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04 ( 2019 ), Article ID: 29751 , 5 pages
10.12677/ASS.2019.84073

A Study on Suburban Rural Farmers’ Re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Jincheng Zhang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Received: Mar. 27th, 2019; accepted: Apr. 10th, 2019; published: Apr. 17th, 2019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s out that employ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a large number of surplus rural labors, various thor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the process of re-employment.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division, the suburban areas in the middle zon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particularly obviou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first battlefield. Re-employ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uburban farmers’ integration into social life, effectively avoiding social risks and other aspects, and better promoting suburban farmers’ employmen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long-term peace and stability, social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Keywords:Urbanization, Employment, Suburban Farmers, Re-Employment

城郊农村农民再就业研究——以山东省G县为例

张金成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收稿日期:2019年3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7日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过剩劳动力大量的转移,在再就业过程中就出现了种种棘手问题,按地域划分的话,在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带的城郊区域问题尤为明显,可谓第一战场。再就业对促进城郊农民融入社会生活、有效规避社会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好促进城郊农民就业,也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就业,城郊农民,再就业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促进城郊农民融入社会生活、有效规避社会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好促进城郊农民就业,也对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农村地域范围广阔,农业资源丰富,农民人口众多。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山东农民特别是山东城郊农民正在经历由农民向城镇市民、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农村向城市的转变。

2. 城郊农民就业情况相关文献综述

赵小丽,冉翠翠(2016)调查发现,土地被征用后,河南很大一部分失地农民缺乏相应的技能,只能从事偏向体能型的简单重复型手工操作工作,靠打零工来维持家庭收人,处于收人不稳定状态 [1] 。王华,谢彦洁(2015)分析陕西S村后认为,农民就业现状是,再就业率低、质量不高,就业竞争力缺乏,就业意愿薄弱 [2] 。陈晨,田倩,李小娟(2015)通过对河北农村的调查发现,农民隐性失业和无业状况较为严重,存在就业不充分、渠道少、不稳定性,就业责任分担不合理培训跟不上和失地农民择业观念落后、技能缺乏、竞争力弱等现象 [3] 。陈艳梅,张振和(2015)调查发现,大部分失地农民不知道有农民培训,参加农民培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4] 。刘魏(2016)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重点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和性别对城郊农民非农就业有显著影响 [5] 。肖顿(2017)通过对农村电商发展和农村就业结构研究提出,促进农民就业要在农村电商的政策、培训、企业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开展创新 [6] 。

3. 城郊农村农民就业处在第一战场

本着没有实际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笔者在山东省的G县走访了县下一个管区,与管区负责人、镇办统计人员和三个村庄的村长进行了座谈,并随机家访了近百户村民填写调查问卷。为什么选G县为例,其一笔者对该地区情况较为了解,实施交谈和调查问卷等可操作性强。其二G县是个农业大县,最新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G县有乡村户数9万余户,乡村人口30余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约20万人,而且农业占比大,小麦玉米总产量约60万吨占全市小麦玉米总产量的37%,棉花1600吨更是占到全市棉花产量的46%,畜牧业中特别是牛存栏数10万余头占全市78%,水产品总产量甚至达到全市的90%,约2.7万吨。所以农业大县G县中城郊农民的就业问题十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影响着G县产业布局,农民想要生活富足,对美好生活迫切向往,政府也在积极改变,第一产业保留一部分具有优势的产业,努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引入企业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减少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促进劳动力流动。但要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让一些农民不种地去干别的,在再就业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按地域划分的话,在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带的城郊地区问题尤为明显,可谓第一战场,城郊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资本、亲缘地缘都与偏远农村存在着差异性,其就业难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打赢城郊农民就业战,关系政府,关系社会,关系农民自身。

4. 城郊农村农民就业难点

4.1. 区位难点

土地具有区位特殊性和不可移动性,正因为这种区位特点使得城郊失地农民更早更加猛烈地受到城镇化进程的冲击。城郊甲村村长说,为推进城镇化,地区搞开发,政府规划到了临近村,甲村暂时不在还没有规划。

临近一村的大部分土地规划了集中工业区,一村的土地补偿款很多,而且还给他们分了楼,农民上了楼过上了城里人生活,他们整个村家家户户都富了,但是土地赔偿金数额与就业意愿间负相关,失地农民在得到征地补偿后,接受短期物质享乐对就业产生了抑制作用,虽然得到了类似城里人的身份,却没有在城里生活的技能,如不看清现状及时改变,最终会坐吃山空。

临近二村也在规划里面,他们村的地借助自然环境搞了旅游开发,环境很好,后期建的也好,好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旅游、拍照,除了土地补偿款,他们村里人还借助乡村旅游,有的家里开了饭店,有的家里开了家庭旅馆,一年也挣不少钱。

而甲村并不在政府规划开发里面,也不占用村里土地,想要土地补偿款也没有,村里人还是守着地,但是村里土地并不肥沃,还有点盐碱性质,粮食作物产量一般,早些时候就有村里人不种地去做建筑装修工作,现在临近一些地区搞开发,种地也收不了几个钱,没办法,村里亲戚带着亲戚的,更多人进入了建筑装修这一行业。

笔者观察到,这个城郊甲村,距离城镇较远,区位处于劣势,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土地较为分散,农户各自为战,无法产生规模效益,管区和村庄自身规划前瞻不足,没有特色优势吸引企业到当地投资,也就不能拉动经济增长,以致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吸纳年轻技术型劳动力,再者企业就业容量受经济发展水平所影响,与土地征收政策无关,不能伴随着失地农民数量的骤增而增大容量,距离工业区较远的类似甲村的地区农民和一村的失地农民也就不能得到一份又有收入又稳定性高的非农工作了。

4.2. 经济难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业经济的滞后发展,使农民与土地之间原本坚不可摧的联系现在变得十分脆弱。乙村村长说,以前全家靠地吃饭,有地就有饭碗,现在种地的人少了,每家分的地本来就不多,物价上涨,化肥、农药、电都涨钱了,补贴每亩地补买一袋化肥的钱,粮食却涨的不多,辛辛苦苦种地挣的钱不多,整个家庭消费却越来越高,种地养不起家。乙村人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家庭中年长的人在家务农,农闲时打零工,年轻的人外出务工,家庭能够得到种地和务工两份收入,这样便形成了农民家庭典型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家庭生计模式,家庭收入构成也逐渐以非农收入为主。乙村村长也想改变现状增加收入做致富路上的带头人,他与几人合伙创办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了几百亩土地,吸纳了二三十农民全职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获得了一定效益,但后来因为贷款融资难和资金周转问题,合作社关门,至今还有几十万外债没兑现。

4.3. 农民自身难点

思维观念影响农民主动就业。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占有的不仅是农民的身体更是禁锢住了农民的思维观念,思维变得相对保守,一些不良的农村文化和糟粕迷信活动对本就科学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负面影响很大,一些农民迷信算命,不断心理暗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只能听天由命。笔者见到了晒着太阳也不另寻工作的中年人,他信自己一辈子都是穷人命,只能种地糊口,确实让人可笑又可悲。还有一个原因是畏难怕苦情绪,因为改变很难,学习新东西很痛苦,还不愿从事脏、累、差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态度,使农民会对新工作产生抵触,一些人不愿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愿对自己进行时间和价值投资再去学习,便消极对待拖延时间熬日子,对政府和集体“等、靠、要”,这些思维观念严重阻碍了农民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的转型。

知识技能影响农民选择就业。农民文化素质与非农技能水平偏低,纯农户与半工半耕农户在不依赖土地后再就业缺乏竞争力,也不能满足非农工作技能要求,这样农民就形成结构性失业,还有些农民无奈选择一些收入不高、要求不高、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形成隐性失业。甲村村长反映,甲村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年轻人都不愿回村务农和工作,中青年人农闲时会去建筑装修行业做临时工,有技工的工作他们做不了,大多是出苦力活,这也比务农收入多,一些肯改变的人经过自己几年的学习摸索,掌握了一些技术就完全不种地了转行进入建筑装修行业,还有些年龄大一些的人,学技术学不了,体力活干不了,就做门卫保安保洁之类的轻松工作,但就业很不稳定。

4.4. 社会帮扶难点

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在甲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除了知道可以种地和做建筑装修工作外,很少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工作,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还知道很多自己可以做的工作,并从适合的工作里面找到一个最优选择,在农村环境相对封闭,就业信息少,获取信息渠道有限,城郊农民再就业输在了接触到有用就业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上。

缺乏技能培训。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城郊农民由于人力资本存量与结构原因,且无法再进行正规教育、难以组织技能培训与经验传授,缺乏有效的成长机制,由此将导致其长期处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当问及甲村村长就业培训时,村长很坦率说来过教怎么做饭的,烹饪技能虽然有用,但甲村人更需要的是建筑装修的专业技能培训,适合的培训将节省他们大量自己缓慢探索学习的时间,实现更好的尽快的就业。

5. 多措并举增加城郊农民再就业

5.1.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再就业宣传

城郊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能仅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应多方考虑,脚踏实地,做出符合民情的规划,着眼未来,做出长远规划,制定多方满意的政策制度,重视民生就业问题。以政策为导向,实现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为城郊农民再就业提供支持,对农民生活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城郊地方政府在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政策兜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相对弱势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政府要破除就业歧视和进入障碍,解决他们再就业的后顾之忧,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政策,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鼓励从事非农工作。鼓励和引导村内致富能人带领村民一起富,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大面积土地,实现规模经济,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同时也解放出一些劳动力再就它业。鼓励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优惠便利,把高素质人留在农村,建设农村。政府应深入农村开展就业宣传,提高农民对于就业的认识,从思维意识上帮助城郊地区农民改掉懒散怕苦态度,培养艰苦奋斗的品格,可以结合先进案例对照说明再就业重要性。

5.2. 合理使用资金,提高培训质量

土地赔偿款一般数额巨大,为不让失地农民坐吃山空,政府可以用土地赔偿款成立基金,交予金融机构进行投资运作,满足村民生活保障和基础福利,分批发放。一部分款项可以作为技能培训专用经费,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长期稳定开展适合当地城郊农民的技能培训,提供多种培训选择,增加第三产业就业培训,让农民自由选择并最短时间学会自己想学的就业技能,这样政府层面筛选加个人筛选,使培训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高效。

5.3. 企业和社会群体支持农民再就业

企业应当支持农民转型再就业,增加场内短期培训,减少试用期过长现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减少隐形失业,试用合格后实行同工同酬的工资待遇,减少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歧视。非政府组织及社会群体积极宣传公平的就业政策,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帮扶和爱心救助,社会就业渠道向农村地区开放,通过媒体、就业服务窗口、中介等形式让城郊农民了解不同就业途径,通过职业规划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行业。地区金融机构结合农村创业资金需求,推出相应的贷款服务,降低农民贷款门槛,让真正可以创业的人有资金去做大。

5.4. 寻找地方特色,互联网经济助力就业

有些地区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或是自然资源开发,或是人文资源开发,找到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现在互联网经济全面铺展开来,要加强对城郊农村互联网经济环境建设,大力改造基础设施,拓宽互联网经济服务渠道,搭建电商平台,全程跟踪培训服务,树立区域特色网红品牌,形成特色产业链,让特色产品走出去,让主动致富生意走进农村,使农民就业脱贫致富。

文章引用

张金成. 城郊农村农民再就业研究——以山东省G县为例
A Study on Suburban Rural Farmers’ Re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4): 515-51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4073

参考文献

  1. 1. 赵小丽, 冉翠翠. 河南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农业, 2016(33): 19-20.

  2. 2. 王华, 谢彦洁.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陕西省S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 344-346.

  3. 3. 陈晨, 田倩, 李小娟. 河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调查[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0): 134-135.

  4. 4. 陈艳梅, 张振和. 浅谈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J]. 活力, 2015(11): 52.

  5. 5. 刘魏. 非农就业对城郊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2(5): 61-73 + 190.

  6. 6. 肖频.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新一代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4(9): 21-2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