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239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7737

传播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路径探究

陈海燕

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池州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4日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对提升大学生自主规划意识、职业规划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课程建设不够系统全面、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甚微。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以“5W”理论为指导,分析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知识、技能的人际传播过程。文章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探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传播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Haiyan Ch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izhou University, Chizhou Anhui

Received: Jun. 16th, 2023; accepted: Jul. 14th, 2023; published: Jul. 24th, 2023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planning awareness,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some student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not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nd the teaching staff is relatively weak, which makes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very littl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and guided by the “5W”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 is a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factors such as communicators, audiences, communi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and optimize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Keywords:Communication Studie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在京举行“办实事见实效”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王辉司长通报了2021年高校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2022年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可见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稳定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不断,互联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 传播学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1. 传播的概念及含义

汉语“传播”一词最早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Communication是个名词,其含义不下十几种,包括“通讯”、“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等。我们基本可以了解,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1] 我们不妨将“传播”的定义概括为:传播者通过传播符号和工具向受众传播信息、知识、思想等行为。 [2]

2.2. 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是信息传播的过程

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传播活动是一个有规律和共性的过程,考察从传播者到传播对象的一系列环节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对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和要素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加以组合进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主要有: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渠道(l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播者)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即受众)传播各种知识和求职技能(传播内容)的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的信息传播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看作是授课教师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线上课堂传播给学生的过程,以期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切实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剖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受众),运用“互联网 + 教育”的教学手段,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要素进行优化,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

Figure 1. Basic schema of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图1. 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3. 传播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传播者: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教师,是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学生求职应变技能的重要力量,是课堂教学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理论修养、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传播过程的质量和效果有直接影响。虽然各大高校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起一支具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多由“半路出家”的学生辅导员或学生办公室行政人员来进行兼职教学。还有一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就业,缺乏在社会中求职的实战经验,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明确,脱离了市场需求,多是照搬照抄或是纯理论灌输。这样的教师团队,既没有专业的理论素养,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明显存在不足。当前,高校职业规划教师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很难达到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3]

3.2. 传播内容: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现在校园的大学生多是“00后”。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互联网也塑造了当代大学生使其有其鲜明的特点,思维更加灵活,喜欢追求潮流和创新,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相比于其他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注重学生实践和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规划意识,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促使大学合理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存在诸多不足,陈旧的教学案例,基础理论知识的堆砌,老套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脱离了社会环境因素更无法满足“00”后大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制定的课程考核方式固定单一,有时仅仅依靠学生撰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或是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对学生进行期末打分,学生为图省事,照搬照抄,暴露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重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3.3. 传播渠道:信息化教学程度低

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公共课程已经应用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慕课、学习通等多种平台对课堂教学不足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但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仍规行矩步地通过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或讲座形式进行,缺乏其他的教学途径。从这门课的性质来讲,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求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了解市场的需求设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将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市场上的职业岗位和应聘要求,激发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4. 受众: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规划能力是大学生有效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保障。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认知不清晰,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能力缺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就被灌输“大学就轻松了”的错误理念,导致他们认为进入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拿到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任何设想和规划,甚至出现沉迷于游戏,丧失斗志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因此,他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不重要,甚至没有开设的必要。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知,所制定的职业目标不切实际,幻想一夜暴富。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紧张感,“慢”就业、“懒”就业越来越成为学生轻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由,只是因为学分和毕业要求不得不上职业生涯规划课,不积极准备、不认真对待、不思考自身定位,自然无法从课堂中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职业生涯规划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3.5. 传播效果:教学过程缺少反馈

反馈是指受众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是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传播者只有获得受众的实时反馈,才能了解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对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优化传播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传播过程也是如此。上文已经提到,由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教师队伍尚未成型,学生思想上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学生不会将自身的需求以及现实中的求职问题和困境反馈到教师,这是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普遍存在缺乏反馈机制的现象。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反馈渠道,就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职业发展决策等。但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并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主,有时还会出现与传播者意图相反的结果。

结合前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从传播者发出信息到传播对象接受信息,中间存在着传播渠道、传播时间、传播情境等诸多的环节和因素,这些因素对预期传播效果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传播活动的效果,就需要深入剖析各个环节,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4.1. 传播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传播者不但掌握着传播工具和手段,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取舍选择,对传播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还包括管理、法律、创业、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教师想要在课堂上教好学生,实现教学目标,自身首先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具备不同的专业特长,注重教学活动的参与性,而不是只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的,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在言传身教中培养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热情。

4.2. 传播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部已经设置好了教学大纲,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依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因材施教,既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又兼顾学生不同个体的需求,及时更新课件和案例库,从而满足学生的教学期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4.3. 传播渠道: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融合,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空前便利,为学生共享更多优质课件内容、职业选择、求职经验等奠定了现实基础。因此要充分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媒体平台推送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知识,如自我分析、职业分析,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为学生进行系统的梳理,让学生熟悉掌握和运用各种理论,帮助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和职业要求,达到“知己知彼”的要求。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知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模拟教学,互换身份,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这样既能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同时,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上增加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考公、考研与就业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求职应聘的法律案例展开深入分析,提高学生防范虚假招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4.4. 受众:加强大学生心理研究

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较以前的大学生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自我意识较强、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厌倦教师纯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肤浅认识。他们希望通过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应对市场挑战。因此授课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研究,分调研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和最向往的职业岗位,针对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来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更能抓住学生的“胃”,提高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4.5. 传播效果:强化反馈环节作用

反馈“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不存在反馈,或者迟迟不作出反馈,或反馈微弱的话……那么,这种局面就会引起传播者的疑惑和不安,并会使传播对象感到失望,有时在传播对象中会产生对立情绪” [4] 。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反馈往往被教学评价代替,或是在教学期中工作检查中召开学生做谈话进行简单的了解,这都不足以表明真正的教学反馈。良好的教学传播效果需要传播者(教师)和受众(学生)之间必须及时进行沟通,不断改进,优化教学策略,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作为传播主体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及时接收受众的反馈,形成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良性有效互动,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传播水平(教学能力),还能促进传播效果的积极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老套的教学手段,建立多种反馈渠道,构建沟通模式,对教学内容适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

5. 结语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传播学的“5W”理论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加强大学生心理研究、强化反馈环节作用。更重要的是高校要不断优化该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团队,深入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池州学院2021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传播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21XJYXM27)。

文章引用

陈海燕. 传播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J]. 教育进展, 2023, 13(07): 4686-469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37

参考文献

  1.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第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 2. 朱广正.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改革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 11(1): 82-83+118.

  3. 3. 梁建春. 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路径中国成人教育, 2017(24): 84-85.

  4. 4. 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 传播学概论[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 5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