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4  No. 02 ( 2024 ), Article ID: 81214 , 8 pages
10.12677/AE.2024.142253

PISA 2025英语测评框架的新发展:特点与启示

程佳音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24年1月20日;录用日期:2024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26日

摘要

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外语能力对专业人才和国际事务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PISA评估项目,致力于评估全球15岁学生在核心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广受各国欢迎。本文深入分析PISA评估框架,特别强调其对环境教育的贡献,并探讨全球化与国内教育环境下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索针对2025年即将推出的PISA外语评估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评估学生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在面对现代全球化社会挑战时提升学生的外语技能。

关键词

全球化,外语能力,PISA评估,环境教育,英语学习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PISA 2025 English Assessment Frame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

Jiayin C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Jan. 20th, 2024; accepted: Feb. 19th, 2024; published: Feb. 26th, 202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ccelerating globalization,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increasingly becomes crucial for professional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PISA assessment project, initiated by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is dedicated to evaluat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15-year-old students in core subjects, and is widely embraced by countries worldwide.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PISA assessment framework, particularly emphasizing its contribution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learning in both global and domestic educational context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orthcoming 2025 PISA foreign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how effectively it can evaluate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capabilities, especially in enhancing their skill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a modern globalized society.

Keywords:Globalization,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PISA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glish Learning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体现了对外语能力的高度重视。全球视野和外语能力的需求将会继续成为专业人才发展和国际事务参与的重要因素,也为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宽广的桥梁。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和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旨在评估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衡量他们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 [1] 。这一评估计划有助于了解全球各地学生的教育水平及在关键学科领域的整体素养,吸引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 [1] 。最初有40多个国家和独立经济体加入,而现在的参与国家已扩展到90个。其专业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国际广泛认可。同时,这种国际合作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系统能够进行比较,并分享最佳实践,得到启示并改善本国或地区教育系统。

2. 文献综述

作为OECD发起的全球性教育评估项目,PISA已多次进行测评,为全球教育体系提供关键参考。它不仅为不同国家提供共同标准下的教育比较 [2] [3] ,还通过专题研究探讨教育政策对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影响 [4] [5] ,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首先,PISA评估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比较框架,使得不同国家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下评估其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理解各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具有重要意义。例如,2022年的评估框架强调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和严谨的国际性调查。其次,PISA通过专题研究,如《学生是否准备好应对环境挑战?》(2022) [6] ,揭示了教育政策和实践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可持续的未来,突出了环境教育在当前世界中的重要性。此外,PISA研究还关注特定区域的教育挑战和发展。例如,关于东欧和中亚的教育(2021) [7] 以及西巴尔干地区的教育(2020)的报告 [8] ,都着重于提升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进一步整合入欧洲的目标。针对2025年新推出的外语评估,目前尚缺乏研究,本文旨在探索这一领域,为提升学生外语能力提供见解。

3. 基本结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评估学生的外语熟练程度,外语评估(FLA)将纳入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的一部分 [9] 。这个评估项目包含两个关键组成部分:一是用于测量外语技能的测试,二是一系列问卷模块,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和家长的问卷,以及一个系统级别的问卷(用于收集与背景和政策相关的信息)。

FLA的焦点将集中在必要的关键语言技能,这些技能在全球化社会中学习和工作时至关重要。首个评估周期将以英语为例,主要测试阅读、听力和口语等三项技能。从2025年开始,FLA将每隔六年进行一次评估,以追踪语言教育的趋势,并逐渐扩大评估范围,考察其他语言的外语能力。这个评估项目旨在提供有关学生外语能力的重要信息,以应对现代全球化社会的挑战。

对于2025年的外语评估,每个被测技能(阅读、听力和口语)都将使用六级标尺来报告,这些标尺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CEFR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标准相匹配。CEFR标准描述了语言能力的不同级别,从Pre-A1到C1,每个级别都有一系列“能够做到……”的陈述,说明了在该级别内具备何种语言能力。

(一) 自适应性与非自适应性

自适应(Adaptive)指的是根据个体的表现或特征来调整或定制某个系统、程序或测试的难度或内容,非自适性则相反。

1) 阅读和听力测试具有自适应性,也就是,根据学生在测试的初始部分的表现来动态调整难度,这意味着测试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更具挑战性或更简单的问题,为了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2) 口语测试不具备自适应性,因为口语测试的评估是基于学生口语输出的特点,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来确定他们的语言熟练水平,因此测试的难度不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而调整。

(二) PISA外语测评框架中的“阅读”

为了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阅读测试采阅读任务的设计考虑了许多因素:所选文本的长度、词汇和语法特点,以及文本的类型(主题、题材)、用途和语境。此外,阅读测试是自适应的,即学生在测试的早期部分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测试形式。如果学生一开始表现出较高水平,那么后续的阅读测试可能会更具挑战性,反之亦然。

(三) PISA外语测评框架中的“听力”

在进行听力测试时,选择的听觉内容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说话的速度,说话者的数量,文本的功能,文本所传达的意思,以及文本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听力测试也是自适应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学习个性化),类似于阅读测试,学生在测试的初始部分的表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最终的测试形式(根据学生本身水平调整授课和考试模式)。

(四) PISA外语测评框架中的“口语”

口语任务都经过精心挑选,为了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展示他们的口语能力,这样可以便提供一个公平的评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口语技能。此外,与阅读和听力不同,口语测试是非自适应的,即测试的难度不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而调整。因为口语评估依赖于学生口语输出的特征,例如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些特征将决定学生的口语熟练水平。

4. 新特点

(一) 借鉴国际外语评估经验的创新

首先,在以往的PISA评估中,主要集中于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核心学科,外语能力的评估并不是其重点。尽管有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已经在本国的教育评估体系中采用了类似CEFR的语言熟练度描述框架,但在PISA这样的国际评估框架中,将CEFR和Weir的社会认知模型结合起来,系统性地评估学生的外语能力,还是首次出现。

PISA 2025外语评估框架的“新”之处,在于它首次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中引入了外语能力的评估,这不仅标志着PISA评估范围的拓展,也代表了对语言教育重要性的国际认可。通过融合CEFR框架和Weir的社会认知模型,PISA 2025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能力,这在以往的PISA评估中是不常见的。

PISA 2025的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为全球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学生外语能力的新工具,也为外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二) 公平性和可比性的新策略

PISA 2025考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多样性。为确保评估的公平性和可比性,采取了新的措施,包括:

1) 确保选用的文本对所有学生公平,不偏向任何性别或国家。

2) 通过背景问卷调查学习者的态度、动机等与语言熟练度相关的因素。

3) 在学生进行测试之前,使他们熟悉测试界面和任务类型,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测试表现。

4) 确保测试指令简洁明了,便于所有学生理解和遵循。

总体而言,PISA 2025在外语评估方面的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也反映了对全球化、多语言背景和文化多样性的更深入理解和尊重。这些措施预计将大大提升PISA评估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影响力。

(三) 考虑到英语的多样性

PISA 2025外语评估在考虑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新”特点,PISA外语评估会考虑到学生们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学习各种不同的英语变体,为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评估会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英语形式:

1) 对于较低熟练水平的学生,评估将采用一种通用的、没有特定地域或文化标记的英语形式。这种评估方式旨在提供一个无文化偏见的平台,避免使用任何地区特有的俚语或文化背景知识。

2) 对于较高熟练水平的学生,评估通常选用来自真实来源的文本,这些文本可能会特别标明为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对英语的深层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不同方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

这种评估方法的“新”之处在于它能更好地评估学生对英语的深层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理解和使用不同方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这种方法不仅考验学生对标准英语的掌握程度,还考察他们对不同英语文化和语言变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在以往的PISA评估中较少见。

(四) 对外语教学的新视角

PISA 2025英语测评框架将首次包含外语能力的评估,这对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洞察。这一评估不仅仅是衡量语言技能,还包括了对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认知能力的评估,比如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这反映出在现代社会,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一评估模式的创新在于,它不仅关注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技能的能力。这与剑桥大学出版与评估部门的教育观念相契合,即语言教学和学习应该侧重于真实生活交流技能的发展和应用,而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

5. 启示

(一) 证明测评的准确性

PISA外语评估建立在其他国际评估外语经验的基础之上,例如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的描述性方案:CEFR是一个用于描述语言熟练程度的全球通用框架。它确定了六个关键的熟练程度级别(从A1到C2),还可以扩展到第七个预备级别A1,用于描述多种语言活动。

语言使用的社会认知模型Weir于2005年提出的社会认知模型将语言使用视为认知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后的特定技能模型显示了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技能在初学者和专家之间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测评设计和准确性的重要启示,PISA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根据这些能力来调整教学方法。

(二) 证明外语测评的意义

来自2018年PISA的最新证据显示,会说多种语言与跨文化理解、全球和跨文化态度和倾向之间存在积极关联。例如,那些报告说他们会说两种或更多语言的学生,比那些报告只会说一种语言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尊重其他文化的态度。这种关联在除了五个国家和地区以外的所有地方都是积极而显著的 [10] 。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综合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融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它通过文化理解和认知思维的培养,创设真实类似的英语学习环境,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包括高阶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阅读不同英语文本,可以培养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比较中西异同,学生能够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同时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1] 。

2) 个性化英语教学与学习情绪

李成陈在2020年的研究中发现,学业情绪(如愉悦、焦虑和倦怠)在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 [12] 。其中,倦怠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焦虑,而愉悦感的作用则相对较弱。研究指出,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二语学习者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和调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压力,降低焦虑感,减轻倦怠,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指出我国英语教材在减轻学生学习焦虑和倦怠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 自适应学习的应用

PISA中的阅读测试表现出自适应性,即根据学生在测试开始时的表现来自动调整题目的难度,这就意味着测试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更具挑战性或更容易的问题,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PISA中阅读测试的自适应性特点,可以提供一些对中国教材的启示。我们可以在教材和考试中引入自适应性元素。由于中国家庭家长观念、教育水平等不同,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也不同,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成“A”和“B”两组(“A”组代表英语能力较强的同学;“B”组代表英语能力较差的同学)是有必要性的。这种分组方法有几个重要的好处。首先,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A”组的学生可以在更具挑战性的教材和练习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而“B”组的学生则可以在更容易理解的教材和练习中逐渐建立语言基础。其次,这种分组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小组的需求。这有助于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研究(李成新2020)曾表明,愉悦度越高的学生,越少感到焦虑或倦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越自信,越能在考试中有优秀的表现 [12] 。因此,最重要的是,这种分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学生在适宜的难度水平上学习时,他们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这将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13] 。

在教材选取方面:首先,我们可以根据“A”和“B”组学生的不同能力设立一个单元的不同文章。例如,在主题“我的祖国”下,我们可以设立“a”和“b”两篇文章,a篇适合能力较强的同学;b篇适合英语能力相比较差的同学。两篇课文的主旨和表达内容是相同的,但其句法、词汇方面应有差距,以适应不同的学生能力水平。其次,教材中的自适应性元素还可以在练习和测试中得到体现。例如,在教材中的练习题,这些题目的难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动态调整。例如,学习“a”篇的较强能力同学,可以加入“语法改错”等题目,而对于学习“b”篇的同学们,当他们不够熟悉某种语言时候,可以提供更多的词汇练习,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例如,对于短语“Chinese socialism”的准确翻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不仅仅可以扩大“B”类学生的词汇量,也在这时加入了红色元素,有助于初中学生们较早接触与祖国相关的词汇。这种词汇不难,而是两个词在一起形成了特定含义,在没有任何背景下翻译者两个词则为“中国社会主义”,而结合我们的政治背景,则知道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处于语言习得早期阶段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基础练习,以帮助他们建立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词汇。

在考试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动态调整难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发展。这有助于确保学生在适宜的挑战水平上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且给学生们一定的信心。自适应性教育方法有望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 听力与口语教学的改进

1) 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PISA评估体系在英语听力测试中采用了多元化、个性化和自适应性的方法。听力测试不仅涉及语速、说话者数量和文本功能,还需要考虑学生水平,动态调整测试形式以满足个体差异。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并根据其表现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这有助于识别学生在听力方面的弱点和优势,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在课堂上,教室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水平分组教学。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定制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适的挑战水平上学习。最后,在课后,教室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听力技能的方法。为他们提供资源和工具,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适合的听力练习。

在教材选取方面:应当包含各种语境和不同类型的对话、文章、新闻等。这种多样性可以在教材中反映,比如真实对话录音、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音频材料,从而让学生更容易适应不同的说话速度和风格(正式程度/听力体裁等)。

2) 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PISA英语测试通过巧妙设计各种类型的口语任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其口语能力。口语任务的多样性能促进学生以其最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因此,教师在设计口语任务时,应考虑不同类型的任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其擅长的领域展示口语技能。

PISA英语测试精心挑选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技能,无论其水平高低。这种公平的评估机会有助于评估员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口语水平。因此,在课堂中,教师确保每位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都能公平受益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口语教学时,老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支持,不受其口语水平的影响。不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老师都应给予同等的关注和鼓励。这意味着老师不应区别对待学生,而应积极地鼓励他们参与口语练习,提供充分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口语技能。这种公平对待有助于营造一种鼓励性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会因为担心被评判而退缩,而会更积极地参与口语练习。同时,这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他们克服口语困难、不断进步的动力。总之,这种公平对待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习氛围的积极发展。

在口语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关注学生口语输出特征的个性化。个性化指导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口语特点和需要,以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不同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可能有不同的挑战,比如语音发音、词汇运用或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困难。个性化指导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量身定制教学方案,通过个别指导或针对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发挥其优势。此外,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有些学生不敢表达,因为他们怕自己错误的语言表达会遭到其他人的嘲笑。为了降低学生的焦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应过分关注语言的准确性(邓,2021) [14] 。

在二语口语产出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两大因素是语用和语言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口头信息的能力(吴,1999) [15] 。因此,一方面,教学应注重在真实的语境中教授语言,让学生了解何时以及如何使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提供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例如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有助于学生更自然地应用所学知识。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模仿母语者的口语表达,通过模仿和接触母语者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的自然度和地道感。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语言。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真实语言环境,例如参加口语交流小组、观看英语电影或节目,并且鼓励他们主动使用所学语言。

(五) 开启多语言能力全球视野

PISA 2025将首次包括外语能力的评估,这不仅是一个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评估,还是一个关于学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充分运用这些技能的考察。PISA 2025强调了学生应该如何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熟悉和陌生的环境中,这反映出现代经济体系更看重个人如何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这次评估将向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学生外语能力的可比较结果,并帮助他们获得有关教学和学习外语的最佳实践和政策的洞见。通过对学生的阅读、听说能力的评估,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体系中,英语是如何被教授和学习的。这不仅有助于揭示教育实践中的差异,还能促进全球范围内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PISA 2025的这一外语评估计划在未来的PISA周期中扩展到其他语言,这反映了多语言能力在个人、组织、国家乃至全球层面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评估,PISA 2025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多语言教育提供宝贵的数据和洞见,促进教育实践和政策的发展与创新。

6. 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语言在教育和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2024年PISA测评的最新证据,我们发现会说多种语言与跨文化理解、全球和跨文化态度和倾向之间存在积极关联。这表明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课程通过文化理解和认知思维的培养,创设真实类似的英语学习环境,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包括高阶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阅读不同英语文本,可以培养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比较中西异同,学生能够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同时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此外,本文还提到了英语教学的新的特点,包括借鉴其他国际外语评估的经验,采用多元背景下的公平语言评估策略,以及考虑到英语的多样性。这些新特点反映了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语言在教育和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同时,新的外语教学特点和发展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英语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英语教育是全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促进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引用

程佳音. PISA 2025英语测评框架的新发展:特点与启示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PISA 2025 English Assessment Frame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J]. 教育进展, 2024, 14(02): 1640-164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2253

参考文献

  1. 1. OECD (2023) PISA 202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

  2. 2. Ammermüller, A. (2004) PISA: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Explaining the Gap in PISA Test Scores between Finland and Germany. Explaining the Gap in PISA Test Scores between Finland and Germany, 04-004.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55954

  3. 3. Giorgio, B. and Rocco, L. (2013) The Effect of Immigration o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of Natives: Cross Country Evidence Using PISA Test Score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32, 234-246.

  4. 4. OECD (2021) 21st-Century Readers.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

  5. 5. OECD (2020) Benchmarking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

  6. 6. OECD (2022) Are Students Ready to Take on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

  7. 7. OECD and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2021) Education in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

  8. 8. OECD (2020)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Balkans.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

  9. 9. Marconi, G., Cascales, C.C., Covacevich, C., et al. (2020) What Matters for Language Learning? The Questionnaire Framework for the PISA 2025 Foreign Language Assessment. 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s (234). https://doi.org/10.1787/5e06e820-en

  10. 10. OECD (2019) PISA 2018 Results (Volume II): Where All Students Can Succeed. PISA,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doi.org/10.1787/b5fd1b8f-en

  11. 11. Liu, Y., Chen, K., Lei, Q., et al. (2023) Teaching Middle School English Cultur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Social Science, 7, 1473-1479.

  12. 12. 李成陈. 情绪智力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探究——愉悦, 焦虑及倦怠的多重中介作用[J]. 外语界, 2020(1): 69-78.

  13. 13. 杨育红. 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14. 14. 邓超. 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广场, 2021(22): 125-127. https://doi.org/10.16723/j.cnki.yygc.2021.22.039

  15. 15. 吴旭东. 外语课堂环境下的口语非语言方面的发展[J]. 现代外语, 1999(1): 1-3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