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Vol. 11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2360 , 9 pages
10.12677/JC.2023.111008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大型国际赛事文化传播 功能与策略探究

——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例

田艳,杜怡芬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5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13日

摘要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十分关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但以往研究较少从国际中文教育的视角对大型国际赛事进行研究。本文以2022年大型国际赛事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例,采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等方法,首先从宏观层面对大型国际赛事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功能进行分析,随后依据《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对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中华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冬奥文化“社会力量层面”、“课堂教学层面”、“课外实践层面”的三重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期待本文能加深对大型国际赛事中中华文化传播功能的理解,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文化传播策略的完善。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大型国际赛事,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华文化传播

Study 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and Strategies of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ak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

Yan Tian, Yifen D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Dec. 16th, 2022; accepted: Mar. 5th, 2023; published: Mar. 13th, 2023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abroad, but previous studies rarely study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ak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ontent analysi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to first analyze the functions of larg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a macro level.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ference Fram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On this basis, from the micro level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e Winter Olympics culture of “social power level”, “classroom teaching level” and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level” of the tripl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is analyz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paper will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Keywords: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问题的由来

国际中文教育(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指面向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学习者的教育,是由“汉语国际教育”及更早的“对外汉语教学”演变而来。这一概念既可用来指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也可以指称学科 [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000多所国外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累计已接近2亿 [2] 。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国际中文教育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学科,国际中文教育是在理论与实践中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之一 [3] 。

大型国际赛事是指大规模、非常规的国际比赛,能广泛吸引国际媒体的持续关注,对举办国家和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1。以往针对大型国际赛事的研究多集中于新闻传播方面,如宋月文等 [4] ;经济方面,如龙国强 [5] ;安保方面,如杨小兵等 [6] ;医疗方面,如代海滨等 [7] ;以及公共关系方面,如梁婷婷等 [8] 。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大型国际赛事,特别是奥运会这类赛事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如林小榆、李新欣 [9] ,叶林 [10] ,张毓强、庞敏 [11] 等。在这些文献中,以国家形象塑造、视觉符号传播居多。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国际中文教育被赋予语言和文化国际传播的使命,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路径 [12] 。但目前,从国际中文教育视角探讨大型国际赛事文化传播功能和传播策略的研究较为薄弱,尚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为例,首先从宏观层面对大型国际赛事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功能进行分析,随后依据《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对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中华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冬奥文化“社会力量层面”、“课堂教学层面”、“课外实践层面”的三重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期待本文能加深对大型国际赛事中中华文化传播功能的理解,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文化传播策略的完善。

2. 大型国际赛事的文化传播功能

2.1. 大型国际赛事具有强大的辐射力量

规模盛大,人才汇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国际赛事一般都规模浩大,参加和出席人数众多,人才资源高度汇集,关注程度很高,可以说是万众瞩目的盛典。以北京冬奥会为例,该届冬奥会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共吸引了超过20亿人关注 [13] 。全世界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时间周期较长,物质保障有力。大型国际赛事都有固定的周期,组织筹备时间长。从最初的申办到最后承办结束,时间跨度几年甚至十几年 [14] 。比如,北京冬奥会从2013年提出申办,2015年筹备工作正式展开,再到2022年的成功举办,时间跨度近10年。同时,举办大型赛事,国家和政府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直接投资大约在数十亿美元,这为冬奥会的圆满举办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媒体高度关注,传播范围惊人。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技术的不断飞跃,传播范围、传播速度愈加惊人。飞速发展的媒体为大型赛事提供了信息高度汇集的机遇,从而聚拢了全球的优质媒体。通过热点传播效应的赛事,对外大量输出承办国的文化信息。

大型国际赛事为承办国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成为世界目光的聚焦点,因此具有强大的辐射力量。

2.2. 大型国际赛事是文化资源聚集的平台

大型国际赛事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各国文化、体育、人才及媒体等资源的聚集之地,为文化间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大型赛事中,由媒介所建构出来的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每一个承办国家都想借此向世界展示国家元素和国家文化的内涵,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播得更加广泛而深远。因此,大型赛事对于传播文化、提升国家形象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积极发挥大型赛事举办在国家品牌建设、国家认同构建和公共外交能力方面的潜能 [15] 。

2.3. 大型国际赛事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已让世界融合为一个整体,各个国家的活动都离不开跨文化的交流。由于大型国际赛事的超大规模性和影响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的民众关注,从而搭建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沟通桥梁,为参与者与媒介所能传递到的人群提供了多重文化认同的交流空间。

在大型赛事举办的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一方,密切接触,相互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达到了减少文化冲突,弥合文化裂痕的作用,大型赛事因而成为改善共存关系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3.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传播功能

在国际传播中,体育文化以其兼容性、共享性,成为公认的世界“通用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通过办好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传播力、新闻影响力、国家软实力”。奥运会是文化输出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是一场极具文化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标志性活动,其开闭幕式是展现国家形象、助推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舞台。

在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面向全球受众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渠道,在宏观层面可以吸引众多潜在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扩大汉语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此外,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化内容丰富凝练,在微观层面针对已有的汉语学习者,可以更加具体地将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文化元素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资源和素材。因此,本文将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传播功能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二、激发潜在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度;三、丰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1. 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

在北京冬奥会的大舞台上,中国语言文化与世界语言文化、传统习俗与当代观念相互碰撞、彼此交融,为中外语言文化开展跨越种族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

北京冬奥会是汉语传播的良好契机,将有效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开闭幕式上,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各国运动员密切接触、相互交流,各国运动员有机会沉浸在汉语的氛围中,接触到真实的汉语,也可以感知汉语的魅力,这为汉语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致辞时四次使用中文。第一次是巴赫开场那字正腔圆的“谢谢!中国!”,并高度评价了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表现以及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巴赫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之所以闪耀,因为中国人们搭建了一个出色而安全的奥运舞台。这时,巴赫第二次用中文说:“谢谢你们,中国朋友!”。接着,他第三次用中文说:“志愿者,谢谢你们!”。宣布北京冬奥会闭幕前,巴赫评价北京冬奥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这时他再次用中文说:“祝贺,中国!” [16] 。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还展现了汉字的美和神韵。本届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此外,冬奥会开闭幕式上还出现了“天下一家”及二十四节气名称等诸多汉字。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的入场顺序由其汉字笔画数来确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再次采取了依照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名称首字的中文简体字笔画顺序入场,使世界无形中关注到了汉字的存在。

由于各国参会者以及媒体将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覆盖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的汉语言文化要素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有助于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汉语学习者加入学习汉语的热潮中。

3.2. 激发潜在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 [17] 。

北京冬奥会正是文化传播“形于中”而“发于外”的最佳时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棒的相遇与交融。北京冬奥会牢牢抓住了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展现了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元素。开闭幕式独具匠心的设计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深度融合,同时以富有现代感的创新方式,完美诠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的碰撞与契合。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注重中国语境和国家文明的坚守,突破了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人们的认知差异,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魅力、传播着中国特色审美价值体系 [18] 。也正因为如此,必然会激发潜在的汉语学习者对中文文化给予高度关注,进而加入汉语学习的队伍中。

3.3. 丰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内容基本呈现了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冰雪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多层次、多侧面的创造性融合,每一处都是中国文化元素的绝佳呈现。此外,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也承载着塑造国家形象的重任 [19] 。开闭幕式表演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和国家气质,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明和中国智慧,展现了自信、开放、立体的中国形象以及中国底蕴深厚、蓬勃发展的文化大国形象 [20] 。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短短几个小时的精彩表演可以让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历史,也为汉语学习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和素材。可以通过汉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让汉语学习者提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深刻感知开闭幕式所营造的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4.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华文化传播内容分析

国际中文教育肩负着中华文化传播的使命。文化教学方面遵循古今兼顾、立足当代的原则,强调中国文化和国情的多元性和动态性,深入挖掘文化产物、制度、习俗等可见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观念,把握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21] 。2022年最新出版的《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以下简称《参考框架》)是目前最为权威的文化和国情教学框架,该《参考框架》将文化分为“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当代中国”三个模块。本文依据该文化框架,对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华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开闭幕式中的文化传播内容概括具体分为三个方面:1) 社会生活:民俗特色奠定文化基调;2) 传统文化:民族符号营造文化意境;3) 当代中国:人文价值传递文化情怀。这些文化元素既表现了古老中华文化的底蕴,又展现了现代中国人的价值与格局,共同绘制了中华文化立体丰富的文化圈层。

4.1. 社会生活:民俗特色奠定文化基调

《参考框架》“社会生活”模块中的二级项目主要包括饮食、居住、衣着、节庆等。对应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主要有春节和元宵节文化、虎头帽非遗文化以及十二生肖文化。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值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冬奥会在开闭幕式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俗,奠定了冬奥会中文化的基调。

独具匠心的非遗文化。2022年是中国农历“虎年”,冬奥会中的服饰设计将虎元素巧妙地融入了其中。中国人自古就有在虎年给孩子们戴虎头帽的民俗,因此开幕式上所有引导员佩戴的小礼帽均采用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也象征着新的一年虎虎生威。

充满喜庆气息的元宵节文化。闭幕式上,一群孩童提着雪花灯笼开场,随即点亮了地上的“冬”字会徽,这契合了中国独特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

赋予童真的十二生肖文化。冬奥会闭幕式出现十二生肖造型的冰鞋车惟妙惟肖。十二生肖的起源与中国的动物崇拜有关,同时也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生肖文化已然传承并渗透到人们精神层面的信仰,体现了“万物有灵,与人共存”的和谐发展理念。

社会生活中的民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都离不开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这些民俗特色,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展现了我国人民精神领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传统文化在冬奥会中别具一格的色彩。

4.2. 传统文化:民族符号营造文化意境

《参考框架》传统文化模块中的二级项目主要包括:文化遗产、艺术、发明等。对应在北京冬奥会中,主要有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传统水墨艺术的科技赋能以及长信宫灯的传承。

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耕文化,诠释了中国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日恰逢新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幕式的序曲短片中,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数字,通过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确把握,表现了中国古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这一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时间知识体系,形成了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代表性标志。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真实体现。

传统水墨艺术与当代数字科技完美融合,展现了浓墨重彩的中国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冰雪五环”章节中,有一个以水墨动画方式呈现的“冰立方”。它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一幅幅水墨人形运动图,用水墨艺术赋予了生命神韵。通过数字拍摄的方式进行完整记录,经过技术优化渲染成动画效果,凸显了的数字书法的艺术质感,实现了数字水墨风格的高质量、艺术化、中国化的呈现。

长信宫灯与火种灯巧妙联合,成就古典文物的现代传承。本次冬奥会开幕式接力所使用的火种灯设计灵感来源于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取“长信”之义,传达出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也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同时,西汉长信宫灯的绝妙之处在于它的环保设计。冬奥会在保留长信宫灯基本外形的基础上,对火种灯进行了现代化处理,也凸显出了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以细微的设计体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风格 [22] ,每一个民族符号的选取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符号印证了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传承、发展与和谐,以冬奥会开闭幕式为窗口,可见中华文明的源流之长、意蕴之远。

4.3. 当代中国:人文价值传递文化情怀

《参考框架》当代中国模块中的二级项目主要包括:地理、政治、经济、对外交流等。对应在北京冬奥会中,主要有以“中国门”和“中国窗”对中国地理地貌的展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呈现;“开放友爱,真诚有礼”,“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对外交流理念;以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众”的共同体意识。

“中国门”与“中国窗”恰如点睛之笔,展现了中国的壮美河山。在开幕式上,运动员走过由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而“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中国窗”将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一一呈现,表达了“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开幕式的雪花火炬台上运用了91朵雪花,将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名字联结在一起。91朵不同风格的小雪花汇聚在一起,拥有了“美美与共”的震撼力。闭幕式上出现的巨型中国结,根根红色的丝带共同编织构成了一个整体,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观念。

开放友爱,真诚有礼。开幕式上“迎客松”焰火的出现寓意着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热情邀约和迎客之道。闭幕式中以中国古人“折柳寄情”的意象,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中“送别”的美好意境,以及中国热情好客的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淳朴礼仪。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开幕式上的“五环破冰”不仅展现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元素,而且是“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式呈现。闭幕式中“ONE WORLD ONE FAMILY.天下一家”的焰火,彰显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连接和大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幕式中,56个民族的优秀代表深情传递国旗。他们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旗和祖国的敬意,用团结一致的行动,展现了人民与国家之间的血脉联系。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用双手共同托举起了蓬勃向上、团结一心的中国,也传达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表演不仅具有外在的张力和魅力,更彰显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层意义,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的人情之美和价值观念,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宽广格局和细腻情致。

5.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化传播策略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成功举办给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乃至整个世界都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国际中文教育应该服务于国家的战略,为促进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23] 。为更好地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文化内容传播出去,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可以在“社会力量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及“课外实践层面”采取多种传播策略。

5.1. 社会力量层面:借助多种渠道传播冬奥文化

要善于借助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社会层面的力量多渠道传播冬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传播重要的现实载体,孔子学院和国际学生在传播冬奥会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应借助孔子学院为主的海外教育机构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截止2021年,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近550所孔子学院和11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借助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向国际人士传递冬奥会中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引入海外孔子学院的课堂和日常生活中,使更多的国际人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24] 。

高度重视国际学生这一群体的文化传播影响力 [25] 。应巧妙借用国际学生的力量,转变宏大的叙事方式,以他人之口讲述冬奥故事。由于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对象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学生,因此以国际中文教育为媒介介绍或讲授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文化元素,就是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通过冬奥会这一窗口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兴趣或对中国文化更加认同后,他们便会用自己的语言向其国家的人们有意或无意地传播中华文化。同时,国际学生以他者身份和个人话语传播中国文化,可以增加对其国家民众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真实生动地进入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国故事传播中最有力的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理解。

5.2. 课堂教学层面:运用多元手段呈现冬奥文化

课堂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传播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化是最为直接传播方式。教师可以运用静态图像资源、动态视频资源、文字形式、实物教具等多元手段进行呈现。

利用静态图像资源直观呈现。静态图像可用于定格特定场景以及关键信息,在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化元素的可视化呈现中凸显文化元素的独特信息和教学重点。如运用图片定格冬奥会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每一个画面,对每一个节气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进行细致地观看。

利用动态视频资源完整呈现。在文化教学中,视频类资源可以使文化元素的呈现更加完整和真实。教师将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视频资源进行回放,使学习者具体全面地感知到冬奥会开闭幕式中文化元素呈现的整体过程。如用视频呈现“五环破冰”、“巨型中国结的编织”等。

以文字形式作为载体深入呈现。教师可以借鉴有关冬奥会开闭幕式文化元素的纪实性新闻稿或具有文学色彩的描述性文章,根据学习者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适当增删修改,整合为适合课堂主题的语段或语篇。在高级阶段,文字形式的呈现成为重要的教学媒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字,从而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文化元素,并培养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利用实物教具真实呈现。实物教具具有真实、具体的特点,可以成功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可在课堂中运用中国结、虎头帽、花灯等实物进行演示。

总之,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抽象、丰富的文化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呈现,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所学知识。

5.3. 课外实践层面:在多种活动中体验冬奥文化

国际中文教育的文化教学旨在培养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需要把认知性教学和体验型学习相结合,体现文化教学的过程化,以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 [26] 。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我们将活动形式分为以下几种:识别记忆类、叙事讲述类、知识竞赛类、小组讨论类、访谈调查类、手工制作类。

识别记忆类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习者进行基础的知识介绍,再让学习者根据图片或视频进行词汇或内容的匹配。如识别中国的十二生肖、冬奥会“中国窗”外面的风景是哪些地方,识别赛事奖牌和吉祥物上的文化图案。

叙事讲述类活动。这类活动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开口率,提升课堂的交互性,还可以为培养学生讲述更为复杂的中国故事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设定讲述的主题,如讲述虎头帽的来历、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我眼中的冬奥会”等,让学习者课后自行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心得。

知识竞赛类活动。可以组织以“冬奥会”为主题的知识问答竞赛,并采用奖励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文化教学的气氛,从而加深对冬奥文化的记忆。

小组讨论类活动。语言课堂的讨论活动是训练综合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习者充分表达自己文化观念,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如在学习冬奥会开闭幕式“迎客松”、“折柳送别”等待客之道文化元素时,教师可以设置讨论话题,请班级里不同国家的同学讲述自己国家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文化,归纳相同之处,并与中国的待客之道进行对比,以便更清楚地察觉到文化间的异同,有效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

访谈调查类活动。这类活动因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中国人真实交流的情境,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可以布置访谈调查冬奥文化的活动,以及学习者寻求中国语伴的帮助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和采访,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广泛群体对于冬奥文化的印象和认知,从而培养学习者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

手工制作类活动。手工活动非常适合具体的冬奥文化产物和传统习俗方面的教学。冬奥会中很多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部分都可以成为手工活动的内容。如可以带领学生制作虎头帽、生肖卡片、编中国结,或者画出“我心中的冬奥”图景等。

6. 结语

国际中文教育期待能更好地回应国家文化传播的政策,助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奥运会为主的大型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受众,在宏观层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渠道,可以吸引众多潜在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此外,奥运会开闭幕式文化内容丰富凝练,在微观层面可以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本文分析了大型国际赛事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功能,随后依据《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对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的中华文化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冬奥文化在“社会力量层面”、“课堂教学层面”、“课外实践层面”的三重传播策略,即“借助多种渠道在国际传播冬奥文化”、“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对冬奥文化进行呈现”,以及“在多种活动中体验冬奥文化”的传播策略。北京冬奥会已然落下帷幕,但中国故事和文化可以通过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继续被世界看见。

文章引用

田 艳,杜怡芬.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大型国际赛事文化传播功能与策略探究——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例
Study 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and Strategies of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Tak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01): 47-55.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1008

参考文献

  1. 1. 何为“国际中文教育” [EB/OL]. https://m.gmw.cn/baijia/2021-03/15/34688036.html, 2021-03-15.

  2. 2. 马箭飞. 强化标准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考试研讨会大会致辞[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1): 3-5.

  3. 3. 梁宇.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内涵、内容与路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62(2): 111-116.

  4. 4. 宋月文, 林旭, 车美美, 等. 浅谈国际体育赛事新闻素材的语言问题及对策[J]. 海外英语(上), 2022(2): 100-103.

  5. 5. 龙国强. 大型国际赛事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以计量经济学原理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分析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35): 211-212+214.

  6. 6. 杨小兵, 余树坤, 吴凯, 等. 大型国际赛事活动期间武汉市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调查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20, 26(4): 308-309+314.

  7. 7. 代海滨, 孙伟, 万海军, 等. 大型国际赛事运动场馆的医疗保障实践与探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27(3): 292-294.

  8. 8. 梁婷婷, 朱洪军.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外交模式[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6(11): 5-11.

  9. 9. 林小榆, 李新欣.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奥运会运动员的国家形象塑造——以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 41(2): 40-45.

  10. 10. 叶林. 国际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与国家形象塑造——以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J]. 科技传播, 2021, 13(24): 116-118+149.

  11. 11. 张毓强, 庞敏. 现代奥运会国际传播价值的再审视[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56(1): 13-19.

  12. 12. 吴应辉.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现路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4(3): 48-56.

  13. 13.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冬奥会收视率创新新高[EB/OL].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08/n20067635/c24060132/content.html, 2022-03-03.

  14. 14. 贾彦静. 大型国际会展的文化传播功能探讨[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3.

  15. 15. 付江平. 公共外交视域下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国家软实力提升[J]. 公关世界, 2022(17): 51-52.

  16. 16.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 巴赫四次用中文感谢、祝贺中国[EB/OL]. https://news.bjd.com.cn/2022/02/20/10044894.shtml, 2022-02-20.

  17. 17. 吴敏燕.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2): 78.

  18. 18. 郭春方. 用独特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N]. 光明日报, 2022-12-28(013).

  19. 19. 刘辉, 王耀辉. 国家形象的内涵、塑造与传播[J]. 领导科学, 2021(8): 121-124.

  20. 20. 习近平.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2-04-09(002).

  21. 21.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参考框架[M].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22.

  22. 22. 樊泳湄. 从北京冬奥会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J]. 社会主义论坛, 2022(3): 30-32.

  23. 23. 胡建秋, 雷晓艳. 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建构国家形象实践经验与优化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4): 1-6+21.

  24. 24. 马敬, 马文博. 文化自信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举办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 四川体育科学, 2022, 41(5): 1-4.

  25. 25. 田艳, 谭斌. 国际学生传讲中国故事多重路径探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0): 2858-2863.

  26. 26. 田艳.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研究——课堂组织与设计[J]. 中央民族大

  27. NOTES

    1大型国际赛事以体育类的赛事居多,如奥运会、各项目类别的世界级或者洲际比赛,也有诸如世界军事比赛、世界电竞比赛等赛事。但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夏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