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9  No. 06 ( 2020 ), Article ID: 36246 , 5 pages
10.12677/ASS.2020.96119

Research on the Joint Training Path of “School Community” for Social Work Postgraduates under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

—Take a University in Liuzhou as an Example

Peng Li, Yunlai Li, Bo Meng

MSW Education Center,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Received: Jun. 7th, 2020; accepted: Jun. 17th, 2020; published: Jun. 24th, 202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 the social demand for social work talents is increasing, and many colleges in China begin to recruit and train postgraduates in social work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social work major has already had a certain system in the aspec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design, it is still a difficult problem how to cultivate the compound and applied postgraduates of social work with both high-level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xcellent practical ability.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joint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communit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ommunity”,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soci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Postgraduates of Social Work, School Community, Training Mode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校社”联合培养路径研究

——以柳州某高校为例

李鹏,李运来,孟博

广西科技大学MSW教育中心,广西 柳州

收稿日期:2020年6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24日

摘 要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的推进,社会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诸多高校开始招收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在纵横向教学培养设计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系,但是如何培养出既具有高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实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工作硕士生仍然是一个难题所在。本文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指导下,旨在构建“校社”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索“校社”培养模式所能发挥的作用,以期能为高校培养出符合标准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建言献策。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校社”联合,培养模式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改革的推进,国家倡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并在各个领域进行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承担者,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服务购买方以及接受服务方对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为国家及社会输出既有高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实务水平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成为了当下高校面对的难题,“校社”联合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1.2.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出的最强音。我国从2015年正式启动,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为首批试点,2017~2018年再次遴选203家和194家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1],同时很多省市也全面启动,但由于试点规模扩大,以及大家的认识不足,使得收效不大。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界提出学徒制既是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为此,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认为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发展学徒制的必要性主要有:第一,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第二,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迫切需要。

根据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四个阶段:2002年之前,我国对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萌芽阶段,进行初步的探索,并且在我国的影响力很弱。2003~2009年期间,主要是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理论进行梳理,并进行经验总结;2010~2013年,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教育部也开始启动试点工作。2014年至今,受到中央的重视,现代学徒制蓬勃发展,并逐渐把国外经验与中国本土相结合,探索中国化的路径 [2]。

推进学徒制从宏观上讲,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国家战略的需求,更是满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出的新要求;从微观上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的一种新形态,也是某些行业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推进现代学徒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劳动者、有效保障青年就业、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3]。

从目前我国推行学徒制的情形来看,学徒制在推行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一是企业参与意愿不够。很多学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虽说打造“应用型大学”,但在师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储备不够,无法取得企业信任;再有企业多有“负外部效应”和“搭便车”的想法,参与意愿不强。二是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对该模式认识存在误区,不愿意接受,一些企业也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遭到学生和家长的反对。三是企业导师态度暧昧不清。企业导师因“替代忧虑、利益抉择和情感偏向”而担心自己的处境,顾虑重重,不愿意传授技术。四是考评机制不健全。使得同一行业不同试点培养的学徒技能知识参差不齐 [4]。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正是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在现代学徒制理念的指导下,对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校社联合培养提出一点见解,以期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更好服务社会。

2.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校社联合培养的实施及思路

全国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试点工作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办[2011] 69号和(2010) 74号),2017年根据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建设和培养方案实施细则,开始探索我校社会工作教育中心与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深入的合作,即学校 + 社会组织联合培养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校先后与一些党政机构建立联系,与市民政局、妇联、残联、市团委等组织合作,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民政局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服务,负责为社会工作机构成立、运营和项目管理等提供指导,也为专业研究生提供实习平台,进一步参与组织机构的运营与管理。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心积极与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合作,不仅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同时,也派学生去实习,共同商讨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组织负责人给研究生上课,量身为社会组织培养硕士,输出社会工作人才。经过多方努力,新增社工机构30余家,并且相关部门为了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民政局设立“未保”项目、低保核查等,每年经费达200多万,很多的社区中心出台的“惠民资金”购买社会服务,用于社区儿童、老人等服务项目,进而扶持中小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基于上述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分析和总结,以及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社会工作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思路可分为五步,见图1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ocial work school-school joint training model

图1. 社会工作校社联合培养模式思路示意图

3.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社会工作校社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索

现代学徒制教育之根本是校企双主体育人保证学徒双重身份。在试点前,要考虑如何合作;在实施中,要坚持校企合作共赢、共担责任的原则,校企要联合选拔导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资源建设,最终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选择合作机构

在现代学徒制的指导下,社会工作校社联合培养能够促进学校与社会组织、学校与市场等多方面融合。选择合作社会组织是关键的第一步。

(1) 合作社会组织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校社合作要符合组织发展的需求;社会组织是否能满足培养社会工作硕士的实力;社工社会组织是否具备培养专硕的能力。机构的培养能力是实施的关键。只有具备上述三条才能成为社会工作硕士联合培养的合作伙伴。

(2) 找准合作重点,确定合作关系。每个社会组织都有自己发展的重点,比如深圳新现代重点做社区服务、爱心天使重点服务残障儿童等,这些社会组织合作重点应根据各自不同侧重点服务地方社会开展合作;对于要储备社工人才的社会组织,要以长期目标为重点,如深圳社工客;对于发展迅速的社会组织,合作要重点从师资、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如深圳福田现代社工机构。充分挖掘重点,使得双方优势得以彰显。确定合作关系后,要在合作形式、协议上进一步细化。

我校先后在深圳、广州的社工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输入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到机构实习、工作,又积极扶持本地社会组织的发展,鼓励研究生加入本地组织和创办社工机构,加速社会工作的本地化进程。

1) 选拔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的能力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质量。为此,一个良好的导师团队要从学校专业教师与社会组织业务骨干中选拔,社会工作硕士双导师制应运而生,从我校实行情况来看,导师团队至少细分为管理、教学、研究三个小组。在教学上,学校教师负责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集体授课方式进行,社会组织导师负责社会工作实践技能培养,以“一对一/多”方式进行。并且,学校和机构组织之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参观交流等方式提高导师队伍建设。

2) 制定培养方案

从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保障条件等过程进行规划,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方案。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确定目标岗位和能力要求。当前,我校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方案可以实行两种模式 [5]:

一是日作模式。把学生每周时间分为教学和社会组织实习两种,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之间往复,这样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激发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二是期作模式。一般以学期为节点,学生这个学期在学校学习,下个学期在社会组织实习,减少轮换次数。但在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方案中往往是两种模式结合,如教指委规定:社会工作硕士要有800小时实习/服务时数,第一年以日作模式为主,第二年以期作模式为主,这样既有利于学习和实习相结合,也有利于毕业论文开题和撰写。

3) 共建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生课程内容改革、提升校社合作深度融合的风向标。根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教学(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和实践实习能力)进行评价,并制定表格给予书面评价,侧重于理论学习、实践实习两个方面。发挥社工机构在考核中的作用,由学校和机构共同制定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标准,由机构承担考核的主要职责,机构导师以及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门和培训部门成为学术考核的主体。适当引进第三方独立考核机制,体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 建设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校社联合培养的重要保障 [6],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专业教学标准,着重将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技能、课程内容列为重点设置内容;二是实习基地,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机构帮助学校建设相应的实习基地,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技能;三是开发育人平台,开发双方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分为在线学习、校社之间的交流互动、督导实践、评价与反馈等,促进校社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水平。

4. 结语

“校社”联合培养模式对于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可实践探索的模式,也是现代学徒制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对于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有着借鉴意义和完善作用 [7]。在现代学徒制的指导下,“校社”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合作社会组织的选择、导师团队的选拔、培养方案的制定、校社联合的培养以及教学资源的共建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质量、实践能力、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校社”联合培养模式既注重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理论层面的培养,也注重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实务操作层面的培养,更注重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专业本土化、特色化、及创新意识层面的培养。“校社”培养模式不仅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

基金项目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应用”(编号:JGY2019147)。

文章引用

李 鹏,李运来,孟 博.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校社”联合培养路径研究——以柳州某高校为例
Research on the Joint Training Path of “School Community” for Social Work Postgraduates under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Take a University in Liuzhou as an Exam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09(06): 857-86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6119

参考文献

  1. 1. 仰和芝, 张德乾. 服务项目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运用——基于井冈山大学的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1): 12-17.

  2. 2. 包俊林, 何乃柱. “U-G-N”三位一体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 32(4): 78-83.

  3. 3. 余晶. 基于校地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2): 165-166.

  4. 4. 赵静. 物业管理专业校社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9): 275-276.

  5. 5. 赵颖婷, 施秦. 校社合作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台州市供销社系统为例[J]. 南方农业, 2017, 11(27): 86-87+93.

  6. 6. 曹婧. 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职教通讯, 2018(13): 1-7.

  7. 7. 单文周, 李忠, 周丽艳. 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路径探析[J]. 成人教育, 2019(5): 63-69

期刊菜单