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Research
Vol. 10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7899 , 8 pages
10.12677/AR.2023.10422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陈海燕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5日

摘要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美好愿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前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正在成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征程上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挑战。本文将共同富裕置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阐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状况及特征表现,聚焦人口老龄化对推进共同富裕产生的不利影响和现实挑战,从而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方法新路径,以期更为扎实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共同富裕,挑战,路径

Realistic Challenges and Ways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Haiyan Chen

Party School of the Guizhou Provincial,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Nov. 13th, 2023; accepted: Dec. 13th, 2023; published: Dec. 25th, 2023

ABSTRACT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and beautiful vis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dvanc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is becoming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alistic challenges of China’s journey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This paper puts common prosperity under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expounds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focuses on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and explores new methods and paths to actively cope with population aging in order to more solidly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eople’s new expectations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Aging Population, Common Prosperity, Challenges, Paths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美好夙愿和奋斗目标,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开拓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遇到新的矛盾和困境,解决矛盾和困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1] ,到2035年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态势已经成为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老龄人口规模大、占比高且发展趋势日益严峻,这将对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居民收入差距、社会养老保障、精神富裕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必须兼顾老年群体的共同富裕。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如何顺利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人口老龄化的整体状况、特点以及老龄化对实现共同富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从而探索积极应对问题的对策和路径。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状况及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2] 中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比例高、增速快,老龄人口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增多,农村地区人口流出进一步加重老龄化,老年抚养比增大等特点。

2.1. 人口老龄化规模大、比例高、增速快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比13.5%,已经超过了10%的国际警戒线 [3]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见表1。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亿,占比达到了14.2%,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有专家根据联合国的中方案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预计超过3.9亿,占比将超过30%, [4] 与2021年相比将增长几乎一倍,超过世界发达地区老年人口3.5亿的总数,这样巨大的老龄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将深刻影响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

Table 1. Growth rate comparison

表1. 增速对比

2.2. 老龄化程度地区和城乡差异明显

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一方面,我国老龄化程度地区差距显著。老龄化程度最深的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城市主要有上海、辽宁、吉林、天津等地,占比低于10%的城市有西藏和广东。1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在全省占比23.57%,与老龄化进程最低的西藏相差15.8个百分点,2同处于东部地区的上海与广东的老龄化进程同样差距显著,老龄化进程的复杂性进一步扩大,见表2。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进程在城乡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城镇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16.4%,而乡村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23.81%,相差7.41个百分点,3这将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数量增多,农村青壮年人口不断流出进一步加重老龄化,农村在老年社会保障、医养服务体系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Table 2. Age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by region

Table 2. Age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by region

表2.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

2.3. 老年抚养比上升且存在“未富先老”的特征

根据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来看,2000年的老年抚养比为9.9%,2010年的老年抚养比为11.9%,2021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则骤升为20.8%,十年间几乎增长一倍,老年抚养比的骤升将导致老年人口的负担越加严重。同时,我国同时还存在“未富先老”的特征,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只有12,814美元,全球排名第63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875美元。且我国未来的老龄化还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在养老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会逐渐增大,“未富先老”的问题较为突出。

3. 人口老龄化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的持续加剧,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等方面产生全面影响,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项现实挑战,是我国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3.1. 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是,嵌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显著,而人口老龄化会从劳动力的供给、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加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是加深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据统计,2022年我国生产总值最高的东部地区达到了622,018亿元,而最低的东北地区只有57,946亿元4。东部地区是东北地区的10.7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东部地区。然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却最深,且生育率较低,这将将导致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以前的人口红利可能会逐渐消失。二是加深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是88,34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83,1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638,6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是7.3%、39.9%和52.8%5。由此可知,我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同时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龄化的劳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了,老龄人口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二产业,造成劳动的供给质量下降,加深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三是加深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2022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19,53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达到了38,289元6。城镇是农村的1.96倍,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子女给的赡养费和较低的养老保险金,消费能力明显没有城镇部分领取退休金和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老年人消费能力强,这将持续加深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3.2. 人口老龄化会对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贫富差距是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愿景相悖。人口老龄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第一,老龄化会扩大城乡间老年群体收入的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值达2.5倍,且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中,占比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约占比42%)7。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主要依赖土地、政府补贴、儿女给予的赡养费 [5] ,因为老年人体力和教育程度不如年轻人,企业、工地和个体户不愿雇佣老人,工资性收入较低。城镇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则多了退休金、养老金、部分住房等资产和投资收入,老龄化扩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第二,老龄化会扩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2022年我国行业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只有58,976元,而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了220418元,8两者比值约为3.7,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本身较大。老年群体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从事后者的行业,只能从事前者的行业,而后者的行业工资将会不断上升,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会变大。第三,老龄化会扩大地区收入差距。2022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区域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东部地区有132,802元,最低的东北地区则只有89,941元,9且东北地区的老龄化较为严重。而发达的东部地区的老年群体无论从退休金、养老金、生活补贴还是其他投资渠道的收入都比欠发达地区的要高,收入的渠道也比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多,这些方面都使得老龄化扩大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3.3. 人口老龄化会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公共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与人的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密切相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但是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会促使政府大量增加对老年人口服务方面的投入,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在老龄化背景下,随着老年抚养比的不断上升,我国的老龄人口占比总人口比例会日益提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以及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会不断增加, [6] 社会治理的资源也会向老龄人口倾斜。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会逐渐减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逐渐增多,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带来新挑战。” [7] 且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2,814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较低,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以为大量的孤寡老人、失能残疾老人和低收入老人提供养老保障。在医疗保障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1年每万人拥有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数99人,每万人拥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63人,城市是农村的1.57倍。但是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老龄人口消耗医疗资源大,且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力和资源短缺,需要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增加,政府需要在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精神文化方面,需要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不管是文献资料还是开办老年教学点,都需要财政的更多投入,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积极应对老龄化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将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们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积极施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解矛盾,结合国家战略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1]

4.1. 充分开发老龄产业,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虽然对实现共同富裕进程带来了一定阻力,同时也为老龄事业和老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为契机,充分挖掘和培育老龄产业新动能,做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蛋糕,将老龄化带来的现实挑战转化为人口长寿红利。

一是要充分地开发和挖掘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在老龄化社会中,老龄人口的数量在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老龄人口规模巨大。按照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大部分刚退休的低龄老年人的精力、体力和能力都比较好,可以通过推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适当放开老年人口就业限制以及鼓励老年人口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等方式 [7]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健康、精力充沛的低龄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特别是高级人才和市场亟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年群体丰富退休生活和继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挖掘和培育养老产业。有专家指出:“新时代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养老服务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上都进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阶段。” [4] 当前,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新动能产业,可以通过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加强对老年照料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医养结合的服务等资源的开发和培育。结合我国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使养老和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康养旅游产业。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产品,结合当地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培育新兴的老年用品等。三是不断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丰富国内的养老产业,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突破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以新兴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为实现共同富裕强基赋能。

4.2.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平正义

只有既做大“蛋糕”,同时又分好“蛋糕”,由劳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但在老龄化进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先天约束,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同方式、政策导向、城镇化进程的不同影响,以及行业之间的“机会不平等、协调机制不得力、国有垄断行业、税制、政府监管缺失等带来阶层固化” [8] ,分配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远远落后于城镇,所以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第一,要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的平衡协调性。依托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带的带动和示范,各地区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促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民生优势” [9] ,通过“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引导各地方特色产业向品牌化、优质化发展。以区域间交流合作的方式推动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第二,要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东北、西南等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低龄老年人、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的老年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比如以村组为单位,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帮助老年人土地流转入股,从土地中获得收入;将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吸纳进劳务合作社,根据老年人的工作经验和种植技术水平,合理地分工劳动,为老年群体增加收入。第三,村干部要走访了解村里贫困老人的生活情况,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给予更多关心关注,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同时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县乡的财政投入,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在第三次分配中相关政策优先向老年人口倾斜,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活动等方式帮助贫困的老年群体,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3.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筑牢共同富裕的保障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乡村建设,提升治理水平,不断满足民生诉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老年群体对社会各领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基础设施、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精神文化活动等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需求。要做好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促进全体人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要补齐基层短板。要逐步开通村里的公共交通出行、就近打造体育运动场所、推进“快递进村”、完善村组市场配套服务、解决村民的饮水等,满足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不断改善生活条件,让生活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也能享受到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不管是村里还是城市社区都要建立或增加养老服务机构,比如说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等,全方位服务老年群体。第二,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切实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措施提档升级,保障群众的用药需求,规范完善医药报销制度,常态化开展各领域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服务,同时不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要及时扩大老年医疗的政策服务范围,设立老年医疗机构,比如老年护理院、保健中心等。第三,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人民群众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残疾人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加大对老年全体的保障力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第四,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不断扩大精神文化活动覆盖范围。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富裕,要实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要在精神生活方面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比如开设街道乡镇老年学校、居、村委老年教学点,利用互联网提供老年学习的课程,通过农家书屋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交流活动,用好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等。第五,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中来。各单位、各部门要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老年群体下沉,在全社会形成爱老、尊老、敬老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主动热情地帮助老年人解决在智能化、数字化等活动项目上的问题,比如医院挂号、网络订票等,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5. 小结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年轻人的富裕,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也不是某一地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缓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带来的现实影响,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状况及特征表现,指出了老龄化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加深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影响了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从而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路径。第一,充分开发老龄产业,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第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平正义;第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筑牢共同富裕的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需要各方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助力推进共同富裕。

基金项目

贵州省2023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系统青年课题(2023SWDXKTQN08)研究成果;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党创新研究中心。

文章引用

陈海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Realistic Challenges and Ways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04): 1674-168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4223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23: 128.

  2.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 人民日报, 2016-05-29(01).

  3. 3. 国家统计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EB/OL].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02/t20230203_1901082.html, 2023-11-29.

  4. 4. 杜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J]. 人口与发展, 2022, 28(6): 2-6.

  5. 5. 陈岑, 张彩云, 周云波. 新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 挑战与路径选择[J]. 西南金融, 2022(4): 31-43.

  6. 6. 陈显友, 宋雯, 靳延安.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22(3): 59-69.

  7. 7. 杨军昌, 杨倚然, 杨沅蓉. 贵州省少子老龄化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基于“七普”数据分析[J]. 西北人口, 2023, 44(4): 116-126.

  8. 8. 葛和平, 吴福象. 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演化脉络与机制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 2019(5): 21-28.

  9. 9. 宋雅兵, 朱进东.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现实阻碍与行动路向[J]. 新疆社会科学, 2023(2): 41-51.

  10. NOTES

    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年鉴(上册)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二)。

    2同上。

    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年鉴(上册)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人口(乡村)(城镇)。

    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数据来源:2023年5月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2年各行业领域平均工资情况报告。

    9同上。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