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5333 , 9 pages
10.12677/AE.2023.13111349

家园社协同共育儿童的困境与策略

李志梅1,陈喜华2*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2广州工商学院工学院,广东 广州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摘要

现代社会中,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三方协同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符合儿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园社协同共育也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困难,信息沟通和互动不畅,价值观差异和矛盾冲突,资源不均衡和机会不公平,缺乏全面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基于此,本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并借鉴教育技术工具和手段,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家园社协同共育的策略:一是建立明确的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机制,二是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三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四是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五是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估机制。

关键词

协同共育,家庭,幼儿园,社区

The Dilemma and Strategies of Collaborative Parenting among Families,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for Children

Zhimei Li1, Xihua Chen2*

1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2School of Engineer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Oct. 7th, 2023; accepted: Nov. 9th, 2023; published: Nov. 15th, 2023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families,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are crucial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mong families,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is the basic foothol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line with the basic trend of children’s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promoting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a necessary mean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s. However, in practical oper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mong families,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also faces some difficulties, mainly manifested in: difficulty in defining roles and assigning responsibilities, po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in values, imbalanced resources and unfair opportunities, and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Based on this,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ols and mea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home community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firstly, establish a clear role definition and responsibility allocation mechanism; secondly, establish smooth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collaboration mechanisms; thirdly, establish common values and educational concepts; fourthly, jointly build and shar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fifthly,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amily, Kindergarten, Communit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1]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2]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三个重要的育儿环境,三方各司其职,因此,协同共育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手段。家园社协同共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强调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旨在通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增强育儿效果,促进社区融合,共同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和资源,促进他们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交以及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在协同共育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角色定位不清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了有效克服这些困境,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紧密合作,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

2. 家园社协同共育的必要性

2.1. 家园社协同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27年提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3]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儿童的协调教育理论与实践已经开展过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如意大利瑞吉欧提倡实行的“幼儿、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相互协作、相互分享、相互融合”。英国为提高家庭与社区的融入程度,英国政府直接干预早期保教工作,并且建立特定的基金会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让社区与家长共同参与评估ECEC服务,一起观察、参与、评估学前儿童保育及教育服务 [4] 。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在其颁布的相关文件中强调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 [5] ,充分发挥园、家、社三者的协同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方协同共育必将成为学前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2.2. 符合儿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协同共育已经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从OECD国家有关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的质量评价标准来看,这些国家大多纳入了有关“家园合作”“家长参与”的内容标准,例如澳大利亚制定的国家质量框架(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明确将家园社区协同作为评价早期教育质量的重要领域,包括家长有机会了解幼儿园信息、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园帮助家庭联系和参加所在社区的服务。美国教师发展标准也涉及“教师需要与家庭合作,建立共同的期望,保持有效的沟通,以支持学习者的发展”等主要内容 [6]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园社协同共育符合儿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2.3.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

家园社协同共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密切合作,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关爱、支持和指导。他们应该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学校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社会也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机会,让儿童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协同努力,儿童可以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和政策,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4. 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是培养孩子的重要场所,各自拥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家庭可以提供爱、安全感和价值观培养;幼儿园可以提供系统的知识和学习环境;社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家园社协同共育强调教育资源的共建。三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展教育活动和项目,共同设计和实施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专业、多元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家园社协同共育还强调教育资源的共享。幼儿园可以向家庭和社区开放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使其成为学生教育的延伸。家庭和社区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如家庭教育经验、社会实践机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因此,家园社协同共育是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2.5. 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必要手段

家园社协同共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幼儿园和社区则是孩子逐渐认识和融入的社会环境。家园社协同共育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示范。孩子在家庭中接受到家长的教育和引导,而幼儿和社区也会给予他们更广泛的影响。在这种共育模式下,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可以共同塑造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家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向孩子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幼儿园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社区可以提供实践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的需要与责任。这种多方位的教育示范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因此,家园社协同共育是培养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必要手段。

3. 家园社协同共育面临的困境

家园社协同共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优势,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3.1. 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困难

在家园社协同共育中,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家庭作为孩子最早和最亲密的社会环境,承担着初级的教育责任。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系统化知识和学习环境的提供。社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的机会。家园社各自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承担着教育的不同角色和责任,但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各方的角色和责任,是协同共育的关键挑战之一。一方面,角色冲突和不清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角色和责任往往存在冲突和不清晰。家庭有时过度依赖幼儿园,期望幼儿园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而幼儿园则可能指责家庭未能充分育儿。社区的参与也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缺乏明确的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会导致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困难,甚至可能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或责任被削弱的情况。另一方面,责任分配不均衡。由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分配和能力不同,责任分配容易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一些家庭可能缺乏教育资源和知识,难以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一些幼儿园可能面临师资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难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一些社区可能缺乏有组织的教育支持和活动。因此,在责任分配中需要重视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支持的普惠性,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3.2. 信息沟通和互动不畅

信息沟通和互动是家园社协同共育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往往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作互动。在实践中,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互动机会有限,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会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角色理解和整合,阻碍协同共育的实施。信息沟通和互动不畅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沟通渠道有限。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例如,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主要依靠家长会、家访等有限的场合,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则常常是断断续续的,缺乏有效的平台。第二,信息孤岛和不对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例如,幼儿园可能缺乏对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的充分了解,而家长也可能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缺乏了解。第三,缺乏互动机会和合作机制。家园社协同共育需要各方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合作,但现实中互动机会较少,合作机制不足。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往往只在特定的活动中互动,而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也不够紧密。第四,信息过载和优先级不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数量和多样性呈指数级增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能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而且,不同信息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常常不清晰,导致难以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第五,缺乏共同目标和合作文化。在实践中,家庭、幼儿园和社区间育人目标和价值观不同,缺乏共同的理念和行动,导致各方理念难以对接,文化难以融合,协同共育困难重重。

3.3. 价值观差异和矛盾冲突

家园社协同共育中的价值观差异和矛盾冲突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问题。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各自拥有独立的文化和价值观,这可能导致在协同共育中的差异和矛盾。第一,文化和背景差异。不同家庭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和背景,这将导致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价值观念有所不同。例如,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等都会影响到家庭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第二,教育目标和方法差异。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在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家庭可能更关注个体品德培养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而幼儿园更注重知识与学术能力的培养,社会可能更重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冲突和难以协调。第三,矛盾的期望与压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存在差异,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家庭可能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幼儿园则可能对成绩和竞争有过高的要求,社区可能对标准化的评价有过高的依赖。孩子在面对差异化的期望和压力时,可能感到困惑和矛盾。第四,个体差异和多元化认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对于教育的需求和方式也存在差异。有些家庭可能更注重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有些家庭则更加开放和自由。在面对多元化的教育认知和实践时,容易导致价值观的冲突和差异。第五,教育伦理和社会责任。家园社协同共育涉及到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也可能引发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例如,一些家庭可能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幼儿园和社区则更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3.4. 资源不均衡和机会不公平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第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资源分配存在差异。一些家庭可能拥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更好的书籍、培训和学习机会,而另一些家庭则可能缺乏这些资源。相比之下,一些幼儿园可能拥有更好的师资和教学设施,而其他幼儿园则可能面临师资不足和教育设施落后的问题。社区也存在资源不均衡的情况,部分社区可能缺乏教育支持和相关活动。第二,家庭背景差异。家庭背景对孩子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家庭可能具备更好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意识,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然而,另一些家庭可能面临贫困、文化传承断层和教育知识的缺乏,孩子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第三,地域差异和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均衡还体现在地域差异和城乡差距上。一些地区面临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匮乏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显现。例如,城市的幼儿园更容易吸引优秀的教师和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而乡村地区的幼儿园则可能面临师资和设施条件的不足。第四,社会公平和多元化教育。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也与社会的公平性紧密相关。一些特定群体,如贫困家庭、少数民族、残障儿童等,缺少被关注和支持,难以享受特殊教育服务和资源配置,面临更大的教育障碍和机会不平等。

3.5. 缺乏全面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家园社协同共育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改进教育实践,促进家园社合作,评价教育成果。然而,在实践中往往缺乏全面、多维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基于单一指标的评估。现阶段的教育评估往往基于单一的指标,如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综合发展。这种单一指标的评估容易导致对孩子的能力和潜力的片面评价。第二,缺乏家庭参与的评估。传统上,幼儿园评估主要由幼儿园和教育工作者负责,而家庭的参与较少。这种情况导致教育评估的信息不全面,无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情况。第三,缺乏及时和具体的反馈。评估结果的及时性和具体性对于改进教育实践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在现实中,评估反馈往往滞后和模糊。幼儿园的评估结果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知,而家庭往往缺乏及时得到有关孩子发展的详细信息和建议。第四,缺乏协同共育的评估标准。协同共育涉及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三个主体的合作。然而,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协同共育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导致评估结果难以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协同共育的效果。第五,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不高。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于评估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社会对于评估的认可和支持程度不一致,评估结果的使用可能受到质疑。

4. 家园社协同共育的策略

4.1. 建立明确的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机制

儿童教育是一个繁杂而庞大的工程,无论是家庭、幼儿园还是社区,都无法单独完成 [2]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家园社协同共育的三个主体,每个主体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各自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边界,按照既定角色履行各自的责任,协调合作,各尽其责,避免角色混淆和责任模糊,才能使各方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如何建立明确的角色界定和责任分配机制?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教养,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还要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此外,家庭要负责孩子的健康管理,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建立紧密的联系。

其次,幼儿园负责班级管理,提供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制定学业规划和教育目标,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指导和评估,提供评估结果和反馈,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监测学生学习进展,同时还要与家长和社区共同交流、合作,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制定家园社协同共育的计划和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最后,社区负责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如文化课程、艺术活动、体育赛事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还要邀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参与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工作,通过举办教育讲座和培训活动,为家庭和幼儿园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更换地促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与此同时,社区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2.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

家园社协同共育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手段,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不仅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共同制定目标,促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和协调,而且有助于三方信息互通,共同了解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多元化的教育支持和指导,形成有机的协同共育网络,使各方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那么,如何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

第一,建立沟通渠道。首先,幼儿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线上家园沟通平台,如家长微信群、家长会、幼儿园网站、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及时向家长传达幼儿园教育理念、教育政策、重要信息、活动安排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便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和反馈。其次,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沟通会议、家长参观日等活动,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家长能够更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最后,幼儿园可以定期进行家庭走访和家访,接收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加深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第二,制定协作机制。首先,幼儿园可以制定家园协作机制,明确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并约定沟通、合作和协调的方式和频次。其次,幼儿园可以与家庭密切合作,建立家庭学习支持小组或家委会等组织,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后,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共同商讨幼儿园发展和教育改进的事宜。

第三,开展协同活动。幼儿园可以作为牵头单位,与家庭和社区共同策划和组织一些协同活动,如教育讲座、亲子游戏、社区义工活动、学生参观社区等,促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幼儿园也可以邀请社区专业人士举办讲座,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教学设计过程,增强学习体验效果。

第四,强调互动与参与。首先,幼儿园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幼儿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增加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和参与度。其次,幼儿园要注重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给予反馈,让家长感受到他们的意见被重视和采纳。此外,幼儿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以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3.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要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提供统一的方向和目标,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提升协同育人的效果,实现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而且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应该如何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第一,定义核心价值观。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可以共同明确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尊重、责任、关爱等,作为教育行为和决策的基准,并将其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幼儿园可组织教师团队开展专题研讨、教育讲座,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

第二,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可以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与家庭和社区讨论并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明确期望学生在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以便后期开展学习能力评估。

第三,推动改进和创新。幼儿园应主动关注和研究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借助各种网络社交媒体,为家庭和社区传递最新教育理念,帮助家庭改进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第四,强调全人教育。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应共同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能力,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表达意见和反馈,从而形成更加多元化和全面的教育理念。

第五,倡导家庭教育。幼儿园和社区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培训,并鼓励家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与幼儿园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合作共赢的品质。

第六,强化师资培训。幼儿园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学者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教学资源,并通过建立专业发展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经验分享,提升教师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意识,落实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4.4. 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数据库,能够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形成资源整合和互补,提高教育水平和效果,是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协同共育的重要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共建共享教育资源?

第一,加强政策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应要积极出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协同共育的政策性指导意见,为三方协同共育提供参考的依据,还要出台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的配套政策,提高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入校难、入校贵”的问题。

第二,开放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主动向家庭和社区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向家庭和社区开放,使学生能够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社区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源和社区服务,如博物馆展览、科学实验活动、体育赛事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三,发挥社区资源。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合作,共享社区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等,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幼儿园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幼儿园授课,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调研等,在生活的课堂,自然环境中进行社会启蒙教育,丰富学生的教育体验,加深学生对社区和社会的认知。社区组织也可以支持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教育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支持。

第四,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幼儿园可以借助家庭的资源,如家长的职业背景、爱好或专业知识等,邀请他们到幼儿园开展讲座或开发设计特色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增强与家庭的联系和互动。

第五,提供家庭教育支持。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家庭教育辅导课程,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社区教育、教育展览等活动,分享教育经验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需要。社区可以设立教育基金或提供教育奖学金,资助有需要的学生参与课外培训、文化活动等。

4.5. 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估机制

家园社协同共育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手段,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估机制,以便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发展情况,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反思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行教育改进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那么,如何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一,采用多元评估手段。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如考试、测评、作业、课堂观察、项目成果等。这样的多元评估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提供个性化评估和反馈。幼儿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这意味着评估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而不仅仅是笼统的等级评价。

第三,邀请家庭参与评估。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参与者,可以参与学生的评估过程。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观察和评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并相互交流评估结果,共同制定提升计划和措施。

第四,培养学生自我评估能力。幼儿园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的能力。通过教育引导和培训,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果,进而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五,加强教师专业评估。幼儿园可以加强教师的专业评估和发展,确保教师能够科学、客观地进行学生成绩和综合素养的评估。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能够提高他们在评估方面的专业能力。

第六,合作共建评估指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可以共同商讨并建立评估指标,形成共识,促进教育目标的统一和协同,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要品质。

5. 结束语

家园社协同共育与儿童的早期发展息息相关。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各个教育主体的合作与协同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促进儿童的早期发展。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三个教育主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深化线上线下协作和沟通机制,相互理解和支持,并采用教育技术工具和手段,共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教育资源,从多方面评估教育效果,才能形成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前提,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协同共育人格局,同时,三方相互信任,携手互助,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支持与资源,才能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文章引用

李志梅,陈喜华. 家园社协同共育儿童的困境与策略
The Dilemma and Strategies of Collaborative Parenting among Families,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for Children[J]. 教育进展, 2023, 13(11): 8734-874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11349

参考文献

  1. 1. 教育部.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知(教基厅函 46号)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112/t20211214_587194.html, 2021-12-07

  2. 2. 教育部.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 7号)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 2023-01-13.

  3. 3. 李梦琪, 李姗泽. 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40年: 回溯与展望[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8): 42-59.

  4. 4. Henrich, C.C. and Gadaire, D.M. (2008) Head Start and Parent Involvement. Infants &Young Children, 21, 56-69. https://doi.org/10.1097/01.IYC.0000306373.48038.e6

  5. 5. 李妙兰. 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问题及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34): 1-2.

  6. 6. 席春媛, 任丽欣. 家园社区协同质量现状、类别及其与幼儿发展的关联[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4): 57-68.

  7.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