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1533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9973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

——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缪好好,黄辰

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6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31日

摘要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浅析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宁波工程学院的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从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完善校园思政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培养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Us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Haohao Miao, Chen Hua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llege,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Jul. 26th, 2023; accepted: Aug. 24th, 2023; published: Aug. 31st, 2023

ABSTRACT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 which opens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cultivating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deficiencies of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soft power of campus culture, enriching content of campus activities, improving quality of camp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tc.

Keywords:Cultural Confidenc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rogram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1]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能力,探索文化自信建设路径,对引导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深远意义。

2.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文化自信的概念和重要性

2.1. 文化自信的背景

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扶持。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根本创造力。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对于中外合作背景下高校育人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2. 文化自信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伟大精神力量和坚实信仰基础,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持。

文化自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历史沉淀中提炼出来的文化精髓。文化自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之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中表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革命年代领导广大中国人民不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所创造出来的 [3] 。革命文化积淀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保障。三是引领社会风向标的先进文化。国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牢牢把握和指引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

2.3.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4] 。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

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新时代文化的发展者。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作为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媒介,此类高校大学生更拥有国际视野,他们既能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能在融汇国内外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时代活力与生命力的新文化。所以,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让他们具有更开阔的文化视野,能够以欣赏和批评的态度去看待世界多元文化,愿意主动吸收先进文化理念,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解读,为创造新文化而积极努力。

3.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

3.1. 学生文化自信认知的现状分析

3.1.1. 对于文化传承的意识不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的部分学生以出国升学为目标,对于本土的文化价值观关注普遍不足,忽视传统文化环境下的思想提升。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里,处在文化和知识前沿地带的大学生因为价值观还未完全养成,文化鉴赏力和欣赏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在文化认同方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影响文化自信的养成 [5] 。所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学生重实用性而轻思辨性,思想上缺乏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少数大学生对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缺失。作为中国文化的根脉,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于继承,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全面和科学的态度,才能继承精华、摒除槽柏、勇于创新。这方可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年一代需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必须保持独立的思辨能力, 提升文化厚度,在实践中不因循守旧,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时代使命 [6] 。另有小部分大学生对这一关系认识片面,文化自大、文化自卑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两种倾向无疑都是片面的,是阻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植的重要障碍。

3.1.2.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动机不强

大学生应当在学习阶段熟知传统文化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与纯粹性。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大部分课程以提升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为主。根据专业不同,学生在国内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基础语言课程,以及下一阶段的专业课程,并且在第一阶段需要通过相应的语言等级考试,外语课程量普遍较大。所以,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若不能在学习时辩证地对待,则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局限,甚至产生误解,从而无法全方位和多维度地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核。

3.1.3. 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其顺应时代而产生,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由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缺失,个别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关系的认知不完善和不全面。

现阶段开设的中国文化课程以必修政治课程为主体,辅之中国古诗词鉴赏、中国文化等少量选修课程,缺少丰富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和运用的课程,以致于学生们对于中国文化没有整体认识和深入了解,无法满足他们对于基础文化的认知,缺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认同感。

3.2. 学生文化自信认知的数据分析

本文所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工作于2022年7月中旬至2022年11月中旬在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进行。共发放问卷179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由于存在无效问卷,筛选有效问卷后进行数据分析。问卷中设计有反向的问项,若正反问项出现矛盾则视为无效问卷,以及非按照研究设计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也视为无效问卷。其中,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会计专业本科生为108人,占45.5%;信科专业本科生为48人,占29.1%;机制专业本科生21人,占25.45%。

在本次有关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调研中,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和对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纳程度作为测评标准。文化自信分为基础认知、思想价值认同以及开放接纳三个维度,其中设定三个内容所占文化自信份额的权重比分别为30%、30%、40%,其中基础认知是指学生对文化自信基本内容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关键内容;思想价值认同是指能够客观地看待中华文化,明晰和认同自身文化的价值与内涵,自信于自有文化的底蕴和未来前景;开放接纳是指对待外来文化,既不照抄照搬,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坚持扬弃精神,取长避短。

在确定学生文化自信的构成后,设定三个部分的份额得分在0~10分之间:0.00~3.00:对自身文化不认同;3.01~6.00: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点积极的看法,或正面和负面情绪的处于同一水平;6.01~9.00:理性且积极态度,喜欢自身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能理性看待;9.01~10.00:对自己文化的热爱程度极高,但接纳外来文化程度弱。

在问卷中设置相应问题,通过设置符合基础认知、思想价值认同以及开放接纳三个大类的相关问题,随后通过初步粗粒度情感分析法、关键词比重筛选等方式将受访学生的态度采用百分比的方式量化出来,将比率直接转换为百分制得分进行记录,再通过如下计算:

= 30 % + 30 % + 40 %

通过调查问卷和计算显示,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各部分组成得分如下图1

Figure 1.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dex and score chart of each component

图1.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指数与各组成部分得分图

结果显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学生(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平均文化自信指数为6.92 (十分制),属于第三区间偏低水平,即呈现积极理性,喜欢和热爱自身文化。经过仔细研判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普遍存在“接纳低,认同高、认知低”的窘境,受访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为7.27分(十分制);传统文化认同度为7.11分(十分制);开放接纳为6.36分(十分制)。

4.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途径

4.1. 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促进校园文化全面发展

文化软实力反映出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社会影响力,可以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它是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培育大学文化软实力,需要坚持与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传统、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因校制宜,充分挖掘高校潜力,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在与外方院校的合作过程中,学生社团在逐步形成具有外来文化且融合传统文化的特色,社团活动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还增添了异域风格。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传统文化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社团活动日益频繁。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内最活跃的学生活动平台,对高校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力。

4.2. 加强本土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活动开展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科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明确自身定位,发挥强项优势,不盲目随大流,进一步加强本土文化建设。

近年来,西方文化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负面影响包括思想过于偏激、行为叛逆、过于讲究形式等。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更应该将继承与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弘扬优秀本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可以推陈出新,设立传统文化节日相关活动,在宣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打造包含本土传统文化的独特校园文化。

4.3.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形态,同样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 [7]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政治觉悟的必修课,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民族自信的必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8] 在新时代,如何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中,实现爱国主义、文化品格教育相融合,强化文化自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部分中外合作高校的传统教育体系仍需完善。中外合作背景下的高校应当注重文化课程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 [9] ,重视发挥通识课程的作用,开设适量中国优秀文化必修课程,创新教育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增设实践性课程,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

5. 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依托而存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应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能够成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应当顺应党中央对于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任务指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赋能,积极开展系统联动的文化自信建设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自觉、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能力,促使大学生担负起文化使命,发展成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特别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

基金项目

项编号:202211058035。

项目类型: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名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文章引用

缪好好,黄 辰.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Us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9): 6257-62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73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57, 342.

  2.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奋斗, 2020(17): 4-16.

  3. 3. 洪迪.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J]. 汉字文化, 2022(18): 156-158.

  4. 4. 刘国菊.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析——评《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6): 140.

  5. 5. 孙红英.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 公关世界, 2022(5): 115-116.

  6. 6. 孙皖江, 杨金雪. 青年文化自觉的百年历程及其当代价值[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11): 117-122.

  7. 7. 唐倩, 佟晓露.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1): 81-82.

  8. 8.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党史文汇, 2016(6): 4-13.

  9. 9. 王珏. 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和培育路径[J]. 公关世界, 2023(8): 85-8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