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1  No. 05 ( 2021 ), Article ID: 45123 , 11 pages
10.12677/SD.2021.115074

基于物元模型下的冰雪特色文化城市 旅游承载力研究

刘力玮1,2,陶李雪1,2

1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创新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收稿日期:2021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21年9月2日;发布日期:2021年9月9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近几年来,哈尔滨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哈尔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城市旅游承载力细分为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维度,采用熵值法和物元分析模型对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清晰地显示了近年来各指标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出了近几年各环境承载力都在降低的结论,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熵值法,物元模型

Study on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Ice and Snow Culture Cities Based on Matter-Element Model

Liwei Liu1,2, Lixue Tao1,2

1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2Institute of Publ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Jul. 30th, 2021; accepted: Sep. 2nd, 2021; published: Sep. 9th, 2021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prospe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ontinues to improve. In recent years, Harbin has vigorously developed tourism,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carrying capacity has emerg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arbin, this article subdivides city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into four dimension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and matter-element analysis model to calcul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Harbin city tourism.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e changes of the indicators in recent year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each environment is de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Harbin City,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Entropy Method, Matter-Element Model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以“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哈尔滨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1]。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冰雪旅游城市,哈尔滨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久负盛名的冰雪文化,被人们称为“冰城”,可见冰雪旅游在哈尔滨旅游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哈尔滨市拥有冰雪大世界、太阳岛、融创冰雪乐园、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等一系列的优质冰雪旅游景区。在过去10年间,哈尔滨旅游业以19%的环比增长速度保持增长,据哈尔滨文广旅游局公开数据显示,仅2019年春节期间,冰雪大世界累计接待游客高达19.5万人次,收入近5365万元;太阳岛累计接待游客5.1万人次,收入近544万元;融创冰雪乐园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收入近299万元;呼兰河口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近303万元。与相邻省份对比,哈尔滨在全国冰雪旅游市场中也占据主导地位,对比结果如图1图2所示:

Figure 1.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to popular attractions in Harbin and Shenyang in 2019

图1. 2019年哈尔滨与沈阳热门景点游客人数对比

Figure 2. Revenue comparison of popular scenic spots in Harbin and Shenyang in 2019

图2. 2019年哈尔滨与沈阳热门景点收入对比

由此可见,哈尔滨以冰雪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市场发展程度及景区受欢迎程度均在全国旅游城市前列 [3],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游客满意度下降、现有设施无法支撑高速发展的冰雪旅游产业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哈尔滨冰雪旅游承载力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冰城旅游发展现状

作为冰城的哈尔滨地处北纬45℃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长夏季短,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15℃左右,降雪量较大、雪质优良、积雪深度为0.5 m~1.5 m,雪期长约100~150天,地面积雪20 cm左右,山区积雪可达到150 cm [4]。基于天然气候优势,哈尔滨创造了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成世界四大冰雪节的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每年都会持续两个月左右,而其他三地由于气候问题举办时间均不超过10天。冬季来哈尔滨游玩的人居多,因为哈尔滨有形形色色、随处可见的冰雕,兼欧陆文化于一体的建筑更是数不胜数。想深度感受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人们最不能错过的一个景点就是著名的冰雪大世界,它代表着世界冰雪艺术的最高水平,每年的冰雪大世界都会承接大型的国际性冰雕赛事。自1999年冰雪大世界第一届“千年庆典”游园会开展以来,哈尔滨已经开展了二十一届游园会,每一届游园会都会有全新的主题和随主题变幻的冰雕建筑,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5]。游园会每年接待世界游客均超过百万人次,据统计,第二十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自2018年12月23日开始营业以来,共计营业57天,接待游客105.23万人次,12月31日创造单日游客接待最高峰5.57万人的历史记录,为哈尔滨旅游总收入创下佳绩。

除了特色的冰雪文化外,因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才使得哈尔滨能够长足发展 [6]。近年来,哈尔滨冰雪旅游业发展迅速,据哈尔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哈尔滨整体旅游业保持18.9%的速度稳步增长。但随着人们思想的更新和物质条件的提高,哈尔滨的旅游环境逐渐“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旅游中出现的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利于哈尔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指标体系构建

哈尔滨市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其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是有限制的,超量的旅客访问势必会对哈尔滨旅游资源造成破坏 [7]。近些年五一黄金周、国庆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常常出现“上山看屁股,下山看脑勺”的旅游情景,这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非常大,既不利于哈尔滨市旅游品牌建设,也不利于哈尔滨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8]。旅游承载力评价中的指标是结合哈尔滨市特点构建了本文研究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旅游资源是支撑城市旅游的重要因素,并且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发展和景区生态对城市旅游有支撑作用,故本文选择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四个指标作为评价城市旅游承载力水平的一级指标体系。从四个一级指标评价结果综合得到最终的承载力水平测算结果,进而对哈尔滨旅游承载力进行总体评价 [9]。

Figure 3. The indicator system

图3. 指标体系

4. 哈尔滨旅游承载力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哈尔滨市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哈尔滨市旅游局官网、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网络公开数据库。其中四星级及以上酒店个数、星级饭店是通过政府每年公布哈尔滨星级酒店名单进行筛选得来;旅游资源品位度、旅游资源规模两个指标分别以国家4A级以上景区数量和A级景区数量来表示,是通过网络数据统计得来 [10];旅游资源知名度指标是使用多个综合旅游软件评分“旅游城市排名”,根据多个旅游软件统计结果取均值得来。本文选择的数据为哈尔滨市在2007年~2018年的实证数据,数据在采集过程中没有出现空值和无效值,即本文数据是有效的 [11]。

4.2. 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熵值法作为对不确定性因素测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在具有截面数据指标权重的计算中 [12]。本文使用熵值法对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指标的离散程度进行计算,指标的信息量越小则表示该指标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越大,即该指标权重越大,然后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客观的横纵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其权重。具体如下:

1) 选取哈尔滨市2007年~2018年的25个旅游承载力水平评价指标,使用 α i j 表示哈尔滨第i年份第j个指标的数值,最终可以得到如下决策矩阵Z:

Z = [ α 11 α 12 α 1 m α 21 α 22 α i j α n 1 α n 2 α n m ] (1)

其中 i = 1 , 2 , , m j = 1 , 2 , , n ,其中m表示指 标数量,n表示年份数量。

2) 每个方案的贡献总量 B j 可以表示为:

B j = K i j m P i j L N ( P i j ) (2)

其中 P i j = α i j / i j m α i j 表示j个属性下第i个方案的贡献度; K = 1 / ln ( n )

3) 确定熵值冗余度 C j 为:

C j = 1 B j (3)

4) 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W j

W j = C j / j = 1 n C j (4)

本文选取哈尔滨市25个旅游承载力指标,对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测度 [13],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从一级指标的权重对比可以看出,权重较大的为社会环境(0.3241)和经济环境(0.2827),说明对哈尔滨市居民心理承载量、城市接纳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能够正向影响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排名第三的一级指标是资源环境(0.2276),说明哈尔滨市的旅游资源体量和吸引力正向影响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影响最小的一级指标为生态环境(0.1656),说明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短时间内尚不是影响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二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为工业废物处理率(0.0629),说明城市旅游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会正向影响景区的生态环境;排名第二位的权重指标为客运总量(0.0505),说明运输能力能够正向影响旅游承载力水平,这也体现了目前中国旅游行业出行的位移供需不均衡的现状;排名第三位的权重指标为城镇恩格尔系数(0.0452),说明城市的富裕水平对旅游承载力存在正向影响,也表示城市的经济水平对旅游承载力正向影响作用;排名第四位的指标为旅游资源品味度(0.0441),说明旅游资源的优质水平代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正向影响哈尔滨市旅游承载力;其他影响较大的二级指标还包括旅游总收入占全年生产总值比重(0.0434)、旅游总收入(0.0423)、入境旅游外汇收入(0.0412)、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0.0408)、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0.04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0.0402)。影响最小的指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326),这是因为总体来说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平均处于一般水平,该因素波动较小导致其对城市旅游承载力正向影响效果较小 [14]。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Calculation results of index weight

表1.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3. 基于物元模型测算哈尔滨旅游承载力

物元分析作为探讨对不相容问题求解的重要方法,其在旅游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目前尚未被推广。但是物元模型不仅仅是对数量关系迭代,而是通过对主系统和主条件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采取系统物元变换、结构变换等方法使得不相容问题之间相互兼容。本文研究影响旅游承载力的各因素,这些因素又被大致划分为主要的生态、经济、资源、社会四大系统,四大系统互不相容,但通过物元分析找出规律,化不相容为相容是研究重点,且文章采用不同于普遍运用的物元分析“关联度”、“贴近度”等方法,通过计算物元分析结果,用图表直观地呈现出近几年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物元模型计算过程如下:

1) 以研究对象的名称(N)、特征(F)和量值(V)组成的描述事物的基本元,即是物元分析中的物元,而由于被研究实物的特征指标维度往往不止一个,用n表示特殊数量,则该物元被称为n维物元。

P i = | P F 1 X 1 F 1 X 1 F 1 X 1 | (5)

2) 根据物元系统构成,可以得到物元模型如下:

P f = ( N f , F f i , V f i ) = | N f F f 1 V f 1 F f 2 V f 2 F f n V f n | (6)

其中, V f i 表示 N f 的度量值,表示第f个子系统第i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3) 构建经典域物元矩阵 P f i

P f i = ( N f j , F f j , V f j ) | N f j F f 1 a f j 1 , b f j 1 F f 2 a f j 2 , b f j 2 F f n a f j n , b f j n | (7)

其中, j = 1 , 2 , 3 , , n N f j 表示第f个子系统的第j个评价等级; F f 1 表示经典域。

4) 可以得到第f个子系统节域物元矩阵:

P f i = | N f r F f 1 V r 1 F f 2 V r 2 F f n V r n | = | N f r F f 1 a f r 1 , b f r 1 F f 2 a f r 2 , b f r 2 F f n a f r n , b f r n | (8)

其中 P f i 表示节域物元, V r n 表示对应特征值的量值范围,r表示研究对象第f个子系统的整体等级。

物元分析结果代表承载力大小,目前学术界对承载力水平区间的预警状态进行了区分,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承载力水平小于0.4表示旅游承载力水平处于一般以下状态,承载力水平处于0.4至0.6之间表示旅游承载力水平处于一般状态,承载力水平处于0.6以上表示承载力水平处于一般状态以上。

Table 2. Warning level of bearing capacity

表2. 承载力预警水平

为了进一步对哈尔滨市目前旅游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分析,本文对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四个一级指标的物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展示,结果如图4图5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Figure 4. Matter-element analysis calculation results

图4. 物元分析计算结果

Figure 5. The curve of the result of matter-element analysi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in Harbin

图5. 哈尔滨市分维度物元分析结果曲线图

1) 生态环境维度:四个维度中波动较为明显的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标从2007年的较差水平提升至2010年的优秀水平,表明当时生态环境好,生态恢复能力强,游客对旅游环境影响较弱。接着迅速下降到2018年的很差水平,并且从2010年开始,生态环境水平低于其他指标,说明随着哈尔滨市接待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客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导致了哈尔滨市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哈尔滨市作为以冰雪项目为主的旅游城市,城市污染严重会明显影响冰雪旅游资源的质量,从而影响游客旅游体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体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和净化能力在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同时也说明目前哈尔滨市在生态环境维护方面缺乏重视。

2) 经济环境维度:经济环境主要是反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在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满足方面的能力也就越强。从哈尔滨市经济环境维度计算结果来看,2015年以前,经济环境承载力水平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而从2015年开始则处于下降状态,这点和哈尔滨市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虽然哈尔滨旅游业持续发展,但是随着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问题有待解决,并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导致了消费水平偏低,同时也使得高质量旅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 资源环境维度: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城市都属于资源依托型,目前哈尔滨市虽然拥有67个A级景区,但是和成都(91个)、重庆(198个)等旅游城市相比,哈尔滨市的旅游资源驱动力则远远不够,且多数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需尽快加大宣传力度。从计算结果来看,旅游资源承载力从2011年开始进入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游客数量增加、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哈尔滨市在旅行社数量、住宿水平、景区质量、景区数量等方面提升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导致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减少,造成承载力不足。

4) 社会环境维度:社会环境维度主要是城市开放程度、居民心理接纳能力、医疗服务能力、运输能力等因素对游客数量的承载情况。从分析结果来看,哈尔滨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基本上保持一致,2015以前社会环境承载力持续稳定增长,2015年后承载力水平一直在下降,近几年甚至一度处于较差水平或者很差水平,说明哈尔滨市社会环境完善情况不佳,城市开放程度不够,在旅游旺季时医疗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过量的游客也降低了居民的接纳能力,运输方面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哈尔滨市游客在较差的社会环境中得不到好的旅游体验。

Table 3. Matter-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Harbin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表3. 哈尔滨市分维度物元分析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总的来说,哈尔滨市发展特色冰雪旅游具有天然优势和品牌优势,从2007年到2010年哈尔滨的各方面旅游环境较好,再加上当时国家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游客体量较小,对旅游环境影响力不大,基础设施也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从2010年到2018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追求享受性消费的人们越来越多,导致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短时间内“供不应求”,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2018年底,国家实施“带动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战略,旅游前景持续向好。所以,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承载力迫在眉睫。

5.2. 建议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经济、政治、文化的核心城市,其打造特色“冰城”旅游城市属性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哈尔滨市目前在旅游服务意识薄弱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在城市旅游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地位。哈尔滨市要想打造旅游特色名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生态环境方面,首先,人均绿地面积水平基本上保持原来的状态,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增多带来的绿地面积需求,所以哈尔滨市应该增加城市绿化水平,尤其是老城区的绿化优化。其次,城市污染物排放方面,随着旅游人数增多,各类商铺、餐馆等服务行业数量逐年递增,城市污染物处理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特别是污水排放不当,不仅使冰雪质量下降,而且给游客带来了极差的体验感,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大力整顿城市污染问题。综上所述,政府还应增加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绿色旅游城市。

2) 在经济环境方面,据2019年GDP数据显示,虽然哈尔滨在旅游业有着高达5249.40亿元的GDP总量,排名大东北文化圈前六强,但是随着哈尔滨市传统工业水平增长速度放缓,整体经济水平处于慢速增长状态,导致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偏低。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水平中占比越来越高,所以哈尔滨市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将旅游业发展地位重新定义,在保持现有经济结构同时,依托中国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优势,开创高质量的“互联网+”运营模式,让游客线上全方位了解景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更新线上信息,打造智能化服务链,享受到线上下单线下畅游的高质量服务。还要提升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并加强在旅游业中的投资和规划,为哈尔滨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增长点。

3) 在资源环境方面,一是旅游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备,品质也是良莠不齐,高质量的景区和宾馆还需增加。二是哈尔滨市应该积极开发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情的潜力,摆脱旅游资源单一的标签,打造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利用其特色的欧陆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提供多样旅行方式。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当前网络热门直播平台进行冰雪旅游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加知名度。三是学习成都“美食之都”的城市名片打造方式,增加旅游资源品牌并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加强冰上项目运营能力,打造集“培训–比赛–旅游”为一体的冰雪旅游城市,建立符合哈尔滨市特殊的城市名片。

4) 在社会环境方面,首先是增加对第三产业的监管,尤其是旅游业及其附属行业,加强其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的保障,同时针对目前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哈尔滨市应该积极打造运输快线,鼓励支持道路客运企业拓展定线旅游客运线路,加强旅游客运和旅游产品之间的衔接,开发具有高品质和个性化特点的客运产品。其次是针对游客医疗问题,哈尔滨当地应该增加医疗设备,并且在网上开通快捷医疗绿色通道,与当地居民的医疗通道相分离,做到既不影响当地居民就医又给外来游客足够的安全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心理接纳能力。

基金项目

1) 黑龙江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启动基金项目“集体经营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2)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孵化项目“我国土地流转比较研究”。

文章引用

刘力玮,陶李雪. 基于物元模型下的冰雪特色文化城市旅游承载力研究
Study on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of Ice and Snow Culture Cities Based on Matter-Element Model[J]. 可持续发展, 2021, 11(05): 607-617. https://doi.org/10.12677/SD.2021.115074

参考文献

  1. 1. 徐扬, 张兰新, 李念春.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五城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8, 35(2): 83-92.

  2. 2. 李晖, 王巍静, 张裕.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一带一路”遗产廊道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J]. 中国园林, 2020, 36(5): 18-23.

  3. 3. 唐玉霞, 王忠斌, 杨小林.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保护区墨脱区为例[J].高原农业, 2018, 2(5): 558-562.

  4. 4. 胥杰轩. 浅谈九寨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 26(12): 81-82.

  5. 5. 汪东亮. 基于生态承载力系统模型的旅游地环境容量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 44(4): 170-174.

  6. 6. 羊绍全, 陈严武, 韦福安, 等. 广西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18, 44(4): 14-20.

  7. 7. 刘力玮, 郭翔宇.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优化研究[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20.

  8. 8. 朱梦圆. 黑山石林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8.

  9. 9. 田文婷, 张中旺, 石志杰. 基于DPSIRM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3): 277-285.https://doi.org/10.12677/AEP.2019.93039

  10. 10. 刘力玮, 尹徐豪, 柴方营. 脱贫成果中消费结构对收入的响应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1, 11(4): 483-490.https://doi.org/10.12677/SD.2021.114059

  11. 11. 汤萌萌, 曾微波, 张贝尔, 等. 基于GIS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4(12): 96-99.

  12. 12. 骆晓庆, 张伟峰, 黄洁. 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15): 112-116.

  13. 13. 郑佳. 环渤海地区滨海旅游承载力水平评价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8.

  14. 14. 戴丽芳, 丁丽英.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5(4): 71-74, 7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