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8 ( 2023 ), Article ID: 70034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8821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专业劳动教育 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严 宽*,杨前华#,薛海,陈菲儿,段莉珊,彭玉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四川 宜宾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3日

摘要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五育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没能得到实质上的劳动锻炼,高校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督导不足,没有健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学生不会劳动,劳动价值观的建立受限。建设新农科,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新农科”背景下,建设包括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创新理论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等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课,旨在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

新农科,教育改革,劳动教育,农林专业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uan Yan*, Qianhua Yang#, Hai Xue, Feier Chen, Lishan Duan, Yu Peng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epartment of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Received: Jul. 12th, 2023; accepted: Jul. 28th, 2023; published: Aug. 3rd, 2023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ive education can be promoted by labor educ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the students did not get substantial labor training, the supervi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was insufficient, and there was no sound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led to students’ inability to work,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abor values was limi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with new era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target system, innovative theory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ve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jor in universities, and build an innovative mode of labor education for students.

Keywords: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Labor Educatio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对个体、社会和学校教育环境的改造是劳动教育的本质,使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方面和价值观方面对劳动有深刻的认识 [1] 。但他们都对劳动教育实质和内涵理解浅显,没有从劳动教育课程怎样更好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校园文化和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的顶层设计高度去认识。如一些高校学生认为教师职业仅需要自身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教学技能,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与劳动教育互不相关。其他调查显示,22.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参加劳动可有可无,51.3%的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劳动素质普遍一般,21.76%的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得学分、操行分、评优评奖等 [2] 。劳动教育在多数高校教育体系中呈现出疏离的趋势,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淡化等现象 [3] 。

四新是指对“新医科”、“新农科”、“新工科”和“新文科”的建设,新农科建设是指围绕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开展的一系列农科建设工作,在新农科建设发展背景下,农林院校自觉承担培养未来新型农科人才的重大责任,为农业的现代化、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输送大量全方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4]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新时代“新农科”建设是高等教育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发展振兴农林类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 [5] 。在“新农科”的政策下结合高校的农林专业,不但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建立,还可以培养更好的农林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江西共大对劳动教育进行初步实践,在新时代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中发现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和担当意识,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增强了学生对农林专业的认同感,同时对新农科劳动教育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6] 。目前还未见具体的新农科发展建设模式加以应用在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当中。根据我国新农科背景下对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 [7] ,文章就基于建设“新农科”这一背景下结合高校农林专业提出改善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的方式,旨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劳动素质缺乏问题和创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型模式。

2.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专业劳动教育建设方案

“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林专业劳动教育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2.1. 建立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宗旨,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为价值遵循,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大学、中学和小学阶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中国首个一体化设计大学、中学、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 [8] 。

与其它教学课程不同的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不只是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劳动能力和素养也应纳为考查的指标,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劳动认知、劳动体验、培养劳动兴趣、让劳动具有创新性。劳动教育课程除理论课程外还应包括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从理论和实践教学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的考核;以理论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课中动手实践能力为指标考察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升点;在劳动中培养劳动素养,从劳动的观念、习惯、品格、精神等方向考察劳动素质指标是否达成。

2.2.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理论课程体系

课程教材方面:应结合各高校的办学特点、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发展,开设以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等方面劳动教育通识理论课程 [9] 。将思政教育和认知类课程相结合,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知识,理清劳动教育的理论渊源及党在各个时期的劳动教育观点以及新时期的劳动理念,深刻体会劳动理论的一脉相承。利用慕课、微课、在线课堂等方式,发挥课堂育人作用。结合农林学科劳动实践、行动的本质特质,加强其课程的体验性、趣味性、合作性、探究性,通过体验教学达到劳动自治,培养学术科研技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术的交往能力、写作能力,通过加强以学术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教学方面:一要成立特有的劳动教育教研室,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规律变化,及时总结劳动教学的经验,不断提升教师劳动教育的核心能力。二要拓展师资来源,设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三要加强教师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基层劳动实践,将劳动元素和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扩大劳动教育的实质影响。

2.3.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以第二课堂为劳动教育载体,构建六位一体实践课程。首先是劳动思政教育,在日常的劳动教育中融合团员和党员教育,让劳动思政教育内容更丰富,借鉴团组织生活,开展以劳动为主体的教育活动,通过劳动思想教育和日常的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第二课堂成绩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社会实践实习,学校方面每年都应组织或者安排学生进行寒暑假“三下乡”活动、“逐梦扬帆计划”活动,让学生积极返乡开展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进田间,深入工厂、融入社区,在了解家乡的情况的同时,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社会服务和劳动生产,践行劳动能够创造价值的真理,为以后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或者校外做志愿公益活动,让志愿服务伴随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鼓励、支持应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与“三支一扶”计划等,培育爱国情怀和奉献服务精神。借助“大创”、“挑战杯”、“互联网+”及各类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发创造思维。通过举办各类艺术节、讲座、典型事例报告会,提高学生的文体素养。让学生提前体验、认识职业的各方各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的拓展活动,为学生就业择业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最后,学校应搭建舞台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积极推进产业与教学融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才的优势。

2.4.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以劳动意识、劳动认知、劳动能力、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表现、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情况、学科竞赛的参与情况、职业认知等因素作为指标量化考核机制;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农林学科专业特色成立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商议、量化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标准,建立由教师、家庭、学生同时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的审核、公示新制度,开展多元多维评价,让劳动教育评价公平、公正且公开,同时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价,最终把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

同时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不断改善教师的学生观与教育教学观,及时更改劳动教育目标,革新教育对策,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化改革,使教师重视并善待学生差异,从统一、僵化的课程评价思维中摆脱,将学生的个性化成才需求作为劳动教育及课程评价关注重点之一,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应用不种劳动教育方法,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本性,才能够做到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力。

Figure 1. Th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图1.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专业劳动教育体系

3.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专业劳动教育建设方案

3.1.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实施:任课老师应提前制定课程计划,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应有精有细,如学科知识、劳动观念建立等内容可以采取精讲,在课堂上以课程思政和劳动技能为主,劳动教育的总结性、巩固性、拓展性、经验性和践悟性教育也应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10] ,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学生应自觉课前预习,去了解有关于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课上能够做到听讲做笔记,课后完成作业以及通过慕课、微课堂等线上教学资源巩固学习。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科任老师应提前安排好学生的劳动实践,包括实践的地点、实践的内容、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有序的进行;作为学生应积极配合服从老师、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计划,在实践中认识劳动、建立劳动价值观 [11] ,能够做好做实和珍惜每一次课程实践。

3.2.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应以国家政策导向为基础,注重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关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矫正失之偏颇的问题。此外,应认真研读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具体概念和实施原则,深入研究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及其各层级目标的一致性设计策略,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创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以提升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12]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多样,包括教学资源评价、理论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其中教学资源评价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课程资源评价,比如教材、文献资料、线上教学资源如慕课、微课以及实践地的总体评价,理论和实践教学评价针对学生,课程总成绩可以设置为100分,理论课程占50%实践课占50%,包括学生理论与实践课堂表现、课程认知、积极性和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等,要求学生完成关于劳动认知、劳动素养相关的理论考核以及撰写实践报告和心得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成绩相加即为学生的总成绩,这期间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成绩情况留底备案,公示本课程中表现最好、成绩最优的学员,最后开展学生评教,即评价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师进行评价,公示优秀模范教师。

4. 结束语

探索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途径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新时代高校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但要有创新性还要具有高度契合的可行性,还需要不断优化并升级功能选项,逐渐完善体系制度的建设,制定较为完整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深化教材建设并以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探索培养的路径,逐步建成一套更加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13] 。在新农科视野下,农林高校与农林专业应根据新农科的专业发展需求,与课程建设、思政育人的需求相结合。重视高校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劳动素养和维护社会健康稳定。将建设“新农科”运用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建设上,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校劳动教育革新,为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建立提供帮助,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新思路。

基金项目

宜宾学院2022年“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XXNK202202)。

文章引用

严 宽,杨前华,薛 海,陈菲儿,段莉珊,彭 玉.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J]. 教育进展, 2023, 13(08): 5255-526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8821

参考文献

  1. 1. 王明珠. 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0): 55-57.

  2. 2. 汪杰锋, 王一雯, 郭晓雅.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问题与消解[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8(2): 54-59.

  3. 3. 黄洁. 疏离与回归: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审视及路径选择[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2(1): 77-81.

  4. 4. 宿亚琳.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探析——评《基于新农科建设的高校劳动教育创新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3): 257-257.

  5. 5. 魏华, 李应东, 赵莹莹, 等. 新农科背景下校企融合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 现代农业研究, 2022, 28(12): 36-39.

  6. 6. 王宁, 富丰珍, 张有利, 等. 新农科背景下双创教育融入农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智慧农业导刊, 2023, 3(7): 102-105+109.

  7. 7. 陈琛, 刘圣兰, 刘星, 等. 新时代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基于江西共大劳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 广西农学报, 2022, 37(4): 88-94.

  8. 8. 刘义兵, 汪安冉. 大概念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释义与实践理路[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3, 49(1): 165-175.

  9. 9. 陈菲.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16): 66-67.

  10. 10. 叶华光.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4(3): 9-14.

  11. 11. 卢玉亮, 曹宁.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遵循、原则与路径[J]. 中国轻工教育, 2023, 26(1): 55-62.

  12. 12. 郭慧, 朱晓闻. 新农科视野下农林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22(3): 105-109.

  13. 13. 李红婷.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导向、问题与策略[J]. 现代教育, 2021(14): 25-28.

  14.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