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9242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7738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朱鋆莎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4日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对现如今的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基本的概述,再从国家政策性文件以及英语学习本身具有特殊性来阐述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必要性;根据笔者的见习所得以及文献研究总结出了现在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跨文化交际对英语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将跨文化交际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首先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英语专业水平,有效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优化跨文化交际教学方式并且鼓励学生多正确接触西方文化,最后要重视中国的本土文化并且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中学英语,教学探究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Yunsha Zh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n. 16th, 2023; accepted: Jul. 14th, 2023; published: Jul. 24th, 202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nowadays. This paper first gives a basic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policy documents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English learning itself; Based on the author’s prob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When teachers app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they need to first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and English professional level, effectively enrich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contact western culture. Finally, they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China’s local culture and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communication level.

Key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交流,其本质是不同观点、思想和价值体系之间的碰撞,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都需要适应和调整各自的文化认知。这种认知和文化的互动形成了不同文化群体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交际的一个主要渠道——语言上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理解上存在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版本。狭义版本主要指与大众传播有关的文化因素及相关问题。广义版本则涵盖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方面。目前,一般而言,人们通常采用广义的版本来理解跨文化交际。

许多学者对这一概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Samovar和Porter于1999年提出: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互动 [1] 。Lustig和Koester在2003年提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定义:跨文化交际是一个象征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建立共享的意义。通常情况下,当重大的文化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解释和期望,从而阻碍了沟通时,跨文化交际就会发生 [2] 。Jandt在2004年进一步扩展了这个定义,表示跨文化交际不仅存在于不同文化个体的交流中,也存在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中 [3] 。当跨文化交际学传入我国后,著名外语教育家胡文仲教授根据众多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4]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跨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以及外语教学等多个领域。尽管人类学家早就注意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但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交流的系统研究还是在60年代才开始展开的。

2. 跨文化交际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1. 源于国家政策性文件要求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文化意识作出了更加明确的定义,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5]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提高文明素养、涵养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阅读简单的语文内容,获取并总结中外文化信息,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及其多样性和差异性,并能根据理解和比较做出明智的判断;学生也应该具备描述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以及认同中华文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国际化的视野并具备比较和判断不同文化的基本能力。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在教学策略中应该体现交际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各种交际场景,并通过大量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技能训练阶段,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语言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按照一定的侧重原则来实施。

2.2. 源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

由于在学习外语时我们处于非本族语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缺乏语言学习所必要的环境,据科学研究发现英文的语言功能区更加靠近听力区,因此学习英文就该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笔者在进行了两年的教学见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学生们往往缺乏语言学习所必要的环境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尽力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将英语教学融入文化背景之中。

作为英语初学者,他们所享有的外语相关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度又不够高,容易使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的接受与理解程度受限,使英语学习等同于纯语法、纯考题的学习体验,从而干扰语言学习应有的效果。希望通过笔者本次的探究能够从观念上,实现文化先导,引导学生们在“玩”中学,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思考和做事的意识与能力,而不流于语法知识和应试技巧。

3.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3.1. 过于重视语言理论知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来教授学生英语语法规则、语言组织和表达技能等知识。但在授课过程中,他们很少提到英语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导致学生缺乏对英语的文化了解。此外,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常常被安排在课后,他们很难在学校中锻炼英语交流的技能,也无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面临困难,从而无法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英语知识的跨文化背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丰富文化元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语言实践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3.2. 英语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标准化的英语教材,基于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教学形式通常以讲授为主,偶尔会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练习以展示对英语的理解。但是,此种方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难以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6] 。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练习词汇和句型,往往以形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却未深入探讨英语单词和短语背后的西方文化知识。例如,在教授“Thames”这个词汇时,教师强调了发音,未对Thames这个标志性地点的历史文化及作用进行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对语言和文化的了解,无法深入探究Thames的重要性。课堂笔记显示,在介绍英国菜“fish and chips”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然而,课后调查显示学生对英国食物很感兴趣,但教师未详细介绍该食物且压缩了跨文化知识的教授,未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此外,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未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在讨论圣诞节时,教师设计了对话活动,让学生使用所学单词和短语进行对话,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而,教师并未解释其中的文化背景,使得学生缺乏体验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差异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浮于表面,学生错失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机会。

3.3. 英语交流氛围不足

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忽略了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而且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从而难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也造成了影响。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建议,以提高中学英语教育的质量。

4. 运用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4.1.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英语语言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此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创造适合学生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练习、阅读和写作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只学习语言文字本身,而不学习了解其文化,便很难完全掌握并运用目标语言。文化规则制约着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要使学生真正习得语言,将与目标语言相关的文化导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其必要性。

4.2.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通过将跨文化交际渗透入中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者们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阐述了Krashen在其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的情感过滤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语言文化的建议 [7] 。通过注重文化教育,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适度控制焦虑感,可以减缓学生的情感过滤作用,提高学生习得英语语言的效果。这也意味着,教育传统的侧重点仅仅是语言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英语教学需要,必须注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效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3. 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所学语言

根据图式理论,学习者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来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并通过发现不同和冲突时,调整图式、产生“文化多面性”,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由此可见,教授语言不能仅仅关注语言结构,还需注重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

4.4. 能够有效“习得”目标语言文化。

胡文仲、高一虹(1997)指出:母语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同样道理,其它文化也可习得。学习不同语言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学习所学语言的文化 [8] 。文化的习得通常是隐性的,而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够相当程度地获取文化知识。对于那些不生活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学习者来说,有意识地学习异民族文化格外重要。这种有意识的学习,能够补充、整合、深化文化信息,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5.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5.1. 有效丰富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需要避免被教材所限制。因此,教师应在开展英语教学前充实相关教学资料,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实践意义强且实效明显的教学素材,科学改进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并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英语课程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改变对传统英语文化的先入之见,扩展他们的学习视野,提升他们的英语文化认知水平。例如,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文化非常直白。为了改变这种认知思维,教师可以选用威廉·巴特勒·叶芝著名的英文诗歌《当你老了》作为教学素材,在英语课程中进行赏析。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改变他们对英语文化的片面理解,增加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提高英语文化水平,并协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对英语文化内在认知和思想,然后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有关西方文化的解读,并与中华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促使学生转变其内在思想和概念,更新文化认知观念,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5.2. 优化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方式

进入学校后,初中生的思维开始从对特定事物的依赖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阶段,可以通过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初中生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其接受与感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英语语言文化提供了前提和重要保障。

方法一:巧用warming-up环节,导入语言文化知识。每节课前都安排3~5分钟左右的教学“热身”环节,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歌、歌曲或视频短片等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们传递语言文化信息。如圣诞节来临之际,即可通过短片简介该节日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国家人民如何庆祝节日,包括衣、食以及活动的特点等;对于高年段的学生,也可让学生们事先查阅简单的词汇,辅以图片等,拓展文化知识。

方法二:会话中感知与体验文化。语言类课堂离不开对话,而如何对话交际的文化知识即可借此导入。如与人见面时,如何打招呼问候,与中国人习惯的Where are you going?相对,英语语言国家的人更多地使用Hello!Hi!互致问候。又如打电话的礼仪等,可由师生、生生对话的形式,展开会话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导入文化,直观而简洁,又能切实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方法三:在情境中表演。根据教师所创设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目标语言 [9] 。学生则需要根据特定文化环境的需要,扮演一个真实的角色,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教师直观而又生动地导入英语语言文化,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们语言交际和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方法四:小组讨论。教师作为组织者,将学生群体分成若干小组,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推进一个实际学习问题的解决,并激发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如,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差异之主题讨论。学生讨论并记录结果,以报告或小报的形式呈现讨论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巩固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关注文化的无痕渗透,即将各种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无痕落实于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所学语言思考的语言思维能力。如在教授新词汇basketball一词时,可以结合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开展,运用拆词法,说说词汇如何合成,讲一讲篮球的由来与发展,最早是将球投入放置在地上的篮子中而得名,进而有了后续的演变发展。这样一来,既能使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又能无痕渗透语言文化知识。

5.3. 建立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桥梁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外国文化时,应当注重本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只有在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充分融合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本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将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土文化,并通过与英语语言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同时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其相关文化背景、历史、文学等方面,通过演讲、阅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学习本土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总之,教师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并将外国文化合理地融入其中,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了解本土的交际文化,再对外国的交际文化进行学习。如此既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对学生以后合作交流能力的增强产生重要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使用汉语授课或者汉英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渗透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尽可能使用全英文教学方式,这对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文化极为有利,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够推动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

6. 结语

就实际情况来看,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英语学习水平,保障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若想将跨文化交际有效运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就需要遵循相应的文化渗透原则,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运用的有效性。

文章引用

朱鋆莎.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J]. 教育进展, 2023, 13(07): 4692-469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738

参考文献

  1. 1. Samovar, L.A., et al. (200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2. 2. Lustig, M.W. and Koester, J. (2007) The Nature of Cultural Identity.

  3. 3. Jandt, F.E. (2004)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age Publication, California.

  4. 4.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5.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6. 6. 蒋双华.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海外英语(下), 2018(10): 216-217.

  7. 7. 李志敏. 以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7): 167, 169.

  8. 8. 胡文仲, 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9. 9. 王小菊. 浅析情景背诵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J].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3): 274-27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