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ute Settlement
Vol. 09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72677 , 6 pages
10.12677/DS.2023.95339

高校普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刘学强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3年8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9日

摘要

近年来,高校电信诈骗、校园裸贷、暴力犯罪等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频发,暴露出高校大学生虽然文化素养较高,但由于社会阅历和法律知识的欠缺,往往无法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强化普法队伍建设、更新普法教材教案、进一步拓展高校普法的广度和深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高校普法的难点入手,积极探索高效、创新、生动的普法内容和形式,以期望能推动大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提升、依法治校的推进以及依法治国的推动。

关键词

依法治校,高校普法,难点,对策

Research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w Popula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eqiang Liu

Law Schoo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Received: Aug. 13th, 2023; accepted: Sep. 6th, 2023; published: Sep. 19th, 202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frequent incidents of infringement of students’ rights and interest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 campus naked loans, and violent crimes, which have exposed that although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gh cultural literacy, they are often unable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a mixed society due to their lack of social experience and legal knowledge.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w popularization teams, update law popularization textbooks and teaching plans, and further exp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law popula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difficulties of law popula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ctively explore efficient, innovative and vivid content and forms of law popularization, hop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promotion of gover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law, and the promotion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Keywords:Governing the School According to Law, University-Law Popularization, Difficult Point, Countermeasur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法治宣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传播行为,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普法作为法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个人、学校、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工作,它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是为了让法律成为每一个人的信仰,正如美国学者伯尔曼所说的那样:“如果法律不能被信仰,那么它将形同虚设”。高校普法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更是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传和教育相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实践活动之中,在依法维权、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 高校普法的现实意义

2.1. 高校普法增强个人法治意识

虽然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积淀,但由于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恋爱问题、学业压力等问题,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精神面貌不佳。同时,价值观歪曲的小说、泛滥的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的影视文学作品,使三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群体经常模仿学习,再加上法律知识的欠缺,大学生犯罪数量程逐年上升态势 [1] 。

大学生犯罪主体不断扩大,受侵害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从大专生扩大到名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呈现出不断高层次化的特点。一系列的大学生犯罪案例更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大学时期正是三观确立的重要时期,高校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树立法治信仰、普及法律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被侵害案件的发生。

2.2. 高校普法促进依法治校

当前,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人治”思想,高校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第一,消费侵权。主要表现为对学校内部消费品进行虚假宣传、强迫消费、垄断销售、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第二,勤工助学、实习侵权。学校为了创收,接受企业给付的财物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免费且高强度的劳动,学生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第三,管理侵权。高校学生因在校住宿、学籍管理、纪律处分、学位学历授予、后勤服务保障等问题与校方发生矛盾纠纷时,大学生群体作为弱势方不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依法治校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要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校务公开、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工作体系 [2] 。高校普法与依法治校是相互促进的,依法治校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减少高校在普法过程中的困难,而高校普法也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依法治校,形成良性循环。

2.3. 高校普法促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的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法治蓝图;2021年,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决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对“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 [3] 。上述一系列的会议和举措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稳步推进。全民普法作为全民守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长期坚持,高校普法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一环,必须不断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高校要充分运用人才资源、学术资源、科研资源赋能法治宣传教育,助力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奉法者强,则国强”,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所以要努力培养高校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以个体法治素质之提升,促进全面依法治国之推进。

3. 高校普法的难点所在

普法进高校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普法队伍、高校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当前各高校普法宣传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普法建设理论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指导高校法律实践,普法建设实践没有创新成果,无法推进普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只有从高校普法的难点入手,才能对症下药、因情施策,解决长期以来高校普法的困境。

3.1.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普法参与度不高

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普法参与度不高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在笔者对一千名非政法类普通高校的非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显示:在规定的时间内,58.8%的大学生可以说出三个以内法律专业术语;35.2%的大学生可以说出五个以上法律专业术语;而能说出十个以上法律专业术语的大学生仅有5.3%;在大学期间遇到过侵权行为的比率为82.8%,而其中通过法律手段成功维权保护了自身合法权益的比率仅为23.6%,很多人在被侵权后都陷于无相关法律知识、无有效救济手段、无精力持续维权的困境之中,最终只能放弃维权,使自己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

同时,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对学生活动的选择性更强,这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兴趣来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学校的普法宣讲和法律宣传往往抱着猎奇的心态进行参与。与此同时,如果普法教育不接地气、不贴近生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参与,普法参与度大打折扣。

3.2. 普法队伍专业性不强、水平不高

政法类高校的学生一般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较高,而非政法类高校虽然很多也开设了法学院,但法学教育多局限于学院内部,其他学院的同学难以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律熏陶。有的学校虽然有专门的普法队伍,但是这些人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案件的实践程度往往不尽人意,对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一知半解 [4] ,不仅不能解决这些学生的疑难问题,而且出具错误的法律意见和法律解答,给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这样的普法会极大损害法律的权威,使普法人员丧失可信赖力。

同时,高校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部分思政课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在法律知识教学、法律文化传播等方面难免存在照本宣科、不够专业等问题。而一些学校的后勤人员、行政人员、安保人员理应充当法律和规则的践行者、宣传者,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会带头破坏法治,无视规则,给高校治理带来困难。

3.3. 高校普法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高校普法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受众群体的需求,努力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普法产品,达到普法教育与个体需要的“供需平衡”。高校普法由前期内容形式确定,中期普法活动展开,后期的经验教训总结三个环节构成。而当前高校普法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固化、内容枯燥乏味、手段陈旧老套、时间短暂不连贯、事后不总结不消化等诸多问题。

在形式上,当前高校在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时,多以会议发文学习、布置各种横幅、派发普法宣传单、电子屏幕展示、组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在内容上,以法条为表现形式的法律规范显得教条枯燥,普法宣传内容年复一年不曾有大的变化,不能与当前的热点话题联系起来,普法活动显得生硬枯燥、味同嚼蜡;在时间上,普法活动具有短暂性,长则三五天,短则一天,一旦所要普法的节日度过,宣传也就被抛诸脑后,而法律知识的接受与消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过于短暂,效果必然不佳。

3.4. 高校的法律教材陈旧、课时有限

当前高校适用于全体学生的法律教材仅仅是一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5年之前,高校大学生课堂法制教育由《法律基础》课来承担,2005年之后为适应高校改革,中共中央宣传部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整合。课时合并导致课时减少,该课程的六个章节中,只有最后一章是法治内容,名称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仅仅是六分之一的内容却涉及近七个部门法、一百多个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上千个法律条文。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内容更加庞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5] 。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法律规范修改频繁,法律教材难以适应法律规范的修改,导致教材往往出现过时、落后、陈旧的特点,非常不利于法治建设和普法宣传。

4. 高校普法难点的应对策略

4.1. 围绕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普法参与度

高校普法必须以学生为根本,一是要增强大学生遵法守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的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6] ;二要增强规则程序意识,大学生要发自内心地以规则和程序为自己的行动准绳,做到懂规矩、遵规则、依程序,守红线、明底线;三要增强权利义务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内在动力,是立法的直接依据,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大学生要合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高校普法同时要走好学生这条“群众路线”,要依托课堂教学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律信仰教育,充分利用启发式、互动式为一体的案例教学法、答疑教学法来吸引学生,要注重课堂法治教育的诙谐幽默、新颖奇特、提问互动,不能“简单的说教”和“填鸭式教学”,要注重宣传形式的趣味性、多样性、灵活性,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普法参与度。

4.2. 依靠团队,强化队伍专业性、素质能力建设

高校普法首先要建立一支以教师,尤其是以法学教师为主体的普法团队,法学教师的普法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水平较高,而且能够立足我国国情,是最佳的普法主体。二是要依托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法律援助机构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普法活动,要打造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健康向上的精品文娱普法活动。第三,要不断加强非专业普法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高校宿管勤务人员、安保服务人员、行政工作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 [7] ,一方面保证其工作时的合规性,另一方面多方位充实高校普法力量。

高校普法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普法队伍,要保证充足的课时量,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充实普法队伍,建立培训、激励制度。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业务素质能力,确保普法工作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硬、责任担当过硬、纪律作风过硬。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普法工作队伍,为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3. 创新方法,不断更新普法内容、改进普法形式

一方面,发传单、拉横幅、贴标语、会议学习、电子屏幕展示、组织讲座报告会等传统的普法阵地不可以轻言放弃,这些传统的方式有其优点所在 [8] ,但应该对其进行优化升级、扬长避短,比如传单要细致精美,横幅要吸引眼球,标语要通俗易懂,会议要重点明确,讲座要诙谐幽默,将传统普法内容与其他有利因素结合起来,这样的普法宣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开辟新的普法阵地,第一,善用网络数字媒体,可以将普法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微电影、漫画、歌曲、表情包等深入浅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进行传播,可以充分利用庭审直播网、裁判文书公开网、学习强国APP等网站软件进行普法教育宣传,探索“互联网 + 普法”模式;第二,充分结合表演型普法、竞技型普法等普法形式,比如:普法相声、普法短剧、普法辩论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寓教于乐、寓学于案 [9] 。第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充分利用AI技术的精确理解、智能学习、语言处理、快速检索等功能,能够给普法工作带来意外之喜。

4.4. 紧盯教材,更新法律教材、补充法律课时

法律是国之重器,法律教材的编写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针对当前《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对法律知识的表述较为浅显,不深入、不专业等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同时,教师必须把普法教育与爱国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不仅德才兼备,而且懂法守法 [10] 。

完善普法宣传教育,要适当增加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学时,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单独剥离出来,由法学教师进行教学,采用单独授课、单独考核、单独反馈的教学机制,提高法律教学的效果。要努力寻找方法化解“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采用大胆增补删减,重构教材内容等方法。这样才能变课时少、内容多的被动局面为效率高、效果好的主动局面。

5. 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高校普法是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和权益保障的重要途径,是高校与社会的一次法治理念交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鲜明体现。高校普法在促进大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提高、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的推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紧盯高校普法的难点和困境,对症下药、因情施策。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决心从建设法治校园出发,助力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高校学子的一份力量。

文章引用

刘学强. 高校普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w Popula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争议解决, 2023, 09(05): 2485-2490. https://doi.org/10.12677/DS.2023.95339

参考文献

  1. 1. 刘川生.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J]. 前线, 2014(12): 13-15.

  2. 2. 邓多文. 高校学生普法转型: 从传授知识到培育价值[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4(4): 45-57.

  3. 3. 郭姗姗. “八五”普法期间高校普法宣传教育举措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 2022(4): 23-25.

  4. 4. 马梦驰. 法治中国视域下高校普法教育“44”共建模式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14): 13-16.

  5. 5.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3/s5933/201212/t20121203_146831.html, 2012-12-03.

  6. 6. 刘成. 加强高校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4(2): 107-111.

  7. 7. 闫喜安. 关于做好高校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4(10): 77-78.

  8. 8. 高发亮, 荣利. 高校积极推进大学生普法教育工作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17): 103-104.

  9. 9. 钟俊. 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6(1): 13-15.

  10. 10. 王永萍. 大学生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 人民论坛, 2013(14): 90-9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