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8464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7658

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的问题探析

彭绘颖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收稿日期:2023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30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1日

摘要

父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孩子将来的成长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父亲缺位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旨在探索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问题的消极影响,分析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首先,文章介绍了父亲缺位的含义及表现。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方面。最后,提出了改善父亲缺位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父亲角色认知、推动父教归位建设、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家校社协同育儿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帮家长提高对父亲缺位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父亲缺位,父亲参与,教育缺位,缺乏父爱综合症

An Analysis of the Issue of Father Abs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Huiying Pe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Received: Jun. 3rd, 2023; accepted: Jun. 30th, 2023; published: Jul. 11th, 2023

ABSTRACT

Par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illars for a child’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companionship and educatio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hild’s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social changes and diverse family structures, the absence of fathers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on preschool childr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father abs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irst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manifestations of father absence. Then, through a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on preschool children are analyzed, mainly in the areas of children’s emotions, cognition, and socialization. Finally, methods for improving father absence a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father role recognition, promoting father education,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kills, and promoting parent-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on in childcare. These methods can help parents to increase their attention and support for children with absent fathers,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Father Absence, Father Involvement, Education Deficiency, Lack of Paternal Love Syndrom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学前儿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而父亲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父亲往往需要长时间工作,或因其他原因缺乏陪伴和关注孩子的时间,导致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父亲缺位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位会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缺乏父亲的陪伴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学业成就和社交能力等。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父亲缺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 父亲缺位的内涵及表现

2.1. 父亲缺位的含义

“父亲缺位”一词源于英语的“Father Absence”,不同学者对于“父亲缺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在我国,父亲缺位多采用杨丽珠等人界定的概念,认为父亲缺位是指由于分居、离婚或死亡等原因造成的孩子缺乏父亲关爱的现象 [1] 。卢清等人认为所谓“父亲缺位”,指的是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获得父爱,甚至父亲根本没有参与子女教育的状 [2] 。由李立波翻译的斯托普所著大卫·斯托普所著的《与爸爸和好吧》一书中将“Father Absence”翻译为父亲缺席,并且大体包含了以下几种情形:1) 父母离婚,父亲去世或离弃家庭,致使家中缺少父亲;2) 有些父亲,由于自身的问题和孩子在情感上很疏远,致使孩子有父亲如同没有一样;3) 有些父亲认为抚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因此对孩子撒手不管,远离了孩子的生活;4) 有些父亲虽然在家,但是抚养孩子的方式不当。

本文采用父亲缺位的定义是,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很少对子女关爱甚至没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教育的状况。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们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和榜样。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的问题可能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且缺乏父爱的儿童年龄越小,其患“缺乏父爱综合症”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可见,“父亲缺位”对幼儿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2.2. 父亲缺位的表现

“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之间的分担比例极不均衡,子女的教育任务仍以母亲为主,父亲“缺位”将近一半。“父亲缺位”的主要表现为:

1) 对孩子投入时间少

有研究表明,在观察儿童每周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里,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明显低于母亲。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职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父亲是被冠以的赚钱养家的责任,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职场内,工作繁忙的父亲难以保证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孩子,据一项针对幼儿园3~6岁幼儿的父亲角色的调查研究显示,有50.8%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 [3] 。这就导致一些父亲在儿童教养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父亲对孩子的投入时间少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缺乏安全感、孤独感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同时,父亲较少的陪伴孩子会加剧母亲的压力和精神紧张。

2) 缺乏科学教养方式

儿童早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早期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是来自父亲与母亲。但父亲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单一的处理问题的方式,父亲缺乏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导致孩子不愿意与父亲交流或者父亲无法准确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这导致父亲不能很好的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甚至有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轻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3. “父亲缺位”现象对学前儿童的负面影响

弗洛伊德早在1910年就提到了没有父亲抚养的儿童的心理后果,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的战争条件下,父亲缺位变得普遍时,才系统地研究了没有父亲陪伴的儿童。如今,父亲缺位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问题,父亲的角色被认为在儿童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缺位对孩子的认知、思维、社会性等方面都具有消极的影响。

3.1. 父亲缺位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认知方面的发展也不同。母亲更注重于孩子情感和身心健康,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她们更多的是拥抱和抚慰。而父亲更多的是教会孩子理性的、客观地认识事物,培养孩子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母亲常常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而阻止他们进行“危险”行为,这样不仅阻碍了孩子探索性的发展,也抑制了他们好奇心。而父亲在活动游戏中则是鼓励甚至带孩子去“冒险”,他们更倾向于成为孩子的玩伴。父亲与孩子交往中,更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父亲对孩子的认知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且独特的。萨基(Sagi A, 1982)研究验证,父亲越多的介入的孩子的教育,那么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成就动机都会逐渐提升。希恩(Shinn M, 1978)研究指出,父亲缺位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4] 。

3.2. 父亲缺位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男性和女性基于其他性别而被期望扮演的角色。儿童在对性别有概念之前,通过观察某些与两性相关的活动,选择与性别相关的定型观念相一致的活动。父母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都有影响,但看起来父亲的影响更大。父亲的角色特征有助于他们积极地和孩子交往,让孩子对性别角色和态度有一个积极、适当而灵活的理解。弗洛伊德将父亲描述为孩子的教育者、保护者,孩子潜意识的将父亲作为榜样,去模仿父亲,学习父亲的一言一行。父亲对待不同性别的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引导了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精神分析观点认为,男孩通过对父亲的性别认同以释放来自父亲的焦虑,而父亲则为女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甚至未来丈夫的基本模式 [5] 。在与父亲交往中,男孩会将父亲当作榜样去模仿,学习父亲身上的男子气概,变得自信、勇敢、独立。而缺少父亲参与教育的男孩,则显得稍微文弱一点。对于女孩来说,父亲身上良好的品质使她在未来的择偶标准上有了参考,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 [6] 。而缺乏父爱女孩,在于男性交往时则表现得胆怯、缺乏自信。

3.3. 父亲缺位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有显著的影响。Teachman、Carver和其他合著者(1998)利用一项大型全国性调查的纵向数据,在研究父亲缺位和父亲在场的家庭中发现,那些父亲缺位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表现较低 [7] 。Fagan J (1999)研究结果表明,受到父亲参与教育多的孩子在数学准备方面比受到父亲参与少的孩子表现得更好,并且认为受到父亲参与教育多的孩子将表现出更好的学习准备能力 [8] 。Murray和Sandqvist (1990)研究中表示,生活在父亲缺位家庭中的孩子,在标准化成绩测试和数学方面得分都较低。在7至9年级中,父亲缺位的孩子不太可能选择更高级的课程,受教育的愿望也更低。在16岁时,没有父亲的年轻人不太可能遵循“理论”或“科学”的学习路线,并且在21岁时与由父亲的群体相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学生也更有可能辍学 [9] 。

3.4. 父亲缺位对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父亲作为孩子道德传递者的重要性。在一项关于父亲参与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中,没有父亲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内疚、接受批评、道德价值观和遵守规则方面的得分低于有父亲的男孩。 [10] 。美国心理学家盖瑞·查普曼研究发现:美国犯罪行为90%的囚犯来自未婚青年,大量囚犯来自单亲家庭或其他不正常的家庭,尤其是没有父亲的家庭。Pfiffner (2001)等人研究了父亲缺失和儿童的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缺位的家庭与父亲在位家庭的儿童相比,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症 [11] 。美国学者2004年对少年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临高犯罪的风险。

3.5. 父亲缺位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Fry和Grover (1982)在研究中证实了,父亲不在场的孩子与父亲在场的孩子相比,在许多个人和教育变量上表现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准备不足,并且父亲缺位的家庭里的孩子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困难方面会付出心理代价 [12] 。Fowler和Richards (1978)指出大量的社会和情感问题会降临到父亲缺位的孩子身上 [13] 。在父亲缺位的家庭中,儿童没有很好的接受父亲的教育,因此,会出现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现象。甚至会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出现过分怕羞、情绪沮丧、白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急躁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严重的还可能上学逃课、早恋、离家出走偷盗甚至喜欢使用暴力等行为。不仅对儿童自身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4. 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的原因

“父亲缺位”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家庭、社会和父亲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探寻“父亲缺位” 的原因,对于解决学前儿童中的“父亲缺位”问题,提高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地位与角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传统观念影响思想

受中国数千年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至今仍被诸多家长所认可。传统观念的刻板印象将父亲定位为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支柱,把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归属于母亲,从而忽视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如今,“严父慈母”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父亲教育孩子的质量,父亲的教育参与度被低估,使他们感受不到甚至无法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积极影响。此外,父亲自身的思想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可能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不如母亲有能力或责任感,从而将这一角色交给母亲承担。

4.2. 家庭的生存模式限制

现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父亲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因工作问题在家庭中缺位也是很常见的情况。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和生活质量,许多父亲需要长时间在外工作,加班或出差;同时,激烈的竞争环境也要求父亲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使得他们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这样就导致了父亲在家庭中的缺位。此外,在一些行业或职业中,女性面临更多的职业限制和障碍,相比之下,男性可能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会,从而男性不得不担当起工作的重任。

4.3. 缺乏有效沟通方式

父亲在生活中扮演角色通常是严厉的、权威的,这种角色形象可能导致父亲在与孩子沟通时缺乏亲近感和理解。并且,父亲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导致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关心。并且有些父亲不善言语,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爱不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只需要采取行动去努力赚钱养家,为孩子今后的生活打好基础,等孩子长大之后,孩子就会明白这种“父爱”。

5. 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的改善建议

父亲缺位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策略来加强父亲与孩子的联系和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5.1. 加强父亲角色认知

费孝通先生最早从学理上提出共同育儿的理念,肯定育儿中双系抚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男女分工的体系中,一个完整的抚育团体必须包括两性的合作,抚育的作用不能由一女一男单独负担,有了个母亲还得有个父亲” [14] 。因此,想要父亲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社会对父亲角色的认知,提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想要对父亲角色有充分的认识,就要了解父亲角色的职责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设立相应的父职教育课程,让父亲对自己的角色有更正确的认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以此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其次,尽可能地让父亲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喂养、玩耍等,这样可以让父亲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习惯,也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并且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最后,父亲可以积极参加家务,与母亲一起共同制定家庭中的日常事务和育儿任务的分工,确保父亲在家庭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父亲角色认知的加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通过了解父亲角色的职责、学习相应的父职教育课程、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与母亲共同抚育孩子等方式,可以帮助父亲更好地了解父亲角色,并成为一个负责任、关爱和支持孩子成长的父亲。

5.2. 推动父教归位建设

由于多数父亲工作繁忙,没有空余的时间来回归家庭,走出“父亲缺位”的困境离不开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父亲教育的措施,提供产假和家庭照顾假等。2021年8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补充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父母育儿假”,一些省份(如贵州、安徽、四川等)也相继出台政策规定父母每年各享有10天的假期;其次,可以利用新媒体来拓展父亲参与教育的渠道,网络的大平台推送幼儿教育有关信息,来帮助父亲了解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引导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沟通与交流,网络的渠道可以帮助父亲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共度质量时间;最后,推广优秀父亲典型,通过宣传优秀父亲的事迹和经验,激发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热情和信心,帮助更多的父亲走上家庭教育的道路。

推动父教归位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更多的教育渠道和推广优秀父亲典型等方式,可以实现父教归位建设,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贡献力量。

5.3. 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根据母亲守门理论,父亲更多地参与指导幼儿的生活、学习、家庭作业,以及更加积极地进行家园沟通,可以有效分担母亲的育儿重任,缓解其育儿压力。沟通协作能力是父亲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良好的沟通能使得父子之间的交流更有效。首先,想要提升父亲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父亲就要学习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交流,避免过于指责或批评的言辞。其次,父亲要和孩子之间建立开放和尊重的沟通渠道,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同时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最后,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协作行为。父母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榜样作用,影响他们学习和模仿父母的行为。

沟通协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双方都需要持续地关注和投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合作,父母可以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共同成长和发展。

5.4. 家校社协同育儿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教育部则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因此,学校教育也应当顺应趋势,积极探索家校社共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15] 。在家庭方面,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与老师及时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和活动,多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促进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在学校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家长教育和育儿资源,帮助家长提升育儿技能和知识。举办家长培训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资源,支持家长在家庭中更好地履行育儿角色。在社会方面,社会可以在法律、文化、道德方面加强家庭教育的法制建设和教育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文章引用

彭绘颖. 学前儿童中父亲缺位的问题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Issue of Father Abs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J]. 教育进展, 2023, 13(07): 4167-417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7658

参考文献

  1. 1. 杨丽珠, 董光恒.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13(3): 260-266.

  2. 2. 卢清, 曾彬. 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3(6): 78-80.

  3. 3. 梁艳, 郭玲. 学前儿童教育中父亲缺位及其改善[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2): 67-69.

  4. 4. Shinn, M. (1978) Father Absence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5, 295-324.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85.2.295

  5. 5. 刘小倩. 父亲教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 当代教育科学, 2009(18): 57-58.

  6. 6. 张丽华. 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8(2): 38-40.

  7. 7. Teachman, J., Day, R., Paasch, K., Carver, K. and Call, V. (1998) Sibling Resemblance in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The Role of Father Presenc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0, 835-848. https://doi.org/10.2307/353628

  8. 8. Fagan, J. and Iglesias, A. (1999) Father Involvement Program Effects on Fa-thers, Father Figures, and Their Head Start Childre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4, 243-269. https://doi.org/10.1016/S0885-2006(99)00008-3

  9. 9. Murray, Å. and Sandqvist, K. (1990) Father Absence and Children’s Achievement from Age 13 to 21.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4, 3-28.

  10. 10. 王景芝, 王雪, 武竞. 父亲参与对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影响探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14(1): 89-92.

  11. 11. Pfiffner, L.J., McBurnett, K. and Rathouz, P.J. (2001) Father Absence and Familial Antisoci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9, 357-367. https://doi.org/10.1023/A:1010421301435

  12. 12. Fry, P.S. and Grover Sonja, C. (19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bsence and Children’s Social Problem Solving Compe-tencie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 105-120. https://doi.org/10.1016/0193-3973(82)90022-3

  13. 13. Fowler, P.C. and Richards, H.C. (1978) Father Absence, Ed-ucational Preparedn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Test of the Confluence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0, 595-601. https://doi.org/10.1037/0022-0663.70.4.595

  14. 14. 王亮. 儿童照顾中“新父职”的兴起、阻碍及其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2): 56-67.

  15. 15. 马静, 王美璇, 尹兆梦. 家校社协同助力儿童情绪管理与社交能力提升[J]. 人民教育, 2021(24): 36-3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