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3  No. 05 ( 2024 ), Article ID: 88149 , 5 pages
10.12677/ass.2024.135438

孙绍振叙事学建构理论下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解读

郑娜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17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31日

摘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经典回目,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本文从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所提出的叙事学建构理论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期通过从细节、语言、人物等方面将孙绍振叙事学建构理论中的打出常规与情感错位思想作初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该理论并运用于小说解读中,挖掘其教学价值。

关键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叙事学建构理论,教学价值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of Lin Jiaotou at Mountain Temple in Snowstorm under Sun Shaozhen’s Narrative Construction Theory

Na Zheng

Colleg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Cognitive Science,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Mar. 18th, 2024; accepted: May 17th, 2024; published: May 31st, 2024

ABSTRACT

“Lin Jiaotou at Mountain Temple in Snowstorm” is the edition of high school Chinese compulsory second volume unit 6 text, is the classic review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Water Margin, has important teaching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or Sun Shaozhen narrative construction theory of the text, in order to from the details, language, characters, Sun Shaozhen narrative construction theory of conventional and emotional dislocation thought a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heory and applied in the novel interpretation, mining its teaching value.

Keywords:Lin Jiaotou at Mountain Temple in Snowstorm, Narrative Construction Theory, Teaching Value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分析文本深处的矛盾,揭露文本要传达的思想内涵。结合小说文体的特点,提出叙事学建构理论: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该理论从新的视角解读小说,操作性强。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建构,探索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形矛盾,拓宽对小说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经典回目,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利用孙绍振先生的叙事学理论进行解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古典小说解读的方法,增加对林冲等人物形象的理解,提高对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化自信。

2. 孙绍振叙事学建构理论简述

2.1. 情节:因果律

孙绍振认为,情节的因果性使得整个故事成为环环相扣的整体。每一个情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和李小二的沧州相遇这一细节的描写,使得前后逻辑连接自然,同时也更好地刻画了林冲的形象。然并非所有符合因果律的情节都有文学性的陌生感,还要具备“陌生化”艺术。而要构成“陌生化”艺术,要符合情感之间具有假定的、不可重复的因果关系的特征。如《三国演义》中孔明在草船借箭中对于大雾天气的精准预测,可以说是拥有超越现实的智慧。这一假定的情节的艺术不仅在于使孔明与周瑜处于精神错位之下,暴露周瑜的多妒;还在于掌握曹操多疑的心理。在这种多妒、多疑、多智的心理错位下,充分体现出周瑜、曹操、孔明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之形象更加饱满。

2.2. 打出常规

人所具有的知觉、感情、欲望等在常规环境中处于稳定的状态,能够意识到的只是表层。只有在动态、动荡的情境下,使人物打出常轨,才能暴露其内心深层。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解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深层结构,使人物进入一个意料之外的境界,把人物隐藏在内心深层的心态甚至是潜意识心态揭示出来 [1]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在小说情节按照正常的轨道进行时,人物也在正常轨道,当情节发生突转时,会将人物打出正常轨道。《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的典型,通过打破林冲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幸福,使他在经历一次次逆境后,对稳定的生活不再向往,甚至产生绝望,最终走向反抗之路。这样的情节设置将林冲的内心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对其性格刻画也更加鲜明。

2.3. 情感错位

于小说而言,人物情感不可或缺。孙绍振认为,“人物之间不能没有感情的差距,否则就成散文了 [2] 。”将人物打出正常轨道,可以使人物的情感发生错位,包括人物自身情感的错位和不同人物间的多元错位。小说中常态下的人物情感一旦被打破,人物会受到环境变动的刺激,内心深处的情感就会爆发,这种情感与之前常态下的情感会形成错位,从而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但是这种错位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一是拉开距离的人物之间有紧密的情感联系,如兄弟、朋友等;二是距离不能拉得太大,大到没有联系,就会使得小说的审美价值降低。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中由于女性角色的出现导致情感错位,使得对女性的判断变得不平衡。孙悟空从保护师父的角度观察、审视女性,坚称这些女性为妖精。唐僧从佛门中人的角度,认为这个女性为普通善良的农家妇女。猪八戒是好色的代表,他看到女性便色心大起。由于他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个女性产生了不同的判断,因而产生了感知错位,进而出现情感错位,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立体。

3. 基于孙绍振叙事学建构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

3.1. 聚焦字眼,解读语言

语言描写在小说中至关重要,不仅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且还能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气氛的烘托起到重要作用。探索关键字词,可以有效解读语言在小说中的作用。对具体词语的超常规运用是特殊的人的精神的无声交流 [3] ,有效地表现作者的运用技巧和丰富情感。一是“恶”在文中的意思是冒犯、触怒,这里表明林冲认为是他自己冒犯了高衙内,表现其忍气吞声的性格特征;二是在李小二的茶酒店中,描述陆谦等人时,用了一个“闪”字,将陆谦等人的心虚和鬼鬼祟祟的小人做派表现出来。三是“喝”字,在文章的最后,林冲四次“喝”,第一声“喝”是发出愤怒的信号,其余的三声“喝”是针对陆谦发出的,这也是林冲对陆谦愤恨至极的体现,原本陆谦和林冲是好友,但是陆谦却一次次害他,甚至设计火烧草料场一案欲置林冲于死地,违背朋友间的信任与道义,以至林冲将其心肝剜出复仇。四是描写雪的“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4] (p. 107)两个紧字,不仅表现了雪的大,而且衬托出一种凄寒的环境,烘托了风雪中林冲即将遇害和反抗的紧张气氛。

3.2. 精巧的铺垫:伏笔与悬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环环相扣,使文章情节前后连接自然,这正是孙绍振所说的情节的因果律。文中的铺垫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首先,在文章开头,林冲和李小二在沧州相遇,林冲指着脸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4] (p. 111)。”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就向读者提供了故事的起因,透露了林冲是因何原因被高俅陷害,不仅表明林冲和李小二的关系,还为下文李小二留意陆谦等人的动向、帮助林冲打探消息作了铺垫。此处为小说下文的悬念埋下伏笔,李小二听到“高太尉”“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下文陆谦纵火草料场陷害林冲设置悬念。其次,林冲来到草料场的场景,残破的草屋为下文草屋倒塌埋下伏笔。而老军之后与林冲的对话,告知何处可以买酒吃,为林冲打酒路上看见古庙,并在了解草屋坍塌后前往古庙作出清晰的交代。此外,林冲在出发前往古庙前,还专门认真细致地检查草屋火种情况,这一细节将林冲的谨小慎微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向读者交代了草料场的火灾并非是林冲引起,而是有人刻意放火意图陷害林冲。到达古庙后,林冲把大石头放到门前,进一步使情节的铺垫扩大化,直到听到陆谦等人因无法推开门而在古庙外进行的对话。林冲被陷害后一路积压的情绪积累到了顶峰,心里的愤怒迸发出来,最终将情节推送到高潮,林冲的形象发生巨变,从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变成一个暴虐的人,最终被逼走向反抗朝廷的道路。

3.3. 暴露深层心理,生发人物情感错位

对于林冲这一形象,可以从火烧草料场前后进行分析。在火烧草料场前,林冲性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文章开头说明林冲对李小二的救命之恩表现他善良和仗义的性格;二是在草料场锁门时,探身去摸火盆的动作表现他做事谨慎的性格;三是他的忍让的性格特征,首先,还原到《水浒传》第七回,从高衙内调戏其妻子到其受到陷害误入白虎堂,再到野猪林差点遇害,以及后面到草料场、夜宿山神庙都表现他性格的忍让。其次,从语言描写来看,一是林冲在遇到李小二时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将被高衙内陷害的事实归罪于自己,看出他的忍让。二是林冲在天王堂管营安排他去照看草料场时,他回答“小人便去”,将自己的身份放到最低,表现出他安分守己,害怕怠慢上级的形象。而火烧草料场是林冲“安全心理与尊严心理冲突的最高峰” [5] ,是林冲性格发生转变的重要转折点,是将林冲打出正常轨道的重要情节安排。正是有了前文陆谦等人对林冲的步步紧逼,打破他想继续过安稳生活的幻想,将故事推向高潮,林冲不再一味忍让,他展现了骨子里应该有的狠劲。林冲的性格变狠是他受压迫时的触底反弹,使其斗争意志达到顶峰 [6] 。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价值

4.1. 品读语言,感受语言之美

语言建构与运用要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7] (p. 4)。而小说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有具体的语言情境和语言运用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语言审美能力。语言是构成文本肌理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小说主要通过创造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塑造小说的文学形象,描述社会生活,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索。因此,鉴赏小说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鉴赏。叶圣陶说,“文学鉴赏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 [8]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字一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有其特殊的用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关注关键的字和句,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和句,并透过语言挖掘文本的情感内涵。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作者采用的表达手法,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于写作中。总之,采用孙绍振的文本解读法,从关键字词的具体语境中探究情节设置的合理性,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小说带给读者的思考与价值。

4.2. 理清情节因果,培养思维能力

情节是小说作品构成要素之一,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特情节设计,需要遵循一定因果关系。一个好的情节因果转承构成一个好的故事叙述。因此,把握情节因果关系变化对小说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利于促进对人物情感转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理解这种因果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挖掘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体会情感的错位。此外,情节因果关系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把握因果关系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辩证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等。如在解读林冲的性格特征时,从火烧草料场前后去进行解读,就可以得出他的性格从一直忍让到最终爆发走向反抗是由于陆谦等人的一次次逼迫,最终将其性格最深处的特点释放出来,情节的推进揭示了他一步步走向反抗之路的原因。学生对这些情节因果关系的掌握就有利于丰富对林冲形象的理解。

4.3. 感知情感错位,提升情感体验

《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和学习任务群5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阅读小说,感知人物形象,品鉴语言魅力,体验小说情感 [7] (p. 17)。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将人物置于动态的非常规的状态下,是为了引起人物感知觉和情感的变化,进而展现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情感,这时人物的情感便发生了错位。运用孙绍振的情感错位理论分析同一人物的不同情感,往往需要通过打出常轨,进入到一个意料之外的场景中,才能更好地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将人物内心隐含的情感爆发出来。如当林冲第一次开始有反抗意识是当李小二报信得知陆谦等人欲结果他时,当即买了刀上街寻仇,但是找了三五天不见人影时便放弃了,又开始过上安稳生活。但是当在古庙得知陆谦等人的阴谋时,他自知无论如何必死无疑,所以抛开一切报仇雪恨,正是在这种他一直想过安稳生活但却备受仇人陷害的逼迫下,他正式开始了反抗之路。通过这样的场景转化可以深入分析林冲的情感错位,引导学生分析其性格变化原因,更好地把握林冲的形象和文本的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5. 结语

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是教师和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是对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的解读,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经典小说的解读,孙绍振有其独有的一套理论,即叙事学理论:打出常规与情感错位。这一理论对于部分小说的解读非常深刻,本文利用这一理论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解读,首先阐述孙绍振的叙事学理论:“情节:因果律”、“打出常规”与“情感错位”。其表明要在意料之外、超越常规的境地,把人物打出常规,才能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也才能触发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情感,新产生的情感与常规下的情感产生错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解读人物形象。其次,在这一理论下从细节、人物形象、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对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语言艺术以及人物形象刻画都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分析这一理论对小说的教学价值:一是利于品读小说的语言,还原语言的原生态含义;二是利于理清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三是帮助学生感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总之,通过采用孙绍振的叙事学理论对小说作品进行的解读,不仅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更是发展学生的解读思维。这一解读理论符合高中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要求,对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深厚价值。

文章引用

郑 娜. 孙绍振叙事学建构理论下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解读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of Lin Jiaotou at Mountain Temple in Snowstorm under Sun Shaozhen’s Narrative Construction Theor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05): 624-62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438

参考文献

  1. 1. 孙绍振, 孙彦君. 文学文本解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99.

  2. 2. 孙绍振. 文学性讲演录[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92.

  3. 3. 孙绍振.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03.

  4. 4. 教育部组织编写.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107, 111.

  5. 5. 姜超. 论林冲[J]. 语文学刊, 1991(2): 7-13.

  6. 6. 司保峰. 英风豪气, 能屈能伸: 谈林冲的“忍”与“狠” [J]. 语文建设, 2013(25): 50-51.

  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 17.

  8. 8.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19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