex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lassic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功能主义目的论发轫于德国 [1]。目的论将翻译看成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所以在翻译活动中目的决定一切,从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到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到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 [2]。源语文本不再是评价译作唯一的或最高的标准,译者有权力按照翻译目的对源语文本的信息进行取舍,是否与源语文本保持篇际一致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忠实于源语文本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3]。因此,由于翻译目的不同,同一个源语文本可能会有不同的译本。目的论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的政治和政策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翻译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对源语国形象的建构及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4], p. 90)。因此,政治文本的翻译十分重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典型的政治文本,是世界了解中国近况的权威信息源与重要渠道。书中引用的古文涉及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很多领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政治外宣中的典籍文本同样需要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直译、意译、释译等不同策略。此外,译者对源语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决定了译文能否准确地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籍的目的。

2. 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6~2019年,并且全部是对第一卷英译本的研究。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有的从话语分析视角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类比语料的翻译策略 [5];有的从图示理论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中国特色政论用语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6];有的从顺应论视角出发,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特色词的英译策略 [7];有的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的古文翻译在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时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 [8];有的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和影响策略的因素 [9];有的从模因论视角通过对比,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形象比喻语言、诗文、俗语等的翻译策略 [10]。另外还有一些文献没有具体说明自己的研究视角,只是提及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成语的翻译策略 [11];或通过词汇和句子两个维度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12];或是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目录及注释信息等的翻译进行分析,旨在发现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借鉴的处理方法 [13];抑或是通过翻译案例分析,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并探讨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 [14]。此外,少量文献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对中国形象在海外传播的影响 [4]。

综上所诉,现有文献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的研究有以下特点:1) 研究视角多样化,其中包括话语分析的视角、图示理论视角、顺应论视角、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目的论视角、模因论视角;2) 研究对象多为中国特色词,如“三严三实”、“两个不动摇”等;3) 研究内容多为翻译策略。但目前的研究文献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虽然视角多样,但讨论不够深入;2) 对古文英译本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已于2017年末出版,其中包含很多习主席引用典籍的英译,因此,本文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典籍英译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展开大样本量化研究,对源语文本被引用的目的进行归类,并探讨不同目的下选择的英译策略,以及产生的效果。

3. 目的论视域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经整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共112处引用典籍名句,主要出自《论语》、《荀子》、《三国志》、《吕氏春秋》、《孟子》、《礼记》与《淮南子》等,共涵盖在15个主题中 [15]。主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小康社会、改革、社会主义法制、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文化自信、强军兴军、一国两制、大国外交、和平共赢、“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英译的目的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传递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方略;第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第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对外传播。第一大类的源语文本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各种会议及活动中的讲话文本,而第二大类的源语文本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及活动中的讲话文本。但总的来说,以上的三个翻译目的贯穿了全部文本,相互渗透,无法分割(见表1)。针对源语文本的英译,翻译团队遵循的原则是:“忠实于原文、文字简洁、行文流畅”。并且特别强调:“译文要让外国读者看得懂”,“要注重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16], p. 38)。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需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数据分析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英译策略主要有8种,分别为直译法(非异化)、直译法(异化)、显化(增译法)、显化(释译法)、显化(归化法)、混合法(异化 + 增译法)、混合法(释译法 + 增译法),以及简化法(见表2)。

Table 1. The number and translation purposes of famous quotations from ancient classics under each theme

表1. 各主题下引用典籍名句数量及翻译目的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nder each theme

表2. 各主题下翻译策略使用分布

3.1. 直译法

“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与形式相符的方法。( [17], p. 88)”直译法分为非异化直译与异化直译(或简称异化法)。中英文词语的指称意义互通时的直译,为非异化直译,而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直译被称为异化法。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极佳策略。

1) 非异化直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15], p. 41)

Feats are accomplished by capable people; work develops because of achievers. ( [18], p. 41)

2) 异化法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15], p. 50)

A rock can be smashed, but its pieces will still be hard; cinnabar can be ground, but its powder will still be red. ( [18], p. 52)

表2的数据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籍中含文化负载词的句子占7%,这些典籍的外译在传递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此外,非异化直译的典籍名句占引用典籍总数的20%,这说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尽管存在差异,但与英文词语的指称意义多有互通之处,这就为非异化直译提供了条件。两种直译法占所有翻译策略的27%,是政治文本英译的主要翻译策略,是“忠实”原则的保障。

3.2. 显化

显化又称明晰化,指将源语文本的信息在译语中以更为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 [19], p. 74)。其既可指句法的变化,也可指语义的明晰化。这种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中的词句、意义比源语文本更明白、具体,逻辑更清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中典籍英译显化的具体策略包括增译法、释义法与归化。通过这些策略调整句法、明晰语义和凸显译语文化因素,从而达到“译文要让外国读者看得懂”、“要注重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的翻译标准( [16], p. 38)。

1) 增译法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5], p. 40)

Win popular support, and you win the country; lose it, and you will lose the country. ( [18], p. 40)

2) 释义法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15], p. 75)

Leaders chart the course while the people get the job done. ( [18], p. 77)

3) 归化

民以食为天。( [15], p. 315)

Food is the god for the people. ( [18], p. 344)

表2的数据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籍的翻译策略中增译法的使用占23%,是政治文本英译的主要翻译策略。增译法的理论依据是关联翻译理论,为到达最佳关联,译者需增补缺失的信息,如连接词、主语、谓语等句法成分( [19], p. 74)。例1)即为增补连接词(and)与主语(you),以关照目的语的衔接习惯与句法要求。此外,释义翻译策略占引用典籍英译的37%,是此政治文本英译最为重要的翻译策略。尽管与其它文本相比,政治文本的英译对“忠实”的要求要更加严格 [20],但由于典籍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较大,因此,在政治文本典籍翻译的过程中语义明晰化就更为必要,需要做到译文比源语文本更明白、具体,不仅达到“译文要让外国读者看得懂”,也要达到译文帮助源语读者理解本国典籍的效果。例2)通过释译法指明何为“要”,何为“详”,这体现了译者对典籍的理解,并通过阐释实现意义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最后,归化翻译策略只占引用典籍英译的2%,所以,不是政治文本英译的主要翻译策略。归化策略的目的是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大致相当于源语读者对源语文本的反应( [19], p. 76)。例3)用the god翻译“民以食为天”的“天”,是为归化。译者通过使用西方读者熟悉的基督教用语the god,不仅使“外国读者看得懂”,而且容易激起目的语读者的共鸣。但由于这种归化的策略无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因此,在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归化的使用常常显得是一种“无奈之举”,是两种直译都不尽如人意时的选择。

3.3. 混合法

混合法指源语文本在翻译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翻译策略的方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典籍英译的混合法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异化与增译相结合;第二,释义与增译相结合。

1) 异化与增译相结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5], p. 149)

When the Great Way rules, the land under Heaven belongs to the people. ( [18], p. 162)

2) 释义与增译相结合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吴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5], p. 140)

When I bear the rustles of bamboo leaves outside my study,

I feel it is the wails of hungry people;

For petty county official like us,

Every concern of the people weights in our heart. ( [18], p. 153)

表2的数据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籍的翻译策略中混合法的使用占9%,是政治文本英译主要翻译策略(直译法、增译法与释义法)的有益补充。例1)中的“大道”译为“the Great Way”为直译中的异化法,用以保留中华传统的文化元素的同时,传到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决心与伟大的政治胸襟。例2)用到增译法。增加连接词(when)和主语(I),以关照目的语的衔接习惯与句法要求。此外,译者通过释义翻译策略把“些小吴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译为“For petty county official like us, Every concern of the people weights in our heart”即是考虑到意义交流的通畅。“吴曹”为古代州县名,并非典籍的主要信息,因此略去不译,只用petty county代之,言简意赅。而“一枝一叶”译为“Every concern”则是考虑到直译比喻可能因文化差异给目的语读者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此处释义更易实现意义的交流。总之,混合法同时关照“忠实”、“通顺”与“流畅”,是政治文本中典籍翻译不可或缺的翻译策略。

3.4. 简化法

简化翻译策略用于处理因汉语表达习惯而出现信息冗余现象的源语文本,如汉语中的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14], p. 91)。汉语的丰富与英语的简洁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为了既“忠实”又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翻译时应去掉冗余的信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典籍英译的简化法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去掉语义相似的小句;第二,去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但有些具有“冗余信息”的源语文本在英译时会保持原样。

1) 去掉语义相似的小句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15], p. 88)

Strength is weakened once divided. ( [18], p. 93)

2) 去掉语义重复的词语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15], p. 530)

All things live in harmony and grow with nourishment. ( [18], p. 579)

3) 不做简化处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5], p. 214)

He is not concerned lest his people should be poor, but only lest what they have should be ill-apportioned. He is not concerned lest they should be few, but they only lest they should be divided against one another. ( [18], p. 236)

表2的数据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籍的翻译策略中简化法的使用仅占2%,不是政治文本英译的主要翻译策略。其原因有二。其一,所引用典籍的源语文本中信息冗余的句子并不多见;其二,英语中也有运用重复修辞加强语气、渲染气氛的现象,因此,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决定“信息冗余”的典籍源语文本翻译时是否通过简化策略使目的语符合英文习惯的简洁表达,抑或是为体现源语文化,完全直译以保留原文的风貌。例1)的简化是通过去掉语义相似的小句。“分则力散”与“专则力全”是事物的两面,非反即正,因此译文只翻译前半句,足以清晰表意。例2)的简化是通过去掉语义重复的词语。“各”出现两次是为重复,同时,每个“万物”依然是“万物”,“万物”与“各”所指相同,因此,译文只保留了“万物”(All things),而去掉了两个“各”,译文更加简练。但与例1)、例2)不同的是,例3)中的“不患”、“而”皆为重复,但译文并没有采用简化的策略,而是保留了源语文本的原貌,以突出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忧国忧民”的伟人情怀。

4. 结语

政治文本英译的目的是传递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方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而政治文本中的典籍英译除能实现以上两种功能外,亦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对外传播。因此,翻译应兼顾忠实性与可读性,既要译出原文的语义、作者的语气与口吻,又要让目的语读者看得懂、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通过大样本量化分析可见,为达到以上目的与原则,译者可通过非异化直译法、异化直译法、增译法、释译法、归化法、异化与增译相结合、释译与增译相结合,以及简化的翻译策略来实现。其中直译法、增译法与释译法是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的主要策略,而混合法(异化与增译相结合、释译与增译相结合)是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策略的有益补充。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计划项目(J18RA212)“目的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古文的英译研究”。

文章引用

陈晓锐,孙丽红. 目的论视域下政治文本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Political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y[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2): 314-32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2043

参考文献

  1. 1. 许钧. 翻译概论[M].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9: 148.

  2. 2. Nord, C. (2001)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3. 3. Nida,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4. 4. 朱伊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与中国形象在海外的传播[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 26(2): 89-93.

  5. 5. 何明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类比英译策略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6. 6. 谯雪. 基于图式理论的中国政论特色用语的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16.

  7. 7. 苏雅. 顺应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中国特色词的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财经大学, 2017.

  8. 8. 李艳. 浅析《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的古诗词英译[J]. 校园英语, 2017(12): 223-224.

  9. 9. 董红岩.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 2017.

  10. 10. 范献文. 模因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策略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36): 218-219.

  11. 11. 田思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汉语成语英译策略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16): 234-235.

  12. 12. 梁林歆, 许明武. 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时政文本英译探析[J]. 语言教育, 2017, 5(3): 54-59.

  13. 13. 孙志明. 从英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看政治文献的外宣翻译[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6(2): 91-93.

  14. 14. 赵祥云. 新形势下的中央文献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 25(3): 89-93.

  15. 15.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16. 16. 王明杰. 高标准翻译出版领导人著作——以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J]. 中国翻译, 2020, 41(1): 36-41.

  17. 17. 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8. 18. Xi, J.P. (2017)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19. 19. 韩孟奇. 汉语典籍英译的语境补缺与明晰化[J]. 上海翻译, 2016(4): 73-76.

  20. 20. 程镇球. 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 中国翻译, 2003, 24(3): 18-2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